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臺國內首次實現月球雷射測距

2020-12-06 中國日報網

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臺應用天文研究團組長期從事月球雷射測距技術研究,經過對若干關鍵技術攻關後取得重大突破,2018年1月22日晚,團組利用1.2m望遠鏡雷射測距系統,多次成功探測到月面反射器Apollo15返回的雷射脈衝信號,在國內首次成功實現月球雷射測距。

1.2m望遠鏡月球雷射測距

月球雷射測距是通過精確測定雷射脈衝從地面觀測站到月面反射器的往返時間,從而計算地月距離。地月間雷射測距是一項綜合技術,它涵蓋雷射、光電探測、自動控制、空間軌道等多個學科領域,是目前地月距離測量精度最高的技術手段,其觀測資料對天文地球動力學、地月系動力學、月球物理學以及引力理論驗證等諸多學科的研究有著重要的價值。國際上成功實現月球雷射測距的國家僅有美國、法國和義大利。此次雲南天文臺成功實現月球雷射測距填補了我國在月球雷射測距領域的空白,將會為我國天琴計劃的實施提供測距技術支持。

1.2m望遠鏡雷射測距系統採取共光路工作方式,雷射波長532nm,脈衝寬度為10ns,頻率10Hz,試驗時單脈衝脈衝能量為3.3J。地月平均距離為384403.9km,2018年1月22日晚21:25~22:31,實測數據段顯示Apollo15反射器到測站的距離為385823.433km~387119.600km,測距精度優於1m。

