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人把冬至定為12月22日?冬至那天最重要的是幹什麼呢?
大家好,歡迎閱讀娛樂美少女,我一直很關心科普類的大小事情,喜歡和大家一起探討有關科普類的話題,我將每天與大家分享一些關於冷知識、科技、教育……有關科普類的話題,希望大家也可以每天和我積極互動。
在古代,冬至可是一個很重要的日子。因為這一天,正午的太陽在北半球留下的影子最長,也就是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也代表著理論上的北半球最冷一天。過了這天之後,白天漸長,正午日影也漸短,直到夏至,日影最短,白晝最長。這就是春夏秋冬的神奇輪迴。
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來了,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節氣。我們現在用的格列高利曆法,是太陽曆,一年正好對應地球公轉一圈,那麼每年,地球處於冬至日位置的時候,都是差不多的同一天,就是12月21日或22日。
中國的「農曆」,是陰陽合曆,能同時對應太陽和月亮的周期,從初一到二十九、三十,是對應月相周期,二十四節氣,就是太陽周期。冬至那天,就是對應地球處於冬至位置的那天。冬至那天,是北半球看太陽斜得最厲害的一天,是白天最短的一天,太陽「最南」的一天。過了這天,太陽就要回歸了,白天會越來越長,直到夏至。太陽回歸了,意味著春天已經蓄勢待發了,意味著新的一年就快到了。
宋代風俗「冬至大如年」,把冬至和新年一樣對待。冬至要舉行大朝會,賀冬,人人服飾華麗,嶽祠城隍廟香火旺盛。三日之內店鋪都關門回家過節,並且冬至這一天要吃餛飩。餛飩講究各種餡料,和現在吃餃子一樣。吳地風俗「肥冬瘦年」,比過年更重視。
冬至這一天除了賀節之外還有進履襪的風俗,表示「長履景福」。除了吃餛飩,還要吃赤豆粥。傳說是上古共工氏不才子七人死於冬至日,所以要吃赤豆粥禳災。清代吃冬至團,用糯米粉做皮,裡邊的餡或肉或豆沙或豇豆、菔絲等等。這種冬至團既可以拿來做祭品,也可以作為過節的饋贈禮物。
現在過冬至當然最重要的就是吃餃子。想了解更多有關娛樂美少女的文章請記得關注我,您的每一次點讚、收藏、關注,都是對作者最大的支持,小編每天打字這麼辛苦,路過的朋友請留下你的「贊」吧,小編將會非常感激你的。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如果有什麼疑問,歡迎大家在留言區留言,我會盡力幫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