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2日12時19分「冬至」,這個節氣在農村有哪些說法?
冬至這一天太陽的直射點在南回歸線上,所以南半球這一天白晝的時間最長,相對著北半球的這一天白晝時間最短。因此在我們農村裡都流傳著這樣一句老話:「吃過冬至飯,一天長一線」,說明過了冬至,漫長黑夜的時間會逐漸縮短,白天開始一天天變長。
眾所周知,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一年四季分明的四個節點,預示著從這一天開始春夏秋冬都開始進入各自的「角色」。今天開始進入冬至節氣,所以說2019年,真正的寒冷天氣才剛剛開始,從此開始進入數九寒天,三九和四九,也就是1月10號到月底這些天,將是這一年中最冷的日子。
在廣大農村地區還有一種說法,就是「陰律隨寒改,陽和應節生」,因此祖先們認為:「冬至一陽生,是陽動用而陰復於靜也」。他們一直把九這個數字稱之為陽數,當冬至開始就直接進入數九,告訴人們季節正經歷著太陰像少陽的轉化過程,而且日漸加強,這些樸素的陰陽辯證思想一直影響至今。所以家家戶戶,在冬至節氣這一天會吃餃子,以及各種美食,意思是增補身體的陽氣。
古往今來民間非常重視冬至節氣,所以在廣大農村地區還流傳著「冬至如大年」的說法,就是冬至的習俗和過大年幾乎相差無幾,古代皇家貴族會在這一天祭祀天地,民間百姓會在這一天祭祀祖先,親朋好友相互拜訪。因此冬至節氣在24節氣中,是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古人常把這一天稱作為「長至節」、「亞歲」等等,也就是「冬至大如年人間小團圓」。
冬至節氣在農村地區還有一種說法,就是在它的前一天,有些人會莫名的憤怒,甚至無緣無故的情緒低落。因此舊社會裡一些喜歡觀星象的民間術士,把冬至、夏至、春分、秋分的前一天統稱為「四離」,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的前一天統稱為「四絕」,意思是提醒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重要的日子,比如「嫁娶」要避開在這一天去操辦。
因此冬至節氣的前一日叫做「水離」,老黃曆上一定都寫著「日值水離,大事勿用」。當然這是一個迷信的說法,沒有科學依據,所以我們要用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對待這個說法,可能也是古人辦事都喜歡圖個好彩頭吧!
2019年12月22日12時19分「冬至」,這個節氣在你們那裡農村都有哪些說法?歡迎大家踴躍發言討論,因為我們偉大的祖國畢竟是幅員遼闊,大江南北氣候千差萬別,所以風俗習慣也各不相同。然而我們同為華夏兒女,卻是骨肉相連,團結一心同仇敵愾,各地農民兄弟之間在奔向小康生活中攜手並進,一起迎接更加美好新的一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