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主義提升不了美國競爭力,量子通信技術為先例

2020-11-22 澎湃新聞

美東時間4月3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依據301調查結果公布了擬加徵關稅的中國商品清單,建議對來自中國的1300餘種商品加徵25%的關稅,主要涉及信息和通信技術、航天航空、機器人、醫藥、機械等行業的產品。

所謂「301調查」源自美國《1974年貿易法》第301條。該條款授權美國貿易代表可對他國的「不合理或不公正貿易做法」發起調查,並可在調查結束後建議美國總統實施單邊制裁。這一調查由美國自身發起、調查、裁決、執行,具有強烈的保護主義色彩,不僅違背了國際貿易規則,實際上也提升不了美國的科技競爭力。

對華貿易舉措咄咄逼人,不少美國企業對華盛頓保護主義政治氣氛帶來的幹擾充滿憂慮

此次美國發起對華貿易的限制措施,其主要目標是針對中國的技術行業。對高新技術產品徵收高額關稅,限制中國企業對美投資併購,矛頭直指「中國製造2025」計劃。此次美國公布的對華301調查徵稅產品清單中,稱此輪制裁的1300多種產品大多來自中國向高精尖製造業轉型的「中國製造2025」計劃。

「像美國這樣的國家,有些東西它既不願意賣給我們,又不讓我們自己造,這算什麼道理呢?」中國駐美國大使崔天凱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有專家分析指出,造成美中貿易赤字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長期以來,美國一直對中國實行歧視性出口管制政策,對華高科技產品出口更是受到嚴格管控。在美國商務部的對華出口管制清單中,航空器及航空發動機、慣性導航系統、雷射器、光學纖維等20類高科技產品禁止對華出口。

美國智庫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如果美國將對華出口管制程度降至對巴西的水平,對華貿易逆差就可縮減24%;如果降至對法國的水平,對華貿易逆差可縮減34%。若中美能夠通過談判擴大從美國進口高科技產品,不僅可以滿足當前中國技術更新換代的需求,還可以有效擴大美國對華出口,減少中美貿易逆差。

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委員會高級研究員愛德華·阿爾登對本報記者表示,川普政府的目標是向中國施壓,要求其改變高科技領域政策。川普希望通過關稅威脅迫使中國在市場開放、增加進口等議題上進行有實際效果的談判,但這是一項高風險的戰略,貿易戰風險也因此加大。

川普政府咄咄逼人的對華貿易舉措,令不少美國企業對華盛頓保護主義政治氣氛帶來的幹擾充滿憂慮。《紐約時報》日前報導指出,通用電氣和高盛等行業巨頭都對白宮的貿易政策提出了反對意見,稱川普政府的措施可能最終會對它們幾十年來建立的供應鏈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害,而且讓美國公司失去了全球利潤最大且快速增長市場的許多機會。企業高管們表示,任何希望成為全球參與者的美國公司都不能失去進入中國市場的機會。美國信息技術產業協會負責全球政策的高級副總裁喬希·卡爾默對媒體表示,該組織已向白宮明確表示對任何將關稅「作為主要甚至是重要解決方案」的措施感到不滿。

新關稅政策不會讓美國更強大,還將降低美國公司的全球競爭力和創新能力

對於川普政府依據301調查公布的關稅建議清單,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耶魯大學教授艾斯瓦爾·普瑞薩德對本報記者表示,中國政府正在大力推動經濟向高質量發展,核心是生產高科技和高附加值產品。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提出的建議關稅對此進行了「精準」打擊。在美國看來,清單上的產品都是中國試圖在與美國的競爭中獲得優勢的產業。美國此舉加大了美中貿易戰的風險,也給世界經濟增長帶來了風險。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高級研究員、世界銀行中國業務局前局長黃育川對本報記者稱,川普政府的關稅政策無法為美國帶來利益,更不會提振美國信心。他認為,

