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小說《芬尼根守靈夜》受益於愛因斯坦相對論和弗洛伊德的釋夢

2021-01-10 語默文集

他的小說《芬尼根守靈夜》受益於愛因斯坦相對論和弗洛伊德的釋夢;葉芝說「喬伊斯是個天才」,被龐德、艾略特賞識,著《尤利西斯》。(本文作者:語默,號不知先生,詩人、思想者,著《語默文集》。)

喬伊斯生活照

喬伊斯是承繼了「傳統」的現代主義者,他的作品風格是難以描述的,也可以說是超出文學範疇的,甚至可以說是「幹預性」的「社會學」創造。而他在作品中觀察事物的獨特視角,以及「非常規」的意識流的思維蛻變,被威爾遜說成是文學的「科學探險」。溫德姆·路易斯則將他「哲學化」處理,同哲學家柏格森和懷特海放在一起討論。就連龐德也認為喬伊斯的《都柏林人》,要比美國意象派的文學作品勝出一籌。隨後,葉芝聲稱「喬伊斯是一個天才」。在T·S·艾略特看來,喬伊斯是一位「宣告了十九世紀末日」的作家。

1915喬伊斯在蘇黎世

如果說《一個青年藝術家的畫像》是喬伊斯的自傳體小說,那麼《尤利西斯》便是這部小說的擴充和延續。而極具「孤獨、絕望和死亡」氣息的《都柏林人》,則是對易卜生、福樓拜和契訶夫作品的借鑑。從喬伊斯混雜的寫作風格來看,納博科夫曾這樣總結道:「其一,坦率、清晰、富有邏輯性、從容不迫;其二,意識流表達方式;其三,對各類非小說或文學形式的揶揄式模仿。」毋庸置疑,喬伊斯在寫作語言運用方面的推陳出新,在當時的西方文化中堪稱「語言革命」的符號,雖然他並非學術理論意義上的「語言哲學家」。

就喬伊斯的短篇小說集《都柏林人》而言,「精神死亡」的思想源自戲劇家易卜生,藝術技巧則學習了左拉和莫泊桑。雖然較大篇幅運用了象徵主義手法,但總的來說還是現實主義作品。這本書以都柏林為時代背景,以愛爾蘭的貧民生活為題材,以「精神癱瘓與道德墮落」為脈絡,「死亡」則是《都柏林人》貫穿始終的主題,從首篇《姊妹們》老牧師的死亡,一直到最後一篇《死者》,幾乎都是與「死亡」有關的故事。喬伊斯對這部作品作了扼要說明:「我試圖從四個方面描述這種麻痺:童年、少年、成年,以及社會生活。」

喬伊斯與友人在一起

英國《每人雜誌》曾發表一篇未署名的批駁文章,認為《一個青年藝術家的畫像》是「骯髒的不同尋常的研究」。這部被視為「骯髒」的小說重點刻畫的是一位藝術家的心路歷程,因而有人將它歸為「現代心理學小說」。總而言之,這是一部從現實主義走向現代主義的過渡性作品,或者說是一種具有詭譎與晦暗風格的現實主義作品,儘管它在現實主義的表現形式上融入了象徵主義手法,但必須承認任何一種文學形式本質上都是在致力於揭示現實生活。詩人龐德說:「這本書與福樓拜、司湯達的作品一樣具有一種永恆的價值。」

毫無疑問,「現代文學如果沒有喬伊斯是不可思議的」,作為意識流小說的奠基之作《尤利西斯》,則是自《無名的裘德》以來最偉大的英語小說。蕭伯納曾在信中這樣評價《尤利西斯》:「這是對文明的某個令人生厭的階段令人作嘔的記錄;但它卻是真實可信的。」喬伊斯自稱「這是一部(愛爾蘭與以色列)兩個民族的史詩」。瑞士心理學家榮格給喬伊斯的信中寫道:「我花了三年時間才讀通它……從中獲益不少……我大概永遠不會說我喜歡它,因為太磨損神經,而且太晦暗了……我不得不向世界宣告,我對它感到膩煩。」

喬伊斯與孩子在一起

在意識流語言的技巧運用方面,《芬尼根守靈夜》可謂發揮到了極致,晦暗程度上已遠超《尤利西斯》,全書用「夢囈」串聯語言、用「黑夜」影射歷史,以維柯的「循環」觀念為框架,以荷馬《奧德賽》的「象徵」為範本。除此之外,莎士比亞的戲劇元素也被融入其中,同時弗洛伊德和榮格的心理分析理論,在《芬尼根守靈夜》也獲得了有效滲透。他的「語言革命」在愛因斯坦「相對論」那裡得到了啟示,從玻爾「原子結構」中獲得了靈感。而亞里斯多德的哲學和阿奎那的神學,則為喬伊斯的小說創作道路奠定了堅實基礎。

有人問喬伊斯「你是否相信來生的存在」,他坦然地說:「我對此生都想得不是很多。」從喬伊斯生前的好友鮑爾對他的評述也可得到證實「他的頭腦似乎只考慮兩個主要問題,人的行為與生活環境,而且都只能與都柏林相關。」確實,喬伊斯對任何宗教以及神秘主義都非常排斥,而真正讓他關心的仍然是現世的生活。即便在一次演講中他也義正辭嚴地表達著對現實中都柏林的看法:「國家的靈魂已經為世界末的內訌及反覆無常所削弱,個人的主動性已由於教會的訓斥而處於癱瘓狀態。」這就是一個偉大藝術家對世界的鞭撻。

