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技大學這技術厲害!給老鼠視網膜中注射納米粒子能識別紅外

2020-12-04 Argon科技

納米粒子注射就是讓這些老鼠看到紅外線所需的一切

我們都知道,除了分配給我們的視覺系統的波長之外,每個人的夢想都是如此。嗯,像往常一樣,在一些聰明的科學家的幫助下,老鼠首先得到了它們。通過將專門的光線調整納米粒子注入滑鼠的視網膜中,該老鼠突然且能夠清晰地感知識別到近紅外線

這一進展涉及到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組與美國麻薩諸塞州州立大學醫學院研究組合作,結合視覺神經生物醫學與創新納米技術,首次實現動物裸眼紅外光感知和紅外圖像視覺能力。

人眼只能看到大約430到770納米之間的光波長;430波長以下為紫外線,770納米波長以上為紅外線。人眼是看不到紅外線,但是如果紅外線的數量足夠大,我們可以感受到它帶來的熱量。所有物體都會發出紅外線,它們越來越暖和,這是熱視鏡的基礎。

雖然有些紅外線遠遠超出了我們的感知能力,但是一種稱為近紅外(NIR)的波段恰好位於我們能夠檢測到的紅色之下。如果你可以通過某種光學技巧將NIR向上移動怎麼辦?當然,科學家一直這樣做 - 將一種光或能量轉換成另一種光。

事實證明,這些研究人員已經為不同的原因創造了必要的技巧,即作為光遺傳觸發器的分子,它可以吸收紅外光(方便地穿透許多組織)並發射可見光譜光。納米粒子與棒和錐體結合,覆蓋它們並改變它們對它們敏感的波長。

研究人員稱之為「nanoantennae」,它們具有生物相容性,可與蛋白質結合,促使它們與視網膜中的光感受細胞結合。當你用一種吸收近紅外輻射(900-1000納米)並輸出500納米短的分子來塗覆通常檢測綠光的細胞時會發生什麼?那個細胞現在可以有效地將紅外線視為綠色的陰影和強度。

當科學團隊將這些分子注入小老鼠的眼睛時,就會發生這種情況(這種視網膜下注射已經在患有某些眼部問題的人體內完成);動物能夠在各種情況下立即檢測出近紅外線。不僅IR光束導致他們的瞳孔收縮,而且在IR中投射的圖案表明獎勵是小鼠可靠地尋找的,這表明這不僅僅是一般意識而是波長的詳細感知。

請注意,這與我們在電影中看到的色彩豐富的「熱視覺」不同 - 夜視鏡使用電子傳感器來放大和分類視覺範圍之外的入射輻射,從而產生有趣的嘈雜彩虹圖像。這更像是看到溫暖的東西比同樣顏色的涼爽物品稍微更亮(和更綠)這些分子似乎也沒有引起視網膜不適,例如細胞死亡或發炎等 - 並且小老鼠在注射後約10周仍能在IR中看到。

