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論老舍小說《月牙兒》中「小磁人」形象的意義和作用

2020-12-04 獨步所到

老舍的小說《月牙兒》,主要寫「我」——一個純潔的少女,為了避免走母親的「暗門子」的道路而頑強地掙扎,但是罪惡的社會一步步逼迫她不得不走上了她所厭惡的「媽媽所走的路」。

「媽」的形象作為「我」的鋪墊,主要是為了說明「我的媽媽是我的影子,我至好不過將來變成她那樣,賣了一輩子肉,剩下的只是一些白髮與抽皺的黑皮。」(第39節)「我」的現在是「媽」的過去,「媽」的現在是「我」的將來,互相映襯,更加深了作品的悲劇意義。

但是,不論「媽」的三易其夫至於賣身養活女兒,還是「我」的種種遭遇,到底都帶有偶然性。倘或「爸」不死,也許一切都可以避免;抑或「新爸」不走,後來的一切也可能不會發生。

貧窮使人墮落,但墮落為娼的女人畢竟還是少數。「翠喜」「小福子」……雖也不乏其人,但她們只是不幸的女人中最不幸的女人。雖非個別,也不普遍。

我以為,老舍的《月牙兒》旨在反映掙扎在社會最底層的廣大婦女的不幸命運。由於「我」和「媽」的道路的特殊性,似乎不能完成這個任務,倒是小說中處於次要地位的「小磁人」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小說第20節寫「我」與「媽」「娘倆各走各的」以後,「我」遇到了一位「那麼溫柔可愛」的男人。他的甜言蜜語使「我」走入夢裡,「我失去了那個月牙兒,也失去了自己」。(第30節)青春期對愛情的嚮往使「我」產生了微弱而又朦朧的希望,但同時,「我」的內心卻又充滿了矛盾與與恐懼。「我後悔,我自慰,我要哭,我喜歡。」「我要跑開,永不再見他;我又想他,我寂寞。」「我懶得打扮,又不能不打扮」,「打扮的時候,我憐愛自己;打扮完了,我恨自己。」(第22節)果然,「沒多久,春便變成了夏,我的春夢做到了頭兒」,騙取了「我」的貞潔的「他」原來是個有婦之夫。他的「像個磁人兒似的」妻向「我」討回了她的丈夫,「我」又變成了無依無靠的「一片雲」。

從情節發展看,「小磁人」的出場加速了「我」的墮落的腳步。「她有飯吃,我有自由;她沒自由,我沒飯吃,我倆都是女人。」(第30節)這飽含辛酸與怨恨的頓悟,是最斷人腸的警語!「我倆都是女人」,正體現了老舍要表現的是整個婦女階層的命運。「小磁人」使「我」悟得的是那個時代女人的歸宿。「女子把自己放鬆一些,男人聞著味兒就來了。他所要的是肉,他所給的也是肉。他咬了你,壓著你,發散了獸力,你便暫時有吃有穿;然後他也許打你罵你,或者停止了你的供給。」「女子得承認自己是女子,得賣肉。」(第28節)這是何等強烈的控訴,同時也是絕望中掙扎過的女子含有十分輕蔑的自嘲!

「我」清楚地認識到了,「那些女同學與小磁人都跟我差不多,她們比我多著一點兒夢想」,「我」又何嘗沒有夢想,但「醒來之後」不過是「一些空虛」,「她們有飯吃,吃飽了當然只好想愛情」,「我比她們更爽直,肚子餓是最大的真理。」(第28-31節)自此以後,「我不想把自己賣給一個男人了,我決定玩玩了。」(第31節)就這樣,一個純潔、善良、堅強而又俊美的姑娘把自己作為商品「上了市」,走入了無法擺脫的痛苦的深淵。

更為重要的是,「小磁人」的意義在於把「我」的悲劇擴大為廣大勞動婦女的悲劇,「我」在「小磁人」身上看到了女人共同的命運。無依無靠的孤女寡母,為了「顧我們倆的嘴」不得不用自己的肉體伺候一個又一個男人,把自己「賣給大家」;然而,「專賣給一個男人」似有依有靠,可仍舊免不了悲哀,「小磁人」就是例證。

