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5」熱依扎用「較勁」邁出果敢人生,魏坤琳用科學解讀初心本質

2020-12-05 鳳凰網

「秋風生渭水,落葉滿長安」10月31日,「尋找未知的自己」第五季來到了十三朝古都西安,在深秋之際,走進了開闢中國IT學科先河的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這次活動請來了《長安十二時辰》「檀棋」熱依扎和《最強大腦》「科學判官」魏坤琳,雖然他們在不同的領域,用不同方式探問初心,但卻有同樣的勇敢的人生追尋。

熱依扎:用較勁邁出果敢人生

今年暑假熱播劇《長安十二時辰》讓許多觀眾重新認識了飾演檀棋的哈薩克族姑娘熱依扎。劇中的她有勇有謀,風姿綽約,刷新了大眾對青年女演員的認知。儘管有著出色的容貌,熱依扎的演藝道路並不是一帆風順。

脫下嬌媚唐妝造型,一身帥氣西裝打扮的熱依扎用了個人的事例來講述她為初心的果敢人生。

當被主持人問到:「在喧囂的娛樂圈中,如何守住初心」時,熱依扎給出了一個詞:「較勁,你說我不行我偏要行」。

因為異域風情的長相曾被老師認為是發展的限制,但熱依扎不甘心,仍堅持自己所愛一往無前,用10年時間證明自己可以在娛樂圈佔有一席之地;因為名氣不夠,很多聲音質疑熱依扎為什麼能在《長安十二時辰》演「檀棋」一角,她不服輸跟這些聲音較勁,提前一年停下所有工作,為了與人物角色匹配,每天早上起來練習騎馬,等到最後一場戲配錄音時,她嚎啕大哭釋放之前所有壓力,終於讓質疑的人閉嘴。

從《甄嬛傳》的寧嬪葉瀾依到《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檀棋,熱依扎這股勇敢做自己、不屑言論的瀟灑勁兒,讓不少觀眾紛紛被圈粉。

但是堅持對演藝的熱愛並不容易,熱依扎也曾兩次嘗試放棄演藝事業。第一次是剛出道後不久,主演的文藝片被禁了,那時她發現自己並不適合娛樂圈,於是開了一家服裝店,自己跑去廣州、香港批發衣服,並且為了省錢住在城中村;第二次是演完《長安十二時辰》後,很多人質疑她用生病這事來炒作,這時熱依扎陷入輿論壓力之中,第二次覺得不適合娛樂圈環境,也面臨放棄。

當經歷過這兩件事後,反而讓她更能看清自己對演藝的熱愛,最終她並沒有放棄,成就了現在的熱依扎,她自豪稱自己堅持下來了:「任何行業都不好做,放棄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努力就放棄。」

最後她還對自己的初心進行了升華:「在演藝事業中,我希望未來能拿大獎,感恩幫助過我的人,證明自己的實力,證明自己的初心是對的。」

魏坤琳:初心是心智的底層算法

與熱依扎感性分享個人故事風格不一樣,堅持「科學才是我唯一的評判標準」的魏坤琳則通過客觀科學理論來解釋「初心」。

他一開始就點出了當下年輕人共同的痛點:「為什麼我老犯拖延症?為什麼我想做的事情這麼多?為什麼時間永遠不夠用……」

「所有的問題都指向一個東西:時間,是你時間管理的問題。」魏坤琳指出問題所在。

他稱人類每時每刻都面臨著長期利益和短期利益的決策,但是人腦有一個弱點——往往會屈服於短期的利益誘惑而做出簡易選擇。在網際網路發達的今天,各種大小屏幕和APP利用了人腦的弱點,消耗你的時間,分散你的注意力,讓你享受短期的利益。「如果長期屈服於短期利益,你就失去了理性思考的能力。」

「今天我講的是時間規劃,但是年輕人對時間的利用非常低。大家有著不同的出身,不同的家庭背景,但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對時間的利用,善待時間、管理時間是你們制勝的唯一優勢。」魏坤琳強調了時間管理的重要性。

