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宇宙的死亡警示(老鼠宇宙-烏託邦-自然選擇-生命的意義)

2020-12-03 園長大白熊
【圖片來自Pixabay】

今天大白熊要講述的是一個真實的實驗室裡的故事,但它更像一個充滿警示的寓言

1968-1970年,美國動物行為學家John B. Calhoun(1917-1995)在馬裡蘭州普爾斯維爾市(Poolesville,Maryland,USA),對圈養的老鼠進行了一項行為研究實驗,被稱為「齧齒動物烏託邦計劃」(Rodent Utopia Project),這個實驗場所被John命名為25號宇宙」(Universe 25)

John設置了一個擁有邊長9英尺(2.7m)正方形底座,4.5英尺(1.4m)高的大型實驗設施,放入8隻白鼠(4雄4雌),並為它們提供永遠充足的食物、水源、住所,希望它們可以繁殖出一個種群,數量持續增長最終突破極限。

【圖片來自《Death Squared》】

現在想像一下,如此大的烏託邦,究竟能容納多少只白鼠呢?

根據John的經驗和從前多次實驗的統計估算,巢穴可以容納3840隻,水源可以支持至少6144隻,食物可以支持至少9500隻

一對白鼠一次能夠生產12 -14隻幼鼠,妊娠期19-21天,幼鼠6-7周後可達到性成熟。按照白鼠的繁殖速度,應該很快就會人滿為患。

而實驗結果是完全出乎意料的,只增加到了2200隻。期間,他們建立了社會秩序,在內部和外部都產生了派系,交配很快就完全停止了。

【圖片來自《Death Squared》】

在這之後就是無法阻止的死亡,直到白鼠數量降低到只有幾隻時,本以為還有可能重新繁育出下一代,但這些白鼠已經年邁到無法生育了,最終是無法阻止的種群滅絕。

這個實驗的結果竟然如此出乎意料,烏託邦不僅沒有帶來人口的爆炸增長,反而導致了種群滅絕,不禁引發了關於生命意義的思考——生命的最終目標是什麼?

引源:《Death Squared:The Explosive Growth adn Demise of a Mouse Population》 Behavioral Systems, Laboratory of Brain Evolution & Behavior, 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 9000 Rockville Pike, Bethesda, Maryland 20014, USA.

在科幻電影《超體》(英文名《Lucy》)中有過這樣的表述:

【圖片來自電影《超體》】

大白熊是很認同這個觀點的——生命的意義是贏得更多的時間。作為一個三維生物,時間是很好的度量衡,而生物都在為了獲得更多的時間而努力著。

如果生命的目標是贏得更多的時間,那麼首先就要活著,而只是活著還不夠,要活得更好,或者讓後代和種族能夠活的更好,以便得到更多的時間。

而人類個體的生命是有限的,如何獲取更多的時間變成了人生追逐的方向,因此也有了個體的目標——傳遞信息。

生命只能佔據有限的時間,但個體留下的思想可以轉化成信息永遠留在這個世界上。

同時也由此演變出進化的方向——永生&繁殖

關於由於環境惡劣而選擇永生,在《三體》中有很形象的比喻,一個外星種族——三體人

由於三體人生存的星球繞著3顆太陽運動,其變化程度複雜到至今地球人都無法計算其規律。

導致三體人的生存環境非常惡劣,可以想像一下天空中同時有三個太陽的夏天。

【三體人表示我們缺一個后羿】

在漫長的演變過程中,三體人進化出了脫水的能力,可以排除體內全部水分進入類似休眠的狀態,待到相對溫和的時期(比如天上只有一個太陽的時候)再獲得水分而復甦,同時三體人的壽命也變得很長很長。

而在「25號宇宙」中起初的是很適宜繁殖的,不但吃穿無憂,住所綽綽有餘,而且沒有天敵,但人口在達到一定程度後沒有繼續增長,既然底層需求都得到了滿足,那麼究竟是什麼讓環境變得不再適合繁殖?