相關焦點

  • 中科院雲南天文臺國內首次實現月球雷射測距—新聞—科學網
    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臺應用天文研究團組長期從事月球雷射測距技術研究,經過對若干關鍵技術攻關後取得重大突破。
  • 雲南天文臺成功實現月球雷射測距
    記者 楊質高實習生 阿倩 盧希穎雲南網訊前晚,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臺用雷射測量了地球與月球間的距離,這是國內首次成功實現月球雷射測距。20世紀50年代以來,雷達測月和雷射測月技術逐漸發展。雷達測月在1957年獲得成功,測得月地距離為384403千米,誤差在1千米之內。1969年,美國用「阿波羅——11號」宇宙飛船把兩名太空人送上月球,他們在月面上安裝了供雷射測距用的月面反射器組件。這個組件反射的雷射脈衝嚴格按原路返回,供地面接收。目前,國際上成功實現月球雷射測距的國家僅有美國、法國和義大利。
  • 國內首次完成月球雷射測距,怎麼做到的?
    文/魯暘筱懿   行星物理博士,國家遙感中心副研究員   審稿/苟利軍,國家天文臺研究員   近日,中科院雲南天文臺利用阿波羅15號任務中置於月面的哈德利峽谷處的反射鏡陣列完成了我國首次月球雷射測距實驗,填補了我國在月球雷射測距領域的空白。
  • 雷射測距讓「嫦娥」遙而可及
    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臺1月22日晚在月球雷射測距技術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研究團隊利用1.2米望遠鏡雷射測距系統,多次成功探測到阿波羅15號月面反射器返回的雷射脈衝信號,在國內首次成功實現月球雷射測距。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臺應用天文研究團組長期從事月球雷射測距技術研究。據研究團組副組長、副研究員李語強介紹,此次測距是在提高了指向精度和跟蹤精度,改善了探測效率和光學傳輸效率,並進行多項關鍵技術攻關後實現的。
  • 中科院雲南天文臺
    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臺應用天文研究團組長期從事月球雷射測距技術研究,經過對若干關鍵技術攻關後取得重大突破。
  • 【文匯報】我國首次實現雷射地月測距
    1月22日晚,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臺應用天文研究團組的研究人員成功接收到了月球雷射測距的回波信號,這是中國人首次成功利用雷射精確地測量地球距月球的距離。  在現代測量技術誕生前,最常用的測量地月距離的方法是視差法。最早有記錄的測量地月距離的,是公元前四世紀時古希臘的天文學家,通過觀測月蝕的幾何位置,結合三角法計算出地月距離大約是59至67倍地球半徑。
  • 【招聘】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臺2020年公開招聘公告
    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臺2020年招聘公告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臺應用天文研究團組致力於衛星雷射測距、月球雷射測距及其科學應用。現因工作需要,公開招聘以下科研人員1名。歡迎滿足條件者應聘,應聘成功後提供相應待遇。
  • 我國首次獲得月球上全部雷射反射鏡的回波信號
    12月8日,記者從華中科技大學和中山大學聯合在武漢舉行的第六屆天琴空間科學任務研討會上獲悉,自今年6月以來,「天琴計劃」科研團隊已經多次成功實現了地月距離的雷射測量,並在國內首次得到月球上全部五個雷射反射鏡的回波信號。
  • 雷射測距:只為更精準地找到你
    隨著1969年阿波羅11號登陸月球,地面雷射測距站就通過阿波羅11號安置在月球表面的後向反射鏡測量精確的地月距離。中國SLR網有5個固定站和2個流動站,1971-1972年華北光電所(與北京天文臺合作)和上海天文臺(與上海光機所合作)在國內最早開始SLR試驗。第一代系統採用紅寶石調Q雷射器,單次測距精度1-2米。
  • 月球到地球的距離竟然是...
    來自雲臺青促會公眾號的消息,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臺應用天文研究團組長期從事月球雷射測距技術研究,經過對若干關鍵技術攻關後取得重大突破。2018年1月22日晚,團組利用1.2m望遠鏡雷射測距系統,多次成功探測到月面反射器Apollo15返回的雷射脈衝信號,在國內首次成功實現月球雷射測距。
  • 兩天文臺改造高海拔望遠鏡 實現衛星等高精度雷射測距任務
    圖片來源: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針對中國雷射測距網在西部地區缺少觀測臺站的現狀,在中國科學院空間目標與碎片觀測重點實驗室支持下,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和紫金山天文臺聯合對位於海拔3200米德令哈青海觀測站1.2米量子通信光學望遠鏡開展改造,以實現衛星和空間碎片高精度雷射測距任務。
  • 雷射測距——精準測量地月距離的標尺
    雷射測距試驗是通過雷射對星地距離進行科學測量。其原理是將高度同向性脈衝雷射束射向放置在衛星表面的角反射鏡,通過發送、接收時間差計算出星地距離。目前人類歷史上最遠距離的雷射測距試驗,是月球雷射測距。大家可以想像,一道光從地面觀測站從地球射出,又從月球飛回,通過一來一回的時間,換算地月距離。這是一項綜合技術,它涵蓋雷射、光電探測、自動控制、空間軌道等多個學科領域,是目前地月距離測量精度最高的技術手段,其觀測資料對天文地球動力學、地月系動力學、月球物理學以及引力理論驗證等諸多學科的研究有著重要價值。
  • 2020年雲南天文臺應用天文研究團組科研崗位招聘啟事
    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臺應用天文研究團組致力於衛星雷射測距、月球雷射測距及其科學應用。現因工作需要,公開招聘以下科研人員1名。歡迎滿足條件者應聘,應聘成功後提供相應待遇。2、崗位職責:衛星雷射測距、月球雷射測距觀測數據處理及科學應用研究;地-月運動模型及月球曆表研究;團組內其他相關工作。3、聘用類型:在編待遇,崗位級別根據具體情況核定。入職後,特別優秀者可申請相關人才項目。4、待遇:人事管理、工資、保險以及其他福利待遇按雲南天文臺相關規定執行(包括各類福利性假期、3H青年人才公寓租住、子女入園、辦公室面積核定等)。
  • 「天琴計劃」雷射測距實現大突破,地月雷射測距的原理和歷史如何?
    經過近半年的努力,中山大學「天琴計劃」團隊已經多次成功實現了地月距離的雷射測量,並在國內首次得到月球表面全部五個雷射後向反射器陣列(以下簡稱「雷射反射器」)的回波信號。   地月雷射測距示意圖(畫者布丁提供)   那麼引起廣泛關注的地月雷射測距與「天琴計劃」之間有何聯繫?地月雷射測距的原理和歷史如何?
  • 「天琴計劃」立新功:測出國內最準地月距離
    「中山大學天琴計劃雷射測距臺站成功測得了月球表面上5組反射鏡的回波信號,測出國內最準的地月距離,且精度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這意味著,中國科學家攻克了地月雷射測距技術,至此,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成功測得全部5個反射鏡的國家。」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我國空間引力波探測「天琴計劃」首席科學家羅俊接受採訪時說。
  • 國內首次將雷射測距原理應用於雪深測量
    項目研製的WUSH-SD型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雷射雪深測量傳感器於2013年4月通過中國氣象局業務定型,並在氣象等部門的觀測業務中得到應用。項目研製了雷射器溫度控制技術,解決了雷射測距單元冬季雪深測量的低溫適應性問題,可使雷射器工作環境溫度保持在零下10℃以上。
  • 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臺
    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臺2020年舉辦「七彩雲南天文之旅」大學生暑期夏令營通知 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臺是中國科學院大學研究生培養點之一,「七彩雲南天文之旅」大學生暑期夏令營暫定於2020年7月28日-8月3日舉辦。
  • 國內首次將雷射測距原理應用於雪深測量—新聞—科學網
    項目研製的WUSH-SD型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雷射雪深測量傳感器於2013年4月通過中國氣象局業務定型,並在氣象等部門的觀測業務中得到應用。項目研製了雷射器溫度控制技術,解決了雷射測距單元冬季雪深測量的低溫適應性問題,可使雷射器工作環境溫度保持在零下1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