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家眼中「最美麗」的科學之魂,盤點世界十大最美物理實驗!

2021-01-11 電子發燒友
物理學家眼中「最美麗」的科學之魂,盤點世界十大最美物理實驗!

工程師吳畏 發表於 2018-08-07 14:40:58

被評出的十大最美物理實驗共同之處是:它們都「抓」住了物理學家眼中「最美麗」的科學之魂,這種美麗是一種經典概念:最簡單的儀器和設備,最根本、最單純的科學結論,就像是一座座歷史豐碑一樣,人們長久的困惑和含糊頃刻間一掃而空,對自然界的認識更加清晰。

無論在加速器中裂解亞原子粒子,還是測序基因序列,或分析一顆遙遠恆星的擺動,這些讓世界矚目的實驗常常動輒耗資百萬美元,產生出洪水般洶湧的數據,並需要超高速計算機處理幾個月。一些實驗小組因此成長為一個個的小公司。

2005年9月份出版的《物理學世界》刊登了選出的排名前10位的最美麗實驗,其中的大多數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經典之作。令人驚奇的是這十大實驗中的絕大多數是科學家獨立完成,最多有一兩個助手。所有的實驗都是在實驗桌上進行的,沒有用到什麼大型計算工具比如電腦一類,最多不過是把直尺或者是計算器。

所有這些實驗共同之處是他們都僅僅「抓」住了物理學家眼中「最美麗」的科學之魂,這種美麗是一種經典概念:最簡單的儀器和設備,發現了最根本、最單純的科學概念,就像是一座座歷史豐碑一樣,人們長久的困惑和含糊頃刻間一掃而空,對自然界的認識更加清晰。

從十大經典科學實驗評選本身,我們也能清楚地看出2000年來科學家們最重大的發現軌跡,就像我們「鳥瞰」歷史一樣。

1.託馬斯·楊的雙縫演示應用於電子幹涉實驗

牛頓和託馬斯·楊對光的性質研究得出的結論都不完全正確。光既不是簡單的由微粒構成,也不是一種單純的波。20世紀初,麥克斯·普克朗和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分別指出一種叫光子的東西發出光和吸收光。但是其他實驗還是證明光是一種波狀物。經過幾十年發展的量子學說最終總結了兩個矛盾的真理:光子和亞原子微粒(如電子、光子等等)是同時具有兩種性質的微粒,物理上稱它們:波粒二象性。

將託馬斯·楊的雙縫演示改造一下可以很好地說明這一點。科學家們用電子流代替光束來解釋這個實驗。根據量子力學,電粒子流被分為兩股,被分得更小的粒子流產生波的效應,它們相互影響,以至產生像託馬斯·楊的雙縫演示中出現的加強光和陰影。這說明微粒也有波的效應。

2.伽利略的自由落體實驗

在16世紀末,人人都認為重量大的物體比重量小的物體下落得快,因為偉大的亞里斯多德已經這麼說了。伽利略,當時在比薩大學數學系任職,他大膽地向公眾的觀點挑戰。著名的比薩斜塔實驗已經成為科學中的一個故事:他從斜塔上同時扔下一輕一重的物體,讓大家看到兩個物體同時落地。伽利略挑戰亞里斯多德的代價也許是他失去了工作,但他展示的是自然界的本質,而不是人類的權威,科學作出了最後的裁決。

3.羅伯特·米利肯的油滴實驗

很早以前,科學家就在研究電。人們知道這種無形的物質可以從天上的閃電中得到,也可以通過摩擦頭髮得到。1897年,英國物理學家J·J·託馬斯已經確立電流是由帶負電粒子即電子組成的。1909年美國科學家羅伯特·米利肯開始測量電流的電荷。

米利肯用一個香水瓶的噴頭向一個透明的小盒子裡噴油滴。小盒子的頂部和底部分別連接一個電池,讓一邊成為正電板,另一邊成為負電板。當小油滴通過空氣時,就會吸一些靜電,油滴下落的速度可以通過改變電板間的電壓來控制。

米利肯不斷改變電壓,仔細觀察每一顆油滴的運動。經過反覆試驗,米利肯得出結論:電荷的值是某個固定的常量,最小單位就是單個電子的帶電量。

4.牛頓的稜鏡分解太陽光

艾薩克·牛頓出生那年,伽利略與世長辭。牛頓1665年畢業於劍橋大學的三一學院,後來因躲避鼠疫在家裡呆了兩年,後來順利地得到了工作。

                                                                                                                

