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爾地夫與中國儘管相隔遙遠,但兩國並不陌生。古時被海上絲路聯結的兩個國家,如今在新時代攜手揚帆、共同向前。馬爾地夫駐華大使艾莎特·阿茲瑪近日接受人民日報海外網採訪時表示,馬爾地夫高度重視發展對華關係,中國過去、現在、將來都是馬爾地夫重要的政治經濟夥伴。
「中國在我心中有特殊地位」
對於阿茲瑪來說,「馬中關係」這個詞可謂貫穿了她的職業生涯。「自1988年進入馬爾地夫外交部工作後,第二年我就參與到對華工作中。」阿茲瑪回憶說,「中國在我心中一直有特殊地位。」
儘管與中國早早就結下緣分,但阿茲瑪第一次踏上這片土地卻是近20年後的北京奧運會。2008年,阿茲瑪隨團先後到訪北京、南京等地,鳥巢和南京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在她心裡留下深刻印象。在那之後,阿茲瑪探訪中國的腳步開始加快:昆明、福州……每在中國地圖上「解鎖」一個點,都讓阿茲瑪對中國的了解更深一步。
2019年8月,阿茲瑪正式出任馬爾地夫駐華大使。新的工作崗位、新的觀察視角,讓阿茲瑪對中國有了更加真實、直觀的觀察與認知。「中國近些年發展速度非常快,特別是扶貧成果非常突出,令人敬佩。」在阿茲瑪看來,不斷縮小的城鄉差距就是有力的證明:「我去過中國許多地方,它們看起來都很先進、整潔,甚至讓我分不清那裡到底是城市還是村莊。」阿茲瑪認為,「這得益於中國政府很好地鼓勵了人民,發展已經滲透到中國的每個角落。尤其是在農業地區,大家生活都能自給自足。」
越來越多合作項目「落地開花」
阿茲瑪對華認知日益增進的背後,是中馬兩國幾十年間攜手同行、共謀未來的大圖景。作為兩國關係諸多歷史性瞬間的參與者和見證者,阿茲瑪對中馬互利共贏的合作模式感觸頗深。
回想第一次參與對華合作項目的場景,阿茲瑪仍覺歷歷在目:「兩國合作的第一個房產項目建造在馬爾地夫的首都島上,那也是馬爾地夫首個致力於提升首都環境的工程。馬爾地夫的首都區域一直非常擁擠,中國的援建項目極大地改善了這一狀況。從那時起,中國企業對馬爾地夫建築業的發展一直起著支柱性的作用。」近年來,阿茲瑪開心地看到越來越多的雙邊合作項目「落地開花」:兩國友誼最好象徵的中馬友誼大橋、中建承建的馬爾地夫最大保障房項目、維拉納國際機場改擴建項目、海水淡化工程……「這些年來,中國為馬爾地夫的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阿茲瑪說。
與此同時,中馬人文領域的交流也頻增亮色。阿茲瑪特別提到,如今一批中國影視劇作品及演員也正在馬爾地夫屏幕上「走紅」:《杉杉來了》、《溫暖的弦》、趙麗穎、張翰…… 緊密的人文交流讓中馬兩國更加親近,兩國人民也在頻繁的互動中不斷縮短心理距離。
在服貿會達成「小心願」
2020年是中馬建交48周年,也是馬爾地夫獨立55周年,在這一重要歷史節點上進一步推動雙邊關係走向縱深是兩國共同的心願。雖然新冠肺炎疫情一定程度上打亂了既定的合作議程,但親歷中國戰疫的阿茲瑪對兩國「後疫情時代」深化合作滿懷信心。
阿茲瑪看到,如今中國處處充滿著生機與活力:全國各地的邀請不斷發向使館,重量級的活動陸續回到北京……在今年9月舉行的服貿會上,阿茲瑪不僅對建築服務展區的各種科技創新深感震撼,還在旅遊展區達成了一個「小心願」:見到了「去年8月就想尋求合作」的中旅、北旅等中國企業代表。「這次展會是我們與中國企業建立聯繫的好機會。我們還討論了很多非常有意義的話題,例如中醫藥、體育合作等。」
「這些都表明我們的關係越來越親密。」阿茲瑪感慨道,「我相信中國將一直是馬爾地夫重要的經濟發展夥伴,我們的友誼在未來將會進一步加深。」
策劃:牛 寧
主編:毛 莉
編輯:張六陸
後期:趙壹晨
專題:吳正丹
--------------------------------------
【推薦閱讀】
「我在中國當大使」系列專訪
責編:吳正丹、張六陸
31924863,.【我在中國當大使】「中國電視劇在馬爾地夫很受歡迎」,.2020-11-27 10:31:19,.204064,.吳正丹、張六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