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駐香港特約記者 楊偉民】全國人大常委會早前做出決定,香港第六屆立法會將繼續履行職責不少於一年。反對派為此很傷腦筋:如果留任,便與之前反對推遲立法會選舉的論調不符;但若阻撓,將失去權位與豐厚收入。不過在經過多次討論後,大多數議員傾向留守議會。有港媒直言,泛民此舉功利主義考慮太明顯,內部分裂也會加劇,未來處境將更加困難。
「攬炒(同歸於盡)派」過去一直要求反對派集體總辭,但反對派態度曖昧。據香港《東方日報》18日報導,反對派17日召開近3個小時的閉門會議商討延任事宜。召集人陳淑莊會後發表聲明,宣稱經過「詳細鋪陳」及多番商討後,結果是「大多數議員傾向留守議會戰線」。聲明沒有說明個別黨派的立場,不過民主黨主席胡志偉日前已表明傾向留守。他稱,理解個別議員或有不同看法,但街頭、議會和國際戰線都需要繼續堅守,同時坦言對一些人拒絕延任一年能產生的國際關注程度存疑。公民黨黨魁楊嶽橋也稱,該黨暫時沒有共識,但傾向留下。不過,「人民力量」的陳志全在個人臉書寫上「我不是主留派」,反對延任。有分析稱,陳志全等人明知傳統泛民大比例支持延任,所以打出「反對牌」爭取激進選民支持,到時等反對派炮製的民調出爐,他們可以再以「服從民意」為藉口宣稱延任。
香港中文大學學者蔡子強稱,過去幾年已看出「抗爭派」與泛民存在分歧。《星島日報》18日發表社論分析稱,多數反對派議員傾向留任,一來如果他們阻撓延任,可觀的收入將付諸流水,須知現在議員年薪約120萬港元,可報銷年支出達200多萬港元,一旦失去「不僅自己薪酬全失,政黨也斷水源,可能因此亡黨」;二來泛民政客也知道,總辭取得的政治效果僅會登媒體頭條一兩天,而在國際引起的迴響也很有限,更大的損失是一旦阻撓延任,將被視為不肯效忠特區政府,以後如想再參選返回立法會,有很大機會被取消資格。文章稱,泛民政客當然有一套動聽的理由,但功利主義考慮委實太明顯。與此同時,他們往後可能與「抗爭派」劃清界限,民主黨前主席何俊仁近日就表明反對總辭,聲稱不會被「抗爭派」綁架,「這種說法頗有分道揚鑣的意味,也埋下了兩派進一步分裂的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