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小剛拿華誼兄弟10億買焦慮 開撕不像潘金蓮像竇娥

2020-11-29 中國新聞網

  中國經濟網編者按:近日,馮小剛和萬達王健林、王思聰的「口水仗」霸佔了各個新聞的頭條,除此之外,這場「口水仗」背後的隱情也被揭開。

  11月18日,由於《我不是潘金蓮》在萬達院線的排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馮小剛因此不滿並通過微博公開向王健林「喊話」,直指萬達院線玩壟斷、格局小,還表示「我和電影是犧牲品」。此後,王思聰微博回應稱是不看好影片而降低排片,如果這個電影真好自然會提高它的排片。

  對於馮小剛親自上陣「開撕」的「拼勁」,有輿論認為是迫於對賭協議。

  華誼兄弟2015年11月發布公告稱,公司出資10億收購馮小剛旗下公司美拉傳媒70%的股權,馮小剛等兩名股東承諾2016年不低於1個億的淨利潤,如果完不成業績,馮小剛本人就要掏腰包來補上。

  因此要完成今年1億的利潤目標,《我不是潘金蓮》的票房利潤就至關重要。而根據美拉傳媒的2016年中報顯示,美拉傳媒上半年的淨利潤僅為3535.6萬元。

  但華誼兄弟董秘高輝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美拉傳媒2016年度業績已經完成。2015年和2016年的淨利潤之和計入今年的業績承諾。2015年近5000萬元加上2016年上半年的3000多萬元,已達到8000多萬元。

  另外,根據華誼兄弟2016年三季度報告顯示,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 215,159.22 萬元,較上年同比增長7.96%,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6.22億元,同比上漲1.33%。而與競爭對手同期報告對標分析可以看出,華誼兄弟的業績成長下滑明顯。

  業績不佳再加上收了華誼兄弟10億後的對賭協議壓力,或許正是這次「口水仗」的起因。而為了提高票房,電影《我不是潘金蓮》在多家影院出現「幽靈場」現象。

  據界面報導,多家影院為該影片安排午夜場,並且均出現了滿場或接近售罄的狀態,此後再以機器故障為由關閉場次。甚至還有影院在商場尚未營業的時間段內安排場次。

  中國經濟網記者致電採訪華誼兄弟公關部,但電話無人接聽。

  業績不佳、被曝刷票房 華誼兄弟"急火攻心"

  據華誼兄弟2015年11月19日發布的《關於投資控股浙江東陽美拉傳媒有限公司的公告》。華誼兄弟10.5億元收購美拉傳媒70%的股權,從某種意義上說類似預付款,其最終受益取決於2016年到2020年5年內對應的淨利潤,需要至少不低於7000萬元、8050萬元、9257.5萬元、10646.13萬元以及12243.04萬。

  而根據美拉傳媒的2016年中報顯示,美拉傳媒上半年的淨利潤僅為3535.6萬元,因此要完成今年1億的利潤目標,《我不是潘金蓮》的票房利潤就至關重要。所以華誼兄弟對於《我不是潘金蓮》的票房極為看重,這才有了這次「公開喊話」萬達的驚人之舉。

  此外,華誼兄弟收購的戰車始終沒有停下。但從華誼兄弟以往的收購案例來看,未來不乏有盈利能力無法持續、溢價收購形成商譽面臨極大的減值壓力。這也形成了華誼兄弟未來業績表現的隱憂。

  根據華誼兄弟2016年三季度報告顯示,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 215,159.22 萬元,較上年同比增長7.96%,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6.22億元,同比上漲1.33%。而與競爭對手同期報告對標分析可以看出,華誼兄弟的業績成長下滑明顯。

  另據界面報導,根據公號「貓眼看娛樂」爆料,多家南京影院為《我不是潘金蓮》安排了午夜場,從午夜零點到凌晨三點不等,並且均出現了滿場或接近售罄的狀態。同一時間,廣州、深圳、武漢、福州、烏魯木齊等地均出現「幽靈場」的現象,多家影院均無人接聽,也有影院稱「機器故障場次關閉」。

  某影院經理接受界面記者採訪時表示,對於電商平臺上出現的「錯誤」場次並不知情,排片是人為操作,總會發生失誤,這些都歸屬於集團排片。

  值得一提的是,據影院工作人員透露,該店在11月18日上午8點排映了一場滿場的《我不是潘金蓮》仍留在後臺,然而這一時刻所在商場尚未營業。影院經理解釋稱,早上場次僅為試排,為了防止觀眾誤買,影院已將所有座位鎖定,並不計入票房,而且這一場次也是由總部負責安排。

