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諾貝爾家族的「炸藥工廠」

2021-01-19 小企鵝看世界

Vinterviken(中文意思是"冬灣")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的南島以西,我們第一次聽到這個地名,是因為多多爸爸的一位同事住在那兒。後來得知,這地方竟然是大名鼎鼎的諾貝爾(Alfred Nobel,沒錯,諾貝爾獎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家族當年的炸藥工廠所在地!


一個冬日的下午,偷的浮生半日閒,我們臨時起意,坐地鐵從北到南穿越大半個城市,去探訪諾貝爾的「發家之地」——「冬灣」。



1860年代,Vinterviken地區還是個荒涼之地。1865年,阿爾弗雷德·諾貝爾收購了這裡的一個農場,建造了第一家硝化甘油炸藥實驗室。兩年後,他發明了炸藥,並於1920年在這裡生產。這是其中一個爆破坑遺址:


在這還能找到各種各樣的爆破試驗遺蹟:

我問多多:「你知道火藥和炸藥的區別是什麼嗎?」

多多說:「火藥可以用來做炸藥,但炸藥不能用來做火藥。」A可以變成B,但B不能變成A?

火藥是中國的「四大發明」之一,早期的火藥主要由硝酸鉀、木炭和硫磺混合做成,並且一直使用到19世紀末期。現代炸藥的主要成分是硝化甘油,對現代炸藥的發明起到劃時代意義的人,就是諾貝爾。


諾貝爾小故事


1833年10月21日,阿爾弗雷德·諾貝爾出生於瑞典斯德哥爾摩。他父親熱愛科學,一心想用自己的智慧創造出世界上沒有的東西。有一年,諾貝爾家失了火,弄得家中一貧如洗,他們只得漂洋過海到俄國謀生。父親開了一家日用五金商店,還設了一個裝滿機械和各種化學藥品的小實驗室,在經商之餘從事科學實驗。


小諾貝爾經常看到工人為了開鑿鐵路在荒山野嶺手拿鐵鎬砸石頭,既費勁又費時。父親發明了一種炸藥,不費勁地把大山劈開了。他對這種神奇的炸藥著了迷,喜歡陪父親呆在實驗室裡。他記熟了各種化學物品的名稱,常向父親提出各種不懂的問題,父親總是耐心地給他講解,還指導他做小實驗。


諾貝爾 17 歲的時候,父親決定讓他去週遊世界,開開眼界。他興奮地問父親:「我這次旅行的任務是什麼?」父親嚴肅地說:「你隻身離家,遠渡重洋,是為了學習各國新的科學和技術。明白嗎?」諾貝爾點點頭,他遵照父親的旨意,先後到了德國、義大利和法國,又去英國參加了世界博覽會,最後橫渡大西洋,到美國的機械工廠當了一名學徒工。


諾貝爾在法國巴黎跟隨化學家佩婁茲學習期間,遇到了年輕的義大利化學家、硝化甘油的發明者——索布雷羅,這引發了他對硝化甘油的強烈興趣。硝化甘油遇熱、壓、震動都極易爆炸,難以控制,所以在當時被認為無實用價值。19歲那年,諾貝爾回到了父親在聖·彼得堡創辦的企業,次年又隨父親回到斯德哥爾摩,開始研究如何安全生產、使用硝化甘油。


1864年的一次爆炸事故中,諾貝爾痛失弟弟和幾名助手,但他並沒有放棄,而是轉移到郊外湖中的一艘駁船上繼續試驗。一次試驗中,一隻裝有硝化甘油瓶破碎,流出的硝化甘油被瓶底下用來減少震動的惰性粉末硅藻土吸收。諾貝爾意外地發現,硝化甘油與硅藻土混合物不僅使炸藥威力不減,而且生產、使用和搬運更加安全,並且適合於填充到鑽孔中進行工程爆破。後來,他用木槳代替了硅藻土,製成了新的烈性炸藥稱為達納炸藥(dynamite)。


他還利用雷酸汞發明了雷管,解決了引爆問題。達納炸藥對於開礦築路、開鑿隧道、興修運河等都帶來極大的便利,很快遠銷歐美諸國。諾貝爾先後在20多個國家90多處開設工廠、實驗室,積聚了大量財富。


1887年,諾貝爾用硝化甘油代替乙醚和乙醇,也製成了類似的無煙火藥。他還將將硝酸銨加入達納炸藥,代替部分硝化甘油,製成更加安全而廉價的 「特種達納炸藥」,又稱 「特強黃色火藥」。諾貝爾的眾多發明,使他無愧於 「現代炸藥之父」的讚譽。


