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曾風靡美國,銷量百萬,老舍:我沒拿美金!

2021-01-11 人物圖書館

老舍寫作語言風趣,作品豐富,影響也很大。

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老舍和林語堂是僅有的兩位作品在美國暢銷的中國作家。

但他一生坎坷,自信「人不會窮一輩子」的他,差不多算是窮了一生,少年貧窮,中年戰亂,晚年又遭橫禍。

偉大的人民藝術家,過的卻是坎坷悲劇的一生。

《駱駝祥子》這本書讓老舍聲名鵲起,特別是在風靡美國之後,銷量達到百萬冊,又被翻譯成德、法、義大利、捷克、瑞士和西班牙等六種文字。

但老舍只在中國獲得為數不多的版稅,國外版本一分未得。

甚至,後來他還因此而死,實在是悲劇。

1、坎坷經歷

老捨出生在大清朝最悽慘的年份。

前一年戊戌變法流血事件剛過,後一年八國聯軍就攻入北京,八國聯軍進城之後,老舍的父親戰死在一家糧店裡。

老舍也算命大,寒冬臘月出生,母親生他的時候已經四十一歲,高齡產婦失血過多,昏了過去。

接生婆只顧搶救產婦,把小老舍忘在一旁,幾乎凍死,幸好大姐回娘家把老舍揣在懷裡,救了老舍一命。

老舍母親靠著微薄的撫恤金和給人洗衣服,艱難照顧四個孩子。

幸好有個父親的老朋友資助,老舍才有機會上學。

老舍14歲考上北京師範學院,19歲畢業就當了小學校長。

他終於可以賺錢了,非常開心,一進家門就對母親說:

「您可以歇著了,我來養活您。」

老舍當然是孝順的,但天底下的母親都一樣,對子女的這份愛卻常常令人無法承受。老舍母親不久就偷偷給老舍說了一門親事,親事定了下來才跟老舍說,老舍很氣惱,要母親退掉親事,母親不肯。

老舍說了句狠話:「您要是不退,我就不再養活您。」

老舍當了兩年小學校長就升職了,當了勸學員,這可是個肥差,工資有200大洋。

兩百大洋什麼概念?

老舍父親當年當皇城兵一個月3兩銀子,一兩銀子值不到兩塊大洋,最多也就6塊大洋(每年會發二擔老米)。李大釗北大教書工資150元,陳獨秀300元大洋。

甚至這個工資,比他20年後寫《駱駝祥子》時候每月稿費還多一倍。

但這個工作需要喝酒應酬,應付不同的人陪笑臉,老舍不習慣,就辭職跑去南開大學教書去了,工資一下降到只有50元。

這個工資當然也很低,學校每到年底老師就紛紛申請加工資,老舍沒有,他寫了一封辭職信給校長。

辭職信寫的情真意切,有理有據,只是信的後面有一行小字注釋:

如蒙加薪五圓,前言俱作罷論!

校長知道是玩笑,給老舍加了工資,老舍這段時期當老師過的還是比較開心的。

後來,老舍發表一些報刊文章,又去英國留學幾年,走上了寫作的道路。

在英國期間,老舍跟一位英國落魄碩士交好,英國朋友教他英文,他教英國人中文,倆人還一起合作把《金瓶梅》翻譯成英文。

2、成書過程

後來老舍結婚,又去山東大學任教,辭職後,住在青島,老舍就在這裡寫了《駱駝祥子》。

自古以來文人生活都很苦,老舍一直想辭職專職寫作,但又害怕養不活自己,所以一直不敢辭職。

我老早就想放棄教書匠的生活我總是以教書為正職,寫作為副業……我不甚滿意這個辦法我不喜歡教書,一來是我沒有淵博的學識,時時感到不安;二來是即使我能勝任,教書也不能給我像寫作那樣的愉快。

1934年,老舍辭了齊魯大學教授職位之後,去了上海,想試試自己能否靠寫作為生,在那裡住了十幾天,外面天氣炎熱,老舍心裡卻哇涼哇涼的。

他無奈地說:

兜底一句話:專仗著寫東西吃不上飯!

