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制定空間探測時間表 2030年實現火星採樣返回
我國制定空間探測時間表 2030年實現火星採樣返回 科技頻道來源:央視網 2016年10月12日 12:14 A-A+ 國防科工局總工程師 國家航天局秘書長 田玉龍:首先我們要確保明年年底嫦娥五號的著陸探測和取樣返回,之後我們要實現嫦娥四號首次在月球背面的著陸。
-
日本劍走偏鋒宣布將在2024年探測火星的兩顆衛星 並登陸火衛一後採樣返回
日本劍走偏鋒宣布將在2024年探測火星的兩顆衛星 並登陸火衛一後採樣返回(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澎湃新聞:2020無疑是個火星年,阿聯、中國和美國先後發射探測任務。日本劍走偏鋒,宣布將在2024年挑戰火星的兩顆衛星,並登陸火衛一(Phobos)後採樣返回。與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合作該項任務、負責漫遊車結構和移動系統開發這一重任的德國航天中心(DLR)近日披露,工程師們已經開發出了漫遊車的初版模型,正在不萊梅進行初始的登陸試驗。
-
中日航天探測器採樣返回,嫦娥五號技術難度不如日本隼鳥二號?
日本隼鳥2號深空探測器隼鳥2號返回艙剛著陸的時候,日本人找了2個小時由於隼鳥2號探測的目標是深空小行星「龍宮」,僅單程的飛行時間就用了3年半,所以相比探測月球的嫦娥五號,有人認為日本的隼鳥2號深空探測器技術難度更高,真的是這樣嗎?日本隼鳥2號的技術難度比嫦娥五號更高?
-
歐陽自遠院士:中國還要到火星和小行星上採樣返回
嫦娥五號探測器是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製的中國首個實施無人月面取樣返回的太空飛行器。其計劃在探月工程三期中完成月面取樣返回任務,是該工程中最關鍵的探測器,也是中國探月工程的收官之戰。中國預計11月底擇機發射「嫦娥五號」。值此航天發射之際,網易科技推出《月球,我們又來了》大型策劃報導IP,將對嫦娥五號探月進行全程報導和科普傳播。歐陽自遠院士是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任首席科學家,參與並指導了中國月球探測的近期目標與長遠規劃的制訂。
-
2030年或迎火星採樣「返回潮」,大量高風險關鍵技術需提前部署攻關
2020年是全球火星探測元年,而2030年則可能迎來火星採樣「返回潮」。截至目前,美、日和我國都宣布了火星採樣返回任務的計劃或相關設想: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將分步實施2030「火星採樣返回」(MSR)任務;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計劃於2024年發射火星衛星探測任務(MMX),2029年實現火衛一(Phobos)樣品返回地球;中國也規劃了2030年前後火星採樣返回任務,分析火星宜居環境及其演化歷史等
-
日本火星探測:首次失敗,目標轉向火衛一
該任務計劃發射一顆探測器訪問火星的兩顆衛星——火衛一和火衛二,並且計劃登陸火衛一採樣返回地球。這將是人類首次前往火星的衛星進行採樣返回,有助人類進一步認識火星。 命運多舛的「希望」號 日本最早深空探測活動是1985年的彗星探測。
-
天問·探路火星|日本火星探測:首次失敗,目標轉向火衛一
澎湃新聞記者 南博一 實習生 劉一鳴今年2月,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宣布,計劃在2024年向火星發射一顆探測器,這是日本「希望」號後第二次向火星發起衝擊。該任務計劃發射一顆探測器訪問火星的兩顆衛星——火衛一和火衛二,並且計劃登陸火衛一採樣返回地球。這將是人類首次前往火星的衛星進行採樣返回,有助人類進一步認識火星。
-
上太空挖「寶」盤點地外星球採樣返回大戲
3個火星探測器,掀起了火星探測的熱潮,還開展了多項地外星球採樣返回活動。例如,日本「隼鳥2號」小行星採樣返回探測器在完成對龍宮小行星採樣任務後,將於今年底返回地球;而美國首個小行星採樣返回探測器「奧西裡斯-雷克斯」也在今年10月對貝努小行星進行了採樣。地外星球採樣返回,正成為空間探測的一大熱門。
-
又一個人類首次將在我國誕生:火星採樣返回
>火星探測工程則是三步變作兩步走,就是一步實現「繞、落、巡」,二步完成「採樣回」。第一步,發射火星一號飛船實現對火星環繞、著陸、巡視探測,而嫦娥探月工程為了完成月球繞落巡三項任務則發射了嫦娥一號、二號、三號總計三艘飛船,火星一號之所以敢於在一次任務中就突破三大工程難題,主要緣於嫦娥探月工程積累的深空探測能力。
-
劍走偏鋒,日本繞開火星「本星」登陸探測火衛一有何挑戰?
