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建尋找流年祿馬貴,注意夏至和冬至分陰陽

2020-12-05 通變易學

各位易友好!我是通變易學的羅西老師,又來跟易友們送乾貨啦,記得關注收藏哦。

前幾天我發布過根據年命,來推算某一流年的祿馬貴人到山擇日法,有些網友就說,羅老師只送年家祿馬貴,不送月家祿馬貴,藏私。這可是天地良心,決無半點藏私,只是要一個一個知識點來講,才理解得了嗎。這不,你們要的月家祿馬貴到了哦。再次重申,易學需要有志於發揚中華傳統文化的人士推動,如果只想到利益,那麼易學就會停滯不前。

今天我繼續舉一個例子來推算一遍。

如:庚子年癸未月用事,推算庚子年的祿馬貴在癸未月都在什麼方位。

先推算庚子年的祿馬貴人:

庚祿在申,申子辰馬在寅,庚陽貴醜,庚陰貴未。

根據五虎遁,庚子年的真祿在甲申,真馬在戊寅,真陽貴在癸未,真陰貴在己丑。

癸未在大暑節氣,夏至到冬至之間。夏至一陰生,要以月建癸未入中逆布九宮排山掌。

先排出祿馬貴的旬首以備快速排布九宮:甲申(甲申旬),戊寅(甲戌旬),癸未(甲戌旬),己丑(甲申旬)。

癸未 中宮,甲申 巽宮,乙酉 震宮,丙戌 坤宮,丁亥 坎宮,戊子 離宮,己丑 艮宮。這裡已經把甲申旬中的甲申在巽宮,己丑在艮宮找出來啦。

再來找甲戌旬中的戊寅和癸未找出來。

甲申旬首在巽宮,甲戌旬首就在中宮。

甲戌 中宮,乙亥 巽宮,丙子 震宮,丁丑 坤宮,戊寅 坎宮,己卯 離宮,庚辰 艮宮,辛巳 兌宮,壬午 乾宮,癸未 中宮。

根據上面推算結果可知道,真祿甲申到巽宮,真馬戊寅到坎宮,真陰貴己丑到艮宮,真陽貴癸未到中宮。

這就是庚子流年你如果在癸未月用事,流年祿馬貴人方所到之處。如果跟年家年命祿馬貴同到方,那是大吉。再合太陽擇日,那是非常珍貴的日課。

說到這裡差不多介紹完了,我來總結下:歲貴尋找要用月建入中,還要注意二十四節氣的兩至分野,記住夏至後陰生逆排九宮,冬至後陽生順排九宮。

本文由通變易學原創,歡迎關注,跟你一起學知識。

相關焦點

  • 夏至和冬至是最值得注意的節氣
    在一年四季中,除了每個季節養生要注意的問題外,有兩個節氣非常值得我們注意,一個就是冬至,另一個就是夏至。一年有24個節氣,冬至和夏至這兩個節氣在一年裡邊有什麼樣的特點呢?冬至大家知道,它第一個特點就是太陽直射點到了最南邊了,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第二個特點就是陽氣開始出生了,所以大家說「冬至一陽生」;夏至時太陽到了北回歸線,到了我們大家覺得最熱的時候,這時太陽開始重新向南走,既是最熱的時候,也是陰氣開始生的時候。所以一年裡邊,冬至和夏至這兩個節氣是很特殊的,也是最值得注意的,我們老百姓有句古話說,冬至和夏至都是「收人」的時候。為什麼?
  • 冬至和夏至分別對應陰陽兩極小常識
    太極圖用陰陽體現了自然的交替。先人們發現日晷的影子最長的時候就是最冷的時候(冬至),日晷影子最短的時候就是最熱的時候(夏至)。然後,先人們認為冬至時陰氣達到鼎盛的狀態,夏至時陽氣達到鼎盛的狀態。從那時起,東方哲學開始將這個世界上存在的所有事物都分為陰陽這兩種相反的性質。另外,世界單靠陰陽中的一個是無法運轉的。陰和陽相互對立,又相互補充,也會有規律地增長和消減。這叫作陰陽消長。它指的不是今年冬天長,明年夏天短。而是每一年陰陽都會有規律的變化。
  • 被列入人類遺產名錄的(二十四節氣)、夏至與冬至十年時間點
    二十四節氣,是指幹支歷中表示季節、物候、氣候變化以及確立「十二月建」的特定節令,反映了太陽對地球產生的影響,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夏至與冬至一年陰陽之氣交接很多事情都需要考慮這兩個時間點如貴人用事、排盤時等夏至(英文名 Summer Solstice):人們常說的三伏天就是在夏至到來之後會有的。
  • 為何說冬至大過年?冬至與夏至是制定曆法的關鍵
    古代重視冬至,因為冬至與夏至是制定曆法的關鍵,曆法準確,測可證明皇帝掌握天命,具有順天應人的資格,所以特別受到重視。《清嘉錄》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說。古人對冬至十分重視,認為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是上天賜予的福氣。古人在冬至這一天最重要的民俗活動是拜冬,自魏晉以下,一直存在著按慶元旦的禮俗來過冬至節的慣制。陸遊在《老學庵筆記》中說:「是夕冬至除夜,乃知唐人冬至前一日亦謂之除夜。」
