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選擇清華大學數理大類?朱邦芬教授給你答案

2020-12-08 騰訊網

探索未知世界的使命和徵途

當前國家進入了

改變發展模式、依靠科技創新的新階段

培養基礎學科的一流拔尖人才

進行複合型交叉型人才培養十分必要

來自數理大類的朱邦芬教授

應邀做客iTsinghua雲學堂

為我們講述數理大類是如何

統籌整合院系內優秀教學資源

優化人才培養模式的

堅持通專融合,推進通識教育

數理大類入學分班時進行大類培養

通過共同的數理主幹課培養

讓學子掌握人類文明核心成果

為學生一生奠定基礎

工程、技術、數學、物理

打破學科界限

以雄厚的師資力量和科研實力為支撐

融合數理基礎與學科交叉

平衡個性與共性關係

為學子提供更多的選擇機會

和更廣闊的成才空間

清華大學數學系的實力有目共睹

除了培養出華羅庚、陳省身、許寶騄等

傑出的數學大師外

丘成桐數學中心的成立

搭建起一個國內目前最好的

培養優秀數學人才的國際化平臺

更是為數學系學生

提供了一流的學習和研究數學的資源

清華數學系所重視培養的

從事交叉學習和研究的能力

強烈的創新意識和服務社會的綜合素質

滿足了社會不同職業對數學人才的需求

近年來培養的多名優秀本科生

在丘成桐大學生數學競賽中摘金奪銀

更是向大眾充分展示了其雄厚的實力

數理基礎與工程技術能力結合的工程物理系

注重理論與實踐並重

通過對系統整合能力的訓練

培養面向能源、環境、健康、國家安全、

物質探源等重大需求領域的高端人才

與基礎物理研究的不同之處在於

它更重視通過大科學工程來進行基礎物理研究

暗物質、高能物理、天體高能物理等

都是其研究的重點方向

面向能源革命、國家安全等領域的巨大挑戰

在基礎研究之上

結合工程和物理進行深入研究

形成了一套全新的完備的學科體系

多次全國排名第一的材料學院

師資力量雄厚

科研機構多元且面向學科前沿

清華大學材料學院採用理科基礎課程培養模式

注重加強實踐環節、擴充實踐基地

先進材料國際實驗班的設立

與國外多家高校的合作

更是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更廣闊的國際化平臺

航天航空學院提供的

既有比較基礎的力學專業

又有當前熱門的航空宇航工科專業

專業選擇的自由度充分尊重個人意願

為你提供了一個廣闊的發展平臺

國產大飛機的研製

嫦娥登月工程

節能減排的基礎理論應用

處處都有航院學生的身影

在各大舞臺上彰顯著清華航院人的追求與擔當

清華大學物理系歷史悠久、人才輩出

23位兩彈一星元勳中便有10位清華物理系校友

幾十年來在此基礎上更是持續發展

國際學科排名增長迅速

葉企孫物理班的成立

為培養有志於從事物理學研究的拔尖創新人才

提供了前沿平臺

在數學、物理基礎課程之外

鼓勵學生根據自身興趣和志向儘早參與科研

為學生提供濃厚的學術氛圍和廣闊的發展空間

在講座的最後

對於選擇清華大學數理大類的理由

朱邦芬教授給出了答案

清華大學數理大類以輝煌的歷史

蓬勃的生機以及崇高的國際聲望

培養出一批批優秀人才

獲得了廣泛的讚譽

在這裡你可以擁有充足的學術資源

個性化、精英化的教育模式

全方位的人格塑造

來奠定你一生的基礎

嘉賓介紹

朱邦芬教授

清華大學數理類首席教授,物理系教授,曾任系主任和理學院院長。200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12年英國物理學會 Fellow。曾任教育部物理類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主任,國外8所著名大學客座教授。現任中國物理學會副理事長,「Chinese Physics Letters」主編和5個學術刊物編委,及多個研究所和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

朱邦芬發表科學研究論文約100篇,編著書7本,曾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項、中科院自然科學獎3項。朱邦芬是研究半導體量子結構物理的一位著名科學家,他與黃昆確立了半導體超晶格光學聲子模式的理論,被國際學術界命名為「黃朱模型」,引起國際上普遍重視。

他是教育部「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專家組成員,清華學堂物理班首席,至今一直在教授本科生課。

為什麼選擇清華大學數理大類?