她與她的丈夫「也是由戀愛而結的婚,她似乎還很愛他。」而他呢,不僅誘騙了「我」,並且當「我」與他「一刀兩斷」之後,他「又弄了別人」,且「一去不回頭了」,就是這樣一個慣於玩弄女性的花花公子,「她也還是做著夢,還相信戀愛神聖。」她要「找到他」,「從一而終」。老舍沒有說他的小說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但從「小磁人」的形象中不難看出作者的態度。

舊中國的婦女,大多是「小磁人」式的。她們善良而又愚昧,老實而只知苟且。丈夫搞了別的女人,「她進到屋中就哭」,「她似乎什麼也不懂,只知要她的丈夫。」這不正是封建禮教束縛下的女性寫照嗎?她們似乎也感到痛苦與悲哀,但從不想到反抗,正如「小磁人」丈夫「又跑了」以後,「我」問她「找不到怎麼辦」,「她咬上了嘴唇。她有公婆,娘家也還有父母,她沒有自由。」她們的「命運不在自己手裡」。女人就像天上的月牙兒,「一點雲便把月牙遮住」了。「我」正是從這共同命運中看到了自己的未來。所以「我」的意義不在於走了「暗門子」的路,而在於她看出了女人無可擺脫的悲劇命運而走向了墮落。

