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楊萬裡
知名天使投資人徐小平曾說,「柔宇科技是我做投資以來,一個真正錯失的項目。每次看到他們的好消息,我都心如刀絞。」
其實,徐小平錯過的不僅是一個項目,還包括一場資本盛宴。
12月31日,上交所受理了柔宇科技的上市申請。據財經媒體預測,柔宇科技若能成功上科創板,估值可能突破千億。而在此前的F輪融資中,其估值已達到60億美元(按匯率估算,約合人民幣388億元)。
柔宇科技是一家具有爭議的公司,一邊是推出了全球首款消費級量產摺疊屏手機,以及有明星投資機構加持,另一邊是存在業績連續虧損(4年虧損高達31.94億元)、資金流緊張、產銷率低等問題。
我們關注到,在柔宇科技闖關IPO過程中,有財經媒體爭議其大客戶身份,甚至還爆料出柔宇科技旗下產品不受市場追捧。
融資歷史
公開資料顯示,從2012年至今,柔宇科技一共經歷了13輪融資。背後的投資方包括明星投資機構如深創投、IDG資本、基石資本等等。
時間回到2012年5月,一位來自史丹福大學的博士--劉自鴻創立了柔宇科技。當時,柔宇科技既沒有搭好的團隊,也沒有做好的樣品,憑著幾篇學術論文和博士畢業論文,柔宇科技便得到了松禾資本和深創投數千萬元資金,完成了A輪融資。
2012年12月,在深圳海歸人才創業大賽上,劉自鴻展示了柔性電子墨水黑白顯現屏。有意思的是,當時在場的投資人並未聽懂。不過,劉自鴻描繪的科幻世界成功吸引了松禾資本創始合伙人厲偉和IDG資本資深合伙人楊飛,半年後,柔宇科技完成數千萬美元B輪融資。
此後,柔宇科技頻頻得到投資機構青睞,2018年8月完成E+輪融資,其估值已經高達50億美元。到了2020年5月,柔宇科技完成3億美元F輪融資,估值達60億美元。
此前有媒體稱柔宇科技最早選擇在美國上市,擬籌資約10億美元。去年7月又傳出擱置赴美上市的計劃,考慮在中國進行IPO。對於選擇在國內上市的原因,柔宇科技方面未明確回應。
我們了解到,在國內上市的科技公司或能得到更高溢價。據財經媒體報導,去年6月完成完成股份制改革後,柔宇科技估值達80億美元,但這一消息尚未得到官方確認。
據財經媒體預測,柔宇科技若成功在科創板上市,估值可能突破千億。按柔宇科技2019年營收以及上述估值計算,其市銷率估值將超200倍。不難發現,市場給柔宇科技的溢價較高。
有市場人士表示,「柔宇科技推動上市進程,既有資金上的需求,畢竟一直處於虧損狀態,前期投資者也需要儘快有所回報;也有通過上市進一步提升品牌影響力的考慮,上市公司的身份會有助於其拓展B端和C端客戶。」
三大隱憂
柔宇科技曾於2018 年10月份發布全球首款消費級量產摺疊屏手機 FlexPai 柔派,之後,公司知名度逐漸上升。雖然柔宇科技旗下的產品技術新穎,公司卻存在三大隱憂。
第一個隱憂是業績連續虧損。
招股書顯示,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柔宇科技分別實現營收6472.67萬元、1.09億元、2.26億元和1.16億元,營收額一直在3億元以下。
同期,柔宇科技歸母淨利潤分別虧損3.59億元、8.02億元、10.73億元和9.6億元,4年合計虧損高達31.94億元。
柔宇科技對此解釋,持續虧損的主要原因是公司產品仍在市場拓展階段銷售規模較小且新產品的研發需要投入大量資金。該公司還提示風險稱,即使上市也可能因為淨利潤為負且營收低於1億元的門檻觸發退市條件。
值得關注的是,業績虧損上科創板的公司在二級市場並不受市場待見,例如寒武紀上市後股價持續下跌,相比高點已經腰斬。
第二個隱憂是資金鍊緊張。
招股書顯示,2017至2020年上半年,柔宇科技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分別為-3.58億元、-6.11億元、-8.1億元和-3.86億元。