  • 夏至比冬至長6個多小時
    公元前七世紀左右,我國的先人採用土圭測日影的辦法,就確定了夏至,每年的夏至從6月21日(或22日)開始,至7月7日(或8日)結束。現代天文部門通過研究太陽在黃道上運動的規律和日地之間的相對位置,來計算每天的日出時間和日落時間。「每年基本上都是一樣的,但還是會有所差別。」張暘說,在我國境內,日出時間的差異並不算太大。
  • 夏至和冬至的日照時間相差多少?
    不同緯度夏至和冬至的日照時間相差很大,由赤道到兩極從0到24小時不等。緯度越低,相差越小,緯度越高相差越大。冬至日全球的晝長和正午太陽高度角冬至日全球的晝長和正午太陽高度角不同主要緯度的夏至日和冬至日日照時間差赤道地區,夏至日晝長12小時,冬至日晝長12小時,相差0小時。
  • 2020年冬至12月21日幾點幾分 冬至為什麼又叫進九
    《中國天文年曆》顯示,北京時間12月21日18時02分將迎來「冬至」節氣,從這一天起,我國開始進入「數九寒天」時節,民間俗稱「進九」。  歷史學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員羅澍偉介紹,每年公曆12月22日左右為「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二個節氣,也是冬季的第四個節氣。
  • 道教《參同契》:冬至進火,夏至退符,春分、秋分中和
    這段話主要闡明丹道進火、退符和沐浴之火候,認為修丹時火候運用恰當,則丹寶可成;若有差誤,則丹飛鼎傾。二至改度,乖錯委曲;隆冬大暑,盛夏霜雪:冬至一陽生,夏至一陰生,二至為二十四節氣中的陰陽始生之節。煉丹之進陽火、退陰符,亦與天道陰陽始生之理相應。冬至一陽初生,法當進火,然須以《周易·乾》之初九「潛龍勿用」為戒,養潛龍之萌,火不可過炎;夏至一陰生,法當退火,然須以《周易·坤》之初六「履霜,堅冰至」為戒,火不可過冷。要言之,陽火、陰符不能失節,否則丹鼎將傾覆。二至,指夏至、冬至。改度,指反其常度,如應進火而反退符,或者應退符而反進火。
  • 農村俗語「冬至一陽生,夏至一陰生」是啥意思?老話還在理嗎?
    時間過得飛快,後天就到了冬至節氣。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是冬季的第四個節氣,從冬至節氣後便開始數九,所以冬至的到來,也意味著寒冷冬季的到來。在農村中關於冬至節氣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冬至一陽生,夏至一陰生」,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 冬至餃子夏至面 你知道夏至怎麼養生嗎
    冬至餃子夏至面 你知道夏至怎麼養生嗎時間:2020-06-21 09:1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冬至餃子夏至面 你知道夏至怎麼養生嗎 夏至,是古代24節氣中,最早確定的一個節氣,沒有之一。 公元前七世紀,先人採用土圭測日影,就確定了夏至。
  • 2019年最後一個節氣:22日12時19分「冬至」
    《中國天文年曆》顯示12月22日12時19分迎來「冬至」標誌我國迎來「數九寒天」冬至這天是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這天白天開始一天天變長所以古人認為即冬至為陰陽交替的時刻從此陰氣盛極轉衰,陽氣開始萌生是冬盡春來的標誌冬至過後,我國各地氣候都將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進九」和「數九寒天」了。
  • 2019年12月22日12時19分「冬至」,這個節氣在農村都有哪些說法?
    2019年12月22日12時19分「冬至」,這個節氣在農村有哪些說法?冬至這一天太陽的直射點在南回歸線上,所以南半球這一天白晝的時間最長,相對著北半球的這一天白晝時間最短。因此在我們農村裡都流傳著這樣一句老話:「吃過冬至飯,一天長一線」,說明過了冬至,漫長黑夜的時間會逐漸縮短,白天開始一天天變長。眾所周知,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一年四季分明的四個節點,預示著從這一天開始春夏秋冬都開始進入各自的「角色」。