  馮小剛微博」喊話」指萬達報復? 王思聰回應:沒有人和錢過不去

  據央廣網報導,由華誼兄弟出品、馮小剛導演的電影《我不是潘金蓮》上映第一天就拿到了7000多萬元的票房。不過,萬達院線給出排片只有10%,招來了導演馮小剛的不滿。於是,馮小剛昨天在微博上發表公開信,喊話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指責萬達打壓排片的做法「小家子氣」。用他的話說,「10.9%的排片,反映了萬達集團10.9%的胸懷」。

  公開信認為,萬達打壓排片,是因為華誼挖走了萬達的一塊「牆皮」。網友猜測:這個「牆皮」,指的是原萬達影業CEO葉寧。今年2月,他從萬達離職,出任華誼兄弟CEO。華誼兄弟電影官方微博昨天轉發公開信,並表示「公司之間置氣一樣的怪罪傷及到了作品」。

  對於馮小剛的喊話,王健林的兒子,萬達集團的董事王思聰在微博上回應,電影排片低是因為不看好影片,同時,他還給馮小剛的微博配上了「碰瓷兒」的標籤。

  但是,對於馮小剛所說的挖牆皮,王思聰並沒有否認,甚至說「只準華誼挖我們有競業協議在身的高管,不準我們有任何不悅?」他同時也說,「沒有人和錢過不去,如果電影票房好,萬達也一定會按照程序化的流程增加排片」。

  對於王思聰的表態,馮小剛也有回覆,他說,正是「由於王思聰對於挖牆皮的不悅,導致不看好這部電影,才導致了萬達對電影的低排片。」華誼兄弟CEO王中磊也加入戰局,認為行業人員流動是職場正常的事情,萬達也挖了不少華誼的人員。

  據經濟導報報導,馮小剛發文責問萬達本身,看上去一切都緣於一個人物:葉寧。

  葉寧離開萬達院線去華誼兄弟,時間在2016年2月。2008年他出任萬達院線總經理時,萬達院線自有投資影院僅28家,全國銀幕數200塊,票房收入3.25億元。2013年,葉寧出任萬達文化集團副總裁,分管文化集團旗下萬達院線、萬達影視等業務系統。

  一位與葉寧打過交道的電影界人士告訴經濟導報記者,葉寧是圈內的能人,在萬達體系中絕對不是「小牆皮」這麼簡單。華誼兄弟挖葉寧一定是花費重金,看重的是葉寧在影視圈的拓展能力,尤其在院線方面的開拓能力。

  其實,華誼兄弟對於院線方面的危機感由來已久,也是華誼不惜重金挖葉寧的原因。

  10億賭局」壓力山大」 兩年利潤一起算?

  據中國基金報報導,馮小剛為何如此炮轟王健林,背後的原因無非就是為了錢。

  時間回到2015年年底,發生了一件令人羨慕驚豔的事情:馮小剛一個負債的殼公司被華誼10億現金收購。去年11月,馮大導演和上市公司華誼兄弟也做了筆大交易,10.5億元轉讓一家公司浙江東陽美拉傳媒公司70%的股權。

  殼公司不要緊,未來能賺錢就好。於是就有了對賭,拍個電影找來人機器一架一拍,找來發行、院線一賣錢就來了,是不。只要馮導能拍出好片,殼公司也可以分分鐘賺大錢啊。這不,馮導還有承諾呢。

  馮小剛承諾2016年不低於1個億的淨利潤,2017年到2020年每年比上一年淨利潤增長不低於15%。華誼兄弟10.5億元收購的70%的股權2016年-2020年對應的淨利潤就是不低於7000萬元、8050萬元、9257.5萬元、10646.13萬元以及12243.04萬元。五年合計權益不低於4.72億元不到5億元。沒完成怎麼辦,那馮小剛就得補啊。當然2020年後的事情就不知道了。

  雖然馮導是大導演,但從商業角度考慮,未來能否拍出賣座電影還真不好說啊。這麼10個億就出去了,未來5年按利潤可能還拿不回來這麼多。而且五年後馮導不幹了,也沒有辦法啊。因而這筆交易,對馮導那是賺到了,上市公司是不是賺到還真不知。

  如果第一年就完不成對賭業績,那多不好看啊。六爺(馮小剛在《老炮兒》中角色)可是講規矩的人,說到做到。這才剛拿人家10個億,第一年1個億的利潤就完不成的話,雖說可以補現金。畢竟不好看。

