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社會的持續發展正面臨著信息、能源、環境和健康方面的重大挑戰,傳統的學科劃分和由繁化簡的知識體系,不足以解決如此複雜的問題。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瞄準國際科學前沿和國家產業發展的總體布局,以材料學科為中心,向光學、能源和生命醫學延伸,從學科深度交叉融合尋找突破口,解決人類不能迴避的共性需求。
院系簡介
學院於2009年12月正式掛牌成立,2011年10月全面啟動。下設「四系一中心」:材料科學與工程系、量子電子學與光學工程系、生物醫學工程系、能源科學與工程系和現代工程教學與實驗技術中心。設有材料物理、材料化學、光電信息工程、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和生物醫學工程五個專業。
學院貫徹學校的「三三制」人才培養方案,建有多個校企聯合培養基地,著力培養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教學成果顯著,本科生研究成果發表SCI論文或申請專利已達30餘篇/項;在「挑戰杯」大賽、全國光電設計競賽等重大賽事中頻頻獲獎;不斷加強與國外高校合作,與UIUC、UCI開展「3+1+1」學位聯授計劃;與德國弗萊堡大學、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等國外知名大學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係,定期選派優秀的學生參加國際交流。
在學術突出、國際化氛圍濃厚的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就讀是什麼感受呢?讓我們跟著小藍鯨們一起了解吧~
01
大一的大類培養對你有哪些幫助呢?
大類培養的話,給了我一個比較寬廣的視野和多元化的選擇空間。大一時光除了學習基本的微積分線性代數以外,我們大類的三個院系給予了不同的課程安排。最難忘的是建城院的課程,每周去南藝上課,我選了陶藝,攝影和數字媒體,現在想來挺有意思的。
17級 材料物理 鄢聖峻
大一時期除了微積分、化學、力學等基礎理論課程之外,富有特色的是導論課程,因為初進大學校園的我們往往還沒有對於專業的清晰認知,所以如果匆忙地進行選擇,不一定能得到最好的結果。大類培養中以介紹背景、培養興趣為目的的導論課程減輕了大一新生的壓力,給了我們時間可以去自主地進行思考、進行規劃,同時,也讓新生有了參與社團組織、擔任學生幹部的時間精力,大一時候對於大學校園相對廣闊的探索讓我如今對於自己的道路更加清晰,也讓我學會取捨。
18級 材料物理 顧廣揚
大一的大類培養,最大的意義是給了我們剛剛從高三學生轉變為大一學生這樣一個身份轉變的緩衝期,讓我們不用著急選定哪一個專業,而是可以通過許多專業平臺課程來了解院系中每個專業的特色以及主要學習方向,再進一步決定要選擇哪一個專業,但是這對學生也是有要求的,如果大一的學生認為這些專業平臺課是「水課」,進而影響了自己的學習狀態和節奏,那麼是非常不應該的。
17 現代工學院 卿明凱
02
你為什麼會選擇現工院和現在的專業?
我所在的學院,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雖然成立的時間不長,但是卻與以往的工科不同,打出了「新工科」的理念,將工科這一學科給出了更多的出路,更多的研究方向,讓我十分仰慕,於是我選擇了現代工學院。
17 現代工學院 卿明凱
工學院中的科研項目和前沿知識讓我非常嚮往,我也希望未來自己能夠沉下心來好好地研究新材料、鑽研新技術,所以第一點是出於對於自我基本面的認知;第二點是工學院中課程設置的理工融合特色能夠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在專業學習階段不限於理論體系,我能夠了解到不同知識、技術的實際應用,這是非常具有啟發性質的;第三點是平時在我們想接觸科研的時候,學院的教授們會向我們敞開課題組的大門,並給予指導,同時,挑戰杯、大創都是我們走近科研的很好的比賽機會。
18級 材料物理 顧廣揚
03
你們都會上什麼課程呢?有沒有什麼很有趣的課程呢?
平時的課程就是力熱光電和四大力學,然後再加上一點材料方面的基礎課程,我印象最深的是「小土豆」上的理論力學和熱統,因為在此之前我對於物理的了解僅限於普物的階段,學了他的熱統以後,才領悟到了一點點建模和物理的思維,算是摸到了門檻的感覺。
17級 材料物理 鄢聖峻
應當說課程比較多比較雜。涉及的廣度比較大,深度相對有限(相比於物院的物理,化院的化學)。概括的說,大概有普通物理、理論物理系列課程,普通化學、物理化學及相應的實驗課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基礎、無機非金屬、光電子器件、材料物理、材料化學等課程。
兩年來,目前上過的專業課程裡印象比較深的大概有較全面介紹材料學方面的、也是我們所上的第一門和材料有直接關係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基礎》,很硬核,也有給了全新視角和思維方式的理論物理系列課程(《理論物理[Ⅰ]理論力學熱統》《理論物理[Ⅱ]量子力學》《理論物理[Ⅲ]電動力學》)。目前正在上的《光電子器件與工藝》,這門課應該算我們院的特色課程,從物理原理出發,層層遞進到工藝原理、具體工藝,把光電子器件的整個工藝系統做了較為全面的介紹。
17級 材料化學 馬興越
在大類階段,我們上的課程很多,有許多專業平臺課,也有必須要上的微積分等數學課程,而專業平臺課更多的是導論課,比如「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導論」,「系統、決策與控制導論」,「科學與藝術」等課程,也有各個專業的準入課程,比如「力學」,「管理學」,「微觀經濟學」等課程,如果說很有趣的課程,那麼應該要首推「科學與藝術」這門課,作為建築學院的開設課程,我們這一學期的課程與南京藝術學院合作開設,雖然我們每次都需要坐地鐵到南藝去上課,但是卻獲得了不一樣的上課體驗。
17 現代工學院 卿明凱
04
平時的課業壓力大嗎?能簡單形容或介紹一下自己的大學生活嗎?
