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動不動用泛政治化眼光看任何社會現象
凡事帶節奏上綱上線要不得!
來源:南方傳媒書院
作者:陳安慶(南方傳媒書院創始人)
最近,武騙子雷雷號召武林同道去教訓說真話的方方,又有個「雕塑家」想在秦檜夫妻跪像旁再添一座方方的跪像。真是叫人大開眼界,嘖嘖稱奇。方方到底是做了什麼,讓一些人對她恨之入骨。
辱罵方方的文字依舊甚囂塵上,這背後究竟有沒有網絡推手和網絡水軍從中作梗?
為什麼有的人恨方方恨到失心瘋?方方是這次疫情的元兇嗎?只想聽歌功頌德的話,不想聽批判和反思的聲音。方方在日記裡一直堅持問責,要求瀆職官員引咎辭職。是不是威脅了某些人的飯碗,觸了一些人的逆鱗,這些人就要把她處之後快,在想背後這一系列輿論操作是否是在轉移視線,攪渾輿論,帶偏問責之聲呢?
喪心病狂,毫無下限地,去惡毒攻擊一個六十五歲的退休老太太。這不是他們的光榮,而是他們的恥辱。給方方立跪像,就像在文革中給人戴高帽子,剃陰陽頭一樣。這是違反法律,滅絕人性的人身侮辱行為。
這些人懂法嗎?要知道未經方方允許使用方方的肖像,可能構成對方方的肖像權和名譽權的侵犯。
另外,《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101條規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120條規定:「公民的姓名權、 肖像權、 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並可以要求賠償損失。」
這種行為還構成刑法第246條所規定的侮辱罪。《刑法》第246條規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也由此可以看出,現在的中國國民頭腦中,擅長用政治規訓思考問題,卻缺少基本的法治和法律思維。法治思維,是基於對法治的崇尚、信仰、敬畏而形成的治理實踐思維。
見到一幫法盲和網絡烏合之眾追捧跳梁小丑帶節奏,著實三觀被這些人震碎,碎得七零八落。他們沒為李文亮說話,沒為艾芬說話,沒為死難者說話,更不敢一句責難加於蔡利頭上,打壓李文亮等8名醫生的蔡莉們穩穩坐在位子上,你們連一個屁都不敢放,就知道對一個寫日記的老太太喊打喊殺,一群欺軟怕硬的慫貨軟蛋奴才!
罵方方將家醜外揚了,製造家醜的人,你們卻視而不見,這不是選擇性失明,這是「屁股坐歪了」,這是助紂為虐。中國就是有這麼一群人,身處社會最底層卻有著統治階級的思想,在動物世界裡找這樣的動物幾乎不可能。
另外,最近河南一個小縣城打記者一事鬧得紛紛揚揚,輿情發生後,疑似當地安排網絡水軍攪渾輿論,給媒體記者正常的輿論監督扣帽子,打黑棍上綱上線,說這些記者咋不到美國、日本做輿論監督,做輿論監督就是揭露家醜,就是給美帝遞刀片?這些五毛水軍言之鑿鑿,帶偏輿論企圖把水攪混。
在此給那些烏合之眾做個基本媒體掃盲,輿論監督見證記者的血性與良知,輿論監督往往帶有對公權力批評的性質,因而為百姓所青睞,但卻為輿論監督的對象所厭惡,甚至可能為監督者帶來種種麻煩。
什麼是真記者,真記者就是要有百姓情結與底層特色,不是對官員阿諛奉承或評功擺好,搞歌功頌德寫軟文那一套。如果按照極左和網絡五毛那一套上綱上線的邏輯,我們是不是也可以說——河南縣城公職人員毆打記者製造負面輿情,抹黑了我國公務員的美好形象,這惡劣行徑是給美帝傳遞刀片了?
當所有社會問題,都用泛政治化思維解讀的時候,你不覺得可笑荒唐又可怕嗎?
易中天說,「中國式邏輯」下有一群人是瘋狗、腦殘和烏賊。一種是「揣著明白裝糊塗」,故意把水攪混。這種人,我稱之為「烏賊」。第二種是「瘋狗」,逮誰咬誰。第三就是「腦殘」,人數最多。烏賊是使壞的,瘋狗是咬人的,腦殘是起鬨的。共同特點,是不講事實,不講邏輯,不講道理。
新冠疫情下的群體撕裂,警惕泛政治化思維,擴大化地解讀任何社會現象,「上綱上線」是一種病態思維,最終會導致社會空前緊張,噤若寒蟬,人人自危。
什麼是泛政治化,就是比如去歐美旅遊買臺電腦,他說涉及國家安全不能賣,你就可以說,這只是樁生意和政治無關,不要泛政治化解讀。
話語政治、審美政治、欲望政治、生活政治、差異政治、身份政治、種族政治、性別政治、生態政治,社會政治,當所有的社會問題和社會現象都被貼上政治標籤,泛政治化解讀的時候,不覺得很恐懼嗎?
