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妝品是每個女性都會使用的必備品,從古時候的單一,發展至今輾轉幾百年,甚至幾千年,規模也是空前絕後,市場需求量大,品質高,具有非常高的經濟價值。化妝品均以塗抹、噴灑方式,來散布於人體表面的任何部位,就簡單的來說,以人的皮膚或者臉部為前提,可以達到清潔、保養、美容、修飾和改變外觀的作用,使人看起來更加精神氣爽,非常受女性的歡迎。
當然,也不一定只有女性才可以使用,如演藝圈的大部分男演員都會使用上化妝品,那麼化妝品大家都知道是化學品以外,那麼它的原材料是從什麼地方取下來的呢?可能大家第一印象,會想到的就是花草植物,其實並不是,除此之外,還有一種淡水魚類,也是做成化作品的原料,它就是「巴沙魚」。
首先筆者先帶大家了解下「巴沙魚」這種淡水魚類。
「巴沙魚」,在國內又稱「多利魚」,主要生長於湄公河一帶,原產地來自遙遠的越南,在越南當地居民都簡稱它為「卡巴沙」,體長100-120釐米左右,吃過淡水魚的都知道,淡水魚大部分都是帶刺的,然而「巴沙魚」這種淡水魚,不僅沒有魚刺,還沒有魚鱗,肉質也非常鮮美,並且體內富含的維生素和蛋白質極高,特別是油脂,就佔了總體積容量的58%左右。
「巴沙魚」曾經可養活了不少越南農民,因為它的體內富含的維生素和蛋白質,以及油脂都可以當作提取化妝品的原材料,並且出口於全國各地,美國就是唯一出口量最大的國家,也是越南最有經濟價值的出口淡水魚類之一。
現如今只能淪為保護物種,在它沒成為保護對象之前,因其身的價值高,卻引來了大量群眾長期捕撈,再加上水資源的汙染和沒有得到適當的休漁期,導致它產量一直在下降,最終只能淪為保護對象,而且差點絕跡。絕跡是什麼概念,等於滅絕,這都得拜越南人所賜,可是這麼有經濟價格,而且美味的食物,怎麼能讓它消失了呢?
「巴沙魚」在我國可是淡水魚類一項空白的記錄,只有越南才有,但是在2008年從越南引進「巴沙魚」進行了人工繁育試驗過後,歷經幾年時間,最後繁育成功了,在我國空白記錄淡水魚類又增添了一新物種,輾轉至今,發展已經有十一年的光陰,現如已經分布在全國各地,主要以湖南和廣東作為主要養殖基地,如今全靠人工養殖,它才得以生存。
「巴沙魚」到底有什麼經濟價值?
可能沒有養殖過「巴沙魚」的都不知道,其實「巴沙魚」產卵數量還是非常驚人的,一次產卵可以達到20-25萬粒,並且成活率非常高,可以達到90%以上,而且每畝產量可以達到10000斤左右,按照目前的零食價格每斤也要10-15元左右,批發價格應該在4-7元每斤,還是有非常大的利潤空間。
而且「巴沙魚」,在近幾年的餐飲界可是非常受歡迎,比如無骨酸菜魚就是其中之一,像以往的酸菜魚基本上都是以草魚和其他淡水魚類作為主要食材,如今卻不同,為了讓吃魚不吐魚骨,很多商家都紛紛的選擇了這種魚,不過在筆者眼裡這種魚可是有非常高的經濟價值,目前可以說它的「錢」景是特別好,在農村如果想養殖或者不知道養殖什麼的,不妨可以考慮一下這種淡水魚。
各位朋友們,看完「巴沙魚」以後,你對它有什麼想法和看法,你覺得前景如何,不妨留言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