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端新聞·大河報記者 郭兵 實習生 張永樂 普春蘭
近日,頂端新聞·大河報記者接鄭州市民劉女士(化名)投訴稱,其在金水區一家超市花9.9元買了一盒棗片,拆開後發現棗片發黴變質,找超市協商不成,撥打12315、110、12345多個電話舉報,耗時兩個多月,花費近2000元,依然沒維權成功,到底咋回事?
女子稱買到發黴棗片,多方維權後進了派出所
2021年1月5日,鄭州市民劉女士還在為2個多月前買的一包棗片鬧心。
劉女士稱棗片發黴變質、味道發苦。照片由當事人提供
2020年10月28日,劉女士在超市購買了200多元的日用品和食物,其中包含一盒9.9元的香橙味棗片。「孩子吃了兩片後,感覺味道不對,發酸、發苦,我一看,棗片的白色內包裝紙已經發黃變色,11月1日我就去找超市協商,沒想到超市不認。」劉女士告訴大河報記者,隨後在警察見證下,她撥打了12315消費者維權熱線。在分別給金水區國基路市場監督管理所送去涉事棗片和購物小票後,國基路市場監督管理所給劉女士出具了處理結果告知書:未發現被投訴棗片有發黴或是感官異常現象,超市提交《不願意調解說明書》,因此調解終止。
不滿意處理結果,劉女士製作了「***超市售賣發黴變質食品,無良商家銷毀證據,人在做天在看!」的牌子到超市旁邊靜坐,超市報警,劉女士被警察帶到派出所。「我還撥打過12345市長熱線,那邊只是登記了問題,沒有解決。」劉女士稱協商過程中誤工費加上交通費等成本總計近2000元,沒想到兩個多月過去了,依然沒有結果。
口味是否因人而異?棗片是否被掉包?市場監管所稱難取證
為什麼一包9塊9的棗片維權如此之難?1月6日,大河報記者分別聯繫超市和金水區國基路市場監督管理所了解情況。
6日下午,超市一位工作人員告訴大河報記者,劉女士購買的棗片外裹了一層葡萄糖粉,為防粘,每片棗片用錫箔紙獨立包裝,「如果儲存不當受潮,葡萄糖粉會化掉黏在白色包裝紙上,且棗片顏色呈現不均勻的白色,但絕對不是發黴。我們留了樣,市場監管局和警察都來審核過,我們的產品質量沒有問題。」該工作人員解釋。
對於棗片質量,雙方各執一詞,記者再次聯繫金水區國基路市場監督管理所,該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接到反饋後,我們去超市現場隨機拆封了幾包棗片,沒發現食品有發黴變質問題,並且要求商家提供了棗片的產品合格證等相關手續,沒有異常。投訴人說的發苦問題,因為每個人口味不同,不能作為判定依據。並且當事人是買完兩三天後才去超市投訴,她拿的這個棗片是什麼時候買的?有沒有可能掉包?這個我們沒辦法固定證據,我們按照流程調查取證後,給當事人出具了結果告知書:未發現問題,終止調解。」金水區國基路市場監督管理所工作人員說,當事人如果不滿意處理結果,可以申請複議或向法院提起訴訟。
劉女士質疑:為什麼超市不願意調解,事情就結束了?如果調查過程存在偏袒,能否向市級或省級市場監督管理局投訴?
就此,6日下午,記者聯繫了鄭州市市場監管局,局裡相關工作人員稱,如果當事人不滿意,可以申請複議提起訴訟,另外,鄭州市消協也可以再次幫助調解。
如今,超市該品牌香橙味棗片分裝袋變成全密封的塑膠袋。
1月5日,記者去到該超市發現,貨架上售賣的該品牌香橙味棗片分裝袋已經從錫箔紙變成全密封的塑膠袋,售價6.8元每盒。超市工作人員稱,接到投訴後,他們不願意再產生麻煩,原包裝棗片賣完之後沒再進貨。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