老舍那時候已經有了孩子,為了一家子生活,只好老老實實地接受山東大學的聘書。但他心底一直存著這個願望,平時裡也一直在奮力地讀書寫作。

我的心裡一時一刻也沒忘掉嘗一嘗職業寫家的滋味。

又過兩年,他覺得時機成熟,對自己的寫作水平也更自信了,就從山大辭職,這一年他37歲。

這回,我既不想到上海去看看風向,也沒同任何人商議,便決定在青島住下去,專憑寫作的收入過日子。

就是在這個期間,老舍寫出了《駱駝祥子》,實際字數大概十二萬字左右。

《宇宙風》的編輯陶亢德跟老舍關係不錯,就提議讓老舍將《駱駝祥子》在宇宙風上發表,每期發四五千字,12萬字正好差不多夠連載兩年的時間。

他問老舍要多少稿費,稿費每月支付,這樣能讓老舍有穩定的收入。

老舍回信說每月八十元稿費,就這樣談妥了。

這個錢不算少了,後來抗戰爆發了,中間停刊了一段時間,最終按照陶亢德的說法是連載完了。

如果稿費全付的情況下,老舍憑藉《駱駝祥子》能收入1800元。

這錢當然不少,估計按現在購買力相當於十幾萬吧。

但顯然沒有付完,因為編輯陶亢德最後回憶錄中自己也說記不清了,無帳可查,只說稿費相當可觀。

如果付完了稿費,他應該記得。

老舍在序言中說《駱駝祥子》連載未登完,就爆發戰事。老舍以為戰事後就沒有再連載,那就意味著可能他沒有再收到稿酬,如果這樣的話,從1937年開始連載,到七七事變結束,那稿酬也自最多只有7個月的,也就是只有560元。

具體數字不知道多少,中國版的版稅在560-1800元之間。

老舍一直都創作頗豐,但收入都不高,老舍說:

「我很想把以前的作品全燒掉,從此擱筆改行,假如有人能給我五十萬錢的話。」

3、風靡美國

有個叫伊文·金的美國人翻譯了《駱駝祥子》,在老舍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將結局改為大團圓。

當時美國對中國的了解極少,對中國抱有好奇感,所以這本反映中國現狀的書,剛好滿足美國人的好奇心。

伊文·金將結局改為大團圓是為了迎合美國讀者,這本書翻譯文筆還可以,被老舍稱讚,但因為結局改動,令老舍非常不快。

但這是老舍到美國之後才發現的,當時書已經銷量達到百萬,廣泛被讀者接受,老舍想改也沒辦法。

更何況,伊文根本不買老舍的帳,這人人品極差,因為中國和美國當時沒有國際版權協定,所以伊文就將這超過百萬本銷量的版權稅全部據為己有。

假如一本書版稅是10美分,按最低100萬本算,也有十萬美元,十萬美元什麼概念,相當於當時24萬銀元。

如果給老舍一半版稅,那就是12萬銀元,直接就一夜暴富了,當時老舍月薪才80元,夠老舍125年的工資。

也是因為老舍的書在美國暢銷,所以他被美國邀請去學術交流,當時是和曹禺一起去了美國。

這個傢伙嘗到甜頭之後,見了老舍還想要翻譯其他的書籍。

老舍提出要《駱駝祥子》英文版的版稅,這個傢伙立馬暴跳如雷,說如果沒有他的改編,老舍的書一文不值,是他的改編才讓書暢銷的。

甚至,他還要因《離婚》這本書的翻譯合同問題起訴老舍,後來經人調解才作罷。

《駱駝祥子》的版稅也不了了之。

老舍就讓美國書店禁止伊文翻譯,並且找了其他人翻譯,但他照翻不誤,這人直接翻譯加篡改老舍的《離婚》,自費出版了。

老舍那一邊的翻譯只好儘快趕工,要趕在伊文之前出書,伊文在自己翻譯的版本裡,報復性地將老舍的名字翻譯成「老屋」,而不用原來的音譯Lau Shaw。

即使這樣老舍也無可奈何。

4、我沒有拿美金

一九六六年,老舍受到衝擊。

一群暴躁的年輕人將老舍綁在臺上,將老舍的頭打爛,也沒有包紮,只蓋了一個白手帕,血順著手帕流了下來。

據在場人回憶:

有個叫草明的年輕人站出來說:我揭發,老舍把《駱駝祥子》的版權賣給美國人,不要人民幣要美金。

天黑後他們繼續鬥老舍,有一位作家義憤填膺地批判老舍拿美金。

老舍很倔強,雙目圓睜,用嘶啞的聲音反駁道:「沒有!我沒有拿過美金!」

後來那個叫草明的人向人辯解說:

剛開始沒有打老舍,我是說過一句,就是他把《駱駝祥子》版權賣給外國人,我就說這麼一句!