  據中國證券報報導,「馮小剛承諾的東陽美拉2016年度業績已經完成。去年和今年的淨利潤之和計入今年的業績承諾。去年近5000萬元加上今年上半年的3000多萬元,已達到8000多萬元。」11月24日,華誼兄弟董秘高輝獨家對中國證券報表示,馮小剛拍攝電影《我不是潘金蓮》的片酬已計入東陽美拉的營收。「此外,馮導還有很多代言收入,其實已經夠了。」

  對於兩年淨利潤兌現一期業績承諾的方式,財務專業人士吳昕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上市公司與併購標的公司的對賭約定,通常是淨利潤是哪一年就算哪一年。不過,在交易雙方協商一致的情況下,也可以將前一年的淨利潤計入當期業績承諾。」

  明星IP資本化探索

  據中國證券報報導,2016年是華誼兄弟和馮小剛合作拍攝電影的第19個年頭。19年前,青澀的華誼主營業務主要在廣告領域。試水電影而投資的三部影片中,馮小剛導演的《沒完沒了》令其初嘗電影市場甜頭。19年後,華誼兄弟已位居「影視大佬」。作為與上市公司利益綁定在一起的明星IP,馮小剛與華誼兄弟的資本賭約故事漸入高潮。

  2015年11月,華誼兄弟公告,擬以10.5億元投資馮小剛控股的浙江東陽美拉傳媒有限公司70%股權。就如一紙婚書,將馮小剛與華誼兄弟綁在了一起。在東陽美拉為期5年的業績承諾中,2016年才是第一年。

  事實上,馮小剛只是華誼兄弟明星IP資本化的冰山一角。去年10月,華誼兄弟公告,擬以7.56億元收購馮紹峰、Angelababy、鄭愷等股東藝人或藝人經紀管理人合計持有的東陽浩瀚70%股權。早在2013年,華誼兄弟便公告,擬2.52億元收購張國立的浙江常升70%股權;同時,張國立的獨資公司弘立星恆以1.52億元購買華誼實際控制人王中軍和王中磊持有的華誼兄弟股票並鎖定三年。

  值得注意的是,被華誼兄弟收購的多家明星IP公司,均存在成立時間短、高估值等情況。從浙江常升到東陽浩瀚,再到東陽美拉,在明星IP資本化路上,華誼兄弟已付出20.58億元現金。很多投資者要問:這筆錢花得值不值?這些明星IP資本化後對於上市公司的業績承諾完成情況又如何?

  根據協議,東陽浩瀚2015年度承諾完成經審計的稅後淨利潤不低於9000萬元;自2016年度起,在上一個年度的基礎上增長15%。華誼兄弟董事會認定,東陽浩瀚2015年度完成了淨利承諾。按照淨利潤15%的增速計算,東陽浩瀚今年需完成1.04億元淨利潤。華誼兄弟2016年半年報顯示,東陽浩瀚上半年實現淨利潤3416.03萬元。

  浙江常升2013年度承諾稅後淨利潤不低於3000萬元,其餘幾年的稅後淨利潤將在此基礎上按協議約定比例增長。2013年,浙江常升實現營收8950萬元,淨利潤為3116.26萬元,完成了業績承諾。2014年,浙江常升實現營收1.11億元,淨利潤為3430.23萬元。2015年,浙江常升實現營收1.37億元,淨利潤為3779.50萬元。

  華誼兄弟總裁王中磊曾表示,明星IP化最直觀的益處,就是明星可以通過多個出口變現。而且,可以在多個平臺聚合豐富資源,打造以明星為內核的IP產品矩陣。具備IP化能力的明星能夠創造的價值不僅僅體現在帳面上,還能夠激活各業務平臺上尚不具備IP價值的資源,包括導演、編劇、劇本、遊戲等,並輸出到外部為合作品牌等,構建全新商業模式的完備娛樂生態版圖。

  百億重組 搶灘移動電競風口

  據證券日報報導,11月24日晚間,華誼兄弟披露,擬收購北京英雄互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英雄互娛)部分股份。毫無疑問,華誼兄弟瞄準電競行業,是其多層次、跨平臺、跨地區的「大娛樂生態圈」的進一步完善。

  有業內人士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英雄互娛是電競領域龍頭企業,華誼兄弟此舉,不但可以完善公司產業鏈,對其收入比例均衡也大有益處。同時,英雄互娛也可以藉助華誼兄弟在文娛產業的資源,進一步鞏固電競領域的龍頭地位。