關於不再繁殖,重要的原因之一是社會責任的缺失。

原本白鼠們是在自然環境中是很難活到老年的,同時因為倖存率低,這也讓白鼠們進化出了短周期的生育,同時生育數量較多。

原本的雄鼠的社會責任是保護後代和族群,但在這樣一個烏託邦裡,不再需要保護,雄鼠們失去了原本生存的價值,而無處發洩的精力演變成了對內的暴力,讓社會動蕩不安。

【馬斯洛需求層次,圖片來自網絡】

同時,隨著個體壽命的大幅度提升,出現了不可調和的矛盾:不需要靠傳遞信息,依然可以獲得更多的時間。

而且這個變化來的過於突然,並不像在自然界中需要幾萬年的演變與進化。

個體生存變得如此容易,突然使得繁殖變得不再重要,反而導致了群體的衰亡。似乎底層需求的過度滿足,變成了社會問題的源頭。

正應了孟子的論點: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隨著人類生存環境的逐步提升,人類壽命也越來越高,隨之而來的社會問題也越來越多。

還好,人類除了生存需求還有很多高層次的需求,但越是發達國家生育率就越低的也是事實。

尼採說人生本來是無意義的。叔本華說人生實如鐘擺,總是在痛苦與倦怠中徘徊。

如何為本無意義的世界創造一種有說服力的意義呢?周國平說可以通過尋找意義的過程讓無意義變得有意義。

人生沒有目的,只有過程,所謂的終極目的是虛無的。——人的情況和樹相同。它愈想開向高處和明亮處,它的根愈要向下,向泥土,向黑暗處,向深處,向惡——千萬不要忘記。我們飛翔得越高,我們在那些不能飛翔的人 眼中的形象 越是渺小。

——弗裡德裡希·威廉·尼採(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

生命是一團欲望,欲望不能滿足便痛苦,滿足便無聊,人生就在痛苦和無聊之間搖擺。

——阿圖爾·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

人類是懸掛在自己編織的意義之網上的動物。

——馬克思·韋伯(Max Weber)

活在幻想裡是一個遠遠較為輕鬆的選項,唯有這樣,才能讓一切痛苦有意義。

——尤瓦爾·赫拉利(Yuval Noah Harari)

由此產生了宗教哲學藝術,為人生增添意義,戰勝悲觀主義的力量。同時人類的社會更加複雜,也有更多的社會壓力。

但人生即使有了意義,就可以讓人類這個種族一直存在下去麼?

難道是人類進化的過快,而無法適應自然麼?

還是這本來就是寫在基因裡的程序?

或者是自然選擇的一部分??

意義還重要嗎??

什麼是意義???

後記:

在此,回到園長大白熊公眾號的初衷,希望留下更多故事,因為故事是人類在沒有文字時就已經發覺的可以長時間傳遞信息的手段,甚至可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因為有了故事才有了當今繁榮的人類文明。

關於生命、人生這類大話題,如果你仍有疑問,不妨看一看這尼採的這本書——悲劇的誕生。本書從論述希臘悲劇的誕生入手,展開對藝術和美學的看法。對日神和酒神精神深入探討,從痛苦中尋找生命的美好。

