寫實性經典油畫賞析,學會通過畫面細節來欣賞畫家表達的內心世界

2020-12-04 美術研究

油畫是十五世紀左右起源於歐洲的一個畫種,是用快乾性的植物油調和顏料,在木板、亞麻布等材料上進行繪畫的一種繪畫方式。作畫使用的的稀釋劑一般為調色油、松節油等。畫作幹後長時間保持光澤,易於保存,而且畫面表現力強,色彩豐富,立體感、質感都很強。它的前身是歐洲蛋彩畫,後經尼德蘭畫家揚·凡·艾克對繪畫材料改良後發揚光大。

所謂經典油畫是指具有典範性、權威性的油畫作品,經典油畫作品出自於油畫作品,可謂是油畫作品的代表,它經歷了歷史的考驗,得到了各個時期專家們的認可,才被認為是油畫中的經典,不是所有的油畫作品都是經典,也不一定所有油畫大師的油畫作品都可以被稱作經典油畫,經典油畫作品可以是一個時期的觀念、一個歷史事件的表現,也可以是某一個派別的代表作品,如達文西的《蒙娜麗莎》、畢卡索的《格爾尼卡》、莫奈的《日出印象》等都屬於經典油畫作品。這些經典油畫作品要麼打破傳統的繪畫方式,要麼創造出新的繪畫語言,要麼記錄了一個重大的歷史事件。

好的油畫作品不一定都是都是經典,但經典油畫作品一定有其值得學習的地方,油畫大師的代表作品必定是經典油畫作品,而一些優秀畫家在練習繪畫創作或寫生的過程中無意識畫出來的作品也可能被公認為經典作品,比如莫奈的《日出印象》,它開啟了印象派的大門,印象主義由此而得名。在莫奈拿這幅寫生作品去參展的時候,一名記者諷刺他的畫是「對美與真實的否定,只能給人一種印象」,這對於當時法國一貫正統的沙龍學院派藝術家來說乃是藝術的叛逆,這副《日出印象》是對一種瞬間的視覺感受的表現,使以當時官方學院派推崇的那種謹慎而明確的輪廓,呆板而僵化的色調蕩然無存。這種具有叛逆性的繪畫,在當時引起了官方的反對,但發展到後來成為一種美術思潮,印象主義繪畫在世界美術史上具有的地位是相當重要的,它推動了以後美術技法的革新與觀念的轉變,因此《日出印象》可被納入經典油畫作品的範疇。

經典油畫作品鑑賞不同於其他美術作品鑑賞

油畫作品不同於其他美術作品,主要的區別就在於油畫作品自身所運用的顏料可以達到其他顏料無法達到的寫實程度,當我們在欣賞同樣題材的不同繪畫作品時,明顯會發現油畫作品的層次更為豐富,寫實性更強,這是由於油畫在作畫的過程中可以反覆修改,反覆疊加。而國畫作品,水彩作品等就沒有像油畫作品這樣精確寫實,國畫作品講究的是線與墨的表現,中國畫崇尚文、意、趣,這一切是通過筆墨技巧體現出來的。筆墨線條是中國畫造型的主要因素,線條造型使國畫風格側重於表現而非再現、寫意而非寫實。中國畫中線條的粗細、長短、緩急、剛柔、枯潤都傳達出不同的感覺,因此無論是工筆還是寫意,山水還是花鳥講的主要是韻味,筆墨趣味與詩書畫結合是中國畫完美的意境體現【1】。

而油畫作品追求的是色調,與客觀事物的接近程度,自文藝復興以來,就形成了一種主要以寫實為審美標準的傳統繪畫方法,通過研究人體解剖、光線、透視,在繪畫中注入一種科學的、全新的現實主義感。尤其是19世紀後期的印象派畫家們,他們擅長表現陽光與色彩,通過對光和色譜的科學研究與應用,使畫面變得絢麗多彩,從而使油畫走出了古典單一的表現模式,豐富了油畫藝術的表現內容,完美地體現了一種抒情風。總體來說,經典的油畫作品主要講究色彩要有凝重、渾厚、豐富、和諧的美感。油畫作品的寫生和創作過程中,主要通過對自然物體形式構成與色彩語言來表達畫家的思想感情。經典油畫作品從題材,表現手法,科學性來說都是對我國傳統水墨畫法的彌補,對經典油畫作品的學習與鑑賞可以說是對西方文的了化解。