1896年12月10日,諾貝爾在義大利與世長辭。他留下遺囑,將他可兌換的財產用於設立基金會,用基金產生的利息每年獎勵給前一年在物理學、化學、醫學和生理學、文學和和平方面做出傑出貢獻的人。


1901年,諾貝爾獎首次頒發。1968年,瑞典中央銀行設立了瑞典銀行紀念諾貝爾經濟科學獎,通稱「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獎典禮於每年12月10日,即諾貝爾逝世周年紀念日,分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和挪威首都奧斯陸由國王舉行授獎儀式。(來源:維基百科、百度百科)


諾貝爾當年選擇在這兒做爆破試驗,是經過精心考慮的。周圍是群山,可以保護鄰近地區免受意外爆炸的影響,但仍靠近斯德哥爾摩,毗鄰水域,具有建造碼頭運輸物資的潛力。


現在的「冬灣」已經不是當年的荒蕪之地了,它在斯德哥爾摩的位置類似北京的西南三環,周圍已住了很多居民。


為了避免當年實驗的殘餘化學物質汙染土壤和水分,那些爆破坑正在被改造處理。


當年的炸藥工廠,如今已不再有機器轟鳴,一棟紅磚砌成的三層高的廠房被改造為藝術畫廊和咖啡廳,其餘場地變成了公園綠地。


這是一個安靜的藝術休閒區,非常適合在陽光燦爛的下午,跟家人朋友一起坐下來喝個咖啡曬曬太陽。

喝完咖啡沿著海邊(準確地說是梅拉倫湖畔)溜達,爬到小山頂,面朝大海,感受「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


看著太陽漸漸落山,想起明天就是周一啦,趕緊移步幾百米,進入地鐵「傳送門」,從城南瞬間穿梭到城北。


(斯德哥爾摩的地殼大部分是非常堅固的巖石,能夠在70米深的地下開鑿出貫穿整個城市的地鐵線路,也是拜諾貝爾發明的雷管和炸藥所賜啊!)