劍走偏鋒,日本繞開火星「本星」登陸探測火衛一有何挑戰?日本劍走偏鋒,宣布將在2024年挑戰火星的兩顆衛星,並登陸火衛一(Phobos)後採樣返回。與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合作該項任務、負責漫遊車結構和移動系統開發這一重任的德國航天中心(DLR)近日披露,工程師們已經開發出了漫遊車的初版模型,正在不萊梅進行初始的登陸試驗。
-
科學家的「火星採樣返回」任務敲定,將分四步走,帶回樣品約600克
如果人類想在未來完全火星移民,首先我們對火星要有足夠的了解,看它是否能夠滿足人類未來的生存需求。這其中包括火星是否有足夠的水資源滿足人類生存?遠古火星是否出現過生命?現在的火星是否還有生命存在?通過近半個多世紀對火星的探測,科學家已經在火星兩極地區發現了水資源,而且在火星隕石中也發現了有機物,火星車在火星也兩次檢測到了高濃度的甲烷活動等。
-
未來我國還將實施火星取樣返回、木星系探測
目前,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正在奔火的徵程;嫦娥六號、七號、八號,小行星探測、火星取樣返回、木星系探測等工程任務也將按計劃陸續實施。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在發布會上介紹,嫦娥五號是我國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首次實現了我國地外天體採樣返回。
-
除了月亮,人類還從哪些星球帶回了樣本?來看地外星球採樣返回那些事
例如,日本「隼鳥2號」小行星採樣返回探測器在完成對龍宮小行星採樣任務後,將於今年底返回地球;而美國首個小行星採樣返回探測器「奧西裡斯-雷克斯」也在今年10月對貝努小行星進行了採樣。地外星球採樣返回,正成為空間探測的一大熱門。
-
除了嫦娥五號,還有哪些探測器從太空採樣返回?
除了帶回星際塵埃和太陽風粒子,在人類短短六十多年的深空探測史上,迄今為止只完成過9次月球採樣返回,1次彗星採樣返回和2次小行星採樣返回。每一次,都伴隨著未知、艱險和挑戰,每一次,都是載入史冊的壯舉。蘇聯的三次月球採樣任務:月球16號、月球20號、月球24號均為無人採樣返回,這也是嫦娥五號之前人類唯三的無人月球採樣任務。 受限於火箭運力和返回方式(阿波羅返回時採用交會對接,而月球號則是上升器從月面起飛後直接返回),三次月球號任務採回的樣品都只有幾十到一百多克,相比於阿波羅任務實在不算多。
-
日本航天有多厲害?2024年軟著陸火星衛星,進入引力井採樣回地球
最近,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宣布,火星衛星探測任務(MMX)已經獲得批准,其目標是在2024年發射具有樣本返送能力的軌道飛行器、著陸器及火星探測車。MMX擬對火星、火衛一(Phobos)和火衛二(Deimos)進行為期大約三年的探測。
-
日本實力雄厚,為什麼不去月球採樣,卻發射隼鳥奔襲3.5億公裡?
隼鳥二號遠3.5億千米外的龍宮小行星,花了6年時間帶回了5.4克樣品,而早在隼鳥二號之前的2010年,隼鳥一號早就已經於2010年從「絲川」小行星上採樣返回了!當然網上也出現了日本航天技術遠超中國的聲音!
-
不僅是月球、火星、木星,中國要探測太陽系的星辰大海
歐陽自遠詳細披露了中國雄心勃勃的太空探測計劃:首先是探月大計劃——包括探測車在月球背面降落、取樣、返回,以及載人登月、建設月球基地;然後,2020年實現中國的首次火星探測,2021年初到達火星;再之後的十年,要飛到地外小行星、探測木星;2030年以後,要飛的更遠——探測整個太陽系的星辰大海。
-
中國探月三步走完美收官 接下來火星木星小行星探測都安排上了!
吳豔華說,目前我國開展的月面起飛、軌道交會對接、再入返回等,都是未來載人返回的必要技術,這些技術通過驗證,也是為未來載人登月打基礎。火星採樣返回、木星系探測將陸續實施行星探測方面,目前,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正在奔火的徵程中。吳豔華透露,探測器目前狀態非常好,累計飛行約3.7億公裡,目前距離地球超過1億公裡。
-
我國火星探測將創歷史
人類探測火星的方式與探測月球的方式基本相似,包括環繞探測、著陸探測、巡視探測、採樣返回探測和載人登陸探測等五種。其中採用環繞探測方式可以對火星進行普查;採用著陸探測和巡視探測方式可以對火星進行區域性詳查;採用採樣返回探測和載人登陸探測方式可以對火星進行區域性精查。
-
NASA登陸「貝努」採樣引關注,中國小行星探測任務穩步推進
,90年代以來,小行星探測活動日益增多,美、歐、日等國和機構先後完成了各自獨特的標誌性任務,實現了飛越、伴飛、採樣返回等多種方式的探測。;2010年6月,日本「隼鳥號」(Hayabusa)探測器成功實現了小行星25143糸川(Itokawa)採樣返回,成為世界上首個實現小行星採樣返回任務的探測器;2020年12月13日,我國「嫦娥二號」首次實現小行星4179圖塔蒂斯(Toutatis)飛越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