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走偏鋒,日本繞開火星「本星」登陸探測火衛一有何挑戰?

2020-12-03 澎湃新聞

劍走偏鋒,日本繞開火星「本星」登陸探測火衛一有何挑戰?

澎湃新聞記者 虞涵棋

2020-10-02 16:28 來源:澎湃新聞

2020無疑是個火星年,阿聯、中國和美國先後發射探測任務。日本劍走偏鋒,宣布將在2024年挑戰火星的兩顆衛星,並登陸火衛一(Phobos)後採樣返回。

與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合作該項任務、負責漫遊車結構和移動系統開發這一重任的德國航天中心(DLR)近日披露,工程師們已經開發出了漫遊車的初版模型,正在不萊梅進行初始的登陸試驗。

火星的兩顆衛星,火衛一在內側,體積較大,約27公裡X22公裡X18公裡;火衛二在外側,平均半徑為6.2公裡。

這兩個太陽系中的「小不點」有何探測價值?德國航天中心表示,它們的起源是個科學難題。兩顆衛星可能是被火星捕獲的小行星,也可能是由一個較大天體與火星相撞形成的。火星、火衛一、火衛二系統的形成機制將幫助我們深入了解太陽系中的行星起源。

作為日本火星探測任務MMX的一部分,火星車計劃於2024年發射成空,2025年進入火星軌道。火星車的著陸時間則安排在2026年底或2027年初,落地後,它將花費約100天詳細分析火衛一的表面特性。

火衛一上的引力只有地球上的千分之二,25公斤重的漫遊車在約40至100米高度處以自由落體的方式著陸。德國航天中心的工程師表示,一個特別的挑戰是,自由落體的漫遊車可能以任何方向落地,其落地的確切位置也充滿了偶然性,可能會撞到巖石。

此外,火衛一上的極端溫差也是個挑戰。火衛一一日繞火星三圈,每次晝夜循環,它的表面溫度都會從零上50攝氏度降至零下150攝氏度。而探測器的內部必須保持相對恆定的溫度以確保科學測量的質量。

日本曾是繼蘇聯和美國之後,地球上第三個向紅色星球發起衝擊的國家。1998年,日本發射「希望號」(Nozomi)火星軌道器,計劃長期調查火星高層大氣及其與太陽風的相互作用,跟蹤逃逸氣體。但因發射不久後發生故障,「希望號」最後沒有足夠燃料進入目標軌道。1999年,「希望號」與火星擦肩而過。2003年,日本正式放棄修復「希望號」。

這五年間,不斷嘗試調整、希望繼而失望的過程無疑令人心累。今年2月,日本繞開了火星「本星」,宣布將探測它的兩顆衛星Phobos和Deimos。

如果成功,日本將成為這條賽道上的破紀錄者。要知道,早在1988年,蘇聯就曾連續發射兩個火衛一軌道探測器,均以失聯告終。2011年,俄羅斯再次嘗試挑戰火衛一,變軌失敗,賠上了與之捆綁發射的中國第一個火星探測器「螢火一號」。

日本這次提出採樣返回計劃,受到了「隼鳥2號」(Hayabusa2)成功的鼓舞。該探測器曾在2019年2月成功登陸距離地球約3.4億公裡的小行星「龍宮」,採集表面樣本並發現了水合礦物質。同年4月,「隼鳥2號」向「龍宮」發射了一枚金屬彈,將地下物質撞擊出來。隨後,它再次登陸小行星並採集到地下樣本。這些樣本預計在今年12月返回地球。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火衛探測計劃的合作陣容與「隼鳥2號」相同,德國航天中心、法國空間研究中心(CNES)、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都參與其中。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火星,日本,深空探測

相關推薦

評論(15)

