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那天最重要的是做什麼?為何古人把冬至定為12月22日?

2021-01-11 地球新觀察

謝邀!二零一八年戊戌年冬至就快到了,首先小地在此向各位道一聲冬至節快樂。

在回答「冬至那天最重要的是幹什麼和為什麼古人把冬至定為12月22日」這兩個問題之前,我們需要了解一下「冬至」是什麼?

冬至是一個重要的節氣,在中國農曆二十四節氣中排二十二號,同時它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在古代(包括現在的許多地方)都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可見其重要性非同一般。

冬至這一天由於太陽到達黃經270°,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南端(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日,並且越往北白晝越短,黑夜越長,甚至在北極圈及其以北地區出現極夜的現象,太陽整日都在地平線之下。

中國古代萬事講究陰陽,冬至是北半球全年正午太陽高度最低的一日,陽光對北半球最為傾斜,受到太陽的輻射最小,隱含了陰陽交割、萬物亡寂、生機禁閉意蘊。

古人云:陰極之至,陽氣始生,冬至這一天即使是北半球晝最長夜最短的一天,但萬物總有陰陽轉換之時,冬至既是「陰」的終點,也是「陽」的起點,即「冬至一陽生」,正如那句名言「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一樣。

冬至,俗稱「冬節」,它的具體時間是按照公曆進行計算的,也就是西方國家曆法傳入中國之後才被引用的,即每年12月21或22或23日,並非題主所問及的一定是每年的12月22號,那時候的古人的意識裡是沒有陽曆之說。

冬至是一個自然節氣,它既表示了此時節的氣候和溫度,也融入了人文傳統在其中,在古代冬至是一個傳統的祭祀祖先和神靈的日子,在歷朝歷代中出現了諸如漢朝五天假、唐朝七天假等,直至近代以來才逐漸淡出歷史舞臺。

