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界:"泛政治化"誤港 望"泛民"與中央增互信

2020-12-02 大公網

  大公網7月5日訊(記者馮瀚林)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日前在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大會發表重要講話,指出發展是永恆的主題,是香港的立身之本,也是解決香港各種問題的金鑰匙。工商界人士深表贊同,認為社會不應該「泛政治化」,特區政府應該集中精力搞好經濟,推動經濟發展。香港亦要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尋找適合香港的商機。

  行政會議成員、商界(第一)立法會議員林健鋒表示,習主席對香港的經濟、民生及政治情況亦非常熟悉。他十分認同習近平所言,香港不能「泛政治化」:「香港人對政治紛爭已感到煩厭,特區政府在未來幾年應集中精力,推動經濟發展。香港亦要積極融入國家發展,為香港繁榮穩定注入新的活力。」對於習近平明確指出中央願意與不同政見人士溝通,林健鋒認為,中央與香港各界溝通的大門一直敞開,如多次邀請反對派到內地訪問,均顯示出中央願意加強溝通的誠意。他期望「泛民」珍惜契機,與中央增進互信,減少香港的政治內耗。

  「一帶一路」機不可失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香港工商總會主席王庭聰十分認同習主席講話。他表示,過去社會上出現的部分問題,包括土地供應不足、青年缺乏上流機會等,歸根究柢都是發展機遇未能充分發揮,再加上別有用心的人士挑撥,「泛政治化」、議而不決,導致香港的年輕人缺乏展示才能的機會。國家積極推動「一帶一路」戰略,不論在科技發展、基建規劃、金融服務等,都有廣闊的前景和潛力,香港的專業人士特別是年輕人可以抓住這些機遇,現在的市場不僅是中國了,是整個「一帶一路」沿線的市場,機不可失。

  全國政協委員、廠商會永遠名譽會長施榮懷表示:「習主席的講話一針見血,亦點出了香港回歸以來的大問題。他希望香港能夠跟上國家發展的步伐。」現時香港傳統優勢相對減弱,而新的經濟增長點尚未形成。習主席這番話是語重心長,希望香港能夠檢視。施榮懷又說,過往香港一直有把握國家發展的機遇,現時國家更有「一帶一路」及大灣區等發展大計,國家的出口投資多於入口投資,香港可以扮演橋梁角色,協助國家資金走出去,而香港的專業人士,金融、法律等都可以發揮作用,香港與國家共同發展。

  連接全球「超級聯繫人」

  全國政協委員、港區省級政協委員聯誼會主席陳清霞表示,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得到世界各國的積極評價和熱烈響應。香港是國際大都市,市場化、現代化程度高,國際社會的認可度高。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中,香港作為國家連接全球的「超級聯繫人」,作用凸顯。「香港有能力和條件,努力打造『一帶一路』的綜合服務平臺、投融資平臺、文化交流平臺、產業跨境轉移和基礎設施建設的橋梁、國際人才孵化器和輸出地、21世紀海上多功能航運中心、亞太國際法律及解決國際爭議服務中心,在加強國際合作、推進全球經濟中發揮獨特作用。」

  李秀恆:大灣區勢翻天覆地改變

  圖:李秀恆直言,未來大灣區的發展勢必發生翻天覆地改變\資料圖片

  【大公報訊】記者朱晉科報導:國家主席習近平早前視察香港期間,見證了國家發改委主任何立峰、廣東省省長馬興瑞、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和澳門特區行政長官崔世安一同籤署了《深化粵港澳合作推動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李秀恆表示,廠商會支持《協議》,認為《協議》可深化整個大灣區規劃,同時希望高鐵「一地兩檢」方案儘快獲立法會通過,配合預計年底通車的港珠澳大橋,為香港未來的發展帶來更多機遇。

  李秀恆形容,粵港澳大灣區是「一帶一路」戰略以外,國家為香港未來發展送上的另一份厚禮,香港應該好好把握。他表示,《協議》為各地政府訂下合作機制,同時深化了大灣區規劃未來的工作,他對此深表歡迎,認為大灣區從概念朝向真正實現,邁進了一大步。

  李秀恆指出,未來大灣區的發展勢必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為區內的經濟和民生帶來巨大的好處,香港身處其中自然不例外。惟這個發展計劃要成功,除了明確區內各城市的發展定位外,亦要配合良好的交通基建,而快將竣工的港珠澳大橋和高鐵,將會大大縮短人民往來大灣區的時間,亦降低了交通和運輸成本,為深化粵港澳三地之間的融合提供有利的條件。故此,廠商會希望社會能以務實的態度,落實高鐵「一地兩檢」方案,這樣才可以充分發揮高鐵的真正效益,亦避免香港被邊緣化的危機,阻礙發展的步伐。

