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為何要登陸火衛一?居高臨下可監視火星,戰略地位不亞於月球

2020-07-28 宇宙印象

編者按:日本這次要前往火衛一,將成為全球第一個登陸火衛一的國家。日本探測火衛一的成功概率是比較大的,因為隼鳥二號已經能夠在小行星上採樣,具備改變推力下降高度的發動機技術。如果日本捷足先登,那麼以後火衛一很可能變成日本的火星基地,居高臨下可監視火星,戰略地位不亞於月球。


宇宙印象|頭條獨家 深度科普欄目第1407期

就在中國天問一號向火星挺進的時候,日本JAXA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也再次發布了火星計劃,預計在2024年對火星的衛星進行探測,這裡我們就來解讀一下日本的火星衛星探測計劃。日本探測火星的時間比較早,在1998年就發射了火星探測器,只不過整個過程非常不順利,而且沒有成功。這一幕與日本的隼鳥一號探測器非常相似,都經歷了發動機故障、太陽耀斑破壞等,比較倒黴一些。日本在1998年發射的希望號探測器,由於推進系統故障,導致無法進入預定軌道,延遲到2003年藉助日心軌道進入火星的引力範圍。

日本為何要登陸火衛一?居高臨下可監視火星,戰略地位不亞於月球

圖片解讀:火衛一是一個大鐵疙瘩,質量低,引力小,比如容易改造

日本為何要登陸火衛一?居高臨下可監視火星,戰略地位不亞於月球

圖片解讀:誰佔領了火衛一,就能監視整個火星,戰略地位非常重要

不巧的是,2002年的時候,又遭遇太陽耀斑,導致太空飛行器系統故障,最終無法進入火星軌道,任務失敗。這其實不是個案,日本隼鳥一號在在2005年11月抵達絲川小行星,採樣過程中也出現發動機故障、通訊故障,導致與地球失去聯繫。同樣的黴運也發生在「曉」號金星探測器上,該探測器在2010年發射,2015年進入金星軌道,也由於探測器的動力系統出現故障,經過日本科學家啟動拯救程序,終於被金星引力場捕獲。從日本這些操作上看,在深空探測領域,日本的技術仍然不夠全面,還有關鍵性的系統問題沒有解決,尤其變推力發動機,這也能說明日本在這幾年還不具備登月能力,缺乏硬體條件,中日在航天級變推發動機上的差距至少在10年左右,中國領先。

日本有著自己獨有的深空探測器思想,這是與其他國家有所不同的。這次提出探索火衛一,此前只有俄羅斯計劃發射火衛一-土壤探測器,如果日本這次要前往火衛一,這就是全球第一個。俄羅斯那次任務在2011年發射,由於上面級發動機故障導致無法進入軌道,搭載在火衛一-土壤上的中國螢火一號也沒能入軌。火衛一是個沒有國家開闢的衛星,如果日本捷足先登,那麼以後火衛一很可能變成日本的火星基地。

日本為何要登陸火衛一?居高臨下可監視火星,戰略地位不亞於月球

圖片解讀:日本曾經發射的希望號探測器

日本為何要登陸火衛一?居高臨下可監視火星,戰略地位不亞於月球

圖片解讀:日本曾經發射的希望號探測器

搶佔火衛一的意圖很明顯,今後可建立火星空間站,直接在火衛一上建造即可。隨著日本在隼鳥二號上的技術成熟,頭條獨家的宇宙印象認為,日本探測火衛一的成功概率是比較大的,因為隼鳥二號已經能夠在小行星上採樣,具備改變推力下降高度的發動機技術,這是日本這些年的新突破。在2020年代,火星探測的熱潮將不會減退,日本、阿聯這些二線、三線的航天國家都加入其中,可見爭奪火星資源的競爭有多麼激烈。中國的天問一號開啟火星探測的方向是對的,接下來我們將突破核電池技術,在火星車上安裝核電池,讓我們的火星車也馳騁在火星的平原上。宇宙印象為今日頭條獨家,其他均為假冒,轉載均為非法。

