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生渭水,落葉滿長安」10月31日,「尋找未知的自己」第五季來到了十三朝古都西安,在深秋之際,走進了開闢中國IT學科先河的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這次活動請來了《長安十二時辰》「檀棋」熱依扎和《最強大腦》「科學判官」魏坤琳,雖然他們在不同的領域,用不同方式探問初心,但卻有同樣的勇敢的人生追尋。
熱依扎:用較勁邁出果敢人生
今年暑假熱播劇《長安十二時辰》讓許多觀眾重新認識了飾演檀棋的哈薩克族姑娘熱依扎。劇中的她有勇有謀,風姿綽約,刷新了大眾對青年女演員的認知。儘管有著出色的容貌,熱依扎的演藝道路並不是一帆風順。
脫下嬌媚唐妝造型,一身帥氣西裝打扮的熱依扎用了個人的事例來講述她為初心的果敢人生。
當被主持人問到:「在喧囂的娛樂圈中,如何守住初心」時,熱依扎給出了一個詞:「較勁,你說我不行我偏要行」。
因為異域風情的長相曾被老師認為是發展的限制,但熱依扎不甘心,仍堅持自己所愛一往無前,用10年時間證明自己可以在娛樂圈佔有一席之地;因為名氣不夠,很多聲音質疑熱依扎為什麼能在《長安十二時辰》演「檀棋」一角,她不服輸跟這些聲音較勁,提前一年停下所有工作,為了與人物角色匹配,每天早上起來練習騎馬,等到最後一場戲配錄音時,她嚎啕大哭釋放之前所有壓力,終於讓質疑的人閉嘴。
從《甄嬛傳》的寧嬪葉瀾依到《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檀棋,熱依扎這股勇敢做自己、不屑言論的瀟灑勁兒,讓不少觀眾紛紛被圈粉。
但是堅持對演藝的熱愛並不容易,熱依扎也曾兩次嘗試放棄演藝事業。第一次是剛出道後不久,主演的文藝片被禁了,那時她發現自己並不適合娛樂圈,於是開了一家服裝店,自己跑去廣州、香港批發衣服,並且為了省錢住在城中村;第二次是演完《長安十二時辰》後,很多人質疑她用生病這事來炒作,這時熱依扎陷入輿論壓力之中,第二次覺得不適合娛樂圈環境,也面臨放棄。
當經歷過這兩件事後,反而讓她更能看清自己對演藝的熱愛,最終她並沒有放棄,成就了現在的熱依扎,她自豪稱自己堅持下來了:「任何行業都不好做,放棄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努力就放棄。」
最後她還對自己的初心進行了升華:「在演藝事業中,我希望未來能拿大獎,感恩幫助過我的人,證明自己的實力,證明自己的初心是對的。」
魏坤琳:初心是心智的底層算法
與熱依扎感性分享個人故事風格不一樣,堅持「科學才是我唯一的評判標準」的魏坤琳則通過客觀科學理論來解釋「初心」。
他一開始就點出了當下年輕人共同的痛點:「為什麼我老犯拖延症?為什麼我想做的事情這麼多?為什麼時間永遠不夠用……」
「所有的問題都指向一個東西:時間,是你時間管理的問題。」魏坤琳指出問題所在。
他稱人類每時每刻都面臨著長期利益和短期利益的決策,但是人腦有一個弱點——往往會屈服於短期的利益誘惑而做出簡易選擇。在網際網路發達的今天,各種大小屏幕和APP利用了人腦的弱點,消耗你的時間,分散你的注意力,讓你享受短期的利益。「如果長期屈服於短期利益,你就失去了理性思考的能力。」
「今天我講的是時間規劃,但是年輕人對時間的利用非常低。大家有著不同的出身,不同的家庭背景,但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對時間的利用,善待時間、管理時間是你們制勝的唯一優勢。」魏坤琳強調了時間管理的重要性。
他最後將時間與初心聯繫在一起:「我認為初心就是你心智的底層算法,這個底層算法一旦掌握,你才會有更好的未來,你的人生才會更有規劃。」
劉風華:將人文關懷融入冰冷技術中
「無論是小願望還是大目標,初心都像燈塔一樣照亮我們前進的道路和方向,向初心的「向」很重要,時刻提醒我們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不要走岔路。敢開始,則代表著遇到困難時不會退縮,能夠直面問題。」鳳凰網副總裁劉風華用了燈塔的比喻向在場大學生解釋了「向初心 敢開始」。
接著,他用了三個小故事 「職場小白就職記」、「職業發展轉型記」和「企業發展選擇的困惑」來進一步闡述這個主題。
最後他分享了鳳凰網的初心故事:「這幾年,整個網際網路的新聞格局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原來千人一面的新聞資訊推送方式已經被摒棄,這時鳳凰網面臨著選擇,面對大趨勢,我們該何去何從?」
在這競爭激烈的網際網路資訊時代,鳳凰網最終憑藉著對初心的追尋,走出鳳凰網獨有的一套新聞資訊風格。「中華情懷、全球視野、包容開放、進步力量。這是我們的初心,鳳凰網決定將人文關懷融入到冰冷的技術中,讓算法承擔更大的責任,堅持我們的理想,不忘初心。」劉風華說到。
