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介紹一位喜歡藝術創作的點心師傅——
嘉裕出生於順德倫教一個點心世家,太公創立了德記,德記是當地的一間老字號早餐店,因為家族的文化影響,嘉裕成為了第五代傳人,把梁氏的點心獨門手藝傳承了下來。
從小被家族文化所薰陶的嘉裕,特別喜歡家父製作的精美點心,也十分期待傳承家族的手藝。4、5歲就開始喜歡跟住父親在店裡玩耍,18歲正式入行製作包點。
因為愛好,他不斷努力訓練自己的技能….20出頭的嘉裕已在某媒體美食欄目的報導中表現稍有名氣。
8、9年間的鍛鍊,嘉裕的功底逐漸穩固,而心裡也慢慢產生了對中式包點不一樣的想法,他開始在生活中探索尋找創作靈感…希望走出傳統….
藝術源於生活,將心中的創作理念呈現在點心裡,是嘉裕最近不斷嘗試不斷實踐的想法,從而各式各樣精美的創意中式點心不斷面世。
他看著家裡的小黑金魚遊來遊去,令他想到了涼粉,金魚涼粉可以嘗試一下,他馬上上網找磨具,研究怎樣才可以把小黑金魚做得活靈活現。各種嘗試了很多材料,還寫了一大墊紙,最後研製出自己的配方。
藝術不止用眼睛的探索,雙手來實現,還可以利用味覺的傳達 …....
清晨6點,德記開始運營,食客人來人往,嘉裕像往常一樣在德記製作點心。
鹹煎餅是嘉裕的拿手菜,但是他不太願意談論… 這是家族遺留的配方,跟傳統工藝衍生了不同派別。派別不同也會容易產生異議,想了解他的鹹煎餅,直接去德記試試吧。
午間下班的嘉裕喜歡一個人呆著,一個人去吃吃東西。一個人尋找創作靈感。
雖然每天都在孜孜不倦的製作傳統包點,但是嘉裕正不斷鑽研新派創意中式點心。突破傳統點心的呆板。他最近在研製的點心—酥皮糯米餈壽司,靈感源於:他在一家日本料理店裡吃壽司的時候,嘉裕希望做得更加精緻和更有美感。
所以這是一款長得像壽司的糯米餈,用酥皮代替魚生,糯米代替米飯。點心外表酥脆,口感香甜軟糯。
嘉裕拿著這款糯米餈與父親一起品嘗,兩父子來一場傳統與創新的點心文化開展了交流。父親點評嘉裕的點心之外,還表達了他對年輕人創新的想法:
嘉裕父親認為,有很多時候你沒有膽量去改變它,工藝可以改變,食材可以改變,但是它的味道是不能夠變,這正是那份難得的情懷。
而嘉裕表示自己雖然在不斷創新,但是德記的文化仍需繼續傳承,不希望放棄傳統。因為「現在可以一直留存至今的中式點心,其實曾幾何時它們都是一款創新的點心。「
美食需要傳承、需要創新,順德人做順德美食則顯得可貴,而嘉裕在點心師這條路上堅定了信念就更難能可貴。現在能繼承順德美食的順德年輕人並不多,一脈相承的精神或許對粵式點心美食來說是一個有力的推動。
希望這位新一代90後的中式點心師傅可以走出自己的一條個性的中點藝術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