相關焦點

  • 老舍的一本名著,結尾被翻譯擅改後暢銷美國,老舍說:文筆不錯
    老舍和曹禺一同赴美到美國後,老舍做了好多場演講,場場爆滿,但多數人並不是對中國文學感興趣,單純就是為看看,能寫出暢銷美國作品的中國作家,長什麼模樣。這種行為是違背翻譯作品原則的。老舍也非常生氣。但除此之外,老舍自己也不得不承認,伊萬·金「譯筆不錯」。其實,直至今日,中國作品在國外不被重視,多是輸在翻譯上。而伊萬·金的譯本影響巨大,成為日後眾多語種譯本所依據的藍本,同時帶動了老舍的其他作品,被譯成17種文字走向了全世界。其次,美國當時最有影響力的俱樂部「每月一書俱樂部」,強力地推薦了這本書。
  •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品味歷史文學——老舍
    今天我們來到了8月24日,在1966年的這一天,老捨去世,老舍呢算是北京人最熱愛的作家,用北京話寫作的兩位比較大的作家就是老舍和王朔,當然了老舍的文學地位還是比王朔要高的,老舍是完全可以進入文學殿堂的大師級人物。
  • 老舍曾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瑞典科學院:假的!這一謠言從何而來
    如果真如傳言所說,如果老舍沒死,那麼中國第一個獲諾貝爾文學獎的就不是莫言而是老舍了。 諾貝爾獎其實還是一個政治性很強的獎項,尤其是在那個特殊的年代,獲獎的更多的還是西方作家。 在一九四、五十年代,關於諾貝爾文學獎將頒給中國人的傳說就已經在文學界流傳。
  • 老舍在英國:幫朋友翻譯《金瓶梅》
    奇怪的是,老舍本人,對這件事一直保持沉默。只是1946年在美國的一次講演中,提到了艾支頓的《金瓶梅》英譯本。在這次名為《現代小說》的演講中,他高度評價了《金瓶梅》,說它是「明代最傑出的白話小說。」「在我看來,《金瓶梅》是自有小說以來最偉大的作品之一」,「《金瓶梅》用山東方言寫成,是一部十分嚴肅的作品,是大手筆。」
  • 老舍投湖的種子,在何時埋下?
    「我當時寫完老舍這篇之後很長時間沒有走出來,《花開花落有幾回》是我自己在《人有病,天知否》這本書裡最喜歡的。老舍就是花開花落,起起伏伏。他升得那麼高,又摔得那麼慘,最後以死亡告終。很多人都說那天晚上如果他扛過去了,可能就不死了。」學者陳徒手時隔十幾年再談那篇文章,仍然十分動情,對於老舍在那個時代中所遭受的一切唏噓不已。
  • 「設若始終在國內, 我不會成了個小說家」 老舍在英美的日子
    回頭看,她覺得自己與老舍有緣:「天意,沒轍。」(網絡圖片/圖)託林頓廣場的居住環境差勁,老舍因此害了胃病。因為周末留在公寓吃飯,他屢遭飯廳服務員奚落。在英期間,老舍幾乎從未擺脫孤獨。《二馬》結構與文字都進步了,但立意太淺,動機只是比較國民性,「至多不過是種報告,能夠有趣,可很難偉大」。老舍謙遜地總結:「我的好處——據我自己看——比壞處少。」
  • 讀客文化重磅作品《銀河帝國》破百萬銷量,科幻在中國迎來黃金時代
    近日,讀客文化引進出版的科幻大作《銀河帝國:基地》銷量正式突破百萬冊,成為中國首部突破百萬大關的外國科幻小說。《銀河帝國》是科幻大師阿西莫夫的代表作,講述人類未來兩萬年的歷史。不但被馬斯克用火箭送上太空,還入選了「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教材閱讀書目」。
  • 曾被老舍批崇洋媚外
    哥倫布同學做了很大的貢獻,沒他的歪打誤撞的誤以為到了亞洲,很多美洲美食的傳播會晚很多。據說美洲的原住民早在公元前700年就開始種植西紅柿了,吃不吃怎麼吃,沒見著證據。主食:平凡的地瓜和玉米曾是高端進口食品
  • 老舍《四世同堂》英文原稿現世
    超十萬字內容將首次曝光  國內文壇和現代文學研究界將迎來一項可喜的成就,將近70年前作家老舍著作這將是老舍先生這部巨著第一次真正以本原的面目示人。  《四世同堂》是老舍一生最重要的作品和最高成就。但是可惜這部著作是個殘本。據老舍當年初步設計,這部著作分為3部,共100段。它於1944年在重慶的報紙開始連載。老舍本打算用兩年時間寫完,但由於時局動蕩和作者罹患多種病痛,直到1945年底他才完成第一、二部。此後,老舍接受美國國務院邀請赴美,它的第三部是在美國完成的。
