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α粒子散射實驗
由此導出α粒子散射公式,說明了α粒子的大角散射。盧瑟福的散射公式後來被蓋革和馬斯登改進了的實驗系統地驗證。根據大角散射的數據可得出原子核的半徑上限為10^(-14)m。這個實驗推翻了湯姆孫在1904年提出的原子的葡萄乾圓麵包模型,認為原子的正電荷和質量聯繫在一起均勻連續分布於原子範圍,電子鑲嵌在其中,可以在其平衡位置作微小振動,為建立現代原子核理論打下了基礎。
-
物理史上最美的十大實驗(上)
TOP9——發現核子的盧瑟福α粒子散射實驗原子核物理之父盧瑟福提出的原子行星模型給了物理一個新的領域,我們研究物理也從宏觀、天文宇宙範圍轉向了微粒,因此還產生了量子力學這一門學科。實驗用準直的α射線轟擊厚度為微米的金箔,發現絕大多數的α粒子都照直穿過薄金箔,偏轉很小,但有少數α粒子發生角度比湯姆生模型所預言的大得多的偏轉,大約有1/8000 的α粒子偏轉角大於90°,甚至觀察到偏轉角等於150°的散射,稱大角散射,更無法用湯姆森模型說明。
-
世界十大最美物理實驗
美國兩位學者在全美物理學家中做了一份調查,請他們提名有史以來最出色的十大物理試驗,結果刊登在了美國《物理世界》雜誌上。經過幾十年發展的量子學說最終總結了兩個矛盾的真理:光子和亞原子微粒,(如電子、光子等等)是同時具有兩種性質的微粒,物理上稱它們:波粒二象性。 將託馬斯·楊的雙縫演示改造一下可以很好的說明這一點。科學家們用電子流代替光束來解釋這個實驗。
-
經典物理學實驗第九名——α粒子散射
媽咪說:知識就是力量今天咱們接著講十大經典物理學實驗,第九名,α粒子散射。其實這個實驗媽咪叔之前就說過,在量子專輯和粒子專輯都說過,就是因為它真的很經典,今天咱們再來回顧一下。這個實驗誰做的啊?他和兩個助手蓋革還有馬斯登,所以這個實驗有很多名字啊,α粒子散射實驗、金箔實驗、盧瑟福散射實驗、蓋革-馬斯登實驗都是一個,你聽到的時候別蒙,都是一個東西。實驗的背景是什麼呢?就是當時人們對於微觀粒子的認識還停留在JJ湯姆森的階段呢,JJ湯姆森就是第一個發現電子的人,盧瑟福的老師,他提出了一個原子模型叫做西瓜模型,或者叫棗糕模型,就是原子就像是蛋糕一樣,電子是鑲嵌在上面的一些大棗。這個很好理解吧?
-
那些經典的物理實驗
那些經典的物理實驗正如我們所知道的,物理是是一門以實驗和觀察為基礎的自然科學。人們一直都好奇這個世界的運轉方式,也提出各種各樣的想法嘗試去解釋。其中就產生了一些經典物理實驗,讓我們看看有哪些吧!自由落體實驗最美物理實驗自由落體實驗,在地球引力作用下由靜止狀態開始下落的物體。地球表面附近的上空可看作是恆定的重力場。如不考慮大氣阻力,在該區域內的自由落體運動是勻加速直線運動。伽利略的高明之處就在於憑藉數學的推理,將落體實驗轉化成斜面實驗,從而有可能精確地測量路程和時間的關係,作出判決性的實驗結論。
-
人類歷史十大經典物理實驗,有些實驗就在你身邊為何你沒注意到?
實驗是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也是人類認識自然現象、自然性質、自然規律的途徑。現代實驗技術的發展,不斷地揭示和發現各種新的物理現象,日益加深人們對客觀世界規律的正確認識,從而推動物理學的向前發展。回顧歷史,那些物理巨匠們僅用簡單的儀器和設備,發現了最根本、最單純的科學概念,抓住了物理學家眼中最美麗的科學之魂。
-
十大最美物理實驗中最有趣的錯實驗
十大最美物理實驗中,有一個是古希臘學者,埃拉託色尼,在公元前240年,用了一個很簡單的方法,測量了地球周長的故事。 確實,這個實驗看起來好像是那麼回事 但是,地球可是個球啊!!! 學地理老師可能已經知道了。所以是一個錯的實驗。 但為什麼有趣呢?