可以說我們專業自主性很大,總的壓力不大。但是如果你想要深入科研,那就不得不抓緊時間,而對於那些確實對於物理或者是材料不感興趣,志不在此的同學,也不會被太為難,只要上課聽講,不至於天天打遊戲,至少及格總是沒有問題的。
課外活動的話,其實和院系是分開來的。我記得我大二暑假的時候參加過南京大學科學營的志願,帶著一幫高中生進行為期六天的一個夏令營,有不少講座和野外考察。印象最深的一點是由於他們是陝西人,喊我都是一口一個大哥,挺可愛。而院系內部的活動,由於我大二的時候是班長,印象挺深的一次是當時和材料化學專業的一起搞了一次戶外燒烤,總體感覺還不錯,就是肉不太夠吃(x)。
17級 材料物理 鄢聖峻
這個問題的回答應當因人而異。對我個人而言,應該說壓力還是有一點大。平時的課程還是比較多(前面說過,由於大類的原因導致教學計劃延後),從大三開始的大多數課程也比較硬核,一直到大四都還會有4門必修課程。
大學生活,這個就更加個人化了。我個人其實是相對單調的,學習是一方面,也還是佔用了不少時間;社團活動學生工作之類的有一些,不算多;其他的偶爾搞搞攝影之類的只是個點綴罷了。到目前為止都沒有花很多時間在科研上面,個人覺得,就我們專業、至少是我有涉及到的方向而言,大二甚至大三去實驗室做科研都還太早。時至今日,我稍有涉及的研究方向的基礎理論,我們的課程都還沒有學到。
17級 材料化學 馬興越
我的專業是材料物理。壓力固然存在,畢竟課程存在一定的難度,身邊的同學也都很優秀,但是我覺得學習生活中的壓力隨著知識的積累、隨著自身的進步,會轉變為前進的動力,況且當你看到那些從前覺得很難的知識被自己經過努力而學透徹之後,這是一件很令人自豪的事情。在我自己的專業學習之餘,我會參加一些學校發布的志願活動,有講解類的、指導類的,都很鍛鍊能力,同時,在不同的晚會上當主持人也讓我認識更多的朋友,觸碰了人生更多的可能性。
18級 材料物理 顧廣揚
05
對想進入該學院的學弟學妹或者是有什麼建議或要分享的嗎?
大二這個階段挺關鍵的,專業課課程也很多,從初等的熱學光學電磁學到比較難一點的理力熱統數理方法,算得上一個承前啟後的學年。由於學分多課時重課程內容還比較難,所以對於那些對於科研有興趣,或者是大一考試失利,但對於出國保研或者是外推的同學有想法的同學來講,只要你想衝,刻苦一點,都是可以衝上來的,皇天不負有心人嘛。對於那些學有餘力的同學,也可以參加自己感興趣的大創項目或者是去b站上面搜一下一些後續的課程提前學習,打好夯實的基礎。
17級 材料物理 鄢聖峻
一是利用好大一這一年。如果有能力,可以考慮提前去上一些課,特別是C語言、大學物理實驗這些通修課程。二是一定要重視基礎課程,我這裡主要指數學和物理。就我的觀察而言,基礎課程的一大問題是學的時候不知道以後怎麼用,或者等到要用的時候才發現沒學好之類的很難避免。因此學基礎課的時候,儘量要知道(記住)大概講了什麼,後期用到的時候,還可以按圖索驥。
17級 材料化學 馬興越
希望進入我們院的學弟學妹們,一定要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當然可以參加許許多多熱鬧的活動,可以出去遊玩南京城,但是一定要時刻謹記,學習乃是學生的第一要務,在進入大學的第一年,要給自己設一個目標,認真體會學院開設的課程對各個專業的介紹,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認真學習必修課程,讓自己有足夠的成績來進入自己想要進入的專業。
17 現代工學院 卿明凱
大類學習階段除了需要紮實學習微積分、力學等課程外,也不能忽視任務相對輕鬆的導論課程,通過這些導論課,學弟學妹一方面可以了解到前沿知識、選擇自己的興趣面提前開始預習,因為更多的了解和思考可以有效避免大二階段的焦慮;另一方面也可以從教授的經驗之談中重新認識這些可能在很多人心中很枯燥的理化世界。有志於進入現代工學院的學生可以在大一的課表中提前選修大學物理實驗,為自己未來的提升課程、科研探索騰出鑽研的時間。
18級 材料物理 顧廣揚
科技浪潮之下,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的學子們正站在浪尖眺望未來。他們的手中是基礎科學的武器,即將敲開的是現代科技的大門。理為基礎,工為方向,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的學子們仍然在路上,也不斷期待著你的加入!
採訪 | 胡志韌、祈祈
文編 | 宋泓涵
美編 | 黃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