他最後將時間與初心聯繫在一起:「我認為初心就是你心智的底層算法,這個底層算法一旦掌握,你才會有更好的未來,你的人生才會更有規劃。」

劉風華:將人文關懷融入冰冷技術中

「無論是小願望還是大目標,初心都像燈塔一樣照亮我們前進的道路和方向,向初心的「向」很重要,時刻提醒我們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不要走岔路。敢開始,則代表著遇到困難時不會退縮,能夠直面問題。」鳳凰網副總裁劉風華用了燈塔的比喻向在場大學生解釋了「向初心 敢開始」。

接著,他用了三個小故事 「職場小白就職記」、「職業發展轉型記」和「企業發展選擇的困惑」來進一步闡述這個主題。

最後他分享了鳳凰網的初心故事:「這幾年,整個網際網路的新聞格局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原來千人一面的新聞資訊推送方式已經被摒棄,這時鳳凰網面臨著選擇,面對大趨勢,我們該何去何從?」

在這競爭激烈的網際網路資訊時代,鳳凰網最終憑藉著對初心的追尋,走出鳳凰網獨有的一套新聞資訊風格。「中華情懷、全球視野、包容開放、進步力量。這是我們的初心,鳳凰網決定將人文關懷融入到冰冷的技術中,讓算法承擔更大的責任,堅持我們的理想,不忘初心。」劉風華說到。

辛宇:執著初心,勇敢開始

「電影裡的一句話,「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not a question」(敢,還是不敢,這不是個問題),我覺得說得特別好。「敢開始」,就是希望青年在任何人生階段,不忘初心,有夢,就去追;想變,就去做。勇於開始,解鎖人生,這就是開始的最大意義。」東風日產乘用車公司市場銷售總部總部長辛宇,一開始就用了勁客微電影《敢·開始》鼓勵更多青年敢夢想、敢追求,他飽滿激情的演講贏得了大學生的熱烈回應。

「誰的青春不曾迷茫。」

同時,他通過今年熱騰騰的網劇《長安十二時辰》李必與張小敬的一段對話,來給年輕人的迷茫建議:「不管是守護長安百姓,還是守護天下蒼生,我們都可以視作劇中人物的初心,而不忘初心,才能方得始終。無論處在人生的哪個階段,都能秉承初心,勇於選擇,敢於擁抱人生的不確定,並且一往無前地走下去。」

人生如此,企業精神亦如是。

辛宇講述了東風日產的初心「Move People to A Better World」。「在這樣的企業精神引領下,我們從2018年開始,正式啟動日產智行戰略,通過日產智行技術賦能於車,讓車成為人的夥伴,更為重要的是,在重新定義人與車的關係上,我們正在實現新的突破。」

同時,他進一步解釋:「東風日產將從智能駕駛、智能動力和智能互聯三大領域,實現對未來汽車生活的改變,讓汽車從此會思考、會呼吸、會溝通。」

「在每一個新機會來臨的時候,東風日產都快速地抓住,不遺餘力去落地,不斷打破邊界,重新定義自己,而這就是源於在我們血液當中的「Move people to A better world」的初心。」辛宇最後總結到。

四位嘉賓各自分享之後,活動進入了論壇環節,主持人將年輕人經常碰到的兩個問題拋給了嘉賓們。

「年輕人頻繁跳槽有錯嗎?應該「從一而終」還是「騎驢找馬」呢?」堅守初心的初衷雖好,但現實往往是殘酷的,也是每個大學生必須面對的人生課題。

現場觀眾提問

魏坤琳並沒有直接給出答案,而是又拋出了一系列的科學數據供同學們參考:「美國心理學家研究發現,成功換職業從轉軌到入軌大概需要3年時間。所以面對這個數據結果,你想想頻繁跳槽的目的是什麼,是在有意識找尋自我,還是無意識為轉而轉。」

劉風華則稱是否跳槽的決定因素是「個人成長價值」而不是「薪資高低」:「跳槽不跳槽,我覺得是根據每個人的實際情況選擇,在我看來,決定我是否換工作的前提條件是我在這個公司能否每天成長,能否能夠實現自我價值,能否創造更多價值。」