【作者公眾號:園長大白熊】

相關焦點

  • 25號宇宙:老鼠烏託邦
    25號宇宙,完美的老鼠烏託邦1968年,在衛生署的資助下,約翰成為了「老鼠烏託邦」的造物主,在一個農場的倉庫中,一個長寬2.57米,高1.37米的烏託邦被建造了出來,在這個矩形的空間中,從最中間均勻地劃分出了16個居住區域,在這些區域中,有獨立的居住空間,獨立的飲水和食物供給,並且整個倉庫保證恆溫,沒有炎熱也沒有寒冷。
  • 25號宇宙「老鼠烏託邦」實驗告訴我們什麼?
    在Mortality-Inhibiting Environment for Mice系列實驗中,最著名的一次實驗名叫「Universe 25」,老鼠數量的峰值超過2200並在600天內走向毀滅。網絡上通常稱之為「老鼠烏託邦」或「老鼠反烏託邦」:在封閉的空間裡讓老鼠不受限制地獲得食物和水,遠離捕食者的威脅,觀察它們的自我毀滅。「behavioral sink」是設計這些實驗的研究者John B. Calhoun提出的表示該現象中社會開始崩潰且無法挽回的時點的術語,不是實驗的名字。
  • 「老鼠烏託邦」,一個讓人細思極恐的實驗,或許預示著人類的未來
    這個「完美」的烏託邦被約翰稱為,「25號宇宙」,對應曾經的24個失敗的老鼠之都,約翰成為了這個宇宙的「上帝」,四公四母八隻老鼠,成為了這個宇宙中的「亞當」和「夏娃」。但是,這個老鼠烏託邦並沒有永久的存在下去,1780天後,1973年5月23日,最後一隻老鼠死亡,完美的烏託邦迎來了終焉。
  • 老鼠烏託邦
    他為老鼠設計了一個完美的烏託邦環境,一個長2.57米,高1.35米的方形金屬柵欄圍成的空間。這些老鼠會選擇遠離暴力的區域生活,外表看起來健康完美,但仿佛失去了靈魂。Calhoun把它們稱為The beautiful ones(美麗的老鼠),他認為死亡分成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指一個生命存在著,但是已經失去了所有的目標,也就是說,放棄了交配 撫養幼崽,甚至放棄了承擔任何社會責任的願望。
  • 國外學者表示:25號宇宙的烏託邦悲劇,是人類不可避免的結局
    為了研究人類社會最終的形態,1968年,一個由老鼠構成的烏託邦世界在馬裡蘭州的一個實驗室誕生,科學家給老鼠提供了一個絕對烏託邦的世界一個不用為食物生存考慮的世界。因為人類世界的發展最終一定是走向與類烏託邦的形態,所以很有參考意義。在這個烏託邦環境裡,一開始老鼠不出所料的飛速繁殖。
  • 「老鼠烏託邦」實驗,種群崩潰行為,能否預示人類社會的未來?
    >老鼠烏託邦」實驗卻給出了截然相反的答案,完美生存條件進行1780天之後,所有實驗小鼠全部死亡,這其中究竟發生了什麼?他將4公4母共八隻老鼠放在實驗場地中,這個小世界是一個長寬2.6米,高1.4米的方形空間,每條邊都通往一些老鼠巢穴,這些巢穴總共可容納3840隻老鼠,約翰給這個完美的老鼠烏託邦起名「25號宇宙」,對應著他前24次實驗的失敗,他相當於這個小世界的「上帝」,而這八隻老鼠則是這個宇宙的「亞當」和「夏娃」。
  • 關於長生不老以及有趣的25號宇宙
    比如,古人是老的時候再落葉歸根,而我們則是在大城市匆匆而過,歸鄉的選擇在而立之年就誕生了,好像很多人很早就要固定人生了,但是也許人生是固定不住的。古人過得會快樂嗎?應該會,畢竟我們記得那麼多的古人,雖然更多的我們並不記得,但是,他們對於我們又有什麼意義呢?
  • 一個讓人細思極恐的烏託邦實驗,我們或正朝著25號宇宙的盡頭去
    1968年,一位美國大學教授在一個農場倉庫建立了這樣的一個老鼠居所叫做25號宇宙,其實它就是一個長寬2.6米,高1.4米的大盒子,分為16個區域,空氣清新,溫度適宜,生活在這的老鼠有著源源不斷的食物和清水,還遠離一切疾病和天敵,唯一的缺陷就是空間有限,但最多可以容納三千八百隻老鼠,所有人都在對實驗的結果滿懷期待。
  • 老鼠烏託邦:人類的未來?
    在絕大多數人的認知中,老鼠的數量應該會在一個穩定的範圍內來回波動,而不是到達頂點後直接滅亡。卡爾霍恩的論文由於其中引用了部分聖經啟示錄中的內容,同時被科學界和神學所批判。在論文發表後,無數組織、團體為了自身利益也做出了大量的解讀,反而使「老鼠烏託邦」逐漸神棍化,逐漸偏離了最初了主題。
  • 25號宇宙實驗:用老鼠模擬人類發展1780天,結局難以接受