-
十大最美物理實驗:簡約而不簡單
原標題:十大最美物理實驗:簡約而不簡單 託馬斯·楊的雙縫演示應用於電子幹涉實驗牛頓和託馬斯·楊對光的性質研究得出的結論都不完全正確。光既不是簡單的由微粒構成,也不是一種單純的波。但是其他實驗還是證明光是一種波狀物。經過幾十年發展的量子學說最終總結了兩個矛盾的真理:光子和亞原子微粒(如電子、光子等等)是同時具有兩種性質的微粒,物理上稱它們:波粒二象性。將託馬斯·楊的雙縫演示改造一下可以很好地說明這一點。
-
【每周三題】高三【138】由一道模擬題討論α粒子大角度散射的模型建構
【問題1】 (選自2020西城一模20)二十世紀初,盧瑟福進行α粒子散射實驗的研究,改變了人們對原子結構的認識。實驗發現,絕大多數 α粒子穿過金箔後,基本上仍沿原來的方向前進,但有極少數α粒子發生了大角度偏轉(超過90°)。
-
物理學家眼中「最美麗」的科學之魂,盤點世界十大最美物理實驗!
物理學家眼中「最美麗」的科學之魂,盤點世界十大最美物理實驗! 工程師吳畏 發表於 2018-08-07 14:40:58 被評出的十大最美物理實驗共同之處是:它們都「抓」住了物理學家眼中「最美麗」的科學之魂,這種美麗是一種經典概念:最簡單的儀器和設備,最根本、最單純的科學結論,就像是一座座歷史豐碑一樣,人們長久的困惑和含糊頃刻間一掃而空
-
經驗分享|武漢大學《康普頓散射虛擬仿真實驗》疫情期間線上教學經驗總結
根據「實驗空間」數據,截至2020年6月30日,總計2134人次進行實驗,1723名實驗用戶覆蓋全國23所高校。據學校統計,截至2020年7月15日《康普頓散射虛擬仿真實驗》的參與人次已超過2.7萬。以下是來自武漢大學楊智慧老師的經驗分享。受新冠疫情影響,2020年春季開學伊始,大學物理類實驗課程普遍進行了居家實驗的探索。
-
十大經典物理實驗 | α 粒子散射實驗
物理是自然科學的領頭學科,物理學習是一個長途跋涉的過程。孩子們對新學科的認識往往是先入為主的,所以剛開始的興趣培養非常重要。另一方面,學習不能「傻樂」,更需要腳踏實地地掌握一些知識。我們的教學模式旨在興趣培養和知識傳授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做法如下:1.
-
巨人肩膀,盤點兩千年來最偉大的物理實驗!
所有這些實驗的另外共通之處是他們都僅僅「抓」住了物理學家眼中「最美麗」的科學之魂:最簡單的儀器和設備,發現了最根本、最單純的科學概念,就像是一座座歷史豐碑一樣,掃開人們長久的困惑和含糊,開闢了對自然界的嶄新認識。從經典科學試驗評選本身,我們也能清楚地看出2000年來科學家們最重大的發現軌跡,就像我們「鳥瞰」歷史一樣。
-
顛覆,影響深遠的八大實驗成果
顛覆,影響深遠的八大實驗成果儘管,歷史上大多數實驗的發明沒有獲得好評,但科學家們卻仍然樂此不疲,因為利用這些實驗的結果,我們更可以好地認識世界,解決某些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DNA雙螺旋結構沃森和克裡克1953年,沃森和克裡克發現了DNA雙螺旋的結構,開啟了分子生物學時代,使遺傳的研究深入到分子層次,「生命之謎」被打開,人們清楚地了解遺傳信息的構成和傳遞的途徑。
-
揭秘:世界上十大經典物理實驗之一的雙縫實驗
作為被列入世界上十大經典物理實驗之一的雙縫實驗,讓很多物理學家和科學家們傷透腦筋。
-
一炮而紅的α粒子
盧瑟福當年用α粒子轟出了原子裡的秘密(α粒子散射實驗),從此變身成了α粒子代言人,看到什麼原子核都想要用α射線去轟擊一下。於是1919年盧瑟福做了用α粒子轟擊氮核的實驗,發現了質子。發現質子的核反應方程為:。這是首次完成了原子核的人工轉變的實驗。
-
【景國十大最美物理實驗】之「小環自由落體實驗」
毫無疑問,這是十個實驗中最簡單的一個,也是影響最深遠的一個。據傳,這一實驗,乃是天子受一奇女子啟發,為紀念那名女子,景國科學院將此實驗命名為「小環自由落體實驗」。這一實驗,啟蒙了當時還是寧王世子身份的李軒的科學思想。其登基後,大力推進科學院建設,並提出振聾發聵的「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斷,影響了幾代人。
-
實驗4:康普頓散射
實驗目的:演示伽馬射線能量在康普頓散射後的變化。
-
物理所建立新的拉曼散射理論
2013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董振超和侯建國研究團隊利用基於STM技術的針尖增強拉曼光譜(TERS),成功實現了分子尺度上亞納米空間解析度的單分子光學拉曼成像(Nature 498, 82-86, 2013),該研究成果入選2013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然而傳統的拉曼增強原理(Rev. M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