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寫作語言風趣,作品豐富,影響也很大。
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老舍和林語堂是僅有的兩位作品在美國暢銷的中國作家。
但他一生坎坷,自信「人不會窮一輩子」的他,差不多算是窮了一生,少年貧窮,中年戰亂,晚年又遭橫禍。
偉大的人民藝術家,過的卻是坎坷悲劇的一生。
《駱駝祥子》這本書讓老舍聲名鵲起,特別是在風靡美國之後,銷量達到百萬冊,又被翻譯成德、法、義大利、捷克、瑞士和西班牙等六種文字。
但老舍只在中國獲得為數不多的版稅,國外版本一分未得。
甚至,後來他還因此而死,實在是悲劇。
1、坎坷經歷
老捨出生在大清朝最悽慘的年份。
前一年戊戌變法流血事件剛過,後一年八國聯軍就攻入北京,八國聯軍進城之後,老舍的父親戰死在一家糧店裡。
老舍也算命大,寒冬臘月出生,母親生他的時候已經四十一歲,高齡產婦失血過多,昏了過去。
接生婆只顧搶救產婦,把小老舍忘在一旁,幾乎凍死,幸好大姐回娘家把老舍揣在懷裡,救了老舍一命。
老舍母親靠著微薄的撫恤金和給人洗衣服,艱難照顧四個孩子。
幸好有個父親的老朋友資助,老舍才有機會上學。
老舍14歲考上北京師範學院,19歲畢業就當了小學校長。
他終於可以賺錢了,非常開心,一進家門就對母親說:
「您可以歇著了,我來養活您。」
老舍當然是孝順的,但天底下的母親都一樣,對子女的這份愛卻常常令人無法承受。老舍母親不久就偷偷給老舍說了一門親事,親事定了下來才跟老舍說,老舍很氣惱,要母親退掉親事,母親不肯。
老舍說了句狠話:「您要是不退,我就不再養活您。」
老舍當了兩年小學校長就升職了,當了勸學員,這可是個肥差,工資有200大洋。
兩百大洋什麼概念?
老舍父親當年當皇城兵一個月3兩銀子,一兩銀子值不到兩塊大洋,最多也就6塊大洋(每年會發二擔老米)。李大釗北大教書工資150元,陳獨秀300元大洋。
甚至這個工資,比他20年後寫《駱駝祥子》時候每月稿費還多一倍。
但這個工作需要喝酒應酬,應付不同的人陪笑臉,老舍不習慣,就辭職跑去南開大學教書去了,工資一下降到只有50元。
這個工資當然也很低,學校每到年底老師就紛紛申請加工資,老舍沒有,他寫了一封辭職信給校長。
辭職信寫的情真意切,有理有據,只是信的後面有一行小字注釋:
如蒙加薪五圓,前言俱作罷論!
校長知道是玩笑,給老舍加了工資,老舍這段時期當老師過的還是比較開心的。
後來,老舍發表一些報刊文章,又去英國留學幾年,走上了寫作的道路。
在英國期間,老舍跟一位英國落魄碩士交好,英國朋友教他英文,他教英國人中文,倆人還一起合作把《金瓶梅》翻譯成英文。
2、成書過程
後來老舍結婚,又去山東大學任教,辭職後,住在青島,老舍就在這裡寫了《駱駝祥子》。
自古以來文人生活都很苦,老舍一直想辭職專職寫作,但又害怕養不活自己,所以一直不敢辭職。
我老早就想放棄教書匠的生活我總是以教書為正職,寫作為副業……我不甚滿意這個辦法我不喜歡教書,一來是我沒有淵博的學識,時時感到不安;二來是即使我能勝任,教書也不能給我像寫作那樣的愉快。
1934年,老舍辭了齊魯大學教授職位之後,去了上海,想試試自己能否靠寫作為生,在那裡住了十幾天,外面天氣炎熱,老舍心裡卻哇涼哇涼的。
他無奈地說:
兜底一句話:專仗著寫東西吃不上飯!