  • 遊戲史上第一個銷量百萬的遊戲,在國內卻無人問津——FC《棒球》
    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這部作品《棒球》可是有著不小的來頭,本作發售於1983年12月7日,累計全球銷量320萬套。原本棒球在日本就是國民級的運動,而這部作品的發售更是推波助瀾,在當時的日本全國掀起了一陣棒球的狂潮。
  • 老舍在美遺失的英文譯稿被發現 《四世同堂》齊全
    這將是老舍先生這部巨著第一次以本原面目示人,意義重大。《四世同堂》作為老舍一生最重要的作品,經歷了怎樣的出版和譯介歷史?這次又是如何被重新發現的呢?  《四世同堂》從未完整地出版過  《四世同堂》是老舍一生最高的文學成就,全書分《惶惑》《偷生》《饑荒》三部,遺憾的是,第三部《饑荒》從來沒有完整地出版過。
  • 解密被提名諾獎的中國作家:胡適、林語堂、魯迅、老舍和沈從文
    老舍先生之子舒乙曾稱老舍差點獲諾獎,證據是日本老舍研究會會長藤井榮三郎曾專程到中國向老舍家屬透露這一情況。對此馬悅然先生澄清說,老舍的確曾由法國的保·貝第等漢學家聯名提名,此事當在1966年2月以前,當時馬悅然先生尚未被選入瑞典學院,他沒有答應法國漢學家的請求,無意提名老舍,因為他心中已另有所重。馬悅然認為,當時老舍被譯為英文的作品僅僅只有《駱駝祥子》和《離婚》等少數幾部作品,而且譯本不佳,甚至扭曲了原作。馬悅然斷定老舍沒有進入終審名單。
  • 《四世同堂》後13章手稿曾在「文革」時被毀(圖)
    老舍家人稱,小說並沒有完,但由於政治原因,只能被迫到這裡戛然而止,作為不是結尾的結尾,「文革」後才有機會將真正的結尾補全。  「1949年,老舍當時是將全部百萬字的手稿拿回國了,給了上海的《小說》雜誌,但因為政治原因,後13章被砍掉了。」
  • 美國2018汽車銷量公布:福特第一大眾連前十都沒進
    2018年剛剛過去,各大車企都趕忙公布了過去一年的戰果,在國內車市銷量狀況基本塵埃落定的同時,不妨來看看美國市場的情況。
  • 老舍著 老樹畫畫繪《煙火人間》,讀書筆記6
    老舍先生作品中語言表達敘述分寸度剛剛好,樸實、幽默、平實!看似無招勝有招,看似平凡瑣事與高深立意渾然天成!零零散散的散文、小說敘述這久遠的故事,描寫市井小民、文壇泰鬥、軍閥混戰、愛情故事,題材林林總總,刻畫入微。老文中讓我跨過年代感受著久遠的事和人、情和愛、悲或喜、傷或痛。生活或許就是煙火,人間自必有煙火。本書選取了老舍先生的一些經典短篇小說和散雜文作品。
  • 我讀了老舍的散文《養花》後,就仿佛身臨其境
    我讀了老舍的散文《養花》後,就仿佛身臨其境,與他共品花兒開放時的甜蜜、自豪;又仿佛眼睜睜地看著花秧被砸死,體會那種悲傷、憂鬱之情。合上書本,我靜靜地沉思著,文章中的每個字都在我心中徐徐迴蕩,宛若一架大鼓的鼓槌,一聲聲敲進我的心底,我受到了一個深刻的啟迪:我們的學習不也像養花一樣嗎?有喜有憂,有笑有淚。
  • 布羅納:想讓我比賽?先拿一千萬美金!
    上周日,前四個級別世界冠軍美國人「麻煩」亞德裡安·布羅納在社交媒體上向PBC的埃爾·海蒙和Showtime獅子大開口,要價一千萬美元作為下場比賽的出場費。
  • 劉慈欣:我所有作品都是對它的拙劣模仿
    這部偉大的作品,就是《2001:太空漫遊》。劉慈欣說:我所有作品都是對它的拙劣模仿1981年,正值高考的劉慈欣,第一次讀到了《2001:太空漫遊》,由此開啟了他成為中國科幻第一人的起點。閱讀這本書,已經成為風靡全球的文化現象從沒有一部作品像《2001:太空漫遊》這樣,憑一己之力,掀起一股風靡全球的文化現象。
  • 百萬美金求買深圳豪宅?一女子網聊遇「美國水手」,結局一言難盡
    你信不信我不知道但是深圳的榮女士還真信了!結識「外國友人」 郵寄大筆現金交予買房重任?今年5月中旬,一名自稱「傑克」的「美國水手」突然添加榮女士為好友,稱他非常喜歡中國文化,想多認識中國朋友。兩人在一來一往的交談中,感情漸漸深厚,傑克日常的噓寒問暖讓單身的榮女士倍感溫暖,也讓她對這一海外「友人」逐漸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