辛宇:執著初心,勇敢開始
「電影裡的一句話,「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not a question」(敢,還是不敢,這不是個問題),我覺得說得特別好。「敢開始」,就是希望青年在任何人生階段,不忘初心,有夢,就去追;想變,就去做。勇於開始,解鎖人生,這就是開始的最大意義。」東風日產乘用車公司市場銷售總部總部長辛宇,一開始就用了勁客微電影《敢·開始》鼓勵更多青年敢夢想、敢追求,他飽滿激情的演講贏得了大學生的熱烈回應。
「誰的青春不曾迷茫。」
同時,他通過今年熱騰騰的網劇《長安十二時辰》李必與張小敬的一段對話,來給年輕人的迷茫建議:「不管是守護長安百姓,還是守護天下蒼生,我們都可以視作劇中人物的初心,而不忘初心,才能方得始終。無論處在人生的哪個階段,都能秉承初心,勇於選擇,敢於擁抱人生的不確定,並且一往無前地走下去。」
人生如此,企業精神亦如是。
辛宇講述了東風日產的初心「Move People to A Better World」。「在這樣的企業精神引領下,我們從2018年開始,正式啟動日產智行戰略,通過日產智行技術賦能於車,讓車成為人的夥伴,更為重要的是,在重新定義人與車的關係上,我們正在實現新的突破。」
同時,他進一步解釋:「東風日產將從智能駕駛、智能動力和智能互聯三大領域,實現對未來汽車生活的改變,讓汽車從此會思考、會呼吸、會溝通。」
「在每一個新機會來臨的時候,東風日產都快速地抓住,不遺餘力去落地,不斷打破邊界,重新定義自己,而這就是源於在我們血液當中的「Move people to A better world」的初心。」辛宇最後總結到。
四位嘉賓各自分享之後,活動進入了論壇環節,主持人將年輕人經常碰到的兩個問題拋給了嘉賓們。
「年輕人頻繁跳槽有錯嗎?應該「從一而終」還是「騎驢找馬」呢?」堅守初心的初衷雖好,但現實往往是殘酷的,也是每個大學生必須面對的人生課題。
現場觀眾提問
魏坤琳並沒有直接給出答案,而是又拋出了一系列的科學數據供同學們參考:「美國心理學家研究發現,成功換職業從轉軌到入軌大概需要3年時間。所以面對這個數據結果,你想想頻繁跳槽的目的是什麼,是在有意識找尋自我,還是無意識為轉而轉。」
劉風華則稱是否跳槽的決定因素是「個人成長價值」而不是「薪資高低」:「跳槽不跳槽,我覺得是根據每個人的實際情況選擇,在我看來,決定我是否換工作的前提條件是我在這個公司能否每天成長,能否能夠實現自我價值,能否創造更多價值。」
「頻繁兩個字很要命,如果你每一次跳槽,不能在新的職業環境上構築起你新的能力,那麼,兩倍三倍的薪資對於你來說也沒太大意義。」辛宇建議當下年輕人避免頻繁跳槽。
熱依扎建議換工作前首先必須讓自己不斷成長,有足夠的實力才是跳槽的資本。
「只要你敢開始,永遠都不晚」這句話有沒有BUG?」是激勵人永遠不放棄,還是給不敢邁出第一步的人藉口與安慰?面對這觀點的疑惑,四位嘉賓也發表個不同看法。
「很多事很晚都可以做。」魏坤琳並不覺得這個觀點有不妥之處,他用了自身的例子進一步闡述:「這個夏天我學會了滑板,我也在嘗試玩摩託,我給自己的目標是,無論處於人生任何階段,都可以重新學習一樣新東西。很多時候行動會優先語言和思考,要邁出這一步,探索之後才能取得更多數據,才能對未來有更清晰思考。」
「對自己來說,任何有價值的事都不晚,但對外來說,面對著激烈的競爭者,每件事都有時間限制,所以對外你必須要儘早開始。」劉風華建議要開始就必須儘早。
辛宇回答這問題時候,猝不及防來了一波廣告:「敢開始,才勁客。」接著,他解釋到:「你不動永遠都沒有未來,你不動永遠探索不到新的數據。」
熱依扎也贊同前面三位嘉賓的看法:「任何事重要的是要先開始。而開始這件事的目的也很重要,它將是支撐你能否堅持下去的動力。」
論壇後的抽獎環節,抽取了4位幸運觀眾送出了熱依扎籤名照片,魏坤琳籤名書,以及東風日產車型模型。
《尋找未知的自己》是從2015年開始由鳳凰網與東風日產聯手舉辦的大型青年對話活動,至今已經連續舉辦了五季,從探討創業就業、理想現實等小我世界;到走向大我,追隨著時代脈搏,關注科技浪潮對個人與社會的衝擊;到回歸初心,在探索中,在創造中,在堅守中,在熱愛中,在砥礪前行中找回最初的那個自己。
繼天津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成都電子科技大學和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完滿落幕後,東風日產大學也將迎來整個活動的最後一場,重磅嘉賓包括睿智投資人張泉靈和真「秀才」喻恩泰將齊聚現場,與青年人零距離對話。更多精彩敬請期待!
(實習編輯:林柔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