當時大家都認為白光是一種純的沒有其它顏色的光(亞里斯多德就是這樣認為的),而彩色光是一種不知何故發生變化的光。

為了驗證這個假設,牛頓把一面三稜鏡放在陽光下,透過三稜鏡,光在牆上被分解為不同顏色,後來我們稱作為光譜。人們知道彩虹的五顏六色,但是他們認為那是因為不正常。牛頓的結論是:正是這些紅、橙、黃、綠、青、藍、紫基礎色有不同的色譜才形成了表面上顏色單一的白色光,如果你深入地看看,會發現白光是非常美麗的。

5.託馬斯·楊的光幹涉實驗

牛頓也不是永遠正確。在多次爭吵後,牛頓讓科學界接受了這樣的觀點:光是由微粒組成的,而不是一種波。1830年,英國醫生、物理學家託馬斯·楊用實驗來驗證這一觀點。他在百葉窗上開了一個小洞,然後用厚紙片蓋住,再在紙片上戳一個很小的洞。讓光線透過,並用一面鏡子反射透過的光線。然後他用一個厚約1/30英寸的紙片把這束光從中間分成兩束。結果看到了相交的光線和陰影。這說明兩束光線可以像波一樣相互幹涉。這個實驗為一個世紀後量子學說的創立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6.卡文迪許扭矩實驗

牛頓的另一偉大貢獻是他的萬有引力定律,但是萬有引力到底多大?

18世紀末,英國科學家亨利·卡文迪許決定要找出這個引力。他將兩邊系有小金屬球的6英尺木棒用金屬線懸吊起來,這個木棒就像啞鈴一樣。再將兩個350磅重的鉛球放在相當近的地方,以產生足夠的引力讓啞鈴轉動,並扭轉金屬線。然後用自製的儀器測量出微小的轉動。

測量結果驚人的準確,他測出了萬有引力恆量的參數,在此基礎上卡文迪許計算地球的密度和質量。卡文迪許的計算結果是:地球重6.0×1024公斤,或者說13萬億萬億磅。

7.埃拉託色尼測量地球圓周長

古埃及的一個現名為亞斯文的小鎮。在這個小鎮上,夏至日正午的陽光懸在頭頂:物體沒有影子,陽光直接射入深水井中。埃拉託色尼是公元前3世紀亞歷山大圖書館館長,他意識到這一信息可以幫助他估計地球的周長。在以後幾年裡的同一天、同一時間,他在亞歷山大測量了同一地點的物體的影子。發現太陽光線有輕微的傾斜,在垂直方向偏離大約7度角。

剩下的就是幾何學問題了。假設地球是球狀,那麼它的圓周應跨越360度。如果兩座城市成7度角,就是7/360的圓周,就是當時5000個希臘運動場的距離。因此地球周長應該是25萬個希臘運動場。今天,通過航跡測算,我們知道埃拉託色尼的測量誤差僅僅在5%以內。

8.伽利略的加速度實驗

伽利略繼續提煉他有關物體移動的觀點。他做了一個6米多長,3米多寬的光滑直木板槽。再把這個木板槽傾斜固定,讓銅球從木槽頂端沿斜面滑下,並用水鍾測量銅球每次下滑的時間,研究它們之間的關係。亞里斯多德曾預言滾動球的速度是均勻不變的:銅球滾動兩倍的時間就走出兩倍的路程。伽利略卻證明銅球滾動的路程和時間的平方成比例:兩倍的時間裡,銅球滾動4倍的距離,因為存在恆定的重力加速度。

9.盧瑟福發現核子實驗

1911年盧瑟福還在曼徹斯特大學做放射能實驗時,原子在人們的印象中就好像是「葡萄乾布丁」,大量正電荷聚集的糊狀物質,中間包含著電子微粒。但是他和他的助手發現向金箔發射帶正電的阿爾法微粒時有少量被彈回,這使他們非常吃驚。盧瑟福計算出原子並不是一團糊狀物質,大部分物質集中在一個中心小核上,現在叫作核子,電子在它周圍環繞。

10.米歇爾·傅科鐘擺實驗

                                                                                                           