  另外,有分析人士表示,華誼此次發布的是重大重組公告。根據相關規定,華誼重組完成後,或將控股英雄互娛。「而從英雄互娛當下市值來看,此次重組金額或將高達百億元」。

  華誼兄弟相關人員告訴《證券日報》記者,「華誼一直非常看重手遊行業的發展。公司也已經建立起從遊戲製作、遊戲發行到電子競技賽事的完整鏈條,且其鏈條上各個環節的『守關者』均為各自領域內的佼佼者,包括掌趣科技、英雄互娛和銀漢遊戲。」

  市場"遇冷" 影視公司拋售遊戲股套現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導,馮小剛為了新片《我不是潘金蓮》的排片問題,竟然炮轟了「首富」王健林,這一背後究竟有多大恩怨不好說,但是馮小剛如此著急「撕」萬達的排片來聲援自己的電影,反而顯示出對票房的「不自信」。

  事實上,馮小剛渴求好票房的心情還是可以理解的,畢竟相較於去年電影市場的熱火朝天,今年「冷風陣陣」,不少大片票房都「撲街」。

  並且,在票房整體環境不好的背景下,兩大民營龍頭影視公司華誼兄弟、光線傳媒也開始了「賣股套現」的腳步,分別減持了掌趣科技、天神娛樂的股份,「炒股」的盈利讓這兩家公司都獲益頗豐。不過,若拋開減持套現的「粉飾」,華誼兄弟和光線傳媒要持續增長,還是需要主業上多加努力。

  11月18日,光線傳媒發布公告稱,分別於11月11日、11月14日、11月16日通過大宗交易出售了天神娛樂股份數分別為18萬股、80萬股、50萬股,出售均價分別為79.86元、79.86元、79.73元。合計出售天神娛樂股份數達到148萬股。

  比起光線傳媒在「炒股」上的成績,先於它上市的華誼兄弟更是早就開始「賣賣賣」了。

  10月21日,華誼兄弟在公布三季報的同時,公告宣布於10月17日通過大宗交易平臺出售掌趣科技1000萬股,出售均價9.08元,投資收益約5300萬元。事實上,從公告來看,華誼兄弟於3月17日、9月1日、9月7日、10月17日分別出售了掌趣科技1077.8萬股、260萬股、2000萬股和1000萬股。

  經過歷次減持,華誼兄弟所持有的掌趣科技股份已經從最初的15.73%下降至目前的僅剩1.76%,幾近清倉。

  作為民營影視公司裡的龍頭老大,華誼兄弟與光線傳媒均紛紛走上了「炒股」賺錢的路,並且兩家公司減持的個股均是遊戲股。曾經「影遊互動」是華誼兄弟與光線傳媒這兩家上市公司不約而同喊出的口號,然而數年過去,這兩家影視巨頭又紛紛將此前投資的遊戲公司拋售,這背後是否意味著對遊戲產業的逐漸淡化甚至放棄?

  從華誼兄弟總裁王中磊近期的頻繁講話來看,全產業鏈生態仍然是他所強調的。10月18日王中磊還在公開發言中提到:「以影視作品形態出現的優質內容只是華誼兄弟全產業鏈的第一環,通過三大業務板塊搭建的聯動平臺,優質內容可向線上流轉衍生為遊戲、網劇、網絡大電影、粉絲經濟等產品……」