在全球供應鏈已經形成的情況下,中國在一些尖端製造領域取得優勢地位,這些產品在短期內很難找到替代者

。而依靠這些產品的美國公司,卻要額外付出更多的成本,這些成本最終都將轉嫁到消費者身上,實際上打擊的是美國的就業和民眾日常生活。黃育川認為,美國政府在出臺這些政策時,或許都沒有認真思考後果會怎樣、下一步要怎麼走,而只是在政治層面迎合民粹主義的負面情緒。川普的這一系列做法,恰恰是在削弱美國的地位,而不會讓美國變得更強大。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前首席經濟學家西蒙·詹森和麻省理工學院人工智慧問題專家喬納森·魯安聯合撰文指出,川普政府似乎完全誤解了需要什麼,它想要更具保護主義的未來,這將降低美國公司的全球競爭力和創新能力。美國智庫信息技術和創新基金會發布的一份最新報告稱,對中國的信息和通信技術產品(ICT)進口徵收25%的關稅,將在未來10年內使美國經濟損失3320億美元。ICT產品是推動美國大多數商品和服務行業生產率增長的關鍵產品。對ICT徵收關稅將減少ICT投資,降低美國的創新能力、生產力和競爭力。

「競爭解決了很多問題——而西方在這一點上日益迷失」

事實上,技術轉讓是正常經貿合作的一部分,只要合作雙方你情我願,就無可厚非。以電動汽車行業為例,一直以來美國有聲音對汽車製造企業在華開展電動車業務合作指手畫腳。然而,絕大多數合作親歷者卻有不同的思考。《紐約時報》的報導指出,西方企業從對華合作中看到了機遇,讓它們可以更快地實現自己的電動汽車理想。報導援引大眾中國執行長海茨曼的話稱,「我們和他們正處在一個共同學習的進程之中」,「這個進程的速度,比我們以前做這類工作時要快很多。」戴姆勒大中華區董事長兼執行長唐仕凱表示,「我們將進一步增加投入」,「(中國)是當前世界上最酷、最有吸引力的汽車市場」。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埃德蒙德·菲爾普斯不久前撰文指出,中國政府認識到允許更加激烈的競爭對經濟的重要性。競爭解決了很多問題——而西方在這一點上日益迷失。「在所有現代經濟體中,幾乎所有行業都需要面臨未知的未來。一個行業中有越多的公司思考一個問題,就越有可能找到解決辦法。」

中美在航空領域的合作歷程,頗能說明問題。美國海軍戰爭學院國家安全事務部教授瓊·詹森-弗裡斯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關於是否在航天領域開展對華合作,政府機構與業內人士一直存在分歧。前者認為,隨著對華合作的開展,會有更多的技術被洩露,美國將會失去技術優勢,尤其是在軍事領域。而後者認為,開展對華合作,將有助於更多地了解中國航天事業的前沿發展,並形成一種良好的國際合作模式,為未來太空事業發展奠定基礎,畢竟探索外太空是人類共同的事業