「頻繁兩個字很要命,如果你每一次跳槽,不能在新的職業環境上構築起你新的能力,那麼,兩倍三倍的薪資對於你來說也沒太大意義。」辛宇建議當下年輕人避免頻繁跳槽。

熱依扎建議換工作前首先必須讓自己不斷成長,有足夠的實力才是跳槽的資本。

「只要你敢開始,永遠都不晚」這句話有沒有BUG?」是激勵人永遠不放棄,還是給不敢邁出第一步的人藉口與安慰?面對這觀點的疑惑,四位嘉賓也發表個不同看法。

「很多事很晚都可以做。」魏坤琳並不覺得這個觀點有不妥之處,他用了自身的例子進一步闡述:「這個夏天我學會了滑板,我也在嘗試玩摩託,我給自己的目標是,無論處於人生任何階段,都可以重新學習一樣新東西。很多時候行動會優先語言和思考,要邁出這一步,探索之後才能取得更多數據,才能對未來有更清晰思考。」

「對自己來說,任何有價值的事都不晚,但對外來說,面對著激烈的競爭者,每件事都有時間限制,所以對外你必須要儘早開始。」劉風華建議要開始就必須儘早。

辛宇回答這問題時候,猝不及防來了一波廣告:「敢開始,才勁客。」接著,他解釋到:「你不動永遠都沒有未來,你不動永遠探索不到新的數據。」

熱依扎也贊同前面三位嘉賓的看法:「任何事重要的是要先開始。而開始這件事的目的也很重要,它將是支撐你能否堅持下去的動力。」

論壇後的抽獎環節,抽取了4位幸運觀眾送出了熱依扎籤名照片,魏坤琳籤名書,以及東風日產車型模型。

《尋找未知的自己》是從2015年開始由鳳凰網與東風日產聯手舉辦的大型青年對話活動,至今已經連續舉辦了五季,從探討創業就業、理想現實等小我世界;到走向大我,追隨著時代脈搏,關注科技浪潮對個人與社會的衝擊;到回歸初心,在探索中,在創造中,在堅守中,在熱愛中,在砥礪前行中找回最初的那個自己。

繼天津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成都電子科技大學和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完滿落幕後,東風日產大學也將迎來整個活動的最後一場,重磅嘉賓包括睿智投資人張泉靈和真「秀才」喻恩泰將齊聚現場,與青年人零距離對話。更多精彩敬請期待!

(實習編輯:林柔柔)