去年,科學家們在南極安置一個擺鐘,並觀察它的擺動。他們是在重複1851年巴黎的一個著名實驗。1851年法國科學家傅科在公眾面前做了一個實驗,用一根長220英尺的鋼絲將一個62磅重的頭上帶有鐵筆的鐵球懸掛在屋頂下,觀測記錄它前後擺動的軌跡。周圍觀眾發現鐘擺每次擺動都會稍稍偏離原軌跡並發生旋轉時,無不驚訝。實際上這是因為房屋在緩緩移動。傅科的演示說明地球是在圍繞地軸自轉的。在巴黎的緯度上,鐘擺的軌跡是順時針方向,30小時一周期。在南半球,鐘擺應是逆時針轉動,而在赤道上將不會轉動。在南極,轉動周期是24小時。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十大最美物理實驗:簡約而不簡單
    原標題:十大最美物理實驗:簡約而不簡單 託馬斯·楊的雙縫演示應用於電子幹涉實驗牛頓和託馬斯·楊對光的性質研究得出的結論都不完全正確。光既不是簡單的由微粒構成,也不是一種單純的波。但是其他實驗還是證明光是一種波狀物。經過幾十年發展的量子學說最終總結了兩個矛盾的真理:光子和亞原子微粒(如電子、光子等等)是同時具有兩種性質的微粒,物理上稱它們:波粒二象性。將託馬斯·楊的雙縫演示改造一下可以很好地說明這一點。
  • 人類科學史上最美的十大物理實驗!
    物理是來自於實驗的自然科學,實驗對於物理學的前進與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可能很多人認為物理實驗是枯燥、繁瑣、無聊的,但事實上,真正優秀的實驗必須首先是美麗的。下面就是世界知名物理學家們聯合評選出的物理學史上十大最美麗的實驗。這十大實驗中的絕大多數是科學家獨立完成的,最多有一兩個助手。所有的實驗都「抓」住了物理學家眼中「最漂亮」的科學之魂。這種漂亮是一種經典概念:使用最簡單的儀器和設備,發現了最根本、最單純的科學概念,就像是一座座歷史豐碑一樣,人們長久的困惑和含糊頃刻間一掃而空,對自然界的認識更加清晰。
  • 世界十大最美物理實驗
    美國兩位學者在全美物理學家中做了一份調查,請他們提名有史以來最出色的十大物理試驗,結果刊登在了美國《物理世界》雜誌上。經過幾十年發展的量子學說最終總結了兩個矛盾的真理:光子和亞原子微粒,(如電子、光子等等)是同時具有兩種性質的微粒,物理上稱它們:波粒二象性。 將託馬斯·楊的雙縫演示改造一下可以很好的說明這一點。科學家們用電子流代替光束來解釋這個實驗。
  • 世界最大藍星寶石被發現盤點全球十大最美寶石(組圖)
    原標題:世界最大藍星寶石被發現 盤點全球十大最美寶石(組圖)紫晶洞原標題:世界最大藍星寶石被發現 盤點全球十大最美寶石(組圖)玫瑰石英原標題:世界最大藍星寶石被發現 盤點全球十大最美寶石(組圖)螢石原標題:世界最大藍星寶石被發現 盤點全球十大最美寶石(組圖)緬甸電氣石原標題:
  • 世界十大最美方程式
    現在給大家介紹一下世界十大最美方程式吧。 世界十大最美方程式 1、廣義相對論方程式 1915年愛因斯坦提出的宏觀物體引力理論,是作為十大最美方程式之首,在狹義相對論和萬有引力定律上,將引力看做因物質與能量彎曲的時空,推動了宏觀物理學的變革。
  • 《物理世界》雜誌刊出世界十大經典物理試驗(圖)
    牛頓的稜鏡分解太陽光    最近,美國兩位學者在全美物理學家中做了一份調查,請他們提名有史以來最出色的十大物理試驗,結果刊登在了9月份的美國《物理世界》雜誌上。    令人驚奇的是十大經典試驗幾乎都是由一個人獨立完成,或者最多有一兩個助手協助。試驗中沒有用到什麼大型計算工具比如電腦一類,最多不過是把直尺或者是計算器。    所有這些實驗的另外共通之處是他們都僅僅「抓」住了物理學家眼中「最美麗」的科學之魂:最簡單的儀器和設備,發現了最根本、最單純的科學概念,就像是一座座歷史豐碑一樣,掃開人們長久的困惑和含糊,開闢了對自然界的嶄新認識。
  • 人類歷史十大經典物理實驗,有些實驗就在你身邊為何你沒注意到?
    實驗是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也是人類認識自然現象、自然性質、自然規律的途徑。現代實驗技術的發展,不斷地揭示和發現各種新的物理現象,日益加深人們對客觀世界規律的正確認識,從而推動物理學的向前發展。回顧歷史,那些物理巨匠們僅用簡單的儀器和設備,發現了最根本、最單純的科學概念,抓住了物理學家眼中最美麗的科學之魂。
  • 世界上最著名的物理學家盤點:第一是愛因斯坦
    在人類歷史上有許多著名的科學家,為世界科學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值得我們稱讚和學習。今天本文要盤點是世界五大著名物理學家,分別是愛因斯坦、牛頓、法拉第、伽利略、亨利·卡文迪。世界五大著名物理學家盤點,究其一生為科學做出了巨大貢獻,例如經過多次試驗總結出了自由落體定律、慣性定律、伽利略相對原理,奠定了經典力學的基礎,同時開創了以科學實驗為基礎的近代科學。