。美國與俄羅斯、加拿大、日本等一些國家在國際空間站的合作,可以提供類似的借鑑模式。然而,持保守主義觀點的決策人士佔了上風,導致美中兩國在航天事業的合作非常有限。

如今,中國在航天技術方面的飛速發展,遠遠超過美國人的想像。尤其是量子通信技術的突破,更是讓美國人震撼。「後來美國要想提升對華合作,但良機已失。」詹森-弗裡斯說。

(原題為《保護主義提升不了美國競爭力》)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中國領跑量子通信
    記者注意到,在10月21日舉行的國新辦有關會議上,科學技術部高新技術司司長秦勇也明確表態,在「十四五」期間將加強前瞻部署和大力發展以智能技術和量子技術為特徵的新一代高新技術,打造我國高新技術先發優勢。上層的高度重視再度將量子信息技術產業推到了輿論關注的聚光燈下。
  • 量子衛星為通信保密保駕護航
    2017 年6月16日,中國「墨子號」量子衛星在世界上首次實現千公裡量級的量子糾纏,這意味著量子通信向實用邁出一大步。2017 年8月12日,「墨子號」取得最新成果——國際上首次成功實現千公裡級的星地雙向量子通信,為構建覆蓋全球的量子保密通信網絡奠定了堅實的科學和技術基礎。
  • 量子通信又火了!這篇就講講量子通信第一股及行業解析
    2,公司業務技術公司主要從事量子通信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及技術服務,為各類光纖量子保密通信網絡以及星地一體廣域量子保密通信地面站的建設系統地提供軟硬體產品,為政務、金融、電力、國防等行業和領域提供組網及量子安全應用解決方案。
  • 中國的量子通信技術商業化 美國對全球的監聽幻想將徹底破滅
    量子技術建立在量子力學原理的基礎之上,應用範圍非常廣泛,不過最顯著的還是在通信方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兼量子技術總工程師潘建偉先生曾經表示,量子技術未來必然會引領一個時代。量子通信主要涉及量子遠程傳態、量子密集編碼和量子密碼通信,能利用量子效應在物理極限下試驗高性能的通信方式,具有明顯的不可複製、不可竊聽以及理論上的絕對安全性,具備十分突出的優點。
  • 美國邁出商用量子網際網路第一步 今年會是量子通信商用元年嗎
    承接這項工程的正是此前宣布打造美國第一個量子網際網路的Quantum Xchange公司,這條沿著美國東海岸彎延的全長500英裡(約805 km)州際QKD網絡,將保證商業企業和政府機構能夠無視距離並且絕對安全地傳輸數據,為現在和未來重要數字資產的安全提供終極防禦。
  • 中國量子通信技術取得多項突破性進展
    今天,量子科技發展具有重大科學意義和戰略價值,是一項對傳統技術體系產生衝擊、進行重構的重大顛覆性技術創新,將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向。量子通信「墨子」領跑2016年8月,中國發射了自主研製的世界上首顆空間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
  • 什麼是量子通信技術,普通人能接觸到嗎?
    11月20日消息,近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NTU 新加坡)在最新一期《自然·光子學》雜誌上撰文稱,他們開發出一種量子通信晶片,尺寸約為3mm,僅為現有裝置的千分之一,但能提供同樣出眾的量子安全技術,可用於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和智能手錶等緊湊型設備內,提升其通信安全性。
  • 量子通信保密性這麼強,美國這個軍事大國為什麼不發射量子衛星?
    有很多朋友認為中國人實現的技術就是很普通的,其實這也難怪,跟當年戴高樂知道中國搞出了氫彈並且小型化了的時候反應一樣!因為法國在氫彈的道路上碰到了太多的挫折,以至於幾次三番都不成功!但事實表明,氫彈不是那麼好玩的,中國人搞出來了並不表示全世界都能搞,而是我們有相當的技術於讓全世界仰望的人才!
  • 直擊中關村論壇|保衛通信安全、防範竊聽「量子直接通信技術」發布
    北京商報訊(記者 陶鳳 劉瀚琳)2020年9月19日,在2020年中關村論壇發布會上,「量子直接通信技術」作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重大成果之一正式發布。該技術理論是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量子院」)兼聘研究員、清華大學教授龍桂魯團隊在2000年原創性地提出的。
  • 量子通信技術及發展
    無論加密技術多麼先進,在原理上總存在著漏洞,給破譯者留下一定的操作空間。那麼有沒有一種加密方法能夠實現原理上的無漏洞,使得破譯者無法解密呢?數學家們經過論證,提出只有「一次一密」的方法才能確保無法破譯。然而正所謂知易行難,只有在量子通信技術發展起來以後,「一次一密」的方法才得以實現,量子通信也正是靠「一次一密」的絕技才得到了絕對安全可靠的通信保障。量子通信有兩種方案。