相關焦點

  • 《尋找未知的自己》第五季
    「尋找5」熱依扎用「較勁」邁出果敢人生,魏坤琳用科學解讀初心本質 「秋風生渭水,落葉滿長安」10月31日,「尋找未知的自己」第五季來到了十三朝古都西安,在深秋之際,走進了開闢中國IT學科先河的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 《星月對話》熱依扎坦露心跡:面對人生,要學會與自己和解
    通過訪談,折射出關於人生的種種哲學,為觀眾傳遞一種真實和溫暖的感覺。最近播出的一期,節目組邀請了熱依扎作為嘉賓。在這期節目中,熱依扎展示了很多她內心真實的模樣,也談到了一些對於人生的看法。其中有一段,她之前接受節目採訪的時候,提到了關於「找自己」的一些看法,讓人十分地有觸動。
  • 《最強大腦》魏坤琳的學霸人生
    大家認識魏坤琳,也並非偶然。早期江蘇衛視有一檔綜藝節目叫做《最強大腦》。他那一句經典的臺詞,讓我們記憶猶新:「科學是我評判的唯一標準。」能夠到《最強大腦》上同臺競技的每一個人,都是記憶超人、智商超越常人。能夠給這些人做評委及點評的人,絕非等閒之輩。最近又傳出魏坤琳與製片人桑潔的緋聞。
  • 魏坤琳:科學男神的另一面
    2016年初,科學判官魏坤琳因為《最強大腦》第三季的開播再次被推上風口浪尖。    2015年底,《最強大腦》第三季正式啟動,繼「Dr.魏」——魏坤琳、陶晶瑩、海軍少將張召忠之後,青春作家郭敬明成為最後一位常駐嘉賓。
  • 《最強大腦》「科學判官」魏坤琳教你用最新腦科學知識育兒
    認知科學、面向未來的教育魏坤琳人稱Dr.魏、「叨叨魏」,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運動控制學博士,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人腦的工作方式。曾獲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支持,入選青年長江學者。《最強大腦》節目「科學判官」。
  • 《最強大腦》定檔5月,魏坤琳宣布退出,真實原因令人欣慰
    4月27日,《最強大腦》官網宣布最新一季將於初夏(5月份)回歸。消息一出,立馬吸引了近1000人的加入,除了QQ群外,他還創建了多個微信群,然後在4月3日當天,在多個群裡捏造桑潔出軌魏坤琳的不實信息。儘管事後當事人梅軒宇承認了捏造魏坤琳桑潔不正當關係的不實新聞,並在微博置頂道歉聲明,但事件本身卻給魏坤琳和桑潔造成了不小的影響。
  • 北大教授魏坤琳分享育兒乾貨:家長如何用科學方法培養聰明孩子
    在這一點上,魏坤琳教授並沒有否定。但是,他坦言,其實他根本不懂得什麼是腦開發。 他這個回答讓很多人出乎意料,很多家長表示,自己非常注重孩子的腦開發,對此也付出了不少時間和金錢。而魏坤琳教授則表示,市面上的那些所謂的腦開發不過是打著科學的幌子,其實並沒有什麼太大作用。
  • 熱依扎突然官宣產女:用實力證明,愛情能治好一切「矯情」
    飾演寧貴人的演員名叫熱依扎,是個非常有異域風情的女子,也正是因為這,才讓她小小年紀就踏入了娛樂圈。除了《甄嬛傳》中的精彩表現,還因在《長安十二時辰》中的角色得到華鼎獎最佳女演員的提名。但最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她公開自己患有抑鬱症的事實。
  • 熱依扎戴著吸奶器工作,自曝身患乳腺炎,近照臉色蠟黃頭髮乾枯
    照片中,化妝師正在給熱依扎做頭髮,素顏的熱依扎面色蠟黃,加上頭髮乾枯,看上去血氣不足,狀態不是很好,不過儘管有乳腺炎熱依扎還是照常工作,十分敬業。不少網友在評論區表示心疼,認為熱依扎瘦身成功其實就是累瘦的,還有網友注意到照片中熱依扎的腹部鼓鼓的,有人指出這就是吸奶器,可見熱依扎是用母乳餵養孩子。
  • 周國平:人生要有不較勁的智慧。不較勁的人生,才能走得更快
    我們要有堅韌的品性,來面對人生的挑戰,要有銳意進取的心態,來鑄就成功。然而,人生,不是戰場,並不是我們在每一場戰役中都要獲得成功,有時候,選擇退讓,能夠令我們走得更輕鬆、走得更快。周國平說:「人生要有不較勁的智慧。」不必和自己較勁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短處,同時也有自己的長處。
  • 最強大腦5月回歸,魏坤琳退出,製片團隊大換血,能否挽回口碑?