相關焦點

  • 「和解」關鍵要聚焦發展去除「泛政治化」
    當前香港存在的政治對抗,其本質是對「一國兩制」的架構和制度是否認同與接受、對中央實質管治權是否尊重與遵循的問題,不認識到這一點,空談「特赦」根本於事無補。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和解」完全不可能。事實上,香港社會有強烈願望改變過去嚴重對立的態勢,能否真正達至「和解」,既要有起碼的政治認同,亦要從更務實的議題開始。聚焦經濟與民生問題,務實理性討論與協商,避免凡事「泛政治化」才是最為迫切的。
  • 泛政治化是港「不歸路」\張定淮
    《中英聯合聲明》發表後,港英政府茪漡磞璆H發展代議政治為核心內容的「政改」。這一民主目標的確立,激發起香港市民結社的意願,相當數量的政治性團體應運而生,香港步入了政治化的進程。      香港回歸後,有人攻擊中央政府不想在香港發展民主政治,並以中央對於香港的經濟城市定位和強調「行政主導」作為理據來說明中央對香港政治民主化的擔憂。然而,從上面所敘述的系列事實的邏輯來看,那些攻擊是罔顧事實的。      中央樂見港政治民主化      新中國建立後,中央政府是否曾經明確表示過反對香港民主政治發展呢?的確有過。
  • 香港高校必須摒棄「泛政治化」
    攬炒派千方百計阻撓任命,實際上是將「泛政治化」帶入校園,是對學術自由、校務自主的最大傷害。 連日來與美國和臺灣勢力勾聯的媒體和組織對有關提名展開瘋狂抹黑,聲稱若二人擔任副校長將扼殺本地人才的升遷機會;「黃媒」甚至稱,若校委會通過任命,「到時港大恐將進一步失去學術自主、百年名聲將一朝喪盡」云云,妄圖逼迫港大校委會否決提名。
  • 將文化活動泛政治化,只會升高兩岸衝突風險
    熊興 華中師範大學臺灣與東亞研究中心研究員在兩岸交流中,除了廣泛的經貿聯繫,眾多文化、教育、娛樂等交流活動也長期是兩岸之間加強情感聯結、增進了解與互信的重要渠道。
  • 「限聚令」下泛民「鋪天蓋地搞初選」漏洞百出
    「限聚令」下泛民「鋪天蓋地搞初選」,民主派初選漏洞百出  【環球時報記者 楊偉民】香港泛民11日起一連兩天舉行立法會選舉候選人初選,被質疑違反「限聚令」,且初選過程漏洞百出。  據香港《星島日報》12日報導,為因應9月的立法會選舉,泛民11日在全港設240多個票站,包括議員辦事處、街站甚至小吃車,供市民以電子或紙張方式投票進行初選。初選原定11日上午9時開始,但臨時延至中午才接受投票。負責統籌初選的港大法律學院副教授戴耀廷稱,由於警方搜查負責研發投票系統的「香港民意研究所」,導致準備工作延誤。戴聲稱所有個人資料將於初選結果公布後立即銷毀。
  • 明報:泛政治化的臺灣,好事也成了鬧劇!
    中新網5月10日電 香港《明報》10日刊出臺灣資深政論家南方朔的文章《泛政治化的臺灣,好事也成了鬧劇!》。文章說,臺灣社會「泛政治化」,當這已成根深蒂固習慣,除政治立場永不休止鬥爭外,無法形成客觀公正標準。「泛政治化」的社會會膚淺化,每件事都在一陣口水戰後,又轉到另一個口水問題上。
  • 港警逮捕8名高校「港獨」遊行者,港媒:隨著執法重振威力,激進政客...
    經律師了解後,警方稱有證據顯示楊子雋參與本年11月19日港中大畢業禮期間的遊行,現以非法集結罪將楊拘捕。資料顯示,楊子雋目前在香港中文大學可持續城市研究中心出任研究助理,去年曾參選灣仔區議會樂活選區,但最終不敵建制派候選人而落敗。
  • 香港多數泛民議員想留任,港媒:此舉功利主義考慮太明顯
    有港媒直言,泛民此舉功利主義考慮太明顯,內部分裂也會加劇,未來處境將更加困難。「攬炒(同歸於盡)派」過去一直要求反對派集體總辭,但反對派態度曖昧。據香港《東方日報》18日報導,反對派17日召開近3個小時的閉門會議商討延任事宜。召集人陳淑莊會後發表聲明,宣稱經過「詳細鋪陳」及多番商討後,結果是「大多數議員傾向留守議會戰線」。
  • 為什麼阿里容易遭遇泛政治化批判?
    二、阿里為什麼容易遭遇泛政治化批判?除了上面提到了網際網路企業、企業家越來越像是思想家,它們讓原本掌握思潮力的群體失去存在感,引發攻訐外,阿里遭遇泛政治化批判,早已其來有自。早期跟它的商業模式、競爭風格甚至馬雲個人言論有關,許多批判從行業競爭面延伸到泛政治層面。
  • 荒謬的邏輯:對學科評估泛政治化的批評 | 來論
    必須警惕在這種批評中出現泛政治化的現象,即把學術期刊評估問題泛政治化,把學術問題政治化  撰文 | 伍民友(上海交通大學計算機系教授、網格計算中心首席科學家)  責編 | 李曉明  對於學科評估的指標,程序有爭議,或者提出批評意見,都是屬於正常範疇的,但是,我們必須警惕在這種批評中出現泛政治化的現象,即把學術期刊評估問題泛政治化,把學術問題政治化。這種將學術問題泛政治化的思路危害甚大,後果嚴重必須給予澄清,回擊。對於其他領域的,我可能沒有發言權,但是作為數十年工作在計算機學科一線的教育和科研工作者,對於計算機領域,發言權還是有的。