相關焦點

  • 日本劍走偏鋒宣布將在2024年探測火星的兩顆衛星 並登陸火衛一後採樣返回
    日本劍走偏鋒宣布將在2024年探測火星的兩顆衛星 並登陸火衛一後採樣返回(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澎湃新聞:2020無疑是個火星年,阿聯、中國和美國先後發射探測任務。日本劍走偏鋒,宣布將在2024年挑戰火星的兩顆衛星,並登陸火衛一(Phobos)後採樣返回。與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合作該項任務、負責漫遊車結構和移動系統開發這一重任的德國航天中心(DLR)近日披露,工程師們已經開發出了漫遊車的初版模型,正在不萊梅進行初始的登陸試驗。
  • 日本火星探測:首次失敗,目標轉向火衛一
    該任務計劃發射一顆探測器訪問火星的兩顆衛星——火衛一和火衛二,並且計劃登陸火衛一採樣返回地球。這將是人類首次前往火星的衛星進行採樣返回,有助人類進一步認識火星。 命運多舛的「希望」號 日本最早深空探測活動是1985年的彗星探測。
  • 日本為何要登陸火衛一?居高臨下可監視火星,戰略地位不亞於月球
    編者按:日本這次要前往火衛一,將成為全球第一個登陸火衛一的國家。日本探測火衛一的成功概率是比較大的,因為隼鳥二號已經能夠在小行星上採樣,具備改變推力下降高度的發動機技術。如果日本捷足先登,那麼以後火衛一很可能變成日本的火星基地,居高臨下可監視火星,戰略地位不亞於月球。
  • 天問·探路火星|日本火星探測:首次失敗,目標轉向火衛一
    澎湃新聞記者 南博一 實習生 劉一鳴今年2月,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宣布,計劃在2024年向火星發射一顆探測器,這是日本「希望」號後第二次向火星發起衝擊。該任務計劃發射一顆探測器訪問火星的兩顆衛星——火衛一和火衛二,並且計劃登陸火衛一採樣返回地球。這將是人類首次前往火星的衛星進行採樣返回,有助人類進一步認識火星。
  • 火星的衛星更吸引人!日本不走尋常路,別人探索火星,它探索衛星
    (JAXA)對外宣布將在2024年發射探測器對火星的兩顆衛星進行探測,最終還會在火衛一上登陸和採樣,然後將樣本帶回地球。火星的兩顆衛星有何探測價值在許多科學家看來,火星才是那一顆值得探測的星球,那為什麼日本不「隨大流」一起探測火星呢?回答這個問題需要建立在對火衛一和火衛二的了解上。火衛一的軌道在內側,火衛二的軌道在外側,前者體積更大一些。這兩顆衛星的尺寸和火星比起來簡直小巫見大巫,因此有研究認為這兩顆衛星是火星捕獲得到的,又或者是火星與其他行星碰撞後產生的。
  • 日本彎道超車,2024年​棄​火星本身上衛星,成功率有多高?
    ,在2020年的時候,進行火星探測器發射的國家是非常多,相繼有阿聯、中國和美國先後發射探測任務,最終到底誰成功,誰失敗沒人知道,或者說都成功等等,因為最關鍵的火星探測器發射——最難的點是在著陸時刻,所以我們還是挺擔憂所有的探測器的,當然我們也要相信大家有探測的實力,著陸問題也不大。
  • 科學家提出史上登陸火星最全過程!火衛一將是重中之重!
    群眾所有的焦點幾乎都集中在火星上,因為有充分的理由:它幾乎是太陽系中唯一類似地球的地方。它有大約相同的白晝長度,由二氧化碳和水冰組成的極地冰帽,以及幾乎合理的日間溫度。但我們也看到火星也已經吞噬了數艘來自地球的宇宙飛船。有數字表明,18艘飛船的任務是在火星表面著陸,其中只有9艘真正安全著陸並能夠完成任務,更不用說拿脆弱的人類生命去火星上進行挑戰了!
  • 日本「希望」登陸火星的衛星,真的只是刷存在感嗎?
    火衛一Phobos與火衛二Deimos火衛一是一個由薄殼包裹起來的碎石堆,它的表面密布著撞擊坑,還有許多長長的溝壑。關於這些溝壑的成因,科學界尚存爭議,有說那是隕石在表面滾動的壓痕,也有稱這些溝溝坎坎其實是火星潮汐力在火衛一表面造成的「妊辰紋」。具體是如何造成的,恐怕只有實地看過才能知道。
  • 火衛一是外星人的火星飛船?
    實際上俄方這次飛行的主要目的並不是直接軟著陸和探測火星本身,而是直接對準火星的最大衛星火衛一,進行軟著陸並且取樣返回。如果能夠順利實現,那麼將是月球取樣之外的第二個被取樣的外星球。當時俄方的取樣飛船上有對火衛一的土壤進行研磨篩分進行深度分析的儀器。而且還攜帶了國際行星協會的一套深空生命測試裝置。而螢火一號當時預計可以被釋放進入火星環繞軌道長期探測。
  • 小行星撞擊火星「拋出」火衛一和火衛二