    在《最強大腦》當中的魏坤琳時而幽默風趣,用陽光帥氣的面容帶給觀眾和參賽選手溫暖的鼓勵,但是每每到了評判和抉擇的時候,又在專業性問題上十分較真,經常因為觀點的不同和其他評委大膽地展開辯論,這時候的魏坤琳固執的堅守科學真理,雖然一改平時謙和的風格,但正由於這樣的態度,不禁讓很多人都感嘆他一貫的理性和沉著。
  • 《最強大腦》魏坤琳用一句話形容王易木的能力,這評價能笑掉大牙
    魏坤琳作為節目組的常駐嘉賓,曾經深得大家的喜歡。他帥氣的外表,儒雅的風度,犀利的談吐,特別是那句「科學是我評判的唯一標準」更是讓我們歡喜有加,熱血沸騰。作為年輕有為的科學家代表,魏坤琳在這個舞臺上,曾經贏得一大批粉絲,可這一季,魏坤琳的形象全然坍塌。原本鮑橒質疑王易木作弊,只是喊話節目組,和魏坤琳沒有什麼關係。可是,魏坤琳生生以一己之力把戰火燒到了自己頭上。
  • 為什麼承認捏造魏坤琳桑潔不正當關係的選手,只給男方道歉?
    2、桑潔言行被質疑雖然說梅軒宇承認了魏坤琳和桑潔這件事情是自己根據捕風捉影的一些信息之後自己編造的內容,但是網友曬出的一些桑潔自己發表的和魏坤琳相關的言論,桑潔是一直沒有解釋的。而她刪除微博的行為無疑是心虛的表現,只是桑潔在此次事情到底扮演什麼樣的角色?而曾經桑潔還懟過魏坤琳是窮酸秀才,讓人細思極恐。
  • 31歲當北大教授、35歲走紅的魏坤琳:生活是苦,但努力真有用
    有人稱他科學男神,有人叫他鐵面判官,有人說他是最帥教授在這個看臉的時代,魏坤琳證明了一個道理,一個男人最性感的不是身體,而是大腦。「我挑人的標準是實力要強、表現要穩。我作為一名大學老師,我深知埋沒人才會是我職業中最大的遺憾。」一向霸氣的戚薇最終還是向魏坤琳作出了妥協。復活了自己心儀的選手,魏坤琳在現場開心得像個孩子。
  • 熱依扎,演技驚豔,李水花讓人心疼
    無意中看到了熱依扎參演的電視劇《山海情》,只是短短的幾幕就讓人印象深刻。在劇中,熱依扎飾演的李水花演技真的好,跟黃軒對戲,眼中滿是委屈、害怕以及對未來的迷茫,兩位的演技太好了!熱依扎那兩次哭的鏡頭,真的是讓人記憶深刻。
  • 《最強大腦》魏坤琳:科學是他評判的唯一標準
    從《最強大腦》第一季開始,魏坤琳教授作為「科學判官」亮相,給出過許多專業上的意見。很多觀眾直呼:有了Dr.魏坐鎮,《最強大腦》穩了。上周五晚21:10《郎牌特曲·最強大腦之燃燒吧大腦》如願而至,老朋友魏教授和我們準時相見。
  • 魏坤琳:終身學習者如何善用大腦?來自認知科學的建議
    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教授魏坤琳教你科學用腦,告訴你大腦的三大規律,並提出學習建議:1)學會對付偷懶的大腦;2)善用好奇心助力學習;3)成為學徒。事業有成的「聰明人」幾乎都是終身學習者,但想成為 21 世紀的終身學習者,面臨兩個困境:信息過載和學習方式陳舊,那該怎麼辦?答案是在認知科學指導下學習。認知科學提倡遵從大腦規律學習,大腦學習規律有哪些?
  • 《最強大腦》王易木晉級,魏坤琳給出解釋,網友用這3個理由反駁
    導語:《最強大腦》王易木晉級國際賽,魏坤琳給出解釋,網友用這3個理由反駁,表示不接受。所以大家對於魏坤琳讓王易木晉級了國際賽這一決定表示非常不滿,很多人都說太不公平,相比於王易木大家更情願是王德才。這一決定並不是網友們質疑的不合理,而是實在太莫名其妙了,如果真的是憑成績來晉級,王易木是根本不可能晉級的。近日魏坤琳知道網友們眾多質疑,所以在記者採訪中他採用文字的方式幫大家回答了這三個問題。
  • 魏坤琳:「看不見的手」操控著生活,心理學帶你去看清
    與其他科學相比,心理學還非常年輕,其作為一門科學只有百餘年的歷史,因為了解自己乃是人類迄今為止所面臨最具困難的挑戰。 科學的心理學到底研究什麼?作為《最強大腦》節目的「科學判官」,魏坤琳坦言很多人對心理學最大的一個誤解就是認為心理學是研究精神病的,是專門研究人類的異常心理行為,這只是其中很小一部分。
  • 郭敬明惹怒DR魏 魏坤琳老婆個人資料令人咋舌
    &nbsp&nbsp&nbsp&nbsp在面對郭敬明和DR魏之間的分歧,網友也紛紛站隊,有的表示支持DR魏的科學依據,有的則認為這是郭敬明在行使自己的打分權,郭敬明打多少分都是合理的。&nbsp&nbsp&nbsp&nbsp有網友認為,節目組有用郭敬明炒作嫌疑,特意給了好幾個郭敬明小動作的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