相關焦點

  • 劍走偏鋒,日本繞開火星「本星」登陸探測火衛一有何挑戰?
    劍走偏鋒,日本繞開火星「本星」登陸探測火衛一有何挑戰?日本劍走偏鋒,宣布將在2024年挑戰火星的兩顆衛星,並登陸火衛一(Phobos)後採樣返回。與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合作該項任務、負責漫遊車結構和移動系統開發這一重任的德國航天中心(DLR)近日披露,工程師們已經開發出了漫遊車的初版模型,正在不萊梅進行初始的登陸試驗。
  • 日本「希望」登陸火星的衛星,真的只是刷存在感嗎?
    早在1998年7月,日本就成為繼前蘇聯和美國之後第三個向火星發射軌道探測器的國家,它向火星發射的探測器被命名為「Nozomi(希望)」。由於火箭推力不足,日本科學家計劃利用月球和地球的引力反覆加速,從而將探測器「彈」向火星。因推進器閥門故障損失燃料,太空飛行器在太空兜兜轉轉了5年半後,最終還是沒能到達火星,「希望」破滅。
  • 為什麼日本不探索月球?為什麼日本要探索火衛一和小行星?今天來說說
    另外也有朋友問說美國宇航局和日本宇航局那個小行星返回技術更強,我是不願意進行這樣的對比的,因為只要探索都是有貢獻的,科學技術不是拿來對比的,也許你只看到日本宇航局這次的採樣任務,卻不知道他們已經不止一次進行小行星樣本返回任務了。
  • 火衛一是外星人的火星飛船?
    實際上俄方這次飛行的主要目的並不是直接軟著陸和探測火星本身,而是直接對準火星的最大衛星火衛一,進行軟著陸並且取樣返回。如果能夠順利實現,那麼將是月球取樣之外的第二個被取樣的外星球。當時俄方的取樣飛船上有對火衛一的土壤進行研磨篩分進行深度分析的儀器。而且還攜帶了國際行星協會的一套深空生命測試裝置。而螢火一號當時預計可以被釋放進入火星環繞軌道長期探測。
  • 日本彎道超車,2024年​棄​火星本身上衛星,成功率有多高?
    必然,人類上火星都困難,日本如果能夠登陸到火星的衛星上,那麼實力可以說在全球都是「首屈一指」,包括美國在內可能都沒有這個技術。根據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表示,預計將在2024年挑戰火星的兩顆衛星,並登陸火衛一(Phobos)後採樣返回,看到沒?還要進行採樣返回。
  • 科學家提出史上登陸火星最全過程!火衛一將是重中之重!
    相信NASA提出這個計劃之前,已經有了十足至少是很大的把握登陸火星。但問題是,把人類送到火星表面一項目前最複雜但也是最偉大的目標之一。這是一個巨大的飛躍,從近地軌道,然後月球著陸,然後一直到火星,這是一個數億公裡的旅程,至少2年。對此,科學家提出了登陸火星關鍵步驟:先登陸火衛一和二!
  • 同樣是衛星,為什麼火衛一未來會撞向火星,而月球卻在遠離地球?
    月球遠離地球這件事大家相比十分清楚,而且也知道了其中的原因。可問題是你有沒有想過,同樣為衛星在圍繞自己的行星公轉,為什麼有些衛星未來會被自己母行星的引力捕獲,或者撕碎呢? 離我們最近的鄰居火星,它有兩顆衛星,其中火衛一根據估計,在未來5000萬年以後就會進入火星大氣層,與火星發生碰撞。
  • 同樣是衛星,為什麼火衛一未來會撞向火星,而月球卻在遠離地球?
    月球遠離地球這件事大家相比十分清楚,而且也知道了其中的原因。可問題是你有沒有想過,同樣為衛星在圍繞自己的行星公轉,為什麼有些衛星未來會被自己母行星的引力捕獲,或者撕碎呢?但為何月球在遠離地球,而火衛一在靠近火星呢?下面就說下這個問題人類其實關於月球距離測量的歷史非常久遠,在公元前3世紀一位著名的古希臘學者阿里斯塔克斯寫過這樣一本著作《論直徑與距離》。
  • 小行星撞擊火星「拋出」火衛一和火衛二
    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18日報導,美國科學家的新模型顯示,火星衛星火衛一和火衛二可能由一顆小行星撞擊火星表面拋出的碎片生成。研究人員表示,這是首個確定碰撞大小和類型的自洽模型。一個模型表明,它們可能由火星從小行星帶「偷來」;另一個則認為,它們由火星周圍的碎片盤形成。事實上,兩顆衛星赤道附近都有一個近乎環形的軌道,這為它們源於碰撞說提供了堅實證據。衛星由撞擊後產生的碎片形成絕非首例。科學家稱,大約45億年前,一顆火星大小的天體撞擊地球,導致月球誕生。地球直徑約12875公裡;月球直徑約3380公裡。
  • 監視火星長達16年,這是它所發現的火衛一秘密!
    在火星上的漫長時間裡,它捕獲了火衛一的詳細圖像,幫助揭開了火衛一的一些秘密。在最近一次近距離飛行中拍攝的41幅新圖像中,火星快車的高解析度立體攝像機從不同角度拍攝了火衛一,捕捉了包括斯蒂克尼隕石坑在內的月球表面特徵。
  • 日本劍走偏鋒宣布將在2024年探測火星的兩顆衛星 並登陸火衛一後採樣返回
