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航天有多厲害?2024年軟著陸火星衛星,進入引力井採樣回地球

2020-12-04 環球科學大觀

科學前沿觀天下 篤學明理洞寰宇

隨著中國和印度在航天領域的崛起,日本欲在國際航天領域爭一席之地的願望與日俱增。那麼,日本在航天領域的實力究竟有多強?最近,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宣布,火星衛星探測任務(MMX)已經獲得批准,其目標是在2024年發射具有樣本返送能力的軌道飛行器、著陸器及火星探測車。

MMX擬對火星、火衛一(Phobos)和火衛二(Deimos)進行為期大約三年的探測。科學家表示,這次任務將測試和演示進入和離開火星引力井、在低重力星體表面著陸和導航以及部署用於表面取樣等任務的設備和技術。此次任務還將測量輻射環境,這是人類在地球磁層保護範圍之外旅行必須要考慮的問題之一。MMX的預計成本為4.17億美元。

MMX計劃基於JAXA成功的小天體探測和樣本返回任務。眾所周知,「隼鳥號」小行星探測器是日本引以為傲的航天成就,被稱為繼阿波羅13號後人類航天史上最偉大的奇蹟!MMX在過去三年中一直處於項目前階段,重點是對任務的研究和分析,例如模擬著陸以改進太空飛行器設計。現在,任務已進入開發階段,重點將放在推進任務硬體和軟體的開發上。

火衛一和火衛二被認為是潛在的太空前哨基地,繞火星軌道飛行使它們成為人類在到達火星表面之前首先訪問的首要目標。太空飛行器計劃著陸火衛一併停留幾個小時,配備一個裝有取芯器式鑽機的探測車收集至少10克的樣本。然後,太空飛行器將離開火星系統並攜帶樣品返回地球。日本科學家預計將在2029年9月完成火星系統的第一次往返。

MMX計劃需要配備一個環火衛一軌道器,並配備多達11臺儀器,分別為美國NASA、歐洲ESA、法國CNES和德國DLR提供的用於檢測構成火星衛星元素的伽馬射線和中子能譜儀以及一個氣動採樣裝置、深空通信設備、識別礦物成分的近紅外光譜儀。日本則獨立設計的則有用於識別水合礦物質和有機物的廣角相機、用於研究衛星周圍帶電粒子的雷射高度計、塵埃監測器和質譜分析儀、取樣裝置和樣品返回艙。

到目前為止,全球只有俄羅斯、美國和中國三個國家實現了登月的壯舉。雖然日本在過去數十年裡在航空航天領域取得傲人的成就,技術水平也很高,但是由於日本的航天技術是與歐洲、美國、俄羅斯等多國合作,自己並沒有完整的技術。此次任務將是日本獨立完成的一次重要航天任務,成敗與否,我們拭目以待。

