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4:康普頓散射

2021-01-21 王工說


實驗目的:

演示伽馬射線能量在康普頓散射後的變化。

演示散射伽馬射線能量的可能範圍。


理論概述: 


散射能量作為角的函數 

正如實驗 1 所討論的那樣,在康普頓散射中,能量 Ey 和動量 Ey/c 的光子與質量 m0c2 的電子隨機散射。光子的一些能量被轉移到電子上,光子通過一個角度 θ 散射,能量減少為 Ey『。


康普頓散射公式可以寫成:

這可以重新排列為直線方程:

在這個實驗中,Ey 被測量為角度 θ 的一個函數,其來自於137Cs 的 662keV 入射伽馬射線。圖 4-1 顯示了該實驗裝置,其中探測器位於約 θ=40°。

預期能量如圖 4-2 所示:


角分布 

散射概率作為角度的函數稱為微分截面。

對於康普頓散射, 理論上由克萊因-尼希納公式給出(單位為平方米每立體角,m2/sr): 


微分截面的圖, dσ/dΩ,如圖 4-3 所示。 

單位是b/sr,其中 1 barn = 10-28 m2。

實驗步驟: 

1, 使用ProSpect 軟體連接探測器。按照實驗 1 中的建議 配置 MCA 設置和偏置電壓。確保探測器正確校準能量。 

2,確保準直 137 CS 源夾具對準 180°標記,並指向鋁散射柱。在這個實驗中,保持源夾具固定在這個位置。 

注意:一定要注意周圍的環境。不要讓源指向你自己或任何其他在實驗室工作的人。 

3, 將帶有準直探測器屏蔽的探測器放置在散射臺 上。從 0°標記開始,將探測器組件定向到鋁散射 柱。獲得一個光譜,直到一個明顯的峰值是可見 的。

註:為了提高計數率,可以在沒有附加探測器準直器狹縫的情況下完成本實驗。為了獲得更好的角度解析度,在垂直方向上使用探測器準直器狹縫,並延長計數時間,直到獲得良好的統計數據。 

4,重複 步驟3,將探測器組件移動到不同的角度,直到160° 度。

5,對於每一次測量,確定散射峰的中心能量。 

6,在電子表格中,繪製散射峰的能量作為角度的函數, 並將結果與圖 4-1 進行比較。 

7,繪製散射 GAMMA 射線能量的倒數(1/E』) 作為 (1-cosθ) 的函數。用圖和方程 4-1 確定原始 GAMMA 射線能量和電子的靜止質量。檢查這些值是否與上面提供的值相匹配。 


