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彎道超車,2024年​棄​火星本身上衛星,成功率有多高?

2020-10-04 環球科學貓

作者:文/虞子期

近些年來,由於地球生態環境逐步惡化,科學家們也擔心未來的地球可能不適合人類居住,所以大規模的實施「火星移民計劃」,而在移居火星之前,我們首先要了解火星才行,只有在足夠了解到了火星的條件才可能做接下來的工作。

如今我們對火星的認識也是一些片面的情況,只知道火星的條件十分的差,不適合人類居住,然而這並不是我們擔心的問題。

科學家認為,以人類現有的科學理論以及技術等方面來看,人類改造火星並非是天方夜然,在2-300年的時間之中,就可以完全在火星上不穿太空衣直接行走,所以未來人類移居火星的可能性還是有,並且有能力來進行改變。

同時針對火星來說,人類除了做這些目的之外,其實還有一個情況在裡面,那就是有能力上火星的科技實力都不差,所以能夠證明一個國家的航天實力,而根據科學報告指出,我們又獲取到了一個新的,令人驚訝的消息。

日本「彎道超車」,實力不可小覷

我們說了上火星也具有證明科技實力的一方面,在2020年的時候,進行火星探測器發射的國家是非常多,相繼有阿聯、中國和美國先後發射探測任務,最終到底誰成功,誰失敗沒人知道,或者說都成功等等,因為最關鍵的火星探測器發射——最難的點是在著陸時刻,所以我們還是挺擔憂所有的探測器的,當然我們也要相信大家有探測的實力,著陸問題也不大。

而日本「彎道超車」,實力不可小覷,主要是因為它不是挑戰火星,而是要挑戰火星的衛星。必然,人類上火星都困難,日本如果能夠登陸到火星的衛星上,那麼實力可以說在全球都是「首屈一指」,包括美國在內可能都沒有這個技術。

根據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表示,預計將在2024年挑戰火星的兩顆衛星,並登陸火衛一(Phobos)後採樣返回,看到沒?還要進行採樣返回。

所以日本如果真的成功了,那在世界的航天地外可以說真的是「一步登天」的模式,美國未必也能做得到,火星的衛星著陸相對於火星來說困難程度確實又增加了不少。

日本登陸火星衛星的成功率多高?

從現有的情況來看,日本的信心肯定是不低,並且日本在歷史上進行火星探測也是不亞於其他國家,根據科學記載來看,日本曾是繼蘇聯和美國之後,第三個國家挑戰火星的國家,雖然在1998年的時候,發射的「希望號」最終以失敗而告終,但是日本如今反而「彎道超車」不去火星本星,而是直接上火星的衛星上去,所以這足以說明日本肯定已經早有打算了,棄火星本身上衛星很明確了。

同時日本「隼鳥2號」(Hayabusa2)探測器的發射,成功的實現了日本的「跳躍式」發展,所以這次日本宣布調整火星的衛星確實成功率提升了不少,如果成功,日本將成為這條賽道上的破紀錄者。

因為在之前所有的火星衛星探測的過程之中,沒有一個國家成功過,包括早在1988年的時候,蘇聯就曾連續發射兩個火衛一軌道探測器,均以失聯告終。而在2011年,俄羅斯再次嘗試挑戰火衛一,變軌失敗,最終也失敗來了。

所以綜合情況來說,日本「隼鳥2號」(Hayabusa2)的計劃確實提升了它們成功的概率,畢竟日本「隼鳥2號」(Hayabusa2)也是進行的「小」天體的探測,並且在探測的過程之中沒有出現任何問題,所以單從這個方面來講,日本登陸火星衛星的成功算是比較高,我們拭目以待吧,預計是2024年挑戰,也不太遠了。

日本為何要進行火星衛星探測?

其實除了我們上面說明的證明實力之外,日本如果成功了也能創造一個世界紀錄。同時,火星的這兩顆衛星也還是比較特別,我們就從火衛一,火衛一的探索具有極高的價值,除了我們對它的起源存在爭議之外,火衛一的地表之下可能存在豐富的水資源,比我們如今看到的地球的衛星月球好很多,同時最為關鍵的一點,那就是火衛一下面還可能存在包括的礦資源。

一旦日本具有實力登陸並且採集回樣本,相當於是佔據了對火衛一的探索主力,同時在未來採集火衛一礦物的能力上也具有一定的提升能力,這就是大概的情況。

火衛二也類似於火衛一一樣的情況,所以雖然這兩顆衛星看上去算不算什麼,相比火星本身來說價值不高,但是這些小衛星的覆蓋物質是「舉足輕重」的,一旦有實力突破它們的探索與開採,那麼先機也就抓住了。

綜合情況來說,日本探索火星的衛星雖然沒有直接說明目的,但是我們也能看出一些端倪,至少在證明航天實力上是對全球其他國家的一個「重拳」,所以我們對日本的科技實力發展不可小覷。當然咱在科學的角度來講,我們也還是期待日本未來的探索成功,提供更多的衛星基礎知識了解,用於學習。

