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是我國的主要水果之一,具有含糖量高,營養價值豐富的特點,深受人們喜愛,但是病蟲害防治不得當,會造成品質下降,所以病蟲害防治必須做到及時發現,徹底治癒。
一
病害
1、桃細菌性穿孔病。遍布全國各地桃產區,排水不良的果園或多雨年份危害較重。該病由細菌引起,主要危害葉片、果實和新梢。葉片初發病時為水漬狀病斑。桃樹開花前後,病菌從病組織中溢出,借風雨或昆蟲傳播。葉片一般於5月發病,高溫多溼有利於病菌侵染,病勢加重。樹勢弱、排水不良或氮肥偏多的果園發病嚴重。
防治方法:
(1)加強果園綜合管理:切忌在地下水位高或低洼地建立桃園;少施氮肥,防止徒長。合理修剪改善通風透光條件,適時適度夏剪,剪除病梢,集中燒毀。冬季認真做好清園工作。
(2)藥劑防治:發芽前噴4~5度石硫合劑,或花後噴一次20%葉枯唑800倍液。5~8月份噴農用鏈黴素。
2、桃瘡痂病。又叫桃黑星病,主要危害果實,也侵害新梢和葉片。果實多在果肩處發病。果實上的病斑初為綠色水漬狀,擴大後變為黑綠色,近圓形。果實成熟時,病斑變為紫色或暗褐色,病斑只限於果皮,不深入果肉,後期病斑木栓化,並龜裂。病菌侵入果實的時間是落花後6周,枝梢受害後,病斑呈長圓形淺褐色,以後變為灰褐色至褐色,周圍暗褐色至紫褐色,有隆起,常發生流膠。
防治方法:
(1)冬剪徹底剪除病梢。清出果園,減少病源,栽植密度合理,防止樹冠交接,改善果園通風透光條件,降低果園溼度。
(2)萌芽前噴3~5波美度石硫合劑;落花後至7月份,約每隔15天,噴25%嘧菌酯1500倍或者80%絡合態代森錳鋅600倍,或者發病初期用37%苯醚甲環唑水分散顆粒6000倍。
3、桃炭疽病。落花後染病,果面上發生褐綠色水漬狀病斑,以後病斑擴大凹陷,並產生粉紅色粘質的孢子團,幼果上的病斑順果面增大並達到果梗,其後深入果枝及果面,出現褐色病斑,逐漸變黑,形成黑疔,嚴重影響果實品質。
防治方法:
加強栽培管理,多施有機肥和磷鉀肥,用40%苯醚甲環唑4000倍加45%咪鮮胺2000倍。
4、桃流膠病。是枝幹重要病害,造成樹體衰弱,減產或死樹,有非侵染性和真菌侵染性兩種。春夏季在當年新梢上以皮孔為中心,流出無色半透明的軟樹膠;也會流出半透明的樹膠,以後樹膠變成茶褐色的結晶體。
防治方法:
治療。樹體上的流膠部位,先行刮除,塗抹1.8%辛菌安醋酸鹽50倍。
5、根癌病。瘤發生於桃的根、根頸和莖上,受害部分先形成灰白色的瘤狀物,質嫩,瘤不斷長大,變成褐色,木質化,質地乾枯堅硬,表面不規則,粗糙有裂紋。
防治方法:
(1)栽種桃樹或育苗忌重茬。(2)一旦發現感染根癌病,刨出主幹附近根系,用生石灰進行殺菌。
6、銹病。主要危害葉片,也危害果實,受害葉片後面聚生或者散生著不規則的黃色孢子堆,夏孢子堆產生於葉片表皮下,成熟後,表皮破裂,即夏孢子。
防治方法:
用1:2.5:200波爾多液,或者25%嘧菌酯1500倍或者80%代森錳鋅進行防治。也可以在發病初期用80%戊唑醇4000倍進行除治。
二
蟲害
1、桃蚜。俗稱「膩蟲」也是病毒病的傳播媒體,桃蚜生活周期短,繁殖量大,除了刺吸植物體內的汁液,還可以分泌蜜露,引起煤汙病,一般一年發生20多代,以卵在桃樹上越冬,翌年早春桃芽萌發至開花期,卵開始孵化,群集在嫩芽上吸食汁液。
防治方法:落花後及時噴70%吡蟲啉水分散顆粒3000倍(全年防治重點)。或者在成蟲孵化盛期用40%啶蟲咪6000倍加5%功夫菊酯2000倍。
2、紅蜘蛛。一年發生4-6代,以雌成蟲在樹粗皮縫隙和樹幹附近的土內、枯葉、雜草中越冬。4月上旬桃花盛開末期出蟄,危害新生的幼嫩組織。紅蜘蛛出蟄和第一代發生比較整齊(第一代孵化盛期為5月25號後)
防治方法:5月底用20%三唑錫懸浮劑2000倍,或者25%阿維螺蟎酯2000倍。或者在紅蜘蛛發生期用5%阿維菌素4000倍噴霧。