相關焦點

  • 清華大學朱邦芬院士工作站落戶深圳中學,強強聯合!
    他2019年獲得了清華大學最高榮譽——突出貢獻獎,他就是朱邦芬院士。5月21日上午,深圳中學與清華大學物理系共建的「朱邦芬院士工作站」揭牌儀式在深圳中學立人樓508會議室舉行。由於疫情影響,儀式採用「雲揭牌」形式。
  • 清華大學朱邦芬獲2020年度傑出教學獎
    天津中醫藥大學張伯禮校長獲得教學大師獎,北京大學李曉明、清華大學朱邦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王華明、吉林大學孫正聿、復旦大學李大潛、中國礦業大學於洪珍、華南理工大學朱長江、四川大學馮小明、西安交通大學鄭南寧等9人獲得傑出教學獎,10位勇攀雙創高峰的「青年創客」獲創新創業英才獎。
  • 清華教授朱邦芬:培養孩子成材的4要素!教育,要先學會「鬆綁」
    文 | 名師講學習方法朱邦芬,1948年1月出生於上海市,原藉江蘇宜興,凝聚態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數理學部院士,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教授,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英國物理學會會士。2003年—2010年間,任清華大學物理系系主任。
  • 朱邦芬院士:和中學生朋友談談世界一流科研人才的成長之道
    朱邦芬院士1948年1月出生於上海市,凝聚態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教授,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11月20日下午16:00,由朱院士帶來的,以《和中學生朋友談談世界一流科研人才的成長之道》為主題的講座在深中新校區學術報告廳準時開始。
  • 清華大學朱邦芬院士榮獲2020年度「傑出教學獎」!
    右三為朱邦芬院士2020年11月20日,第二屆教學大師獎、傑出教學獎和創新創業英才獎頒獎典禮在華南理工大學舉行。物理系朱邦芬院士和其他8位高校教師獲得2020年度「傑出教學獎」。朱邦芬院士多年來在物理學科高等教育領域躬耕不輟,潛心育人,在一線教學和管理工作中積累了豐富的育人經驗,為我國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創新工作做出了大量影響深遠的工作。他多年來一直堅守在物理教學的第一線,以身作則,大力推動物理系知名教授給本科生上課。
  • 清華大學朱邦芬院士:科技再發達也需要教師,教師是最美好的職業
    教師是人類最美好的職業朱邦芬:中國科學院院士,物理系、高等研究院教授尊敬的各位老師,尊敬的校領導:邱勇、陳旭為姚期智、朱邦芬頒獎清華大學突出貢獻獎是清華大學對在人才培養和學校發展中做出突出貢獻者的特別獎勵。
  • 清華大學朱邦芬院士寄語2020清華學堂畢業生:風物長宜放眼量!
    朱邦芬清華學堂物理班首席教授去年我們在主樓後廳舉行了清華學堂班畢業典禮。我發了言,主要說了清華學生應有歷史使命感,為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做出偉大貢獻。每逢庚子,中外關係有大變。2020年還沒有結束,但它肯定是不尋常的一年,大變局的一年。比較4個庚子年,我們祖國雖然有許多不盡如人意之處,但畢竟是大大前進了。這給我們一個啟示是:風物長宜放眼量。
  • 【微觀清華】世紀講堂|朱邦芬:學術之道始於走正道(一)
    【微觀清華】世紀講堂|朱邦芬:學術之道始於走正道(一)來源:「新清華 」公眾號2016年8月24日,清華大學2016級研究生新生在開學典禮結束後迎來了入學第一課——物理系朱邦芬院士為新生們講學術誠信。報告中,朱邦芬闡釋了學術誠信的重要性,通過典型案例對學術不端、學術不當行為作了界定,也為同學們講述了自己親身接觸過的幾位老一輩科學家堅守學術誠信的故事。
  • 享譽世界的物理學家朱邦芬:一生「三進清華」,桃李滿天下
    而且他一生「三進清華」,從本科、研究生到成為一名教授,不僅積極捍衛中國科研學術誠信,還為全國高等學校物理學科的發展做出了極大的貢獻,如今已是桃李滿天下。他就是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高等研究院教授、中科院院士朱邦芬。
  • 朱邦芬:遏制學術不端,從認真查處重大案例開始—新聞—科學網
    11月8日,清華大學物理系和高等研究院教授、中科院院士朱邦芬在「中國科學院學部科技倫理研討會」上嚴詞指出。 朱邦芬用兩個「史無前例」描述了當前我國科研誠信的現狀,一是隨著社會整體大環境的急功近利傾向與道德水準滑坡,擁有各種學術頭銜帶來的利益與學術不端行為低風險之間的反差,導致我國科研不端行為的涉及面之廣及嚴重程度史無前例;二是由於國家科技投入大幅增加、網際網路自媒體傳播廣、速度快等特點,人們對科研誠信的關注史無前例。 每個國家都有科研誠信問題,而我國尤為嚴重。