老舍那時候已經有了孩子,為了一家子生活,只好老老實實地接受山東大學的聘書。但他心底一直存著這個願望,平時裡也一直在奮力地讀書寫作。
我的心裡一時一刻也沒忘掉嘗一嘗職業寫家的滋味。
又過兩年,他覺得時機成熟,對自己的寫作水平也更自信了,就從山大辭職,這一年他37歲。
這回,我既不想到上海去看看風向,也沒同任何人商議,便決定在青島住下去,專憑寫作的收入過日子。
就是在這個期間,老舍寫出了《駱駝祥子》,實際字數大概十二萬字左右。
《宇宙風》的編輯陶亢德跟老舍關係不錯,就提議讓老舍將《駱駝祥子》在宇宙風上發表,每期發四五千字,12萬字正好差不多夠連載兩年的時間。
他問老舍要多少稿費,稿費每月支付,這樣能讓老舍有穩定的收入。
老舍回信說每月八十元稿費,就這樣談妥了。
這個錢不算少了,後來抗戰爆發了,中間停刊了一段時間,最終按照陶亢德的說法是連載完了。
如果稿費全付的情況下,老舍憑藉《駱駝祥子》能收入1800元。
這錢當然不少,估計按現在購買力相當於十幾萬吧。
但顯然沒有付完,因為編輯陶亢德最後回憶錄中自己也說記不清了,無帳可查,只說稿費相當可觀。
如果付完了稿費,他應該記得。
老舍在序言中說《駱駝祥子》連載未登完,就爆發戰事。老舍以為戰事後就沒有再連載,那就意味著可能他沒有再收到稿酬,如果這樣的話,從1937年開始連載,到七七事變結束,那稿酬也自最多只有7個月的,也就是只有560元。
具體數字不知道多少,中國版的版稅在560-1800元之間。
老舍一直都創作頗豐,但收入都不高,老舍說:
「我很想把以前的作品全燒掉,從此擱筆改行,假如有人能給我五十萬錢的話。」
3、風靡美國
有個叫伊文·金的美國人翻譯了《駱駝祥子》,在老舍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將結局改為大團圓。
當時美國對中國的了解極少,對中國抱有好奇感,所以這本反映中國現狀的書,剛好滿足美國人的好奇心。
伊文·金將結局改為大團圓是為了迎合美國讀者,這本書翻譯文筆還可以,被老舍稱讚,但因為結局改動,令老舍非常不快。
但這是老舍到美國之後才發現的,當時書已經銷量達到百萬,廣泛被讀者接受,老舍想改也沒辦法。
更何況,伊文根本不買老舍的帳,這人人品極差,因為中國和美國當時沒有國際版權協定,所以伊文就將這超過百萬本銷量的版權稅全部據為己有。
假如一本書版稅是10美分,按最低100萬本算,也有十萬美元,十萬美元什麼概念,相當於當時24萬銀元。
如果給老舍一半版稅,那就是12萬銀元,直接就一夜暴富了,當時老舍月薪才80元,夠老舍125年的工資。
也是因為老舍的書在美國暢銷,所以他被美國邀請去學術交流,當時是和曹禺一起去了美國。
這個傢伙嘗到甜頭之後,見了老舍還想要翻譯其他的書籍。
老舍提出要《駱駝祥子》英文版的版稅,這個傢伙立馬暴跳如雷,說如果沒有他的改編,老舍的書一文不值,是他的改編才讓書暢銷的。
甚至,他還要因《離婚》這本書的翻譯合同問題起訴老舍,後來經人調解才作罷。
《駱駝祥子》的版稅也不了了之。
老舍就讓美國書店禁止伊文翻譯,並且找了其他人翻譯,但他照翻不誤,這人直接翻譯加篡改老舍的《離婚》,自費出版了。
老舍那一邊的翻譯只好儘快趕工,要趕在伊文之前出書,伊文在自己翻譯的版本裡,報復性地將老舍的名字翻譯成「老屋」,而不用原來的音譯Lau Shaw。
即使這樣老舍也無可奈何。
4、我沒有拿美金
一九六六年,老舍受到衝擊。
一群暴躁的年輕人將老舍綁在臺上,將老舍的頭打爛,也沒有包紮,只蓋了一個白手帕,血順著手帕流了下來。
據在場人回憶:
有個叫草明的年輕人站出來說:我揭發,老舍把《駱駝祥子》的版權賣給美國人,不要人民幣要美金。
天黑後他們繼續鬥老舍,有一位作家義憤填膺地批判老舍拿美金。
老舍很倔強,雙目圓睜,用嘶啞的聲音反駁道:「沒有!我沒有拿過美金!」
後來那個叫草明的人向人辯解說:
剛開始沒有打老舍,我是說過一句,就是他把《駱駝祥子》版權賣給外國人,我就說這麼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