一,寫實性經典油畫賞析

在14世紀義大利文藝復興直至20世紀現代主義藝術思潮出現之前,寫實性油畫是油畫作品創作的主流方法。在這500多年的歷史中,經典油畫作品也主要以寫實性為主,寫實性油畫的特點是:細膩,明快,真實。欣賞者在觀看的過程中可以直觀地去欣賞,一般從下面幾個方面入手進行欣賞:1.了解作品產生的時代背景和作者生平,以便對作品的思想感情以及所描述的事件有基本認識。2.看畫面的構圖布局,背景和主體物的關係。構圖是一幅優秀作品成敗的關鍵所在,沒有合理的構圖,即便是再真實,細膩的作品也失去了耀眼的光澤。

3.通過主體物的細節來感受作者所要表達的內心世界,比如欣賞人物作品時可以通過人物的表情、動作來把握該作品所要表達的感情,使欣賞者與作品達到情感上的共鳴,來吸引讀者的思考。如果欣賞靜物油畫作品則通過觀看靜物質感的表現來感受畫家的功力與表現技法。4.作品色調與明暗的把握和欣賞,優秀的油畫作品色彩搭配明暗變化會使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5.客觀的評價作品,無論是什麼樣的藝術作品在某一方面仍然有它自身的不足。尤其是在給同學們上美術課的同時,避免讓學生盲目崇拜。」由於當時的認識有限,即便是好的作品也有它的缺點,繪畫不光是一門視覺藝術,而且還是一門觀念藝術,很多非寫實的繪畫作品在藝術家們看來它依然很美,而且還很有思想。

二,了解作品產生的時代背景和作者生平

《蒙娜麗莎》是被稱為文藝復興三傑之一的達文西所創作,達文西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名人,和米開朗琪羅、拉斐爾並稱文藝復興三傑,也是人類文明史上罕見的全才。達文西所創作的《蒙娜麗莎》代表了達文西的最高藝術成就,至今存放在羅浮宮,而且與《勝利女神像》和《斷臂的維納斯》共同譽為羅浮宮鎮館三寶。《蒙娜麗莎》相對於中世紀繪畫來說,是從崇拜神性轉向尊重人性的代表作,歐洲中世紀繪畫一般都是為宗教服務的,他們畫出來的作品更多的是讓人們產生敬畏感。而文藝復興美術相對於中世紀美術最大的特點就是更加把視線轉向自身,突出以人為本的思想,從《蒙娜麗莎》這幅作品就可以充分的表現出來,我們欣賞這幅作品時就可以看出來所畫對象是一位有血有肉,具有生命力的青年女性,她不再像中世紀繪畫作品那樣呈現出僵硬,呆滯的面部表情,而給人的是一種親近,美麗的畫面。達文西在創作這幅作品是為了使模特長時間保持這种放松的表情,特地請人為模特演奏音樂,朗誦古詩詞來保持模特長時間的微笑。據說花了四年的時間才完成了這幅經典油畫作品。

三,看畫面的構圖布局,背景和主體物的關係。

從這幅油畫作品中很顯然可以看出它的構圖呈三角形【2】,三角形在構圖學中被這樣說道「三角形構圖由於底邊為水平線而具有穩定性。其兩條邊組成的角如楔形,有向外的衝引得力感。三角形的穩定性與底邊的長度和高度有關,隨著底邊的縮短和高度增加而減弱,向上的運動感卻增強。三角形隨著空間定向的傾斜而增加其不穩定感。」對於《蒙娜麗莎》這樣的三角形構圖來說,達文西打破了等腰三角形結構形式,為了打破其對稱的呆板性,而將人物身體側傾,胳膊收攏,以此來表現女主人公的自然,放鬆之態,她給人莊嚴靜默的穩定感,在畫面中起到了安定、莊重的視覺效果。再來看畫面的背景,畫面的背景給人以幻覺般的神秘感,背景中是一幅神秘的風景畫面,曲折的通向遠方幽靜的小路,遠處平靜的河水和引人神往的山石都烘託出畫面神秘的氣氛,使蒙娜麗莎在這種環境下顯得更加神秘。

四,通過畫面主體的細節來欣賞作者所要表達的內心世界

《蒙娜麗莎》這幅作品中最引人入勝的地方就是蒙娜麗莎那神秘的微笑,多少年來關於蒙娜麗莎微笑的探討也很有意思,不同的人對她的表情看法都是不一樣的,同一個人在不同時間去看蒙娜麗莎的表情也是不一樣的。對蒙娜麗莎這幅作品的欣賞,除了面部微笑之外,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她的那雙柔嫩、精確、豐滿、充滿彈性的手了,凡是畫畫的人都知道畫人的時候手的畫法是很難表現的。手的變化最為豐富,手的結構可分為手掌和手腕兩部分,手掌又可以分為手指和掌心,手指又分三節,因此畫起手來很難掌握。尤其在寫實繪畫作品中,畫家對手的表現就可以看出這位畫家的寫實功力。