相關焦點

  • 康普頓散射的新進展
    100年前,美國物理學家康普頓通實驗發現了康普頓效應,進一步驗證了光具有粒子性。現在,這項經典實驗又有了新進展,歌德大學的研究者利用X射線照射氦原子,測量了散射後全角度電子和氦離子的動量,並提出了新的理論解釋。本文將對實驗做定性地介紹。
  • 康普頓散射的新進展
    100年前,美國物理學家康普頓通實驗發現了康普頓效應,進一步驗證了光具有粒子性。現在,這項經典實驗又有了新進展,歌德大學的研究者利用X射線照射氦原子,測量了散射後全角度電子和氦離子的動量,並提出了新的理論解釋。本文將對實驗做定性地介紹。
  • 經驗分享|武漢大學《康普頓散射虛擬仿真實驗》疫情期間線上教學經驗總結
    《康普頓散射虛擬仿真實驗》由武漢大學物理實驗教學中心利用虛擬仿真技術,結合真實實驗數據開發,並通過"實驗空間"——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共享平臺向全國高校開放
  • 康普頓效應
    美國物理學家康普頓在研究石墨對X射線的散射時,發現在散射的X射線中,除了與入射波長l0相同的成分外,還有波長大於l0的成分,這個現象稱為康普頓效應。二、康普頓效應的解釋按照經典光的電磁理論,光波波長在散射前後應該不變。可見,光的電磁理論在解釋康普頓效應時,遇到了困難。康普頓用愛因斯坦提出的光子假說十分成功地解釋了這種效應。
  • 百年諾貝爾獎之康普頓效應
    我們簡單的說一下,康普頓的實驗裝置以及實驗結果。            他使用一x射線射到一個碳製成的靶上,x射線是一個電磁波頻率高波長短。科普頓測量了,被它的碳把散射到不同方向上的x射線波長和強度。
  • 高二新課選修3-5——《康普頓效應及其解釋》
    康普頓用_______提出的光子假說十分成功地解釋了這種效應。他的基本思想是,X射線的光子不僅具有能量,也像其他粒子一樣具有動量,X射線的光子與晶體中的電子碰撞時要遵守能量守恆定律和動量守恆定律,求解這些方程,可以得出散射光波長的l,理論結果與實驗符合得很好。康普頓因此獲得了1927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 量子物理核心發現者康普頓
    前面我們講了好多量子力學的創始人和貢獻者,今天我們再講一位極其重要的貢獻者康普頓。同樣康普頓出生在文化家庭,父親是哲學教授,哥哥是物理專家,受哥哥的影響走上了研究物理學的道路。1919年他開啟了三年的歐洲行,他在卡文迪許實驗室工作,在這裡他和盧瑟福、湯姆遜等人建立了真摯的友誼,也進行了Y射線散射實驗,不僅證實了格雷的研究成果,還為他後來的X射線散射實驗提供借鑑,也推動了他的新發現。
  • 量子力學理論測試的新方法:康普頓效應難題得到解決
    在物理學中,康普頓散射(Compton scattering),或稱康普頓效應(Compton effect),是指當X射線或伽馬射線的光子跟物質相互作用,因失去能量而導致波長變長的現象。康普頓在實驗中使用了高能量的短波光,這使他可以忽略電子與原子核的結合能。康普頓只是簡單地假設他的計算是電子自由地停留在太空中。迄今為止,在接下來的90年中,針對康普頓散射進行了許多實驗和計算,這些實驗和計算不斷地顯示出不對稱性並帶來了難題。例如,觀察到在某些實驗中,當將碰撞後的電子和輕粒子(光子)的運動能與碰撞前的光子的能量進行比較時,似乎損失了能量。
  • 習題解析之康普頓效應
    ,敘述錯誤的是(  )A.光子波長變短,產生散射現象B.是X線光子與外層軌道電子作用時產生的C.產生的散射線使照片產生灰霧,降低了照片對比度D.是診斷能量範圍內與人體作用的主要形式之一E.當光子能量增加時,康普頓效應遞減【習題解析】康普頓效應(康普頓散射)
  • 2021年中考物理知識點:康普頓效應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中考物理知識點:康普頓效應,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康普頓效應   1、光的散射   光在介質中與物質微粒相互作用,光的傳播方向發生改變的現象叫做光的散射。
  • 康普頓效應中的光子為什麼不是被完全吸收的?
    2、反證說明趙凱華先生的文章[1]指出:通常說,參與康普頓散射的電子可看成自由電子。光子與自由電子碰撞,若電子只吸收而不發射光子,將不能同時滿足能量守恆和動量守恆的條件。而光電效應中的電子束縛於金屬,它們與光子互相作用時將動量傳遞給整個金屬,後者的質量可視為無窮大,其反衝可忽略不計,無需考慮動量守恆的條件。
  • 換代潮流 康普頓CK-4柴油機油率先上市
    2016年10月10日,青島康普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青島正式推出API CK-4柴油機油。API CK-4級別為目前API柴油機油的最高等級,針對目前的發動機技術,滿足更為嚴苛的歐VI/國VI排放標準,包括非道路車輛使用,API CK-4可向下兼容以前的規格,比如API CJ-4、CI-4等。
  • 非彈性X射線散射:探測氣相原子分子電子結構的新工具
    該綜述首先簡述了IXS的歷史發展脈絡和分類,隨後給出了NRIXS散射的理論基礎,主要介紹了由NRIXS方法所測原子分子的微分散射截面與其基態和激發態形狀因子平方、康普頓輪廓和光學振子強度之間的關係。緊接著詳細介紹了NRIXS實驗方法,重點介紹了如何絕對測量微分散射截面及其與相關物理量之間的轉換關係。
  • 光電效應和康普頓效應的機理分析
    康普頓效應是指X射線被自由電子散射的時候,散射出來的X射線分成兩個部分,一部分和原來的入射射線波長相同,而另一部分卻比原來的射線波長要長,具體的大小和散射角存在著函數關係。愛因斯坦用光為粒子來解釋光電效應取得成功,康普頓也用光為粒子來解釋康普頓效應取得成功。
  • 1991年4月5日 康普頓伽瑪天文臺衛星發射成功
    1991年4月5日 康普頓伽瑪天文臺衛星發射成功 2018年04月23日 10:35作者:科普中國網編輯:網絡 1991年4月5日 康普頓伽瑪天文臺衛星發射成功
  • α粒子散射實驗
    由此導出α粒子散射公式,說明了α粒子的大角散射。盧瑟福的散射公式後來被蓋革和馬斯登改進了的實驗系統地驗證。根據大角散射的數據可得出原子核的半徑上限為10^(-14)m。這個實驗推翻了湯姆孫在1904年提出的原子的葡萄乾圓麵包模型,認為原子的正電荷和質量聯繫在一起均勻連續分布於原子範圍,電子鑲嵌在其中,可以在其平衡位置作微小振動,為建立現代原子核理論打下了基礎。
  • 電子雙縫幹涉與延遲選擇實驗的可能原因分析
    (一)電子雙縫幹涉實驗的神奇之處。有人把電子雙縫幹涉實驗稱作十大經典物理實驗之首,認為電子雙縫幹涉實驗包括了量子力學最深刻的奧秘。那麼電子雙縫幹涉實驗究竟神奇在哪裡呢?1974年,科學家在雙縫實驗中將電子一粒一粒的發射出來,當第一個電子到達屏幕以後過一段時間再發射第二個電子,經過足夠長時間之後屏幕上依然出現了幹涉條紋。
  • 微視頻真題解析(35)之康普頓效應(1)
    大家好,我是強哥,今天咱們一起學習一道真題:康普頓效應。
  • 十大最美物理實驗之:α粒子散射實驗
    ‍🔺α 粒子散射實驗裝置‍🔹實驗原理:①R是被鉛塊包圍的α粒子源,它發射的α粒子經過一條細通道,形成一束射線,打在金箔F上。②M是一個帶有螢光屏S 的放大鏡,可以在水平面內轉到不同的方向對散射的α粒子進行觀察。
  • 康普頓效應是否定哈勃定律的有力武器
    哈勃定律是目前最流行的宇宙成因——宇宙大爆炸理論的基礎,但康普頓效應可能是否定哈勃定律的最有力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