綜上所述,我以為,老舍的《月牙兒》以「我」由一位天真的少女變成一個抽菸、喝酒、暴躁、胡說的野妓為中心情節,通過「我」的母親和「小磁人」等的陪襯,寫出了舊中國廣大婦女共同的必然悲劇命運。尤其「小磁人」,她不僅在小說情節的發展中是不可或缺的,而且在表達主題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有了她,小說的社會批判意義更加深刻。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老舍在英國:幫朋友翻譯《金瓶梅》
    在這次名為《現代小說》的演講中,他高度評價了《金瓶梅》,說它是「明代最傑出的白話小說。」「在我看來,《金瓶梅》是自有小說以來最偉大的作品之一」,「《金瓶梅》用山東方言寫成,是一部十分嚴肅的作品,是大手筆。」  1997年11月7日我首次訪問英國時,曾到倫敦大學亞非學院檔案部和中文圖書館參觀。當時圖書館裡有三套1939年的《金瓶梅》英譯本。
  • 老舍的一本名著,結尾被翻譯擅改後暢銷美國,老舍說:文筆不錯
    正巧此時,老舍的名著《駱駝祥子》,被譯成《黃包車夫》在美出版,掀起了閱讀狂潮,榮獲1945年全美最暢銷的小說之一。順理成章的,1946年,美國正式邀請老舍赴美訪問,並以非常高的規格接待了他。老舍和曹禺一同赴美到美國後,老舍做了好多場演講,場場爆滿,但多數人並不是對中國文學感興趣,單純就是為看看,能寫出暢銷美國作品的中國作家,長什麼模樣。
  • 老舍著 老樹畫畫繪《煙火人間》,讀書筆記6
    老舍先生作品中語言表達敘述分寸度剛剛好,樸實、幽默、平實!看似無招勝有招,看似平凡瑣事與高深立意渾然天成!零零散散的散文、小說敘述這久遠的故事,描寫市井小民、文壇泰鬥、軍閥混戰、愛情故事,題材林林總總,刻畫入微。老文中讓我跨過年代感受著久遠的事和人、情和愛、悲或喜、傷或痛。生活或許就是煙火,人間自必有煙火。本書選取了老舍先生的一些經典短篇小說和散雜文作品。
  • 解密被提名諾獎的中國作家:胡適、林語堂、魯迅、老舍和沈從文
    這些名列前茅者的作品要求每位院士必須閱讀,以便討論和投票表決。委員會主席和學院常務秘書在抉擇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有權提名的人,包括瑞典學院院士、各國類似學院的院士、社科研究所的研究員、美學或文、史、哲方面的大學教授、前屆諾獎得主和各國作家協會主席等。了解上述方面,就不難看出李敖炒作諾獎新聞的破綻。
  • 道教咒語中的神靈形象及其文學意義
    總之,無論是道士的日常生活與修煉,還是施行道法,都離不開咒語的作用。關於道教咒語的文學研究,前人多關注其中具有詩歌特徵的部分內容,如詹石窗《道教文學史》中有「魏晉南北朝道教咒語詩」一節,主要研究了《道藏》中的咒語詩。林拓《道教咒語的文學價值》一文介紹了道教咒語的內在意蘊和外在形態,並以《道藏》所錄部分咒語為例進行了分析。
  • 老舍在美遺失的英文譯稿被發現 《四世同堂》齊全
    這將是老舍先生這部巨著第一次以本原面目示人,意義重大。《四世同堂》作為老舍一生最重要的作品,經歷了怎樣的出版和譯介歷史?這次又是如何被重新發現的呢?  《四世同堂》從未完整地出版過  《四世同堂》是老舍一生最高的文學成就,全書分《惶惑》《偷生》《饑荒》三部,遺憾的是,第三部《饑荒》從來沒有完整地出版過。
  • 老舍投湖的種子,在何時埋下?
    那天,老舍可能經過了人藝劇場的門口。畢竟他有那麼多部話劇在那裡上演,有成功的,有失敗的。「我估計他到那會有個停步,停下來看看那個劇場。」陳徒手說。 和很多人一樣,陳徒手對老舍之死充滿了興趣。在三聯書店2013年版《人有病,天知否》中,他給每篇文章新增了題記。在《老舍》一文的題記中,他這樣寫道:「1966年8月他自沉於太平湖,那一天他究竟在想什麼?
  • 高考—論小說的情節概括,情節作用及分析情節的技巧
    情節是高考小說考查的重點內容之一,概括情節,分析情節技巧和作用是情節命題的三點內容,分析情節作用又是重中之重,同學們複習這一點時既要全面梳理,概括全文的情節,又要能分析某段或某情節與全文情節的關聯性,更要掌握它們在塑造人物,表現主題等方面的作用。
  • 「設若始終在國內, 我不會成了個小說家」 老舍在英美的日子
    《駱駝祥子》中潑辣的虎妞,幾乎成了斯琴高娃最深入人心的銀幕形象。回頭看,她覺得自己與老舍有緣:「天意,沒轍。」(網絡圖片/圖)託林頓廣場的居住環境差勁,老舍因此害了胃病。這一版本,比1982年馬小彌的譯本更全,也更接近老舍。不過《四世同堂》中文版從未全數發表,手稿部分散佚,英譯本又略去許多內容,想找到最本真的《四世同堂》幾無可能。南方周末記者獲得的幾方消息表明,有多家機構爭取出版結合新譯部分的全本《四世同堂》,目前人民文學出版社及中華書局最有希望。