在畫男性的手時,可以把關節畫的比較大來表現手的力量,而女性的手指較纖細,骨節不突出,為了表現女性手的細膩、柔軟的感覺,用線要平滑、有彈性。再來看《蒙娜麗莎》這雙細嫩的雙手,仔細觀看可以感覺到血液都在流淌,在深色衣服與富有節奏感的衣紋的陪襯下更顯的柔嫩與豐滿。她右手扶著左手的手腕,我們可以感覺到蒙娜麗莎內心的放鬆與滿足,給人無限的遐想,很好地配合了略帶神秘微笑的面部表情。

五,作品色調與明暗的把握和欣賞蒙娜麗莎的色彩

由於時間的緣故,現在看來主要以深褐色為主色調,明暗則是通過過渡柔和,明暗轉移法(或稱漸隱法,暈塗法)來體現。整個畫面由於經歷了五百多年的歷史,油彩難免會失去當年響亮的光澤,比如說研究考證當初蒙娜麗莎這副畫的背景應該是藍色,由於歲月的沉澱,現在給人們表現出來的顏色顯得灰暗,但這並不能遮蓋蒙娜麗莎的魅力,她的色調與明暗依然非常的和諧,達文西是通過一遍又一遍的罩染法完成的。科學家透過高能X光,詳細分析蒙娜麗莎臉上不同層次的顏料排列及成分,發現畫作有40層極纖薄的油彩,也就是說蒙娜麗莎的面部是畫了40遍才展現出我們現在看見的效果,但是也有研究者提出這幅作品還沒有被畫完,因為女主人公的睫毛和眉毛還沒有被完全表現出來。

六,客觀地欣賞作品

在欣賞《蒙娜麗莎》這樣的世界經典作品時,被讚美的語言實在太多,研究《蒙娜麗莎》的專家也不勝枚舉,關於她的故事更是數不勝數。但她真的是這麼完美嗎?首先從寫實繪畫完整的角度來看,她的眉毛和睫毛哪裡去了?是由於時間原因,畫眉毛的顏料脫落了還是達文西真的是沒畫完這幅作品?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應該沒有剪睫毛和剃眉毛的風俗習慣,在相關資料中可以了解到,達文西堅持認為,對於他的作品何時才算完工,做出決定的人只能是他自己,除非他對作品非常滿意才肯交出,從這一點就看出了作品的不完整性;

其次,有批判者提出《蒙娜麗莎》中主人公和背景的關係如同剪貼的一樣,處理得不夠自然,從透視學的角度來說背景的視平線是不合適的,貢布裡希的《藝術的故事》中談到如果仔細看背景中的視平線,你會發現這幅畫左邊的視平線是低於右邊的視平線的,而《蒙娜麗莎》的面部好像也隨著這種位置的變化而改變,因為面部兩側也不大對稱;但這依然不能動搖《蒙娜麗莎》在美術界被稱為經典之作的地位,就像是大家欣賞斷臂的維納斯時,有學者提出正是由於維納斯缺少了本來的雙臂才顯得她具有自己的一種獨特的美——殘缺美,這種美給人以想像的空間,增加作品的神秘性,為人們帶來無限的猜測。作者/趙文博

