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基層醫師公社、new healthcare整理
正文共:2617 字 6 圖
預計閱讀時間:7 分鐘
最新數據,全國醫療衛生機構數量已突破100萬,其中基層醫療衛生機構95.1萬,較去年同期增加7545個。村衛生室數量卻是在減少,且減少幅度較大,較去年同期減少11417個。
圖源:圖蟲創意
全國醫療衛生機構數量破百萬
截至2019年6月底,全國醫療衛生機構數達100.5萬個。與2018年6月底比較,全國醫療衛生機構增加7344個,其中:醫院增加1580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增加7545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減少1864個。
截至2019年6月底,全國共有醫院3.3萬個,其中:公立醫院1.2萬個,民營醫院2.1萬個。與2018年6月底比較,公立醫院減少180個,民營醫院增加1760個。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95.1萬個,其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3.5萬個,鄉鎮衛生院3.6萬個,村衛生室62.2萬個,診所(醫務室)23.5萬個。與2018年6月底比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增加,鄉鎮衛生院減少,診所增加,村衛生室減少。
專業公共衛生機構1.8萬個,其中:疾病預防控制中心3453個,衛生監督所(中心)3127個。與2018年6月底比較,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減少11個,衛生監督所(中心)減少23個。
村衛生室數量銳減
國家衛健委發布最新全國醫療衛生機構數量統計結果,其中基層醫療衛生機構95.1萬,較去年同期增加7545個。在這其中,村衛生室數量卻是在減少,且減少幅度較大,較去年同期減少11417個。
5年23439個村衛生室消失
回顧5年內全國村衛生室數量,呈逐年遞減趨勢,目前已有23439個村衛生室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
各地區醫療機構數據
2019年6月底各地區醫療衛生機構數
村衛生室消失的背後,是不是意味著村醫這個職業也將消失?不少村醫更加擔憂他們未來的出路在哪?
筆者認為,村醫在基層醫療中擔任著不可替代的角色,村醫這個角色也將會長期存在。
筆者就近期國家出臺的相關文件和態度做了一下梳理,不難看出,國家是希望農村醫療以及鄉村醫生隊伍建設的越來越好的。
5月5日,中國中央國務院發布《關於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意見》,提出要推動職稱評定,工資待遇向鄉村醫生傾斜。
5月28日,國家衛健委發文《關於推進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建設的通知》,探索實施鄉村醫生「縣招、鄉管、村用」,進一步保障其收入。
5月29日,國家衛健委基層司在甘肅召開鄉村隊伍建設經驗交流會,表示完善村醫養老保障政策、著力保障村醫收入待遇,加大村醫培訓力度。
7月9日,國家衛健委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介紹《解決貧困人口基本醫療有保障突出問題工作方案》以及有關地方健康扶貧典型經驗。會上就「村醫集體辭職」事件表示,有信心解決村醫待遇。
7月22日-23日,國家衛健委主任馬曉偉赴天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專題調研座談。馬曉偉明確指出,尤其要保障村醫的待遇和合理收入。
9月10日,國家衛健委在廣東召開新聞發布會,會上表示廣東省基層醫療改革經驗值得各地學習借鑑,包括以提升鄉醫待遇為重點,推動鄉村醫生入編、建立鄉村醫生養老退出機制。
不做被時代所拋棄的人,
村醫有這5個出路
雖然國家希望更多的村醫留下,織牢基層醫療網底,但是「風捲殘雲,『剩』者為王 」。央視曾報導,到2020年一些村醫「無證」村醫將被淘汰,力爭所有鄉村醫生都具有中專以上學歷和執業醫師資格。因此,不做被時代所拋棄的人,村醫有這5個出路可選。
1. 輸液之路越走越窄,中醫適宜技術將大熱
輸液事故一直是基層的一個熱點話題,村衛生室因輸液違規、輸液致死事件不佔少數。為此,村衛生室輸液加了很多條框,如必須有執業醫師或執業藥師、要審批備案後方可輸液等。想靠「輸液」獲利的路只會越走越窄。
有一條獲利的可行之路就是開展中醫適宜技術,有的省份已經明確將其作為村醫收入來源之一,甚至將鼓勵開展變為必須開展。像針灸、拔罐、推拿、膏方都是不錯的選擇。
圖源:圖蟲創意
2. 村醫轉崗為全科醫生,可迎來高薪時代
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加強全科醫生隊伍建設是近年醫改的重要任務。不難發現,各地關於全科醫生的激勵政策支持力度空前。
國家要求到2030年每萬人有5名全科醫生 ,就目前情況來看全科醫生的缺口還是很大的。如果能抓住轉崗的機會,村醫在收入這塊可以說將迎來高薪時代。
村醫轉全科目前主要有以下三種方式:
考取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轉崗成為全科醫生
考取鄉村全科執業助理,註冊全科
參加西醫學中醫培訓
3. 限制大開放,村醫可開診所
隨著政策帶來的診所紅利,不少人紛紛瞄準這塊市場。那麼村醫能不能開診所呢?村醫是可以開診所的,但就目前情況來看,難度較大。
因為在今年國家衛健委發布的《關於開展促進診所發展試點的指導意見》中透露了一個消息:今後開診所醫師必須具備中級以上職稱!這也意味著村醫要考取執業醫師證書並評上中級職稱。
但裡面又提到「中醫診所除外」,也就是說,村醫可考取中醫確有專長證書,申請中醫備案制診所。
另外,在今年3月2日,全國人大代表旦正草接受新京報專訪時,就村醫問題提出:因地制宜,批准老村醫可以自己開診所。相信未來國家對村醫開診所的資質會有鬆動。
4. 村醫轉為鄉鎮衛生院職工
隨著鄉村一體化的逐步推廣,有的地方政策提出,村醫可與鄉鎮衛生院籤訂聘用勞動合同,身份由個體轉變為鄉鎮衛生院臨聘職工。
如果村醫取得了執業(助理)及以上醫師資格,在鄉鎮衛生院招考正式在編工作人員時給予適當加分,優先錄用。
當村醫獲得醫師身份後,編制、保險等保障才有希望。從長遠的角度來看,有執業醫師資格證書的醫生和無醫師資格證書的差別是巨大的。
5. 考取健康管理師、保健管理師等證
隨著健康中國行動的展開,健康管理和養生保健在行業內的地位只會升不會降。近期,不少考試平臺都在發布消息稱,取得健康管理師證書就能去當地人社局領取國家發放的2000元技能補貼。
圖源:圖蟲創意
同時值得提及的是,在2017年末人社部發布了新版的《國家職業資格目錄》,很多保健類的醫師資格都被取消了,而保健調理師仍然被保留,所以保健調理師含金量是相對高些的。對於村醫來說,多拿一個證書就是多一份保障和收入來源。
綜上所述,未來村醫要做的不是「等、要、靠」,而是要把精力放在如何提高自己的診療能力和公衛服務上,畢竟這是一個憑實力說話的時代。
來源:
基層醫師公社 劉小琳《23439個村衛生室消失 村醫真的要被淘汰?》
new healthcare 《全國醫療衛生機構總數破百萬,這類機構卻在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