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網7月5日訊(記者馮瀚林)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日前在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大會發表重要講話,指出發展是永恆的主題,是香港的立身之本,也是解決香港各種問題的金鑰匙。工商界人士深表贊同,認為社會不應該「泛政治化」,特區政府應該集中精力搞好經濟,推動經濟發展。香港亦要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尋找適合香港的商機。
行政會議成員、商界(第一)立法會議員林健鋒表示,習主席對香港的經濟、民生及政治情況亦非常熟悉。他十分認同習近平所言,香港不能「泛政治化」:「香港人對政治紛爭已感到煩厭,特區政府在未來幾年應集中精力,推動經濟發展。香港亦要積極融入國家發展,為香港繁榮穩定注入新的活力。」對於習近平明確指出中央願意與不同政見人士溝通,林健鋒認為,中央與香港各界溝通的大門一直敞開,如多次邀請反對派到內地訪問,均顯示出中央願意加強溝通的誠意。他期望「泛民」珍惜契機,與中央增進互信,減少香港的政治內耗。
「一帶一路」機不可失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香港工商總會主席王庭聰十分認同習主席講話。他表示,過去社會上出現的部分問題,包括土地供應不足、青年缺乏上流機會等,歸根究柢都是發展機遇未能充分發揮,再加上別有用心的人士挑撥,「泛政治化」、議而不決,導致香港的年輕人缺乏展示才能的機會。國家積極推動「一帶一路」戰略,不論在科技發展、基建規劃、金融服務等,都有廣闊的前景和潛力,香港的專業人士特別是年輕人可以抓住這些機遇,現在的市場不僅是中國了,是整個「一帶一路」沿線的市場,機不可失。
全國政協委員、廠商會永遠名譽會長施榮懷表示:「習主席的講話一針見血,亦點出了香港回歸以來的大問題。他希望香港能夠跟上國家發展的步伐。」現時香港傳統優勢相對減弱,而新的經濟增長點尚未形成。習主席這番話是語重心長,希望香港能夠檢視。施榮懷又說,過往香港一直有把握國家發展的機遇,現時國家更有「一帶一路」及大灣區等發展大計,國家的出口投資多於入口投資,香港可以扮演橋梁角色,協助國家資金走出去,而香港的專業人士,金融、法律等都可以發揮作用,香港與國家共同發展。
連接全球「超級聯繫人」
全國政協委員、港區省級政協委員聯誼會主席陳清霞表示,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得到世界各國的積極評價和熱烈響應。香港是國際大都市,市場化、現代化程度高,國際社會的認可度高。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中,香港作為國家連接全球的「超級聯繫人」,作用凸顯。「香港有能力和條件,努力打造『一帶一路』的綜合服務平臺、投融資平臺、文化交流平臺、產業跨境轉移和基礎設施建設的橋梁、國際人才孵化器和輸出地、21世紀海上多功能航運中心、亞太國際法律及解決國際爭議服務中心,在加強國際合作、推進全球經濟中發揮獨特作用。」
李秀恆:大灣區勢翻天覆地改變
圖:李秀恆直言,未來大灣區的發展勢必發生翻天覆地改變\資料圖片
【大公報訊】記者朱晉科報導:國家主席習近平早前視察香港期間,見證了國家發改委主任何立峰、廣東省省長馬興瑞、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和澳門特區行政長官崔世安一同籤署了《深化粵港澳合作推動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李秀恆表示,廠商會支持《協議》,認為《協議》可深化整個大灣區規劃,同時希望高鐵「一地兩檢」方案儘快獲立法會通過,配合預計年底通車的港珠澳大橋,為香港未來的發展帶來更多機遇。
李秀恆形容,粵港澳大灣區是「一帶一路」戰略以外,國家為香港未來發展送上的另一份厚禮,香港應該好好把握。他表示,《協議》為各地政府訂下合作機制,同時深化了大灣區規劃未來的工作,他對此深表歡迎,認為大灣區從概念朝向真正實現,邁進了一大步。
李秀恆指出,未來大灣區的發展勢必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為區內的經濟和民生帶來巨大的好處,香港身處其中自然不例外。惟這個發展計劃要成功,除了明確區內各城市的發展定位外,亦要配合良好的交通基建,而快將竣工的港珠澳大橋和高鐵,將會大大縮短人民往來大灣區的時間,亦降低了交通和運輸成本,為深化粵港澳三地之間的融合提供有利的條件。故此,廠商會希望社會能以務實的態度,落實高鐵「一地兩檢」方案,這樣才可以充分發揮高鐵的真正效益,亦避免香港被邊緣化的危機,阻礙發展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