相關焦點

  • 《藝展中國》胡振德油畫作品展
    福建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原副院長、福建海峽文化藝術研究院院長、福建省畫院特聘畫師、國家教育部一、二屆藝術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油畫學會福州團體學會副會長。胡振德1977年福建師大美術系畢業。1979年赴浙江美術學院進修素描一年,1985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高級油畫研修班修業兩年。
  • 人體美學欣賞:世界著名經典油畫鑑賞:熱帶叢林
    畫作《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裡去?》是高更創作生涯中最大的一幅油畫。這幅油畫,其意義遠遠超過以前所有的作品。畫家高更稱再也畫不出更好的、有同樣價值的畫來了。在高更臨終以前,他已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人這幅畫中。豆腐等。三是減少人員聚集。直到2020年才邁出了最為重要的一步。也常能通過朋友們組織的各種活動結識很多優秀的人。大家可以趁早準備。因此。來有效治療高血壓。
  • 畫家們常說的油畫藝術語言到底是什麼?今天就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
    當我們看到的每一張繪畫作品時,都是畫家與我們溝通的橋梁。也是畫家表現自己內心想法的集中體現,而繪畫語言就是我們之間溝通的載體,我這樣解釋相信大家都理解了吧。
  • 西方頂級繪畫的最高成就圖集|畫家|肖像畫|油畫|風俗畫_網易訂閱
    南方陽光的燦爛令畫家狂喜,他用黃色畫了一系列靜物,來表達內心的感受,《向日葵》便是這時的代表作。畫家以短暫的筆觸把向日葵的黃色畫得極其刺眼,每朵花如燃燒的火焰一般,細碎的花瓣和葵葉象火苗一樣布滿畫面,整幅畫猶如燃遍畫布的火焰,顯出畫家狂熱般的生命激情。
  • 解讀盧禹舜:程式化的筆墨語言,能完成畫家精神與藝術的突破嗎?
    某荒系列,稱得上盧禹舜的經典作品了。但是,很遺憾的是,除了乍一看,筆墨氤氳渲染,所營造出的一種磅礴壯闊的山水氣勢、隱密幽微的情感表達以外,再細追究下去,則看不到更多的東西了。比如,畫面中的線條,無一例外的,以纖細的勾線進行意象寫實的創作。可能盧禹舜是想通過墨彩的渾厚濃淡的變化,與線條的寫實勾勒的造型,造成一種對比與衝突,從而形成一種視覺衝擊力。
  • 繪畫,細節,永遠是一個作品升華的重要因素,關於莎樂美的形式!
    他們表達出來的內容是女性的女權主義,但是同時又是非女性的,事實上,這是她與希律王的一場經濟博弈,用莎樂美的優雅的物資來交換施洗約翰的頭顱。不同於在一個父系社會,以女性的姿態來出現,她的身體、肉體是她唯獨可以談交易條件的東西,她將自己所有的氣息和理想都換取了對約翰的最後一吻,實際上,也是對於男權統治的一種反對和抗議。這種畫面有深厚的矛盾感在裡面。在伶俐悽厲的眼神中,在鮮花刺眼的顏色裡。
  • 31歲畫家,留下217幅油畫撒手人寰,畫盡現代人的辛酸
    有人說這些看不懂的繪畫,是畫家將自己無人能懂得的壓抑內心宣洩在畫面上,因為現實世界不會允許他們可以肆意發洩,而畫畫卻是可以表達情緒和思想最穩妥的方式,不管你在畫布上所描繪的世界有多麼的荒謬,別人都會認為,這,就是藝術。
  • 近代名家經典油畫40幅欣賞
    6、少女像 關紫蘭 1929年 布面油畫 90×75cm 中國美術館藏 這幅畫是畫家的代表作之一。畫面洋溢著溫馨親切的氣氛。常玉的世界裡,女人體、靜物、小動物是筆下永恆的主題,他像一個夢中人,一個浪蕩子,永遠趨近於直覺、幻想、與世無爭的童心和繁華落盡的「白茫茫一片大地真乾淨」。
  • 寫意精神——中國畫的內在表達
    西方油畫是一種鏡面式的呈現,是物態化、物像化的。他們可以畫的很寫實,但中國畫並不是靠寫實來說明問題,毛筆與宣紙這樣的材料本身就在突出光影以及寫實性的表達力上不如油畫材料。但西方人在發揮藝術張力的能力上比中國落後許多。薛磊 四川省詩書畫院書記、副院長中國畫注重藝術的寫意精神。
  • 先驗之光或超越表象世界的創造力——朱春林油畫之於當下的意義
    我甚至認為他對這個嘈雜的表象世界一點都不感興趣,他只顧醉心於表達他所注重和凝神靜聽的世界。他的表達流暢而純淨,仔細觀察他的表達會發現其中蘊含的是一種最容易忽視的人物、細節、事物和場景。實際上,我們是被這個世界或時代所挾持而漸漸深陷其中而不自知的。
  • 「通世智庫」張華作品賞析:「意象」對「畫」世界