  • 被稱為史上最安全的通信技術,量子科技究竟有多牛?有哪些標的?
    我們以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量子通信和量子計算為例,講解它們的技術優勢:(1)量子通信傳輸速度快,安全性極佳跟傳統通信方式相比,量子通信在確保信息安全,增大信息傳輸量,傳輸信息高效,採用並行計算的方式,大大提升計算能力。
  • 中國量子通信技術到底處於世界什麼水平?
    但是在量子計算機和量子晶片等領域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量子密鑰分發,也叫量子密碼,藉助量子疊加態的傳輸測量實現通信雙方安全的量子密鑰共享,再通過一次一密的對稱加密體制,即通信雙方均使用與明文等長的密碼進行逐比特加解密操作,實現無條件安全的保密通信。以量子密鑰分發為基礎的量子保密通信,將會成為未來保障網絡信息安全的一種非常有潛力的技術手段,是量子通信領域理論和應用研究的熱點。
  • 日本開始大規模開發新一代密碼技術「量子加密通信」
    日本將在本月開始一個大規模開發項目,此項目參加者包含眾大企業及大學,以被稱為「量子加密通信」的新一代密碼技術於世界上的拓展為目標。 在網絡上,各種各樣的數據被加密在進行傳輸通信,如果能全面使用計算能力遠超超級電腦量子計算機,現今的密碼就能很簡單被解讀,因此世界上正加速開發新一代的密碼技術「量子加密通信」。
  • 2020中關村論壇發布重大成果:量子直接通信技術
    9月19日,「量子直接通信技術」作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重大成果之一在2020中關村論壇成果發布會上發布,該技術理論是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量子院」)兼聘研究員、清華大學教授龍桂魯團隊在2000年原創性地提出的。
  • 量子通信的問與答(上) 什麼是量子通信
    在這一年度裡,美國加快推進 「國家量子計劃」法案立法進程,目標是建立一個全面的、協調一致的國家政策,更好地支持量子研究和量子技術的發展;歐盟加快實施量子技術旗艦計劃,並發布了報告《Supporting Quantum Technologies beyond H2020》,提出「要統一部署建立服務於量子技術的基礎設施,包括量子通信地面網絡和量子衛星」,目標是建設覆蓋全球的量子網際網路。
  • 雲南量子通信關鍵技術取得新進展
    本報訊 記者冉光雯報導 近年來,量子科技發展突飛猛進,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前沿領域。如何在這場「量子較量」中把握先機,成為各國學者爭相搶佔的科研製高點。日前,好消息傳來,雲南大學量子信息研究團隊在量子通信領域取得新進展,關鍵技術指標達到了預期目標,將有力促進保密通信技術的探索與研究,同時有望在無人駕駛、醫學影像、雷射雷達等領域開展廣泛應用。
  • 量子衛星升空 將催生通信產業鏈千億市場
    各國紛推星地計劃  中國量子通信衛星先行一步  2008年,歐盟發布《量子信息處理與通信戰略報告》;隨後歐盟啟動量子通信技術標準化研究,並成立「基於量子密碼的安全通信」工程。目前,歐盟計劃啟動10億歐元的量子技術旗艦項目,旨在建立極具競爭力的歐洲量子產業。
  • 何為量子通信?
    原標題:何為量子通信?因此,如果有人試圖竊聽獲取量子態的密鑰,就會被通信雙方發現。只有使用雙方約定的「打開方式」,才能得到正確的密鑰信息。這種不依賴計算複雜性,而是基於量子力學物理原理的密鑰傳遞稱為量子密鑰分發,而融合量子密鑰分發與密碼算法,為信息通信提供密碼安全保護的整體解決方案就是量子保密通信。
  • 量子直接通信樣機首發 通信技術新紀元或站上風口
    財聯社9月21日訊,上周六,「量子直接通信技術」作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重大成果之一在2020中關村論壇發布會上發布。量子通信是利用量子態作為信息載體來進行信息交互的通信技術,利用單個光量子不可分割和量子不可克隆原理的性質,在原理上確保非授權方不能複製與竊取量子信道內傳遞的信息,以此保證信息傳輸安全。由於信息傳輸安全性的保障,近幾年多個國家都在大力研發量子通信技術。
  • 量子通信技術助力「新基建」信息安全 | 趙勇
    量子密碼中目前最成熟的技術當屬量子密鑰分發(Quantum Key Distribution ,QKD),其通過「量子態製備—測量」或是「共享量子糾纏」的量子通信手段,實現空間分離的兩用戶間安全地分發密鑰。這種分發的安全性不受人類計算能力的影響,常被稱為信息理論安全性(Information-theoretic security)。QKD就是解決密鑰分發的問題,在密碼學的應用中需要和算法結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