---

相關推薦

Hej!瑞典生活——秋

Hej!瑞典生活——冰淇淋車來啦

Hej!瑞典生活——鄰居家的貓

Hej!瑞典生活——垃圾分類那些事兒

相關焦點

  • 諾貝爾的炸藥研究之路
    就在兩年前,這位瑞典發明家的弟弟埃米爾在斯德哥爾摩的家族工廠爆炸中喪生。炸藥已成為重要的工業工具,用於開採從銀到鹽的一切東西,但爆破石油是揮發性的,意外爆炸並不罕見。這是一個致命的問題,但在舊金山市中心爆炸一年後,諾貝爾找到了解決辦法。通過將石油與穩定劑混合,他創造了世界上最安全、最可控的炸藥。
  • 炸藥不是諾貝爾發明的——諾貝爾獎的趣事
    可惜當時家庭經濟拮据,在生活困苦的情況下,8名兄弟姊妹只剩下諾貝爾及3位兄弟存活。諾貝爾從小就展現了他的聰明,除了瑞典語,他還會法語,俄語,英語,德語和義大利語等多國語言。提到諾貝爾,自然會想到「Dynamite」(中譯名為「黃色炸藥」或「矽藻土炸藥」),但是其實不只諾貝爾一人,他們一家可以說都與「炸藥」脫不了關係。
  • 「炸藥大王」諾貝爾
    諾貝爾一生獲得發明專利有355項,其中僅炸藥類的發明專利就達129項,被譽為「炸藥大王」。他在去世時,個人財產達3000多萬克朗,但他沒有將財產全部留給親人,而是寫下一份遺囑,將財產設立為獎勵基金,也就是今天的諾貝爾獎。
  • 趣話諾貝爾獎——炸藥之王諾貝爾
    但是,炸藥的發展並沒有停止,直到1864年這一年,一種靠雷管引爆的更猛烈的炸藥問世了,這種炸藥就是硝化甘油。而把雷管和硝化甘油連接的人,正是我們本期談論的主角——諾貝爾。諾貝爾的父親是個企業家,但諾貝爾小時候只上過一年正規的小學,然後就全家去了俄國。由於他不懂俄語,因此只有靠家庭教師來教他和他的兄弟姐們們,從此再沒有受過什么正規教育。再後來,諾貝爾都是以企業家或工程師的名義去外國考察學習,他17歲這一年去了美國,並且學習了化學。兩年之後,他回到父親在彼得堡的工廠做工,一幹就是八年。
  • 《生理科學史話》諾貝爾和諾貝爾獎系列之三 諾貝爾和他發明的炸藥
    1864年,海倫涅堡硝化甘油試驗車間意外爆炸,讓諾貝爾失去年僅21歲的小弟弟埃米爾,全家人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中,緊接著工廠關閉、無數的責難、債臺高築,諾貝爾面臨了人生中的第一個巨大危機,但是他忍住了巨大的悲痛,沒有任何東西能使諾貝爾放棄對硝化甘油的研究。
  • 炸藥大王「諾貝爾」
    有人說,諾貝爾的人生像極了他畢生研究的炸藥爆炸過程——無數微小的催化劑顆粒一次次衝向原料,它們時刻準備著,即使粉身碎骨也要完成使命。在很多人眼中,諾貝爾是一個「科學瘋子」。研製炸藥的過程如同與「死神」共舞。但能夠在熱愛的科研領域實現人生價值,諾貝爾覺得自己足夠「幸運」。小時候,諾貝爾特別欣賞軍人身上那種剛毅與勇敢的特質,渴望馳騁沙場,成為英雄。
  • 諾貝爾的故事:諾貝爾獎的創建者
    為什麼在船上做實驗呢原來,從事炸藥的研究是一項十分危險的工作,諾貝爾在實驗室試製炸藥時,有一次發生了大爆炸,當場炸死了5個人,其中包括諾貝爾的弟弟,他的父親也受了重傷.這個禍事發生後,周圍居民十分恐慌,強烈反對諾貝爾在那裡製造炸藥.諾貝爾沒有被這次爆炸嚇倒,他把設備轉移到附近的馬拉湖,在船上繼續他的試驗.
  • 炸藥發明之父—諾貝爾,為何能改變人類歷史進程?
    ,然而,在諾貝爾出生前,這位工程師一個操作不慎,竟然把自己的家給一把火燒了,這下可好,原本還稱尚可的經濟狀況一夕之間變成低收入戶,就這樣,諾貝爾沒那個命享受到衣食無虞的生活,但即使如此,他的父親依然在諾貝爾小時候就告訴他樂觀的重要,培養他面對困難的奮鬥精神,而諾貝爾的母親安得麗塔也是一位開朗而聰慧的女人,在丈夫為了事業四處奔波時,一肩扛起了照顧諾貝爾的責任,無微不至呵護他長大,讓諾貝爾即使家徒四壁,
  • 【嘉文品讀】家族傳承 | 除了諾貝爾獎,你還應該知道諾貝爾的家族...
    事實上,諾貝爾的遺囑最開始只有約3100萬瑞典克朗。但是這3100萬瑞典克朗並不直接用做獎金,而是用於投資,其中90%的收益用作評獎的獎金。這不禁讓人發問,諾貝爾的獎金為什麼一直源源不斷、不降反增?實際上,這與其背後的家族信託基金——諾貝爾基金會密切相關。
  • 諾貝爾:一個申請了355項專利的神奇男子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認識這個神奇的男子隔壁家小孩諾貝爾的父親是一個化學領域的發明家,熱衷於研究炸藥。或許......會和中國的煉丹師聊得來?諾貝爾的母親祖上也是科學家。後來又回到俄國聖彼得堡,在他父親的工廠工作,一直到工廠破廠(因為研究炸藥,不小心給炸了),也就是1859年。諾貝爾可以說是子承父業,繼續研究炸藥。經過一系列實驗,最後發現了——雷酸汞。一種極其容易引爆的物質。這直接促成了雷管的發明,可以說這是諾貝爾科學道路上的一次重大的發現。在之後的科研道路上,諾貝爾一共獲得了355項專利。