  • LFM基金分析半年有6隻中概股在港掛牌 中資企業重新審視上市目的
    隨著京東、網易先後登陸港股,港交所在上半年新股發行市場交出了一份靚麗的「成績單」。「今年上半年預料香港新股市場將有59隻新股上市,同比減少22%。但是預計融資總額由去年同期的699億港元增加25%至 871億港元。」
  • 防止科學泛政治化如何可能? | 來論
    撰文 | 賈鶴鵬(康奈爾大學傳播學系博士研究生)  最近,上海交通大學計算機系伍民友教授在《知識分子》發表了文章《荒謬的邏輯:對學科評估泛政治化的批評》。伍教授指出這些指責毫無道理,學者用英文發表論文代表的是學術共同體的認可和為了學術交流的便捷,這些指責把學術期刊評估問題泛政治化,把學術問題政治化,體現了一種荒謬的邏輯。  伍教授說得很有道理,發表英文論文確實是科學共同體的認可而不是「學術領域的自我殖民化」,這種認可在很大程度上是獨立於政治的。但為什麼科學共同體會刻意與政治拉開距離?為何科學共同體又有底氣主張反對學術的泛政治化?
  • 泛政治化:壓力型體制的缺陷
    政府責任實現機制的「泛政治化」誘使一些政府部門和官員採取各種方式來逃避責任。在「泛政治化」的責任實現機制中,要使下級部門和官員完成任務依靠的是行政命令和政治覺悟。但是,行政命令的監督成本很高,政治覺悟又是一種「軟約束」。
  • 別動不動用泛政治化眼光看社會現象,凡事上綱上線要不得!
    當所有社會問題,都用泛政治化思維解讀的時候,你不覺得可笑荒唐又可怕嗎?     什麼是泛政治化,就是比如去歐美旅遊買臺電腦,他說涉及國家安全不能賣,你就可以說,這只是樁生意和政治無關,不要泛政治化解讀。
  • 全球工商界高度評價:中國為全世界樹立了榜樣
    來源:經濟日報原標題:中國為全世界樹立了榜樣——全球工商界高度評價中國抗擊疫情行動當前,我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的態勢不斷鞏固和拓展,得到了全球工商界的高度評價。截至3月23日,與中國貿促會、中國國際商會合作密切的167家國際組織、境外對口機構、商協會、國際仲裁機構等通過致函致電、錄製視頻、發表倡議、發布公開信等方式,表達全球工商界對中國抗擊疫情的關切和支持。墨西哥外貿委員會主席瓦倫丁·迭茲·墨洛多向正在與新冠肺炎疫情做鬥爭的中國人民表達誠摯的慰問。
  • 李克強用英文「喊話」新加坡工商界:歡迎更多對華投資
    李克強用英文「喊話」新加坡工商界:歡迎更多對華投資 本文圖片 中國政府網「今天在這樣的一個場合,我要更多說幾句招商的話。中國是新加坡最大的貿易夥伴,新加坡是中國第一大新增外資來源國。
  • 華為:網絡安全問題不應「泛政治化」
    【財新網】(記者 侯奇江)針對英國電信集團(BT Group)將把華為設備從現有3G、4G網絡核心網中移出等消息,華為方面12月6日對財新回應,網絡安全問題不應該被「泛政治化」,更不該由於廠商所在國而被區別對待。在現今ICT供應鏈高度全球化的時代,禁止某一個廠家,並不能有效識別和解決網絡安全問題。
  • 「港獨」頭目黃之鋒獄中再被捕,民族敗類註定會被釘在恥辱柱上!
    ,有一部分亂港分子趁機出逃,試圖逃過《香港國安法》制裁,不管在逃到哪他們也都難逃法網,在前段時間香港警方所逮捕「亂港頭目」黎智英就是最好例證,而這也意味著那些曾經為違背《香港國安法》企圖擾亂香港的亂港分子,不管在何處,最終都會受到法律制裁,而近日「亂港分子」黃之鋒因涉嫌違背《國安法》在監獄中再被捕。
  • 蘇軾一首很有趣的詩,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充滿哲理
    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蘇軾的晚年很悲慘被貶到惠州,後來又被貶到儋州,這對於他來說無疑是一種打擊,到達了儋州之後,蘇軾開始痛定思痛,讓自己沉澱下來,回顧自己的一生,他更多的是後悔,認為自己自作聰明,所以才會在開篇的寫到「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每個人養兒子,那都是希望兒子可以聰明,這樣自己也有面子,可是我卻被聰明給誤了一生,正是由於聰明,反而是害了自己,早知如此,我還不如糊塗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