  • 清華大學電機系首席教授曾嶸:清華首設能源大類招生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清華在全國各省份開啟大類招生,在清華即將招生的16大類中,能源類是其他大學都未設置。18日,清華大學招辦主任劉震、清華大學能源類首席教授曾嶸、清華大學化生類首席教授王宏偉做客新華網訪談間,為廣大網友解讀2017年清華大類招生相關政策。   曾嶸教授介紹,清華首設能源類有三方面的考量。
  • 清華大學召開大類培養專家會
    清華大學召開大類培養專家會清華新聞網12月13日電12月10日下午,清華大學大類培養專家會在工字廳東廳會議室召開。副校長尤政、鄭力、彭剛,教務處處長李俊峰、土水學院院長張建民、錢學森力學班首席教授鄭泉水教授、教研院王孫禺教授、數學中心鄭紹遠教授、計算機系孫茂松教授、物理系王亞愚教授、電機繫於歆傑教授、社科學院王天夫教授、人文學院方誠峰教授等出席會議。會議由李俊峰主持。
  • 豌豆思維與清華同頻共振, 推動數理人才培養
    在經歷了模式、融資、生源等一系列競爭之後,少兒數理思維市場將進入怎樣的發展階段?豌豆思維給出了答案。 但是,更深一層含義,則是期望少兒數理思維賽道回歸「教育」的本質,為中國培養更多優秀的數理人才。這一深層考慮奠定了與清華大學合作的重要基礎。清華大學出版社成立於1980年6月,是由教育部主管、清華大學主辦的綜合出版單位。目前,清華大學出版社形成了大學本科計算機專業教材和大學本科非計算機專業教材、高職高專計算機教材、計算機應用技術類圖書和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圖書等層次完整、種類齊全的圖書品種結構。
  • 奇蹟為什麼出現在中國
    今天,請您與我們一起走近這群「追夢者」,一同找尋「奇蹟為什麼出現在中國」的答案。  全世界都在這個領域競爭,中國人先拔頭籌。  「早在2008年,我們就預言了在有磁性摻雜後會出現量子反常霍爾效應。此後,誰能夠在實驗上證實它的存在,引起了一場世界範圍的角逐。」
  • 清華大學汪玉教授:願更多同學不懼挑戰,投身電子信息產業!
    3月8日,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主任汪玉教授作客iTsinghua雲學堂,為高中學子介紹了電子信息專業的內涵以及清華大學電子信息大類的相關情況。清華大學電子信息大類具備國際先進的電子信息課程體系與雄厚的師資力量,國際交流廣泛,致力於培養專業基礎紮實、綜合素質卓越,在科學研究、工程設計與應用開發領域做出重大貢獻的拔尖創新型人才。錯過了直播怎麼辦?沒關係,下面就讓我們看看汪老師講了哪些精彩內容吧。
  • 清華大學全面推進全職講席教授、冠名教授制度
    諾貝爾獎獲得者、圖靈獎獲得者,還是長江學者……提起清華大學的師資建設,往往是這些學術牛人和科研大咖最引人注目,清華用全職講席教授、冠名教授制度獻禮第三十四個教師節,以制度重塑尊師重教之基。計算機系冠名教授基金的設立不僅是在教師節為計算機系60周年獻上的賀禮,更揭開了清華大學全面推進全職講席教授、冠名教授制度的序幕。
  • 朱邦芬:我所熟悉的幾位中國物理學大師的成才之道
    王明貞先生是清華大學第一位女教授,是我國最有成就的一位統計物理學家,2010 年104 歲時去世;彭桓武先生是「兩彈一星」元勳,1935年清華本科畢業;楊振寧先生是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許多物理學家認為,楊—米爾斯非阿貝爾規範場理論足以讓楊先生再次獲得諾貝爾獎;黃昆先生與楊振寧先生1942—1945 年在西南聯大讀研究生時是同學,是享譽國際的凝聚態物理學家,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黃祖洽先生
  • 清華大學教學委員會召開2019年第三次全體會議
    清華大學教學委員會召開2019年第三次全體會議清華新聞網6月14日電 6月12日下午,清華大學教學委員會2019年第三次全體會議在主樓接待廳召開。校長、教學委員會主任邱勇主持並作總結講話,教學委員會副主任朱邦芬、郝吉明、李俊峰等26位委員出席會議。
  • 江山代有才人出,理學類專業各不同——理學類專業如何選擇?
    今天在這裡我們談一下理學類專業,理學類專業一般是培養科學家的,也就是搞研究的, 理學是中國大學教育中重要的一支學科,是指研究自然物質運動基本規律的科學,大學理科畢業後通常即成為理學士。我們常說「專業選擇決定未來發展的方向,院校定位決定未來發展的高度」,而專業與院校的選擇,基於我們對其的認知與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