    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18日報導,美國科學家的新模型顯示,火星衛星火衛一和火衛二可能由一顆小行星撞擊火星表面拋出的碎片生成。研究人員表示,這是首個確定碰撞大小和類型的自洽模型。一個模型表明,它們可能由火星從小行星帶「偷來」;另一個則認為,它們由火星周圍的碎片盤形成。事實上,兩顆衛星赤道附近都有一個近乎環形的軌道,這為它們源於碰撞說提供了堅實證據。衛星由撞擊後產生的碎片形成絕非首例。科學家稱,大約45億年前,一顆火星大小的天體撞擊地球,導致月球誕生。地球直徑約12875公裡;月球直徑約3380公裡。
  • 英國欲發射兩微型探測器探測火衛一和火衛二
    東方網4月6日消息:英國科學家們表示,他們準備向火星發射兩個微型探測器以實現對其兩顆衛星火衛一和火衛二的探測,並以此來填補火星衛星探測的空白。   科學家們在其中的一個探測器上將安裝上對火星衛星進行遠程觀測及從火星軌道進行測量的各類必需儀器,另一個探測器將實施登陸火衛一或火衛二表面的計劃。這兩個探測器都將裝備依靠太陽能支撐的離子發動機,這可以大大增強它們的有效負荷。
  • 俄羅斯計劃探測火衛一
    新華社莫斯科6月16日電俄羅斯航天局16日宣布,俄羅斯計劃在2009年發射一個無人探測器前往火星衛星火衛一,以獲取土壤樣本帶回地球研究。  俄羅斯航天局在一份聲明中說:「『火衛一—步兵』探測器定於2009年10月發射,整個探測計劃將耗時3年。
  • 俄羅斯啟動「火衛一土壤」探測器項目
    它有兩個十分著名的衛星,分別為火衛一和火衛二。火衛一是火星的兩顆衛星中較大的一顆,直徑有26千米,是太陽系中最小的衛星之一,也是離火星較近的一顆。火衛一與火星之間的距離是太陽系中所有的衛星與其主星的距離中最短的,從火星表面算起,只有6000千米,而且它一直沒有任何地質變化,至今還保持著原始的模樣。
  • 為什麼日本不探索月球?為什麼日本要探索火衛一和小行星?今天來說說
    另外也有朋友問說美國宇航局和日本宇航局那個小行星返回技術更強,我是不願意進行這樣的對比的,因為只要探索都是有貢獻的,科學技術不是拿來對比的,也許你只看到日本宇航局這次的採樣任務,卻不知道他們已經不止一次進行小行星樣本返回任務了。
  • 隼鳥2號飛船還沒回來,日本JAXA又宣布新計劃,火衛一取樣返回
    趣味探索訊 雖然載著小行星礦石的隼鳥2號要到今年12月份回到地球,但是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在這個時候又宣布一項新太空計劃,那就是計劃對火星的一顆衛星進行取樣返回,即投放小型著陸器,將樣品返回地球。
  • 日本正要野心勃勃探測火星的月亮,並想採樣返回
    導讀:日本航天局計劃於2024年發射的MMX任務開發一種8K&34;。這項無人任務計劃用一年時間到達火星,將進入環繞火星的軌道,研究火衛一Phobos和火衛二Deimos。它還將進入圍繞火衛一Phobos的準衛星軌道,並在Phobos表面著陸和收集樣本,以便在2029年返回地球。
  • 日本宇航局將對火衛一進行取樣返回計劃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本周宣布,火星衛星探測(MMX)任務已被批准向前推進,目標是在2024年發射軌道器、著陸器和樣本返回任務。在過去三年中,MMX一直處於JAXA所稱的項目前階段,重點是對潛在任務的研究和分析,例如模擬著陸以改進太空飛行器設計。
  • 最新研究發現了火星的秘密:「火衛一」或是曾經的火星環
    曾經的「火衛一」被潮汐力撕裂形成火星環就像鳳凰涅盤一樣,科學家相信火星的「火衛一」誕生於火星環留下的一圈塵埃中形成的先前科學家通過計算機模擬,推測火星的兩顆衛星都是在火星誕生後的一億至八億年間,被一顆巨大的天體撞擊而形成的,但是火衛二軌道神秘的傾斜2°卻一直困擾著科學家。
  • 在小天體探測方面不得不服日本!他們2024年又要去探測火衛一
    據美國今日宇宙新發現新聞網近日報導,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近日表示,其「火星衛星探索」(MMX)任務
  • 登陸火星八周年,至今仍正常運作!好奇號在火星做了什麼?
    北京時間2012年8月6日13:17,美國宇航局NASA的好奇號在太空中飛行八個多月後成功登陸火星,著陸點為火星蓋爾隕石坑。原計劃火星工作兩年,一晃八年過去了,好奇號至今仍正常運作,加班狂魔實錘了。好奇號是NASA成功送上火星的第四輛火星車,也是目前在火星上保持正常運作的唯一一輛火星車,主要任務是探測火星氣候和地質特徵,搜尋遠古火星具備支持生命生存的證據,以及研究人類未來登陸火星的可行性。(註:NASA的洞察號為固定式探測器,也正在火星上開展探測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