  • 農村俗語「冬至一陽生,夏至一陰生」啥意思?今年冬至後會冷麼?
    除了尊崇一些習俗外,在農村,冬至日討論俗語也是人們的一個愛好,因為這俗語承載著千百年來的農村文化,各種經驗都被包含其中,是非常值得後人學習的,就像今天這句「冬至一陽生,夏至一陰生」就是一個非常意義的冬至俗語,下面筆者帶大家來了解下。
  • 21日18時02分「冬至」:陰伏長至日,陽從地底回
    本文轉自【新華網】;新華社天津12月19日電(記者周潤健)《中國天文年曆》顯示,北京時間12月21日18時02分將迎來「冬至」節氣,從這一天起,我國開始進入「數九寒天」時節,民間俗稱「進九」。歷史學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員羅澍偉介紹,每年公曆12月22日左右為「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二個節氣,也是冬季的第四個節氣。與相對應的「夏至」相反,「冬至」這天,陽光幾乎直射南回歸線,是北半球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古稱「日短」或「日短至」。「冬至」過後,太陽直射點慢慢向北移動,北半球的白晝逐步變長,夜晚漸漸縮短。
  • 『夏至日』2020年6月21日05時43分33秒,「夏至」如約而至
    關於『夏至日』2020年6月21日05時43分33秒,「夏至」如約而至這個話題,相信很多小夥伴都非常有興趣了解,因為這個話題也是近期網絡上非常火熱的,那麼既然大家都想知道『夏至日』2020年6月21日05時43分33秒,「夏至」如約而至,華圖教育廣東公務員考試網小編便從網上搜集了一些與夏至日,夏至相關的信息,下面分享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吧
  • 夏至日是陰陽大轉換的關鍵時刻,在陰陽學說中被賦予扶陽抑陰之義
    夏至作為太陽曆的二十四節氣之一,在夏代已經出現。據《大戴禮記·夏小正》記載夏代已確定兩至,即夏至和冬至。其名稱分別為「時有養日……時有養夜」,「養日」即夏至,「養」為「長」,說明「養日」是白晝最長的一天。到了商代,在二至的基礎上確立了二分。「二至二分」即夏至、冬至、春分、秋分。
  • 夏至:在最長的白晝,與你地久天長
    6月21日5時44分,我們迎來了夏至。稍有地理知識的人都知道,夏至這一天太陽直射地球北回歸線,因此夏至之日北半球的白晝最長。夏至在二十四節氣當中是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早在先秦時期我國就已經有了四季之分。《尚書》中有記載"二分,二至"他們就是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夏至也是農業生產上的重要節氣。
  • 夏至冬至,你還記得這些知識嗎?
    夏至(summer solstice)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為夏至日。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北緯23°26′),北半球的白晝達最長,且越往北越長,北極圈內出現極晝現象,這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長的一天,而南半球則相反,南半球緯度越高的地方,黑夜越長,白晝越短,南極圈內出現極夜現象。
  • 冬至羊夏至狗!冬至酒,留到明年九月九!客家人這樣過冬至!
    融匯世界的客家 展示客家的世界 我們致力於客家文化傳承和產業發展 講好客家故事,帶您領略絢麗客家風情 冬至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我們客家人有「冬至大過年」之說,在這個重要的日子,
  • 冬至到,深圳市民笑言氣溫如夏至
    原標題:冬至到,市民笑言氣溫如夏至   近來深圳天氣溫暖,白天最高氣溫在24℃~26℃,今日冬至到來,預計氣溫20℃~27℃,深圳依舊沒有嗅到冬天的氣息,不少市民不禁感嘆「冬至如夏至」。據深圳市氣象臺專家介紹,今年冬至與往年相比偏暖,深圳有氣象記錄以來,歷史上有四成年份無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