    如何將中國意象繪畫在繼承、發展中與時俱進,做好國際文化交流,這是我這四十年來一直沒有放棄的探索與思考。【作者:張華;來源:通世智庫;編撰:張小青】我在不同階段研習不同風格的繪畫,從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抽象、重彩、水墨、油畫、寫意油畫,分階段成系列的研究和比較,核心都圍繞「意象表現」繪畫展開。
  • 漂亮的姑娘與鳥兒互動,他的油畫美得如此靈動
    很多人欣賞李貴軍的油畫作品時都覺得奇怪為啥時常看到畫中的女子與飛鳥互動 其實,被譽為新古典繪畫代表畫家的李貴軍 不僅學習借鑑了西方古典藝術的理性和秩序 還與中國傳統繪畫中的花、鳥、魚等形象巧妙結合 使得畫面效果更為靈動,更有感染力
  • 死亡、痛苦和孤獨交織的藝術天才:淺析蒙克油畫中情感性的表現
    這一系列的生活苦難造成了畫家的精神痛苦,於是,手中的畫筆成為他唯一的發洩工具,也正因為如此,在蒙克的作品中情感的表達始終佔據了最重要的地位:「一把椅子也許會像一個人一樣有興趣,但是椅子是要由人來觀察的,當他引起作者的興趣時,同時也引起了旁人的興趣,因此,並不是椅子本身被畫出來,而是作者在觀察完椅子後產生的情感表達」。
  • 「正負極——巨燕油畫展」
    由上海美術館、中國日報上海分社、上海英文星報社、文新集團《新民晚報•國家藝術雜誌》聯合主辦的「正負極——巨燕油畫展」,8月21日至30日,在上海美術館展出。巨燕畢業於山東藝術學院,現居上海,是近年來活躍在上海美術界的青年女畫家。她的作品曾多次參加全國性美術展覽,並在2007年「第二屆風景•風情全國油畫展」上榮獲優秀作品獎。
  • 藝術是生活的調味劑,古典寫實人體油畫有其特有的美感和精神品位
    〔摘 要〕油畫工具和材料決定了油畫繪製技法的複雜性。幾個世紀以來,從早期的古典寫實油畫到當代新寫實油畫,寫實油畫一直在繪畫史上佔據一定地位。即使在求新獵奇的當下,傳統逐漸被忽視和淡忘,仍有許多畫家熱衷於此。古典寫實繪畫作品無法單純用某一種風格或技法來界定,變化十分豐富,本文旨在對其材料、技法以及製作步驟進行分析,使更多人懂得去欣賞,並在創作中實現對畫面的掌控。
  • 繪時代風採 鑄中國精神——寫在「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油畫...
    ,油畫家們能夠真切地通過深入探索語言形態來反映豐富的當下社會生活,用自己的視角和審美的眼光發現普通生活的至美,平凡人物的大愛,日常現實的質樸,並以自己的藝術語言來闡釋中國精神、中國價值和中國力量。特別是今年恰逢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不少藝術家以此為主題,通過描繪與謳歌現實生活的不同側面,來為我們偉大的祖國獻禮。同時,藝術家們在感受現實生活的基礎上更注重對畫面主題深刻性的提煉,以及畫面意境的營造。如趙曉東的作品《果蔬歡·百姓樂》,以生活超市購物為表現景象,切入尋常生活,刻畫普通人。人物在普遍性中找到有個性特點的典型形象,真切描繪出普通人日常生活中的獲得感、滿足感,具有強烈的時代氣息。
  • 澳洲女性人體油畫作品,畫中女性人體真是優美動人,婀娜多姿
    在油畫的發展發展的歷史長河之中,女性人體是許多藝術家都非常喜愛的繪畫對象。自十三世紀末文藝復興以來,歷經古典主義、浪漫主義、現實主義、印象主義和後現代主義,近千年來在這個領域內藝術大師林立,閃耀著人類的智慧和光芒。
  • 詩意般色彩與意境:德國優秀畫家唐娜·楊睡蓮和人物油畫作品
    唐娜·楊(Donna Young)是屢獲殊榮的德國優秀畫家,從事印象派油畫和粉彩創作。Donna Young非常有才華,她在油畫中使用詩歌。她通過充滿活力的油畫將觀眾轉變為另一個寧靜的地方。根據Donna Young的說法,「我努力擺脫傳統的代表性油畫通過使用我的畫布的二維空間來模仿深度的「大氣視角」。大膽的色彩和流暢的結構,一個問題是不可抗拒的:上面是什麼?你,觀眾在反思中形成了答案。存在的三個不同的平面似乎優雅地漂浮在一個空間內。將垂直的天空,水平的水,有機材料和有節奏的運動圈融合在一起,創造出一種充滿活力而又寧靜的並置。
  • 淺談西方女畫家以中年女人形體油畫,寓意豪放的母性情懷
    第一個德國表現派組織「橋社」於1905年在德勒斯登成立,在莫德松·貝克的作品中可以發現「表現主義」繪畫所反映的「內在世界的自發性」的力量,可惜貝克的才華未及表現主義中開花結果就去世了。  我們現在就簡單談談《母與子》這幅畫:畫中有2個裸體,一個是裸體女性,還一個是裸體嬰孩,這二人看起來就像是雕像人體,而不是油畫人體,無論我們如何仔細去看,都覺得像是雕像,這足夠說明女畫家精湛的藝術技法,不過這的確是一幅人體油畫,並不是人體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