  另一方面,在影視產業已經紅火發展數年的今天,整個產業的增速有所放緩,這勢必會對身處其中的公司帶來一定壓力。

相關焦點

  • 從馮小剛到管虎,華誼兄弟30年的江湖興衰能出本書了
    人可以走,但錢還是要一起賺,即使不做東家也不耽誤華誼投資馮小剛的《天下無賊》,《天下無賊》又火得一塌糊塗,小成本的投資卻賺會2.1億的票房,一舉捧紅草根王寶強和一直在電視劇圈混臉熟的李冰冰。
  • 華誼兄弟主投影片「難產」 「中國影視第一股」陷退市危機
    2019年半年報顯示,目前品牌授權與實景娛樂項目已經紛紛落地,公司已經開發的項目包括蘇州的華誼兄弟電影世界、海口觀瀾湖華誼馮小剛電影公社以及長沙的華誼兄弟電影小鎮等。此外,據大眾點評網查到的信息來看,其鄭州和南京的華誼兄弟小鎮也已經開始營業。
  • ...羅蘭·艾默裡奇|獨立日|張涵予|月球隕落|喜寶|票房|華誼兄弟|...
    2020年第41周中美票房報告:北美繼續沉淪,內地保持常態10月中旬,全年第41周(10月12日至18日),本周五,北美院線共迎來了三部新片開畫,只有連姆尼森的《奪金營救》榜上有名。《奪金營救》首周末三天,以420萬美元,奪得了周票房冠軍,顯然這樣的票房成績,根本不能拿出來炫耀的,北美影市繼續沉淪,復甦跡象全無。
  • 華誼兄弟「H計劃」第七季片單發布 馮小剛管虎賈樟柯等合作導演...
    時光網訊 今日,華誼兄弟發布了「H計劃」第七季片單,以馮小剛、管虎、賈樟柯、陸川、張家魯、李蔚然、潘安子、陳正道、田羽生、常遠10位合作導演講述與電影結下的不解情緣為引,公布了18部涵蓋各種類型題材的最新影片。
  • 八佰不能救華誼!兄弟別賣慘,賣豪宅吧!
    不過藝術和背後拿藝術賺錢的資本家是兩回事。華誼兄弟倆人,一面在電影發布會上落淚賣慘,一面享受著豪車豪宅,再用割中小影院韭菜的錢充華誼的口袋。 留學期間,王中軍半工半讀,最後帶著10萬美元殺回國創業。 一個小知識: 今天,我們說起華誼兄弟都會說是王中軍和王中磊二人。但實際上,最初的華誼兄弟是王中軍和老三王中方二人。
  • 馮小剛管虎齊聚上海 華誼將推中國版《初吻》
    6月16日晚,華誼兄弟電影在上海舉辦華誼兄弟電影之夜,帶來了《芳華》《八佰》等多部電影的物料與媒體和同行見面。而馮小剛、管虎、段奕宏、盧正雨等影人也紛紛亮相,為自己的電影進行宣傳。同時,在當夜的活動上,華誼宣布將翻拍法國電影《初吻》,目前女主角正在徵集中。
  • 「查稅風暴」後的華誼兄弟斷尾求生 千億市值成泡影
    原標題:「查稅風暴」後的華誼兄弟:斷尾求生,千億市值成泡影一家公司長期不專注主業,不培養主業方面的核心能力,而一味追求投機取巧和投資收益,其風險會不期而至華誼兄弟斷尾求生本刊記者/楊群
  • 寶強撕馬蓉、冠希鬥志玲 2016娛樂圈10大超級PK(圖)
    陳冠希究竟為什麼撕林志玲?多種腦洞大開的傳聞在坊間流傳,但沒有被證實。最廣泛也是最靠譜的一種說法是「衝冠一怒為紅顏」。陳冠希是為了女友、超模秦舒培而與林志玲開撕。不,我說的體娛圈。馮小剛PK王健林11月18日,馮小剛新作《我不是潘金蓮》上映。中午時分,馮小剛微博發布《潘金蓮致王健林先生的一封信》,表達了對萬達院線排片率低的抗議(其他院線排片平均值為40%以上),指這是萬達對華宜挖走其「一塊小牆皮」(葉寧)的報復。
  • 落魄到與網紅直播互動,是誰在逼迫馮小剛?
    所以中國賀歲檔的這20年裡,他連拿了8次票房冠軍。《非誠勿擾》3.2億,《一九四二》3.7億,《非誠勿擾2》4.5億,《我不是潘金蓮》4.8億,《唐山大地震》6.5億,《私人訂製》7億,《我不是潘金蓮》4.8億,《芳華》14.2億....
  • 管虎和馮小剛正面剛?網傳《八佰》定檔12.20,嚇跑《葉問4》
    該片投資5到7億人民幣,最大的投資方是國內王中軍的華誼兄弟。可是,華誼兄弟始終難出爆款。 《前任攻略3》的導演田羽生執導了改編自韓國電影的《小小的願望》。但不得不從片名到故事各種改,票房才2.64億人民幣。
  • 批年輕演員送禮後李成儒再曝猛料:馮小剛曾搶走自己《老炮》主演