相關焦點

  • 天問一號出徵火星,中國要彎道超車嗎?美媒解釋令人意外
    (天問一號模擬圖)今年七月份是每隔26月才會出現的太陽、地球和火星處於一條直線上的窗口期,趁此時機發射火星探測器能夠更加「經濟」,此前全球有多個國家都計劃在今年七月份發射火星探測器。其中俄羅斯和歐盟合作的ExoMars火星漫遊車因多重技術問題已經宣布將發射任務推遲到2022年。
  • 天問一號開啟火星探測,中國能彎道超車嗎?美媒:中國擅長後發制人
    其中俄羅斯和歐盟合作的ExoMars火星漫遊車因多重技術問題已經宣布將發射任務推遲到2022年。目前除了中國「天問一號」之外, 今年7月份飛向火星的有阿聯借日本H-2A火箭搭載發射的「希望」火星探測器以及美國的「毅力號」火星車。三國火星探測器角力,誰又能更勝一籌呢?
  • 日本航天有多厲害?2024年軟著陸火星衛星,進入引力井採樣回地球
    科學前沿觀天下 篤學明理洞寰宇隨著中國和印度在航天領域的崛起,日本欲在國際航天領域爭一席之地的願望與日俱增。那麼,日本在航天領域的實力究竟有多強?最近,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宣布,火星衛星探測任務(MMX)已經獲得批准,其目標是在2024年發射具有樣本返送能力的軌道飛行器、著陸器及火星探測車。MMX擬對火星、火衛一(Phobos)和火衛二(Deimos)進行為期大約三年的探測。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彎道超車」「趕美超蘇」?警惕那些「捧殺」聲音
    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現場。郭文彬/攝毫不意外地,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再一次讓中國成為全世界關注的焦點。7月23日,天問一號成功發射,這場2020年最受期待的中國航天大戲拉開帷幕,迎來國內外鋪天蓋地的報導,這其中不乏溢美之詞,甚至有捧殺之論。面對這些,我們在歡呼興奮之餘,還要多一分清醒。
  • 「天問一號」彎道超車的設計思路,追趕美國50年差距
    世界上第一輛成功探測火星的探測器是1964年發射的水手四號。它在次年首次拍到了火星的特寫圖片,共計發回21張火星圖片,揭開了人類探測火星的歷史。然而,在美國發射探測器之前,蘇聯就已經發射了5次探測器,但都已失敗告終。而60年後的今天,俄羅斯、日本、歐洲和印度也先後加入了火星探測的項目共計44次的探測任務。最終也只有23次成功,成功率只有43%,這些都說明著火星探測的困難。
  • 「天問一號」彎道超車,將一舉追上與美國火星探測50年的差距
    但去往火星要比去月球難得多,主要體現在距離上,因為火星和地球一樣都在繞太陽運行,地球在火星軌道的內側,它倆之間的距離變化比較大。「希望號」早於3天已經在日本發射升空,而且在月底美國的「毅力號」探測器也將去往火星。
  • 中美「火星探索」競賽,中國能彎道超越美國嗎?
    那麼中美兩國之間,探索火星的水平差距到底有多大,中國有沒有機會彎道超車?我們在這篇文章裡試著來回答這些問題。尤其進入了二十一世紀,美國的九次火星任務全部成功,成功率100%,水平之高,的確令人欽佩。儘管如此,俄羅斯在1996年和2011年仍然做了兩次嘗試,其中2011年的最有志氣,要把火星衛星福伯斯的土壤取回地球。這兩次任務連地球軌道都沒出去就失敗了。
  • 「天問一號」開啟火星探測,中國能彎道超車嗎?答案:拭目以待
    第二顆火星探測器天宮一號成功發射,是否說明我們已經實現彎道超車?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天文一號火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人類史上唯一首次探測火星就大獲成功的國家從2013年成功發射後一直工作到今天,其實也算是個奇蹟了。雖然我們沒有實現彎道超車,那此次天宮一號的成功發射,又為我們帶來了哪些航天技術的突破的突破?
  • 印度探測器登月失敗後,目標換成了火星,力求彎道超車
    由於這個探測器的重量較低,沒有太多的燃料,所以它無法直接飛向火星,所以不得不搞了一個逐步加速的過程,先環繞地球軌道經過幾次變軌實現加速過程,然後才飛向月火星,這樣從2013年11月5日發射升空,在發射後的近一個月內,一直在環繞地球運行,不斷進行加速,直到2014年9月24日才到達火星軌道,飛行時間長達320多天。
  • 北鬥如何彎道超車GPS?
    10年來,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體產值年均增長20%以上,2019年達到3450億元,2020年有望超4000億元。華測導航北鬥高精度定位設備在珠峰GNSS 同步觀測點作業高精度導航或為北鬥彎道超車
  • 日本「希望」登陸火星的衛星,真的只是刷存在感嗎?