泛政治化,作為一種輿論生態的非平衡狀態,很有可能會演化為一系列的現實矛盾或衝突,從而導致一些極端行為的發生,甚至威脅到社會的正常秩序。
長期以來,由於以往「極左」路線的影響,人們往往視政治為禁區。這些年,新極左和極端民族主義合流,悄然做大,泛政治化思維又重新走上前臺,忽然把人嚇了一大跳。
在解讀社會現象和社會問題的時候,要就是論事,不要上綱上線帶節奏,扣帽子,打黑棍,要「弱化」政治色彩,並不是不講政治方向、政治觀點,而是指要將科學性、藝術性,變單一的政治理論、道德規範的規訓和灌輸。
當今的網際網路輿論,從從「話語權利」到「話語暴力」,情緒化過激言論和思想,值得警惕,眾聲喧譁,語言狂歡發展到語言的暴力,批評、爭論、辯駁乃至謾罵、嘲諷比比皆是。
理性地看,任何批評都是一種自我表達,沒有自我意識和個性特點的批評不是真正的批評。過去中國官媒的主體敘述多數是非自我表達,或服務於政治,或服務於市場。
如今的自媒體表達寬鬆了一點點,就出現了一系列的網絡暴力和涉嫌人身攻擊的侮辱和誹謗行為。從根本上來說,也是對這樣一種偽批評的否定和反撥。
比如方方日記,屬文學範疇,也許很多人在藝術觀上有差異乃至衝突都是合理的,這正是促進藝術健康發展的原動力。但是超越了藝術,而對作品、和作家進行倫理和政治攻擊,就是走入了另一種歧途,是一種非理性甚至非邏輯的網絡話語暴力。
泛政治化在十年「文革」期間就曾經登峰造極,以至於所有非政治的一切社會問題,甚至包括文學、文藝都淪為政治的婢女,文學和文藝完全變成了純粹的「政治教育」,這顯然是對文學文藝的嚴重誤解。
自近代開始,文學與政治之間,始終有著一種糾纏不休的關係,在政治的風波中跌宕起伏、飽經磨難,需要回歸到它的正常狀態。
中國的科學發展、文化繁榮靠的是什麼方針?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雙百」方針。在政通人和的日子裡,「雙百」方針帶來了萬象更新;在風吹雨打的時候,人們思念、呼喚「雙百」方針。「雙百」方針提出那年,是知識分子的春天。
新時代的特點是改革開放。改革開放離不開「雙百」方針。新時代的新趨勢,是文化的多樣性。這就是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
今天我們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這些都是正能量。
十八大以後,我們國家和執政黨已經確立了「不走老路不走邪路」,現在網際網路上的極左勢力,想讓中國社會重新搞極左泛政治化的那一套,實際上是一種缺乏政治理性的行為,把非政治領域的言行,統統牽扯到政治上進行對號入座,上綱上線,是一種政治泛化現象,它危害了正常的政治發展,使人們對社會問題,不能做出實質的理解和處理,也使社會功能難以正常發揮,物極必反會帶來對政治冷漠和恐懼。
如今的網絡輿論場上,一些對黨和政府進行善意的意見性批評,媒體進行的輿論監督報導和揭露社會醜惡現象的鞭策性言論,往往被別有用心者泛政治化解讀,各種上綱上線、亂扣帽子、這些人還想搞中國古代封建社會文字獄那一套。
更有甚者,將人民內部矛盾與境內外敵對勢力的敵我矛盾,混為一談,意圖擴大敵我矛盾,消解、破壞社會主義建設穩步前進的良好局面,藉以實現某種不合理性的政治目的,形成了泛政治化現象的極端化形態。
對此,我們應該摒棄泛政治化的思維模式,構築政治的理性主義,處理政治、經濟、文化、體育、司法、教育的關係,以積極理性的心態開展政治參與。我們應當摒棄的不是政治,而是傳統意義上的把政治簡單定義為階級鬥爭形式的做法,使政治從「你死我活」的階級鬥爭意識形態影響中解脫出來,現在是改革開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階段,是新時代,中國不能再走極左的那一套老路了。
在當前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國經濟越來越融入世界經濟中,地球村下的「絕緣」作用不能持久,沒有理性的愛國行為並不能有效地保衛國家,只會使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受到損害,使國家形象受到影響,導致外交被動。
愛國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品質之一,愛國情感值得弘揚。但是,愛國熱情不能轉化為「糊塗的愛」,才不會表現為盲目的衝動和偏激行為。我們需要冷靜理智思考,決不能頭腦發熱,如何理性愛國,如果表達理性愛國,在對的地方,有效表達理性愛國情感,愛國之情不能僅停留在感性層面上,缺乏理性思辨,甚至可能轉變成狹隘的民族主義。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理性愛國就是充實自己、認真學習專業知識、提高業務能力,無論在什麼領域,都可以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為國家在政治、經濟及科技的發展中作出應有的貢獻,不做對社會無用的人。對於每個普通中國人踏實工作,積極做好本職工作,為中國經濟發展助力,這本身就是愛國 !
要改革不要文革,對於十年浩劫,那一段極左的社會思潮,要不斷的反思,甚至再反思,都是極為必要的。
最後只想說,別動不動用泛政治化眼光,看任何社會現象,凡事上綱上線要不得!
(南方傳媒書院創始人陳安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