    國外的科學家們為了探究人類社會發展的不同可能,使用老鼠進行了一場名為「25號宇宙」的模擬實驗,這場實驗用了1780天來模擬人類的發展進程,但最終的實驗結果卻令人疑惑和害怕。年老的鼠群老大們自然是抵禦不了這群年輕人,所以母鼠媽媽們就站出來了,並且表現出很強的攻擊性,之後鼠群的繁殖能力進一步下降,最終呈現出一副老齡化的現象,按道理來說,新生的小白鼠會很快接替老白鼠的位置開始繁衍,但它們卻並沒有,反而一副高高掛起的態度任由老齡化發展。最後的結果就是,就算把一對健康的異性白鼠放到一間屋子裡,人為的給它們創造良好的繁衍條件,它們也不會多看對方兩眼。
  • 地球生命奧秘三,稀有地球與類地行星普遍說,黑暗森林與25號宇宙
    上一期二掌柜跟大家聊了一下像地球這樣誕生生命,需要很多的奇蹟般的巧合匯聚在一起才能滿足基本要求,這似乎符合有人提出的稀有地球說理論。當然也說到了,銀河系有適居帶行星五億顆,宇宙中的恆星更是多達一千萬億顆,這又似乎是在用事實在印證類地行星的普遍學說。
  • 地球生命奧秘三,稀有地球與類地行星普遍說,黑暗森林與25號宇宙
    上一期跟大家聊了一下像地球這樣誕生生命,需要很多的奇蹟般的巧合匯聚在一起才能滿足基本要求,這似乎符合有人提出的稀有地球說理論。我們在銀河系中位置我們從來沒有放棄過對宇宙中生命的探索,從六十年前至今,人類一直不斷的升級技術來探索和接收來自宇宙其他文明的電波
  • 「老鼠烏託邦」,一個令人細思極恐的實驗,或許預示了人類的未來?
    可是老鼠的預期數量並沒有達標,反而充斥著一種奇怪的現象,仿佛有一張無形的大手,在阻止老鼠繁衍,數量一直維持在150隻左右,在這期間老鼠的行為異常,它們表現得不願意繁殖,不離開自己的領地,一直浪費著時間,等待死亡的降臨。
  • 「老鼠烏託邦」,一個細思極恐的實驗,或許預示了人類的未來?
    一、第25號宇宙的誕生1947年的一天,生物研究學家約翰·卡爾霍恩正站在自己創造的「老鼠都市」面前,感覺自己的實驗非常的失敗,浪費了自己的精力,實驗的結果並不完美,反而實驗所發生的一切出乎了自己的預料。
  • 老鼠烏託邦與人類人格的不一樣,效果也不一樣
    2000隻,之後慢慢的所有老鼠都變成了新生代,新生代的行為詭異,不願意繁殖,然後,整個老鼠社會徹底崩潰了,到了1970年5月,老鼠烏託邦運行不到兩年,25號宇宙中最後一個嬰兒出生了。從此以後再也沒有雌性願意繁殖後代,1973年的某一天,25號宇宙老鼠烏託邦中,最後一個居民去世了,老鼠烏託邦徹底終結,它比曾經的老鼠天堂、老鼠之城,毀滅的要更快,(只用了不到5年的時間,新生代的行為讓卡爾洪徹底崩潰了,他稱之為,行為沉淪,主要包括以下的內容,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在神之手剛剛降臨的時期,第一,老鼠家族的幼患在斷奶前就被逐出了家門,第二,年輕的老鼠們互相攻擊
  • 科學家製造的老鼠烏託邦,種群的衰落,為人類敲響警鐘
    這個位於美國馬裡蘭州的小實驗場被人們稱為25號宇宙。卡爾霍恩根據自己多年的研究,認為人口過剩會導致社會功能的崩潰,最終走向種族的滅亡。他的結論遭到不少人的反對,但是25號宇宙中老鼠社會的崩壞對於人類未來的發展還是有著一定的參考意義,因此這項老鼠烏託邦實驗引來了城市規劃專家和政府機構的關注。
  • 人類不會重蹈25號宇宙的覆轍
    25號「宇宙」1968年,卡爾霍恩教授決定製造一個烏託邦。他租了一個農場倉庫的二樓。在那裡他搭建了一個長寬2.57米,高1.37米的老鼠居住地。於是在幾個月內,25號宇宙中老鼠的數量以指數形式爆炸增長,那些最早的老鼠成為社會中的老大,控制著核心資源和地盤。而那些成年卻找不到自己社會中位置的成年小鼠們開始迷茫。
  • 老鼠烏託邦,一個能預示人類未來的黑色實驗
    昨天剛寫完講日本少子化現象的文章,今天打算和大家談談老鼠烏託邦(又稱「25號宇宙」)這個被禁止的實驗。據說這個實驗預言了人類的未來,也跟昨天聊的日本社會問題的話題有關係。還沒聽過這個實驗的朋友不妨來看看。這個實驗的科學依據是,老鼠和人類一樣都是社會性動物,卡爾洪通過模擬一個老鼠的社會環境來預示人類的未來。
  • 人類命運,竟然和老鼠烏託邦實驗相似?
    【正文】人類命運,竟然和老鼠烏託邦實驗相似?基礎生物學知識1:地球生物進化圖基礎生物學知識1:人類某種意義上屬於老鼠後代。重重之重15分鐘視頻詳解:【老鼠烏託邦社會實驗】女性主義科幻作家的觀後感:作為非生物學的金融科技女性主義人士,今天被上世紀最經典的「老鼠烏託邦實驗」愁死了,怎麼說
  • 一個瘋狂的宇宙實驗:研究者用8隻老鼠,便能預測人類未來
    可怕的25號宇宙老鼠實驗 這項瘋狂的實驗就是為老鼠在實驗室裡搭建了一個完美的烏託邦,在這裡,它們擁有吃不完的食物、喝不完的水,同時環境也非常舒適,可以說老鼠只需要在這裡每天吃飽喝足就可以了,沒有任何的生存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