  • 女性主義視域中的《雙城記》女性形象 ——論完美露西的虛幻與德伐...
    為了在《雙城記》中塑造出令主流價值觀垂憐傾心的女神形象,狄更斯盡力避免一切有可能使她有玷汙嫌疑的地方,對露西的外相和人物作用描寫百般琢磨:男人們用沾滿泥土和塵埃的真實的臉接觸霧和雨的現實,另一些鄉女農婦則以粗短臃腫和面色蒼白的身體混跡在塵世間,而唯獨露西有一頭漂亮的金色長髮和一雙迷人的藍色明眸,即使面對窮兇極惡的社會狂潮,她溫柔的前額下也時時露出動人的表情。
  • 望遠鏡中的風景——張楚小說論
    進而,這些有著很真確的具體性的小道具有可能成為張楚小說的重要裝置,起到關聯文本結構層級的作用。在我看來,《夏朗的望遠鏡》中的「望遠鏡」,就具有這種結構性意義。對我而言,「望遠鏡」是進入張楚小說世界的一個重要通道。 作為《夏朗的望遠鏡》中的核心物象,望遠鏡在小說中具有某種支撐作用。小說很容易讓人想到明代李漁的《夏宜樓》。
  • 論「是」的本體意義
    漢語學者一般都能理解本體不能說它「是什麼」 的道理(所謂常道不可道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但似乎從未有人由此推出「本體」 就是「是什麼」 中的「是」 。這是由中西哲學思路的差異造成的。西方本體論依賴於語言和思想自身的邏各斯。
  • 女性主義視域中的《雙城記》女性形象 ——論完美露西的虛幻與德伐日太太的兇殘
    為了在《雙城記》中塑造出令主流價值觀垂憐傾心的女神形象,狄更斯盡力避免一切有可能使她有玷汙嫌疑的地方,對露西的外相和人物作用描寫百般琢磨:男人們用沾滿泥土和塵埃的真實的臉接觸霧和雨的現實,另一些鄉女農婦則以粗短臃腫和面色蒼白的身體混跡在塵世間,而唯獨露西有一頭漂亮的金色長髮和一雙迷人的藍色明眸,即使面對窮兇極惡的社會狂潮,她溫柔的前額下也時時露出動人的表情。
  • 記住這些答題技巧,小說類閱讀必得高分!
    1.小說開頭段的作用。 小說開頭常用的兩種方式:懸念式。在作品開頭提出疑問,然後在行文過程中或結尾回答疑問。作用是造成懸念,引出下文,並引起讀者思考,吸引讀者閱讀下去;或者突出人物形象,揭示小說主題。寫景式。作用主要是交代故事發生的環境,渲染氣氛,烘託人物心情,奠定感情基調。
  • 閱讀技巧公式:小說人物形象分析怎麼做?
    小說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來反映社會生活的文體,典型的人物形象分析成為中考小說閱讀的關鍵,甚至是必考題型。分析小說人物形象,首先要理解描寫方式。描寫就是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狀態具體地描繪出來。描寫是一般記敘文和文學寫作常用的表達方法。
  • 老舍《四世同堂》英文原稿現世
    ,將近70年前作家老舍著作《四世同堂》在美遺失原稿已經被找齊、譯出並將全文刊登在下一期《收穫》上。這將是老舍先生這部巨著第一次真正以本原的面目示人。  《四世同堂》是老舍一生最重要的作品和最高成就。但是可惜這部著作是個殘本。據老舍當年初步設計,這部著作分為3部,共100段。它於1944年在重慶的報紙開始連載。老舍本打算用兩年時間寫完,但由於時局動蕩和作者罹患多種病痛,直到1945年底他才完成第一、二部。此後,老舍接受美國國務院邀請赴美,它的第三部是在美國完成的。
  • 全民閱讀 | 冬雪時節 走進書中銀裝素裹的清寧世界
    >◆書名:我這一輩子:老舍中短篇小說選◆薦書人:謝昭新中國老舍研究會會長、博士生導師◆推薦理由: 輕快詼諧之中體味人生哲理《我這一輩子:老舍中短篇小說選》選取了老舍的一些經典中短篇作品,如《月牙兒》《斷魂槍》《我這一輩子》等。
  • 論書|《旅行中的文學課》:文學旅行的史學維度
    跟上述作品往往側重於歷史文化維度的寫作取向相比,廣西師大出版社新近推出的學者盧楨老師的《旅行中的文學課》一書,則以文學史層面的問題意識貫穿始終,其獨特的寫作路徑與相對差異化的出版定位,值得旅行遊記類書籍的讀者和關注人士探究。
  • 作品曾風靡美國,銷量百萬,老舍:我沒拿美金!
    老舍寫作語言風趣,作品豐富,影響也很大。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老舍和林語堂是僅有的兩位作品在美國暢銷的中國作家。但他一生坎坷,自信「人不會窮一輩子」的他,差不多算是窮了一生,少年貧窮,中年戰亂,晚年又遭橫禍。偉大的人民藝術家,過的卻是坎坷悲劇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