3、桃潛葉蛾。在管理粗放的果園,已危害成災,造成早落葉,影響樹勢和產量。一年發生7代,以蛹在被害葉片上結白色絲繭越冬,翌年4月羽化為成蟲,多在葉背產卵。5~9月是危害盛期,。
防治方法:清除果園落葉雜草。蛹期和成蟲羽化期是藥防關鍵期,25%滅幼脲三號懸乳劑1500倍,或者25%甲維毒死蜱1200倍。
4、桃球堅蚧殼蟲。是桃普遍發生的一種害蟲。雌蟲介殼中球形,紅褐色或黑褐色。在枝條上吸取寄主汁液。密度大時,可見枝條上介殼累累。使樹體衰弱,產量受到嚴重影響。每年發生一代。
防治方法:發芽前噴3-5波美度石硫合劑,或者在孵化初期用48%毒死蜱1500倍或者40%殺撲磷1000倍噴霧。
5、紅頸天牛。該蟲2年發生一代,以幼蟲在樹幹蛀道越冬,翌年3~4月間恢復活動,在皮層下和木質部鑽不規則隧道,並向蛀孔外排出大量紅褐色糞便碎屑用分泌物。
防治方法:用磷化鋁或者48%毒死蜱灌入洞中,堵死,進行燻蒸。
6、桃蛀螟。在全國各地每年發生代數不一,北方2~3代,。主要以老熟幼蟲在樹幹被害幹、僵果內、樹枝叉、裂縫、樹洞、朽木、翹皮下以及筐縫、雜物、亂石縫隙、越冬。
防治方法:用25%甲維鹽毒死蜱1500倍或者3.2%甲維鹽氯氰菊酯1000倍進行防治。
《看根識病!終於解釋清楚了》(植保知識)
作物白根有勁、黃根保命、黑根有病、灰根要命?
一、白根有勁
白根一般都是新根或是老根的尖端部分,這些根泌氧能力強,能使周圍的土壤呈氧化狀態,形成一個氧化圈,將其周圍的可溶性二價鐵氧化成三價鐵沉澱,使其不聚積在根的表面,保持了根的白色。白根有很強的生理功能,生命力和吸收能力都很強,所以說白根有勁。
二、黃根保命
黃根一般出現在老根和根的基部表面。這些根因為老化,外皮層細胞壁增厚,三價鐵沉積在根上,成為黃褐色鐵膜。這層鐵膜有保護作用,可防止有毒物質浸入根的內部,但這種根系吸收能力大大減弱,所以說黃根保命。
三、黑根生病
長期淹水以後,由於土壤內氧氣不足,二價鐵較多,同時,有機質進行嫌氣分解,產生硫化氫等一系列有毒物質。當硫化氫和二價鐵相結合時,便生成硫化亞鐵(黑色)沉澱在根表,使根變成黑色。這種根生理機能進一步衰退,所以說黑根生病。
四、灰根要命
若土壤缺少鐵元素,硫化氫得不到消除,能抑制根系的呼吸作用和吸收功能,使根中毒死亡。硫化氫中毒症狀是,拔起根系觀察根系呈灰色水漬狀,有臭雞蛋氣味,所以說灰根要命。
任何作物都是由根生而生,由根亡而亡,健壯發達的根系是作物生長和高產的基礎。在土壤問題頻出的當今,只有做好作物的養根護根壯根工作,才能取得高產高效。總結起來有六大舉措可保證作物「根深葉茂、健壯高產」。
1、調節耕層土壤PH值
長年的不合理施肥,導致的耕層這PH值變化,是當今土壤問題發生的根源。建議的做法是,實驗室測耕層PH值後,根據實情,選用專門的土壤調理劑
2、增施有機質
有機質是沃土上選,作用是鬆土,透氣,形成團粒結構,保水,保肥,提高微生物活性,促根系發育。
3、增施生物菌肥
活化土壤解決土壤板結問題,為作物提供全價養分,並能防治根部病害,防病,以菌抑菌,可減少土壤中有害菌或有害生物,減少病蟲害,增產效果顯著!
4、合理排灌
建議採取小水勤澆或微灌或滴灌方式,同時保護了土壤的團粒結構,利於根系生長。同時,露地作物在雨季排水系統同灌水系統一樣重要,防澇災,防死根。
5、衝施肥優先選擇對土壤環境友好的功能性產品
功能性水溶肥,含腐植酸或胺基酸,對於補充有機質、提高地溫,提高土壤透氣性,提高肥料利用率,養根護根壯根,都有積極的意義。
6、中耕鬆土
農諺雲「鋤頭下有水有火」,意思是說,鋤地(中耕鬆土)提高作物耐旱性(有水),同時有效提高地溫(有火)。特別是作物幼苗期,根系發育尚未完全,中耕鬆土是提高地溫,增強土壤透氣性,促進根系發育的必不可少的措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