為解決資金需求,柔宇科技已將所擁有的唯一土地使用權抵押、 子公司柔宇顯示股權質押、部分設備抵押和部分專利質押用於向銀行申請借款。值得關注的是,這些被質押的資產都是柔宇科技重要的生產經營資產。
本次IPO,柔宇科技擬募集資金144.34億元,僅次於中芯國際的募資額。其中,柔宇科技擬用72億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佔募資總額比例達49.88%,可見該公司資金壓力較大。
第三個隱憂是產銷率低。
招股書顯示,2019年,柔宇科技全柔性顯示屏的產量為31.4萬片,當年的銷量為5.27萬片,產銷率為16.78%,不到20%。2020年上半年,柔宇科技全柔性顯示屏的產量為4.86萬片,當時銷量為2.21萬片,產銷率為45.47%,不到50%。
一般來說,產銷率越接近100%,說明資源利用程度越高,也能一定程度反映供應鏈成品庫存量越小。
由於柔宇科技產銷率偏低,暴露出該公司存在產品滯銷風險。反映到財報上,2020年上半年和2019年,柔宇科技存貨科目的帳面價值分別為4.8億元和5.95億元,其中庫存商品數額分別為1.12億元和1.73億元。
柔宇科技在招股說明書中表示,可能通過打折、降價等促銷優化庫存。據媒體報導,柔宇科技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採取低價銷售策略,一批手機被緊急降價清倉。
外界爭議
當前,外界對柔宇科技有兩個爭議點。
一是大客戶身份成迷。
招股書顯示,壹梁實業從2017年開始就是柔宇科技的大客戶,在2017年度、2019年度和2020年上半年分別為柔宇科技的第四、第四和第二大客戶。
公開資料顯示,壹梁實業成立於2017年6月16日,法定代表人為張健,實控人為童章(持股比例為61%)。此外,童章還持有深圳同創鑫45%的股權。
值得關注的是,壹梁實業和深圳同創鑫電子屬於關聯公司,大股東皆為童章,與柔宇科技都存在交易關係。一邊是深圳同創鑫電子向柔宇科技的美國公司供貨,而另一邊壹梁實業在購買柔宇科技的產品。
有媒體曾採訪張健,詢問壹梁實業是不是柔宇科技客戶,張健沒有回答。張健第一次回答稱,「這件事我不清楚,我不是負責具體事情的人」;第二次則稱:「這個我不能回答你任何東西,我只能這麼告訴你:你要想了解什麼你只能找柔宇去問,不能找我問」。
此外,另一家大客戶廣州星享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是柔宇科技2019年度第二大客戶,這位大客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是黃建林。
據媒體報導,黃建林是華南理工大學環境與能源學院的副教授,當被問及採購方面的問題時,他表示對柔宇科技的相關技術不予評價,還稱「(具體採購產品)對我們來說這個是保密的」。
二是產品不受市場追捧。
2020年上半年,柔派摺疊屏手機和柔記筆記本等消費者產品佔總銷售額的八成,且柔宇科技大部分的收入由華南地區的經銷商貢獻。
深圳是柔宇科技的主要「戰場」,目前有一個直營門店和8個線下經銷商(6家是順電,2家是西西弗斯書店)。
但是,柔宇科技的摺疊屏手機在順電的銷售情況不理想,甚至存在被經銷商退廠的情況。深圳華強店一位工作人員接受採訪時表示,「順電在2020年10月上旬已經將柔派手機退廠,而最新出的柔派2也沒有進貨」。
除了線下,線上銷售情況看似也不火熱。以淘寶為例,只有200人在柔宇數碼旗艦店(深圳)上付款,其餘店鋪購買柔宇摺疊手機人數多則47人,少則7人。相比華為、小米手機,柔宇科技旗下產品「遇冷」。
業績連續虧損、被市場爭議,柔宇科技能否通過科創板IPO,我們將繼續保持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