  • 【物理公式】世界上最美麗的12個公式
    在自然愛好者眼中,人間最美是高山流水!
  • 物理史上最美的十大實驗(上)
    TOP9——發現核子的盧瑟福α粒子散射實驗原子核物理之父盧瑟福提出的原子行星模型給了物理一個新的領域,我們研究物理也從宏觀、天文宇宙範圍轉向了微粒,因此還產生了量子力學這一門學科。TOP8——早期版的慣性定律伽利略的斜面實驗伽利略實在牛頓大神之前被譽為最偉大的實驗物理學家,最美的十大物理實驗中他就佔了2個了。
  • 十大最美物理實驗中最有趣的錯實驗
    十大最美物理實驗中,有一個是古希臘學者,埃拉託色尼,在公元前240年,用了一個很簡單的方法,測量了地球周長的故事。 確實,這個實驗看起來好像是那麼回事 但是,地球可是個球啊!!! 學地理老師可能已經知道了。所以是一個錯的實驗。 但為什麼有趣呢?
  • 世界十大傑出物理學家
    世界十大傑出物理學家讀書時代的你是否曾經也為物理而苦惱呢?來膜拜這些世界著名的物理學家吧牛頓物理學家、數學家、天文學家、自然哲學家他在1687年發表的論文《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裡,對萬有引力和三大運動定律進行了描述,不過現在人們仍不知道萬有引力等力的作用機制。
  • 巨人肩膀,盤點兩千年來最偉大的物理實驗!
    ,請他們提名有史以來最出色的物理試驗,結果刊登在了美國《物理世界》雜誌上。所有這些實驗的另外共通之處是他們都僅僅「抓」住了物理學家眼中「最美麗」的科學之魂:最簡單的儀器和設備,發現了最根本、最單純的科學概念,就像是一座座歷史豐碑一樣,掃開人們長久的困惑和含糊,開闢了對自然界的嶄新認識。從經典科學試驗評選本身,我們也能清楚地看出2000年來科學家們最重大的發現軌跡,就像我們「鳥瞰」歷史一樣。
  • 十大最美物理實驗之:α粒子散射實驗
    ‍🔺α 粒子散射實驗裝置‍🔹實驗原理:①R是被鉛塊包圍的α粒子源,它發射的α粒子經過一條細通道,形成一束射線,打在金箔F上。②M是一個帶有螢光屏S 的放大鏡,可以在水平面內轉到不同的方向對散射的α粒子進行觀察。
  • 揭秘:世界上十大經典物理實驗之一的雙縫實驗
    作為被列入世界上十大經典物理實驗之一的雙縫實驗,讓很多物理學家和科學家們傷透腦筋。
  • 耿直的物理學家勞厄是如何做出「物理學上最美的實驗」的
    最美實驗新發現。1895年,倫琴發現了X射線,但X射線究竟是什麼呢?有個物理學家認為,X射線是電磁波。他設想,只要X射線的波長與晶體中原子(離子)之間的距離相接近,用X射線照射晶體時,就能觀察到電磁波的幹涉現象。
  • 世界十大最美方程式排行榜,勾股定理上榜你能get到它們的美嗎?
    現在小編來給大家介紹一下世界十大最美方程式吧。世界十大最美方程式1、廣義相對論方程式2、標準模型方程式3、微積分方程式4、勾股定理方程式5、歐拉方程式6、狹義相對論方程式7、1=0.9無限循環方程式8、歐拉拉格朗日方程和諾特定理9、Callan-Symanzik方程式10、極小曲面方程1、廣義相對論方程式1915年愛因斯坦提出的宏觀物體引力理論,是作為十大最美方程式之首
  • 物理學家眼中的物理學
    關於實驗與理論的關係,畢業於劍橋大學的王竹溪先生的一篇舊文《理論物理研究中應該正確對待的幾個問題》講得很好,對於我們現在的工作一樣有指導意義,似乎每一段摘錄都可獨立成為一則微博。王竹溪先生這篇文章,描述了他這位物理學家眼中的物理,在此與大家分享。王竹溪先生(1911年-1983年),1933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系,1938年劍橋大學博士畢業,與狄拉克師出同門。
  • 世界最大藍星寶石 盤點世界最美的十大寶石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這些簡直就是世界上最美的石頭!一邊漲姿勢一邊被美哭的節奏~,是大自然賦予人類的寶貴財富。下面是一場你不能錯過的視覺盛宴!
  • 耿直的物理學家勞厄是如何做出「物理學上最美的實驗」
    在他的鼓勵下,兩個年輕人做了這個實驗,於1912年獲得成功:X射線穿過晶體發生幹涉,在底片上形成規則的圖案。這個解釋了晶體微觀規律的實驗,被愛因斯坦譽為「最美的實驗」。而這個物理學家,就是馬克思·馮·勞厄。「很多人都認為X射線是粒子流,但我還是認為它是電磁波,只是現在還沒人能證明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