相關焦點

  • 納米粒子可使老鼠看到紅外光
    中美科學家近日在《細胞》雜誌撰文指出,他們研製出了納米顆粒,在老鼠眼中單次注射此顆粒可使老鼠在10周內,在白天看見紅外光,且副作用很小。這一發現有望促進人類紅外視覺技術的進步,在民用加密、安全和軍事行動等領域找到用武之地。
  • 中美科學家創造出具有夜視能力的老鼠,但不建議在人身上做試驗
    這項技術需要給眼睛注入一些粒子,這些粒子就像微小的天線一樣,可以接收紅外線——人類和其他哺乳動物看不見的波長——並將其轉換成可見波長。哺乳動物只能看到電磁波譜中的一小段,而這項新技術的設計就是要擴大這一小段波長。這種納米顆粒注射還沒有在人類身上進行過試驗,但在老鼠身上的實驗表明,它們能夠在不幹擾可見光感知的情況下看到紅外光。
  • 科學家用眼睛注射給予小鼠「超級視覺」
    科學家們讓老鼠能夠看到通常看不見的近紅外光。超級小鼠——這是Marvel漫畫書的直接內容:讓測試對象能夠看到紅外線,類似於夜視鏡的工作方式 - 但沒有笨拙而笨重的設備。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科學家將與視網膜結合的微小納米粒子注入到測試小鼠的眼球中,給予他們研究人員稱之為 「超級視覺」的東西。擁有強大的力量在2月28日發表在「 細胞 」雜誌上的一篇論文中描述的新研究中,研究人員將「眼可注射光感受器結合上轉換納米顆粒」注入小鼠眼中。
  • 科學家研發出夜視眼藥水 未來人類或能看見紅外光
    據外媒報導,科學家已經研發出一種夜視眼藥水,未來人類或能看見紅外光(通常肉眼不可見)。科學家想出了一種方法來給予哺乳動物「超級英雄式」的視力。這項開創性的研究最初側重於用老鼠進行測試,但同樣的原則應該 - 在理論上 - 適用於所有哺乳動物。
  • 科學家想將人眼改造成夜視儀,裸眼就能看清黑暗中的物體
    圖片來自:《終結者:黑暗命運》這說不定這就是人類的未來,現實中科學家正在嘗試將一種納米粒子注入眼睛,從而讓人眼具備夜視儀的功能,通過裸眼就能看到黑暗中的物體。據美國《星條旗報》(Stars and Stripes)的報導,這項技術由中美兩國的科學家共同研發,並且在已經在小鼠身上成功實驗,未來有望讓士兵們擺脫笨重的夜視儀。
  • 納米技術與納米材料在纖維中的應用研究
    摘要:        本文介紹了納米技術在化學纖維中的應用方式,並闡述了納米技術在功能性纖維和其他特種纖維中的應用情況,以及納米材料在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最後展望了納米技術的應用前景。
  • 黃金納米粒子有助腦部腫瘤成像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4月16日(北京時間)報導,史丹福大學醫學院的科學家發現,一種黃金納米粒子能在腦部腫瘤「安家」,同時對3種不同的成像方式可見,精確顯示腫瘤的輪廓
  • 以色列開發出黃金納米粒子早期癌症檢測法
    以色列巴伊蘭大學納米科技及先進材料研究所的德奧爾·菲克斯勒教授率領的團隊,經過5年的研究證實了納米技術在癌症早期診斷中的光明前景。他們研發的非侵入無輻射光學系統,被用於檢測腦部、頸部及口腔癌症,也可用來檢測位於舌頭、咽喉部位的癌症發病情況。該方法已在動物身上測試成功,最近也通過了人類測試,被確認有效。
  • 香港科技大學成功研製基於納米線陣列視網膜的球形仿生人眼
    北京時間2020年5月20日晚23時,香港科技大學電子與計算機工程系範智勇教授課題組在Nature雜誌在線發表論文,題為 「Abiomimetic eye with a hemispherical perovskite nanowire retina」,宣布研製成功世界首個基於鈣鈦礦納米線陣列半球狀視網膜的仿生人眼
  • 山東科技大學:張強——基於主動紅外激勵的煤巖界面識別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 機械工程學院;2. 山東科技大學 機械電子工程學院3研究背景 在煤礦開採過程中,當採煤機截割到巖層時,截割設備會受到嚴重磨損,導致其使用壽命降低,甚至可能導致山體環境被破壞和安全事故的發生。同時,截割過程中破碎的巖石混落到原煤中,降低了煤炭開採質量,對後期的選煤及質量評估造成影響。
  • 不用夜視鏡,「裸眼」也能看紅外光|科學60秒
    想在黑夜中也能根據熱信號「看」到別人,但又不想戴夜視鏡?
  • 《科學》:納米粒子免疫技術可以預防多種冠狀病毒
    《科學》:納米粒子免疫技術可以預防多種冠狀病毒  CHEN • 2021-01-14 12:01:51 來源:前瞻網 E1805G0
  • 新型傳感器系統無需紅外光譜儀便能識別分子
    打開APP 新型傳感器系統無需紅外光譜儀便能識別分子 胡薇 發表於 2018-06-14 14:17:10 為此,EPFL(瑞士聯邦理工學院)工程學院(瑞士洛桑)和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ANU,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科學家們開發了一款緊湊型、高靈敏度納米光子傳感器系統,無需使用傳統的光譜學技術便能識別分子的特徵吸收。他們已經將該系統用於聚合物、農藥和有機化合物的探測。更為重要的是,這項技術還與CMOS技術兼容。
  • CCS Chemistry | 湖南大學袁荃:構築仿生近紅外光合細胞,拓展納米...
    近期,湖南大學袁荃課題組向光合細菌學習,基於材料分級組裝成功構建了一種具有優異近紅外光熱響應性能的仿生光合細胞。另外,當前多數研究的人工模擬光收集體系是利用可見光作為主要的能量來源,但是46%的太陽光是屬於近紅外光範圍,並且近紅外光具有深層組織通透性,可以擴展其在生物醫學中的應用。
  • 黃金納米粒子直達腦部腫瘤 有效提升切除精準度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4月16日(北京時間)報導,史丹福大學醫學院的科學家發現,一種黃金納米粒子能在腦部腫瘤「安家」,同時對3種不同的成像方式可見,精確顯示腫瘤的輪廓,使小鼠腦瘤的移除提升至前所未有的精度。相關研究報告發表在4月15日的《自然·醫學》雜誌網絡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