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氣候不好也不壞,春季氣溫反反覆覆,好像已經成了一種常態。頭幾天還是熱得不行,穿單衣,這兩天就要穿上毛衣棉襖,好像回到了冬天。
所以,中蜂定地飼養分蜂擴群,忌貪戒急。在這種反覆的氣候條件下,如果貪群貪脾,貪多冒進,往往會事與願違,得不償失。那麼,中蜂定地飼養規模數量的問題,我們需要怎麼進行規劃和操作,才能夠確保蜂場收益穩定,實現效益最大化?
一、根據本地蜜粉源情況、場地大小及環境定蜂群數量
1、自己的蜂群規模可以做多大,不是以人的意願為依據的,需要根據本地蜜粉源情況、場地大小及環境情況來確定的。2、蜜源決定蜂群,這是最基本最基本的道理。一個地方蜜源豐富程度,決定了蜂群容量的大小。如果輔助人工飼喂,則以大流蜜季節蜂群最大容量計;如果純自然養殖,則以平時蜜源均值確定蜂群數量。總的來說,蜜源均值與大流蜜峰值所能容納的蜂群數量是參考的最基本因素。3、中蜂定地飼養,每群之間需要保持一定的距離,以防止在缺蜜季節蜂群互盜。而且在我養殖過程中還發現,一個蜂場不是每一寸地面都適合放置蜂群,在環境一定的情況下,總有一定的區域是不適合放蜂群的。所以蜂場內適合放置蜂群的大小及環境,決定了一個場地能夠安置蜂群數量的客觀因素。這就是說,我們是否進行擴群安排,是以蜂場數量是否達到上限為依據。如果蜂群已經超過了蜜源和場地大小環境的承載量,還一味地進行擴群分蜂,其結果只能是得不償失的。一個比較接地氣的比較方式就是事例:蜜源如果能夠容納10群,取蜜150斤,如果強行擴群至20群,可能所花精力非常多,而且很可能顆粒無收,蜂群還會全場互盜四處飛逃,滿眼全是蛋蛋群。
二、根據本地氣候蜜源節奏確定分蜂擴群時間
1、本地氣候蜜源節奏是養蜂人最需要了解的基本情況。我們說為什麼有的養蜂學徒在師傅的蜂場學習了很久,回到自己的蜂場,還是養不好蜂,就是因為沒有因地制宜,學以致用。因為師傅的蜂場與自己的蜂場環境和蜜源情況會有差異,所以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不能做什麼,是需要通過自己去慢慢摸索、實踐和總結的。2、譬如今年我這裡春季氣溫反覆無常,油菜花期只有偶爾兩三天放晴,整個蜂場除了幾個特強群出現了分蜂熱,其他群勢基本上只是完成了新老交替。如果按照書本上或者我縣平壩地區,此時正是分蜂熱時期,也正是需要進行分蜂換王的最佳時期。但是如果按此對我的蜂場進行分蜂換王,則非常不合時宜,很可能因為強行分蜂導致蜂群減弱無法發展,再遇倒春寒還會導致爛仔,蜂群飛逃而造成重大損失。所以,根據本地氣候和蜜粉源節奏確定分蜂擴群時間,才能更好地確保蜂群健康,減少不必要的損失。
三、根據蜂群發展情況適時分蜂擴群
1、我們在不了解本地蜜粉源結構,不了解本地氣候變化,更不了解如何把握時機的情況下(比如新手養蜂),最簡單的分蜂擴群依據,就是蜂群產生了分蜂熱。蜂群產生分蜂熱時蜂群分蜂換王的最直觀依據。2、遺憾的是很多蜂友都捨不得等到分蜂熱產生,貪群貪脾,在不適宜的氣候條件和蜜源調節情況下,強行將沒有產生分蜂情緒的蜂群進行分蜂,其結果是可想而知的。為了蜂群健康,為了自己的蜂場減少必要的損失,我建議大家不必著急。常說,事急則緩事緩則圓,有時候慢一點,反而更好。不論什麼情況,需要進行分蜂換王的表現就是蜂群發展壯大,產生了分蜂情緒。因為蜂群只有在各種條件具備的情況下,才會產生分蜂熱。此時一併結合換王操作,可以做到全年新王新脾新蜂,順勢解除分蜂熱,達到豐產豐收的目的。如果沒有擴群的壓力,則可以進行提前換王解除分蜂熱,保持蜂場以強養強的目的。
四、將中蜂養殖作為一種生活方式更容易養好蜂群
中蜂定地飼養其實是源於中蜂傳統養蜂的生存模式,常常作為家庭副業來進行生產安排。現代回歸鄉村創業的年輕人進行中蜂養殖適度規模,大多也是以定地飼餵為主。比我我自己,定地飼餵以自己的院落為場地,並對院落進行綠化建設,慢慢經營,把中蜂養殖作為一種生活方式。因為定地養殖,蜂群管理所需要的時間就不會太多,每天在院落走一走,看一看,也就完成了蜂群管理。如此,就不會把一家人的生活壓力繫於中蜂養殖,這樣反而更容易把蜂群養好。
願所有中蜂養殖愛好者今年順峰順意,心情好,身體棒,流蜜大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