責編/朱張航宇

信息源:JAXA

相關焦點

  • 日本劍走偏鋒宣布將在2024年探測火星的兩顆衛星 並登陸火衛一後採樣返回
    日本劍走偏鋒宣布將在2024年探測火星的兩顆衛星 並登陸火衛一後採樣返回(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澎湃新聞:2020無疑是個火星年,阿聯、中國和美國先後發射探測任務。日本劍走偏鋒,宣布將在2024年挑戰火星的兩顆衛星,並登陸火衛一(Phobos)後採樣返回。與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合作該項任務、負責漫遊車結構和移動系統開發這一重任的德國航天中心(DLR)近日披露,工程師們已經開發出了漫遊車的初版模型,正在不萊梅進行初始的登陸試驗。
  • 日本彎道超車,2024年​棄​火星本身上衛星,成功率有多高?
    並非是天方夜然,在2-300年的時間之中,就可以完全在火星上不穿太空衣直接行走,所以未來人類移居火星的可能性還是有,並且有能力來進行改變。,在2020年的時候,進行火星探測器發射的國家是非常多,相繼有阿聯、中國和美國先後發射探測任務,最終到底誰成功,誰失敗沒人知道,或者說都成功等等,因為最關鍵的火星探測器發射——最難的點是在著陸時刻,所以我們還是挺擔憂所有的探測器的,當然我們也要相信大家有探測的實力,著陸問題也不大。
  • 在小天體探測方面不得不服日本!他們2024年又要去探測火衛一
    據美國今日宇宙新發現新聞網近日報導,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近日表示,其「火星衛星探索」(MMX)任務
  • 日本計劃向火衛一派遣著陸器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近日表示,其「火星衛星探索」(MMX)任務已獲得批准,正式進入開發階段,其目標是在2024 年朝火星衛星派遣軌道飛行器、著陸器,或許還有一輛漫遊車,採集的樣本預計將於2029 年送回地球。
  • 日本「希望」登陸火星的衛星,真的只是刷存在感嗎?
    早在1998年7月,日本就成為繼前蘇聯和美國之後第三個向火星發射軌道探測器的國家,它向火星發射的探測器被命名為「Nozomi(希望)」。由於火箭推力不足,日本科學家計劃利用月球和地球的引力反覆加速,從而將探測器「彈」向火星。因推進器閥門故障損失燃料,太空飛行器在太空兜兜轉轉了5年半後,最終還是沒能到達火星,「希望」破滅。
  • 火星的衛星更吸引人!日本不走尋常路,別人探索火星,它探索衛星
    關注天文消息的朋友應該知道,今年是人類探索火星的窗口期,錯過今年後任何國家都需要再等兩年的時間才能夠發射火星探測器,因此今年夏天我們可以看到多個國家都發射了火星探測器,首先是以色列的「希望號」,然後是我國的「天問一號」,最後是美國的「毅力號」。日本在航天領域的實力也排在世界前列,但是他們並不想直接探測火星,而是先從它的衛星開始。
  • 劍走偏鋒,日本繞開火星「本星」登陸探測火衛一有何挑戰?
    劍走偏鋒,日本繞開火星「本星」登陸探測火衛一有何挑戰?日本劍走偏鋒,宣布將在2024年挑戰火星的兩顆衛星,並登陸火衛一(Phobos)後採樣返回。與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合作該項任務、負責漫遊車結構和移動系統開發這一重任的德國航天中心(DLR)近日披露,工程師們已經開發出了漫遊車的初版模型,正在不萊梅進行初始的登陸試驗。
  • 天問·探路火星|日本火星探測:首次失敗,目標轉向火衛一
    澎湃新聞記者 南博一 實習生 劉一鳴今年2月,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宣布,計劃在2024年向火星發射一顆探測器,這是日本「希望」號後第二次向火星發起衝擊。該任務計劃發射一顆探測器訪問火星的兩顆衛星——火衛一和火衛二,並且計劃登陸火衛一採樣返回地球。這將是人類首次前往火星的衛星進行採樣返回,有助人類進一步認識火星。
  • 火衛一是外星人的火星飛船?
    實際上俄方這次飛行的主要目的並不是直接軟著陸和探測火星本身,而是直接對準火星的最大衛星火衛一,進行軟著陸並且取樣返回。如果能夠順利實現,那麼將是月球取樣之外的第二個被取樣的外星球。當時俄方的取樣飛船上有對火衛一的土壤進行研磨篩分進行深度分析的儀器。而且還攜帶了國際行星協會的一套深空生命測試裝置。而螢火一號當時預計可以被釋放進入火星環繞軌道長期探測。
  • 日本火星探測:首次失敗,目標轉向火衛一
    該任務計劃發射一顆探測器訪問火星的兩顆衛星——火衛一和火衛二,並且計劃登陸火衛一採樣返回地球。這將是人類首次前往火星的衛星進行採樣返回,有助人類進一步認識火星。 命運多舛的「希望」號 日本最早深空探測活動是1985年的彗星探測。