即便如此,在我國民間的許多地方,冬至節的一些傳統還是在不斷的延續著,如吃水餃、喝羊湯、吃湯圓等,人們以這種樸實的方式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更多原創類人文地理內容,歡迎點擊關注@地球新觀察。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古人把冬至定為12月22日?冬至那天最重要的是幹什麼呢?
    為什麼古人把冬至定為12月22日?冬至那天最重要的是幹什麼呢?大家好,歡迎閱讀娛樂美少女,我一直很關心科普類的大小事情,喜歡和大家一起探討有關科普類的話題,我將每天與大家分享一些關於冷知識、科技、教育……有關科普類的話題,希望大家也可以每天和我積極互動。
  • 你知道冬至的地理意義嗎?為什麼冬至的日期總是12月22日左右呢?
    冬至是我國農曆「二十四節氣」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節氣,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古人利用土圭觀測日影的變化,將每年日影最長之日定為冬至。之後又分別測定了日影最短、白晝最長的夏至日,以及晝夜等長的春分和秋分。
  • 冬至到底是什麼意思 冬至節氣有哪些飲食習俗?
    冬至到底是什麼意思 冬至節氣有哪些飲食習俗?時間:2019-12-21 18:2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冬至到底是什麼意思 冬至節氣有哪些飲食習俗? 馬上就要進入12月份下旬了,而在12月22日也將會要迎來2019年的最後一個節氣,那就是冬至。
  • 冬至是什麼意思?冬至是幾月幾日?冬至的由來
    12月22日6時23分,迎來冬至節氣!「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冬至是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古人認為自冬至起天地陽氣漸強,代表下一個循環開始是大吉之日,人們最初過冬至,就是為了慶祝新的一年的到來,把冬至作為節日來過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
  • 今天冬至吃餃子2020冬至時間幾點幾分 冬至習俗冬至時間幾點幾分幾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今天冬至吃餃子2020冬至時間幾點幾分 冬至習俗冬至時間幾點幾分幾秒 【今日,#冬至#】2020年12月21日18時02分冬至,數九寒天的開始。 冬至,北半球全年白晝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北方有吃餃子、餛飩等習俗;南方則吃米糰、長線面。
  • 冬至到底是什麼意思?寓意著冬天到了嗎?
    時間真快,馬上就要進入12月份下旬了,而在12月22日就要迎來2019年的最後一個節氣冬至了。那冬至節氣將至,冬至到底是啥意思?為何說冬至大如年呢?答案     原標題:冬至到底是什麼意思?寓意著冬天到了嗎?     你們哪裡降溫了嗎?筆者這裡今天是大降溫了,看來冬天還是來了。
  • 2018冬至是幾月幾號 冬至到了吃什麼?
    2018冬至是幾月幾號 冬至到了吃什麼?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我國一個重要的團圓節日,那麼你知道今年的冬至是幾月幾號嗎?在冬至這個節日裡,我們都會吃些什麼東西呢?一起和廣東中公教育小編來看看吧。
  • 12月21日冬至以後白天變長嗎 冬至節氣知識黑夜最長一天嗎
    冬至之後的天會變得長一些嗎,冬至之後白天的時間是不是有所不同,那麼冬至之後白天會有所變化嗎,小編就來說說吧。  冬至之後白天會變長嗎  冬至之後白天的時間會變得更長,不會跟現在一樣了。而冬至那天是白天最短的一天。
  • 時事地理 | 12月21日,今日冬至
    冬至在每年的陽曆12月22日前後,太陽黃經達270度時,第二十二個節氣,這一天太陽基本直射在地球表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南端——南回歸線,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古人很重視「四始」,即歲始、時始、日始、月始。春節是歲始,立春是時始,冬至是日始。「一年之中,冬至日起,白晝由短而長,亦可謂日始。」2020年進入冬至時節的時間是12月21日 18:02。
  • 冬至具體時間是幾時幾分?冬至起源由來習俗盤點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冬至具體時間是幾時幾分?冬至起源由來習俗盤點 今日冬至!我國開始進入數九寒天時節,民間俗稱進九.古語有云:冬至大如年,在古人心中,冬至的地位不亞於新年.它是農曆中非常重要的傳統節日,意味著這一年將要結束.
  • 為何說冬至大過年?冬至與夏至是制定曆法的關鍵
    因為,從冬至起,就開始數九寒天,只待過了小寒、大寒兩個節氣,二十四節氣就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冬至為何大過年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公曆12月21日至23日之間。
  • 冬至節氣:歲寒又冬至,團圓正當時
    冬至三候冬至三候:一候蚯蚓結,二候糜角解,三候水泉動冬至三候是什麼意思?蚯蚓結:傳說蚯蚓是陰曲陽伸的生物,此時陽氣雖已生長,但陰氣仍然十分強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縮著身體。麇角解:糜與鹿同科,卻陰陽不同,古人認為糜的角朝後生,所以為陰,而冬至一陽生,糜感陰氣漸退而解角。
  • 什麼是冬至意思含義及寓意 冬至的來源歷史介紹
    對於冬至是什麼,大家可能不是很了解,其實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並不是代表冬天開始了,或者結束了,冬至那天其實也是數九的開始,我們每年的數九都是從冬至開始算起的,那麼大家知道冬至的來源和意義嗎?
  • 冬至節日|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冬至當天吃什麼?
    冬至節日|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冬至當天吃什麼?小編現整理了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冬至當天吃什麼的相關內容,希望幫大家更好的了解冬至。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2020年12月21日,星期一,農曆十一月初七
  • 冬至為何又稱「一陽生」,為何有「燒紙」習俗,冬至是什麼時候?
    冬至為何又稱「一陽生」,為何有「燒紙」習俗,冬至是什麼時候?馬上大雪節氣就來了,不過對於村裡老人來說,由於天寒但未有霜凍大家也有所擔憂!大雪將至,距離「冬至」節氣又近了一步,在農村為何冬至有「燒紙」的習俗,為何「冬至」又稱為「一陽生」,冬至是具體來臨日期又是多少呢?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下,關於冬至的種種問題。
  • 冬至是什麼意思含義及寓意 冬至是進九的第一天嗎
    冬至自古是重要的節氣及傳統佳節,冬至歷朝帝王重視程度不亞於春節過年,漢代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舉國放假同慶祝。唐、宋時期,冬至要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那麼冬至是什麼意思呢?冬至和數九有什麼關係?冬至是進九的第一天嗎?
  • 2019年冬至是哪一天 2019年冬至是幾月幾號 冬至是什麼意思
    前段時候立冬了,漸漸感覺到了一絲寒意,冬至的下一個節氣就是立冬,那麼2019年冬至是哪一天呢?2019年冬至是幾月幾號?下面一起來了解下。2019年冬至是哪一天2019年冬至是12月22日,也就是農曆冬月二十七,冬至說明到了一年中最冷的時候,據說今年冬天是暖冬,所以不會很冷。
  • 2019冬至是哪一天農曆日期?冬至是幾月幾日具體時間幾點幾分
    2019冬至是幾月幾日哪一天冬至是幾月幾日具體時間幾點幾分  2019年冬至的時間是12月20日12點18分。冬至節氣的天氣有什麼特點1、日照時間短。  冬至前後,雖然北半球日照時間最短,接收的太陽輻射量最少,但這時地面在夏半時積蓄的熱量還可提供一定的補充,故這時氣溫還不是最低。「吃了冬至飯,一天長一線」,冬至後白晝時間日漸增長。
  • 冬至是什麼意思 2019冬至幾月幾號有哪些習俗?
    冬至是什麼意思 2019冬至幾月幾號有哪些習俗?時間:2019-12-22 23:5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冬至是什麼意思 2019冬至幾月幾號有哪些習俗? 在我國南北方,冬至普遍都一個習俗那就是吃餃子,在民間傳言,吃餃子於人的耳朵有關。
  • 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冬至當天吃什麼?
    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冬至當天吃什麼?小編現整理了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冬至當天吃什麼的相關內容,希望幫大家更好的了解冬至。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2020年12月21日,星期一,農曆十一月初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