    然而李成儒並沒有享受參加節目帶來的熱度和流量,反而在不久前的採訪中自曝已經離開《演員請就位》,原因是自己不需要這些東西。儘管如此,熱度之下李成儒受到媒體追捧,很多採訪接踵而至,李成儒在採訪鏡頭面前直言不諱,又接連曝光了很多猛料。例如在某次採訪中,他就表示有四五個年輕演員不專心表演,反而投機取巧,到各大導演以及自己房間裡打招呼,送點小禮品,想要走後門。
  • 《芳華》等片成業績回暖「功臣」華誼兄弟2017年盈利8.28億元
    金融投資報記者 舒婭疆王中軍、王中磊兄弟最近應該可以揚眉吐氣了,經歷過2016年的業績負增長和去年一季度近七千萬元的單季虧損,華誼兄弟(300027)2017年全年扭轉頹勢,順利實現了業績回暖。《金融投資報》記者注意到,作為中國影視行業第一股,華誼兄弟去年充分發揮行業龍頭優勢,其影視娛樂業務全年實現33.74億元營業收入,同比增長超過三成,並順利帶動了公司業績回暖。2017年參投發行影片累計實現國內票房51億元毫無疑問,影視娛樂業務是華誼兄弟主營業務當中的最重要板塊。
  • 馮小剛微博批萬達 評:自媒體正在決定我們該說什麼
    核心提示:馮小剛與王思聰微博互撕,背後或存在利益關係。自媒體時代,公欲與私慾界限逐漸模糊,潛規則變成明規則,當下再討論單純的問題也變的不可能。
  • 華誼和京圈唇亡齒寒,雙冰對華誼感恩戴德,硬提咖位比肩四大花旦
    華誼兄弟從發家到壯大,這一步從扶持演員開始,這家公司的壯大脫不了京圈,更脫不了審時度勢的順勢而為,從2000年初南都娛樂評選四小花旦開始,就為娛樂圈的格局奠定了基礎,誰也沒想到20年後處在金字塔頂端,掌握娛樂圈頂級資源的還是這些大花。
  • 攝影:範冰冰的《我不是潘金蓮》為什麼要用圓形構圖?
    《我不是潘金蓮》,我的真實身份是「李雪蓮",言歸正傳,《我不潘金蓮》是編劇劉震雲將小說嘔心瀝血改編成電影,由馮小剛執導,馮小剛為了將這部電影打造成高質量、高票房的力作,也是煞費苦心,除了高片酬聘請大明星範冰冰外,還採用圓形畫幅鏡頭,也就是望遠鏡鏡頭畫面,馮小剛採用這種望遠鏡鏡頭究竟有什麼好處呢
  • 漩渦中的華誼兄弟,兩大電影暫別暑假檔,半年報預虧超3億
    不過,在近年,雖然國內電影票房飛速擴張,屢現票房爆表的國產電影,像《我不是藥神》、《戰狼2》、《流浪地球》等,但是在這些年積極對外擴張,追求業務多元化的華誼兄弟卻未能享受其中的影視紅利,反而遭遇了不少的挑戰,旗下明星屢有出走,更在電影《手機2》風波讓公司深陷泥沼,公司資金鍊趨緊,陷入漩渦中苦苦掙扎。
  • 炮火中的「潘金蓮」 其實挺好看
    隨著馮小剛打起與萬達的「口水仗」,《我不是潘金蓮》這部電影的排片、票房問題以及背後各公司之間的矛盾,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至於這部電影本身,似乎遭到了忽視。那麼,這部電影的品質到底如何?信報記者也分別觀看了電影,儘管看法不同,但認為這部電影在當今的電影市場上值得一看。
  • 導協表彰大會馮小剛獲影帝 《老炮兒》成大贏家
    繼金馬獎後再拿影帝的馮小剛直言:「作為導演眼中的演員,我比較佔便宜。」《老炮兒》劇組  《老炮兒》成大贏家  馮小剛獲影帝自認佔便宜  在第七屆中國電影導演協會年度表彰大會上,《老炮兒》劇組堪稱最大贏家。
  • 華誼兄弟︱《八佰》+《黑神話:悟空》掀翻創業板!
    ,累計觀影人數超500萬,華誼兄弟(300027)似乎時來運轉。更妙的是,票房利好之外,華誼兄弟參股了《黑神話:悟空》製作公司,還可以借這款國產單機遊戲3A大作的東風,今天在盤面上扶搖直上逼近漲停(漲幅高達8.45%)。 《黑神話:悟空》只靠實機演示的樣片,就在B站(嗶哩嗶哩,NASDAQ: BILI)上引發了網友們的集體高潮。從周四上午10點上線,幾乎在一天時間內,僅B站上樣片播放量就超過1100萬,彈幕多達15.9萬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