    日本劍走偏鋒宣布將在2024年探測火星的兩顆衛星 並登陸火衛一後採樣返回(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澎湃新聞:2020無疑是個火星年,阿聯、中國和美國先後發射探測任務。日本劍走偏鋒,宣布將在2024年挑戰火星的兩顆衛星,並登陸火衛一(Phobos)後採樣返回。與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合作該項任務、負責漫遊車結構和移動系統開發這一重任的德國航天中心(DLR)近日披露,工程師們已經開發出了漫遊車的初版模型,正在不萊梅進行初始的登陸試驗。
  • 隼鳥2號飛船還沒回來,日本JAXA又宣布新計劃,火衛一取樣返回
    趣味探索訊 雖然載著小行星礦石的隼鳥2號要到今年12月份回到地球,但是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在這個時候又宣布一項新太空計劃,那就是計劃對火星的一顆衛星進行取樣返回,即投放小型著陸器,將樣品返回地球。
  • 日本火星探測:首次失敗,目標轉向火衛一
    著陸器TEREX-1原計劃2020年7月的火星發射窗口期間與另一個有效載荷一起作為搭載物發射,後來被推遲到2022年。 今年2月,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宣布,計劃在2024年向火星發射一顆探測器,這是日本「希望」號後第二次向火星發起衝擊。
  • 天問·探路火星|日本火星探測:首次失敗,目標轉向火衛一
    澎湃新聞記者 南博一 實習生 劉一鳴今年2月,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宣布,計劃在2024年向火星發射一顆探測器,這是日本「希望」號後第二次向火星發起衝擊。該任務計劃發射一顆探測器訪問火星的兩顆衛星——火衛一和火衛二,並且計劃登陸火衛一採樣返回地球。這將是人類首次前往火星的衛星進行採樣返回,有助人類進一步認識火星。
  • 火衛一的軌道每100年降低2米,它最終會撞上火星嗎?
    作為在很多方面都跟地球非常相似的火星,也有兩顆衛星,分別是火衛一、火衛二(Deimos),火衛二也被稱為狄莫斯。多年來,科學家已經發現,火衛一的軌道高度似乎在逐漸降低,測算表明,火衛一大約每100年其高度就降低2米,照此計算,大約再經過5000萬年,火衛一將無法繼續保持安全軌道高度,那麼,火衛一最終會撞上火星嗎?
  • 中國為何要去火星?美媒:躋身太空旅行精英俱樂部
    美國「外交學者」網站7月14日文章,原題:中國為何正前往火星? 2020年是開展火星探測任務的最佳年份之一。那中國為何對此投資,這與其長期太空戰略和目標又有何關係?首先,對中國來說,前往火星是任何太空大國都要達到的全球太空基準之一。成功探測能令其躋身太空旅行精英俱樂部。登陸火星是令人垂涎的獎品。若干國家夢寐以求,但成功者寥寥。其次,火星是太陽系內最類似地球的行星。
  • 美媒文章:中國人為何要前往火星?
    參考消息網7月16日報導美國外交學者網站7月14日發表署名娜姆拉塔·戈斯瓦米的題為《中國為何要前往火星》的文章,內容編譯如下:2020年是執行火星任務的理想年份,因為今年地球與火星的距離比較近。這樣的機會每26個月出現一次,使我們能以較少的時間和燃料向火星發射探測器。三個火星任務會在7月中旬至8月成行:美國「毅力」號探測器、阿聯「希望」號探測器和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中國為什麼要投資火星任務?火星任務與中國的長期太空戰略及目標有什麼關係?首先,對中國來說,到達火星是檢驗任何太空強國的一大標準。
  • 最新研究發現了火星的秘密:「火衛一」或是曾經的火星環
    曾經的「火衛一」被潮汐力撕裂形成火星環就像鳳凰涅盤一樣,科學家相信火星的「火衛一」誕生於火星環留下的一圈塵埃中形成的火星和火衛二最初的「火衛一」可能是現在火衛一質量的20倍之多。火衛一,火衛二和月球大小對比近日,科學家提出新的觀點,火衛一曾經是火星環一,隨著時間的流逝,才逐漸聚集成一顆衛星,
  • 火衛一每天繞火星轉3圈,4000萬年後或墜入火星,人類將能看到火
    拿太陽系來說,除了水星和金星之外,其它的行星都有屬於自己的衛星,其中地球只有月球這一顆天然衛星,不過讓很多人想不到的是,比地球小很多的火星,竟然還有2顆衛星,而且其中一顆來歷非常奇怪。奇怪的火衛一在太陽系中,火衛一是最暗的天體之一,它和火星之間的距離只有9378公裡,1天就可以圍繞火星運轉3圈。不過,火衛一的個頭卻並不大,它的形狀也很不規則,相較於我們熟悉的衛星形態來說,火衛一可以算作是一個「異類」。
  • 火星曾經有環,但變成了火衛一,之後會再變成......
    火衛一曾經被撕裂成為火星環(credit:Astronomy Magazine/Ron Miller)先前理論認為,火星的衛星是在形成火星後的一億至八億年間,曾有一個巨大天體撞擊火星時噴出的碎片形成的,然而在第236屆美國天文學會上,科學家提出在碰撞後,火星的衛星曾為一個環,在時間的洪流下,聚集成一個衛星,然而在往內軌道前進的過程中,又因潮汐力被拆迴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