  • 諾貝爾獎背後的「諾貝爾家族」——從愛因斯坦一張成績單說起
    根據他助手索爾曼的統計,諾貝爾一生共取得過351項專利,這些專利所涉及的範圍遠遠超過了他的專長——炸藥,遠及電化學、光學、機械學、生物學、生理學和醫學。例如1893一1894年間,他研究過硝化纖維(炸藥的重要原料之一)的另一個用途,即人造絲。他發明的一種噴嘴在1896年取得專利,硝化纖維正是通過這種極微細孔眼的玻璃噴嘴,才能硬化成絲狀纖維,這種方法被後人發展成人造絲生產的關鍵技術之一。
  • 炸藥是怎麼來的 看看真正炸藥的發展歷程
    那我們就從諾貝爾開頭吧。諾貝爾最開始發明的是液體硝化甘油炸藥棒和甘油工業製備技術,這是在義大利化學家阿斯卡尼奧.索布萊洛1847年的硝化甘油發明上完成的;據說索布萊洛發現自己無意間製造出了一種炸藥後異常的悔恨,當即對著上帝祈禱,以求寬恕自己的彌天罪過。
  • 諾貝爾獎被稱為「炸藥獎」,它有著怎樣的過去?
    一生中獲得了355項發明專利,成立了100多家公司和工廠,工廠和公司遍布歐美五大洲,獲得了巨額財富。諾貝爾去世後,將財富的大部分拿出來設立諾貝爾獎,足有920萬美元,由此可見,諾貝爾也是個富豪。諾貝爾取得這麼高的財富,雖然和他355項發明專利有關,但多數離不開對炸藥的研究,畢竟諾貝爾在炸藥方面的研究是最多的,這也是黑粉詬病他的原因所在,也是諾貝爾獎被稱為炸藥獎的原因。
  • 在爆炸中永生——炸藥之謎
    老諾貝爾是一位獻身科學技術的發明家。當他在瑞典苦心經營的小工廠毀於火災之後,他就遠離祖國和妻兒,到俄國尋求生路。在俄國,老諾貝爾慘澹經營,從事機械發明和研製炸藥。他的研究成果受到俄國方面的賞識,但俄國皇室的政治動蕩,又使他好景不常,事業難以為繼。年過半百的老諾貝爾回國後,開始重整旗鼓,和他的三個兒子一起研製炸藥。父親不屈不撓的性格被阿爾弗萊德所繼承。
  • 硝化甘油 炸藥 諾貝爾獎 心絞痛
    硝化甘油,一種黃色的油狀透明液體,該液體因震動而爆炸被稱為炸藥,同時也是心絞痛患者的救命良藥,阿爾弗雷德·諾貝爾也因它擁有了足夠的財富,他利用這些錢並創立了諾貝爾獎。 1847年,義大利化學家A.索伯雷首次合成硝化甘油。
  • 炸藥是怎麼來的?放開黑火藥吧,看看真正炸藥的發展史
    那我們就從諾貝爾開頭吧。諾貝爾最開始發明的是液體硝化甘油炸藥棒和甘油工業製備技術,這是在義大利化學家阿斯卡尼奧.索布萊洛1847年的硝化甘油發明上完成的;據說索布萊洛發現自己無意間製造出了一種炸藥後異常的悔恨,當即對著上帝祈禱,以求寬恕自己的彌天罪過。
  • 諾貝爾故事
    諾貝爾: 1865年,諾貝爾硝化甘油有限公司在斯德哥爾摩建立,這是世界上第一家生產危險性較小的硝化甘油的工廠。在液體硝化甘油的生產過程中,他多次實驗,反覆鑽研,研製成了固體韌性燃料,並先後在瑞典、英國和美國取得炸藥的專利。
  • 瑞典化學家、工程師和實業家諾貝爾簡介
    諾貝爾從小主要受家庭教師的教育,16歲就成為有能力的化學家,能流利地說英、法、德、俄、瑞典等國家語言。1850年離開俄國赴巴黎學習化學,一年後又赴美國在J.埃裡克森(鐵甲艦「蒙尼陀」號的建造者)的指導下工作  了4年。返回聖彼得堡後,在他父親的工廠裡工作,直到1859年該工廠破產為止。  重返瑞典以後,諾貝爾開始製造液體炸藥硝化甘油。
  • 煙花工廠剛炸幾天,一輛裝滿炸藥的卡車又炸了
    據英國媒體7月9日報導,上周五(7月3日),土耳其一家煙花工廠發生爆炸;這周四(7月9日),又有一輛裝滿炸藥的卡車發生爆炸,造成3人死亡,7人喪生。上周五,在該國西北部的一家煙花工廠發生一系列巨大爆炸,摧毀了煙花工廠,爆炸造成7人死亡,120多人受傷。
  • 他被稱為「炸藥之父」,我們人人皆知,他的發明拉開現代化戰爭
    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是瑞典著名化學家、發明家,擁有355項發明專利,並開辦了約100家公司和工廠。以他名字命名的獎項,用於獎勵那些在各個科學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學者。鮮為人知的是,諾貝爾還曾經是一位成功的武器發明家和軍火製造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