  • 我國航天事業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
    1957年10月4日,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成功發射,人類進入太空時代。1958年8月17日,人類第一次嘗試發射月球探測器先驅者0號,邁出人類深空探測第一步。上世紀90年代以來,深空探測活動逐漸復甦,各主要航天國家紛紛制定面向未來的深空探測長遠規劃或任務計劃。經過幾代人努力,我國航天事業也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我們有能力走出地球、邁向深空!
  • 日本為何要登陸火衛一?居高臨下可監視火星,戰略地位不亞於月球
    宇宙印象|頭條獨家 深度科普欄目第1407期就在中國天問一號向火星挺進的時候,日本JAXA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也再次發布了火星計劃,預計在2024年對火星的衛星進行探測,這裡我們就來解讀一下日本的火星衛星探測計劃。日本探測火星的時間比較早,在1998年就發射了火星探測器,只不過整個過程非常不順利,而且沒有成功。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天問一號」如何到達火星?它到底有多厲害?
    45號工地第一發射臺成功發射升空,原計劃將於2012年9月到達火星軌道並釋放螢火一號繞軌飛行,而主探測器則計劃在火衛一南緯5°至北緯5°、西經230°至235°的區域內軟著陸,採樣後返回地球,在哈薩克斯坦境內著陸!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天問一號」如何到達火星?它到底有多厲害?
    45號工地第一發射臺成功發射升空,原計劃將於2012年9月到達火星軌道並釋放螢火一號繞軌飛行,而主探測器則計劃在火衛一南緯5°至北緯5°、西經230°至235°的區域內軟著陸,採樣後返回地球,在哈薩克斯坦境內著陸!
  • 盤點2019年世界十大航天事件:嫦娥四號首次實現月背軟著陸等
    機遇號最初的探索計劃僅有約1000米行程,但它在火星表面實際行走了超過45千米,打破了NASA在地球外無人探測車移動距離的新紀錄。在2018年6月份,火星上發生了一次全球規模的劇烈沙塵暴,受其影響,機遇號停止了與地球之間的通訊聯絡。在那之後,科學家們進行了超過1000次恢復聯繫的嘗試,但均沒有得到回應。
  • 日本和美國接連在小行星挖土,我們何時去?天問二號上演技術奇襲
    ,原本他們也都有月球探測的既定規劃,然而日本在發射月亮女神繞月衛星之後就偃旗息鼓,印度航天則因為無法攻克月面軟著陸技術,半道轉向在NASA深空測控網支持下的火星環繞探測,去年月船-2號登陸月面失敗再一次詮釋了什麼叫做「根基不牢,地動山搖」。
  • 日本正要野心勃勃探測火星的月亮,並想採樣返回
    導讀:日本航天局計劃於2024年發射的MMX任務開發一種8K&34;。這項無人任務計劃用一年時間到達火星,將進入環繞火星的軌道,研究火衛一Phobos和火衛二Deimos。它還將進入圍繞火衛一Phobos的準衛星軌道,並在Phobos表面著陸和收集樣本,以便在2029年返回地球。
  • 日本和美國接連在小行星挖土,我們啥時去?天問二號上演技術奇襲
    然而日本在發射月亮女神繞月衛星之後就偃旗息鼓,印度航天則因為無法攻克月面軟著陸技術,半道轉向在NASA深空測控網支持下的火星環繞探測,去年月船-2號登陸月面失敗再一次詮釋了什麼叫做「根基不牢,地動山搖」。
  • 2021年全球航天發射序幕拉開,五大看點值得期待
    2020年是世界的航天大年,多國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奔向火星;美國恢復載人航天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從月球採樣返回,這些任務都吸引了全世界的關注。那麼,2021年,世界航天任務又有何看點呢?  多國火星探測器進入軌道  去年7月,阿聯、中國和美國的火星探測器先後發射升空,奔向火星。經過長途跋涉,三國探測器將在今年2月臨近火星時完成「關鍵剎車」,讓自己被火星引力捕獲,成為火星的衛星。
  • 中國航天延續「超級模式」 2020年將擇機發射火星探測器
    不少人將發射次數高、重大任務多的2019年稱為「中國航天超級2019」。而即將到來的2020年,中國航天將進一步延續「超級模式」。都有哪些大事呢?上個月,國家航天局首次公開了我國火星探測任務。根據計劃,我國將在明年擇機發射火星探測器,開展火星全球性和綜合性探測。而中國火星探測任務飛控團隊日前也首次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