    2020年7月,地球迎來了難得的火星發射窗口,阿聯、中國和美國先後向火星發射探測器,其實日本也並不算缺席,因為阿聯的「希望號」火星探測器就是在種子島太空中心由日本H-2A火箭搭載升空的。早在1998年7月,日本就成為繼前蘇聯和美國之後第三個向火星發射軌道探測器的國家,它向火星發射的探測器被命名為「Nozomi(希望)」。由於火箭推力不足,日本科學家計劃利用月球和地球的引力反覆加速,從而將探測器「彈」向火星。因推進器閥門故障損失燃料,太空飛行器在太空兜兜轉轉了5年半後,最終還是沒能到達火星,「希望」破滅。
  • 量子霸權有多可怕?中國彎道超車的希望!可抵禦黑客攻擊破解密碼
    在一些美國已經形成了智慧財產權重重壁壘的領域,我們後發很難制人,必須要嘗試一些不同的賽道,進行彎道超車。現在,小天了解到,在量子通信方面,我們實現了彎道超車。但是,光有量子通信還不夠,在量子計算機方面,我們如果能實現彎道超車,那將獲得量子霸權,實現對傳統經典電子計算機的降維打擊!小天平常對量子科技相關信息也很感興趣,現在特意分享給大家。
  • 日本劍走偏鋒宣布將在2024年探測火星的兩顆衛星 並登陸火衛一後採樣返回
    日本劍走偏鋒宣布將在2024年探測火星的兩顆衛星 並登陸火衛一後採樣返回(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澎湃新聞:2020無疑是個火星年,阿聯、中國和美國先後發射探測任務。日本劍走偏鋒,宣布將在2024年挑戰火星的兩顆衛星,並登陸火衛一(Phobos)後採樣返回。與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合作該項任務、負責漫遊車結構和移動系統開發這一重任的德國航天中心(DLR)近日披露,工程師們已經開發出了漫遊車的初版模型,正在不萊梅進行初始的登陸試驗。
  • 美媒:中國不可怕,可怕的是中國已在通信領域實現「彎道超車」
    伴隨著中國的發展,已經得到了許多國家的認可與支持,美媒更是評價中國說:中國不可怕,可怕的是中國已經在量子通信領域上實現了「彎道超車」。而量子通信技術就在這個領域當中,顯得尤為重要,而中國早在2016年期間,通過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將世界上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發射升空。
  • 不僅要彎道超車,還要勇於換道超車 | 長江評論
    兩則新聞不約而同地關注到了「換道超車」。後發者追趕先行者,最終是要超車,而超車就有彎道和換道之別。彎道超車是將別人走過的路重新更快地走一遍,用幾十年走完別人幾百年的路。但彎道超車也會面臨技術積累不足、發展瓶頸等現實問題,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張瑞敏就曾感嘆,彎道的規則是人家定的,在彎道上,人家走在前面,「跟隨追趕」模式容易被長期鎖定在發達國家跨國公司所主導的全球價值鏈低端,要挑戰諸多困難。
  • 「天問一號」眾望所歸,僅發射一周就傳來喜訊,實現「彎道超車」
    這些年中國在世界上的所作所為,想必讓很多國家都是震驚不已,看著中國將不可能變成可能,不僅成功拿下一個又一個逆天工程,還一次又一次打破西方的技術封鎖。可以說在很多方面更是直接實現了領先,成為該領域的領頭羊,讓過中國擁有了絕對的話語權,同時也讓我們國際這個大舞臺上站穩了腳跟。
  • 教育部回應普及幼兒園,中國學前教育布局能否彎道超車?
    教育部回應普及幼兒園,中國學前教育布局能否彎道超車? 撰文丨墨黑紙白 一、有些領域我們必須彎道超車,譬如教育領域 紙白君的文字一向對其他領域的彎道超車是持不認同觀點的,但今天要對教育領域例外,因為這可能是我們社會和國家及個人彎道超車最有效的機會。
  • 日本計劃於2024年建成自有衛星導航系統
    11月24日消息,在昨日第十一屆中國衛星導航年會上,來自日本內閣國家空間政策秘書處的小暮聰在介紹日本的衛星導航系統時透露道日本將計劃發射三顆衛星,於2024年建成自有衛星導航系統。
  • 中國突破航天推進關鍵技術,彎道超車歐美,獨家享有該技術
    最近迎來了一個好消息,中國航天科技801所在航天推進技術中的霍爾推力器上有了新突破,而且在關鍵技術上彎道超車歐美,只有中國獨享該技術,那到底我們突破了什麼關鍵技術呢?下面和大家聊一聊。在航天領域也一直都是美國和俄羅斯稱霸,直到中國2000年之後,中國加入了太空鬥爭之中,這個局勢有所改變。而如今中國完全有後來居上的架勢,航空領域的科技發展也取得了傲人的成績。
  • 日本:中國自研光子晶片「彎道超車」,未來晶片將「一文不值」!
    正是因為晶片的重要性,所以我們國家才會在晶片領域卯足了勁,其實這次的晶片禁令說到底也不算是一件壞事,至少讓國內的諸多半導體企業意識到自己的技術差距,從而有了迎頭追趕的鬥志。日本:中國自研光子晶片「彎道超車」,未來晶片將「一文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