喬伊斯在都柏林聖史蒂芬公園的半身像

本文版權歸語默(號不知先生,字以少,詩人、思想者,著《語默文集》,代表作《世界就在這裡》<共三卷>、《思想末世論》、《道德黑洞》)所有,未經許可,不得使用。本文配圖均是與愛爾蘭作家、詩人詹姆斯·喬伊斯相關的人物與生活照及歷史資料照片

相關焦點

  • 讀懂《芬尼根守靈夜》中的漢語
    他的注釋版筆記已出版多本,更多的還在編輯過程中。他天馬行空地造字造句讓異質的漢語與後現代主義英文經典《守靈夜》融為一體。   1939年,愛爾蘭作家、詩人詹姆斯·喬伊斯(James Joyce)出版了他最受爭議的作品《芬尼根守靈夜》(Finnegans Wake,以下簡稱《守靈夜》),並預言「要讓評論家們忙上三百年」。到2019年,喬學界已忙了整整80年,仍對這部「天書」所知甚少。
  • 喬伊斯逝世八十周年:他刻意製造的語言迷宮,或許已預見了誤讀和詆毀
    02其實「天書」之難,難就難在喬伊斯將他的意識流技巧和夢境式風格發揮到了極致。他徹底拋棄小說情節和人物的傳統構造方式,還採用了世界語言史上絕無僅有的「夢語」。確乎有不少人認為,喬伊斯就是憋足了勁跟讀者過不去,他存心設置重重閱讀障礙,和讀者玩文字遊戲。以此種說法,既然喬伊斯他老人家能玩的技巧,為何我們不能玩?由此,國內文學圈、舞臺表演圈裡,從來不缺打著「意識流」、「後現代」等先鋒旗號掩蓋平庸的作品。而這正是閱讀喬伊斯,必須首先廓清的一個現象。很顯然,是小說所傳達的文明主題,而不是小說外部的技巧決定了《芬尼根的守靈夜》的價值。
  • 弗洛伊德:別吵了,所有人都是雌雄同體
    ——《釋夢》(上) 這就是弗洛伊德,他總能把很深奧的東西化簡地講述! 最早的「震驚體」大家 弗洛伊德的文風屬於最早的「震驚體」那一派——動不動就愛甩出個大結論。甚至那些「背叛」了弗洛伊德和他的理論的弟子們都被冠上了「大師」的稱號。 對於弗洛伊德,有這樣一段很貼切的評價—— 一個幽靈似的人物徘徊在我們這個時代。有人把他稱為本世紀最偉大的天才,也有人把他貶為一文不值專寫淫穢作品的下流作家。
  • 《愛因斯坦的宇宙》:不懂相對論,愛因斯坦的這些話你也能受益
    追根溯源,人們紛紛喊出:「愛因斯坦,你又對了!」1916年,愛因斯坦正式發表了他的「廣義相對論」。根據廣義相對論,在宇宙中,某些大質量恆星會終結為一種天體,光無法從這種天體中逸出。這個天體就是我們後來所說的「黑洞」。事實再一次證明了愛因斯坦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但真正偉大的科學家從不會「把自己關在科學裡」。
  • 心靈秘密的探索者弗洛伊德夢的理論
    弗洛伊德夢的理論內容相當豐富,我們前兩次講了夢的性質,也就是夢是人的願望的達成。和夢的表現方式,也就是夢的偽裝。弗洛伊德在講他的方法之前,先批評了古代人釋夢的方法。他稱之為非科學的方法。他舉了兩個例子,其中有一個就是我們在前面介紹過的約瑟給法老解夢的方式。他稱之為象徵性解夢,其特點是,它是用一個整體性的夢解說另一個整體性的意義。比如七頭肥牛被七頭瘦牛所吃,這個夢被整個用來象徵七個豐年後的七個災年。這實際上並沒有解釋夢本身,而是把這些夢當作預言。古代的那些解夢師基本上是用這個方法。
  • 人類從此走向虛無主義,這要從一張日食照片證實「相對論」說起
    愛因斯坦是個真正的科學家,在所有檢驗條件得到滿足前,他拒絕承認自己的理論「相對論」是有效的。1919 年 5 月 29 日拍到的日全食是對「相對論」一次重要的檢驗,激起了全世界對這種全新宇宙觀的興趣。人們錯誤地,大概也是不可避免地把相對論跟相對主義混為一談。對於公眾的誤解,最痛苦的莫過於愛因斯坦本人。不停地宣揚和誤解讓他困惑不已,而這些似乎都是他的工作所促成的。1920 年 9 月 9 日,他寫信給他的同事馬克斯·玻恩說:「就像童話故事裡那個碰到什麼都變成黃金的人,我現在也是這樣,跟我有關的一切都成了報紙上小題大做的話題。」愛因斯坦不是一個遵循教規的猶太人,但他承認有一個上帝。
  • 愛因斯坦,從未被「玩壞」的名人
    相聲的題目其實叫《量子力學與廣義相對論在相聲表演與創作中的指導及應用》,我想起一篇六十年前的論文,題為「立體派與相對論」,作者是一個搞藝術史研究的美國人保羅·M.拉波爾特,他在文中說,以前人們都注重物和質量,認為觀察和測量是理所當然的事,而立體派藝術家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不約而同地擯棄了這種看法,而都把注意力放在事物的聯繫上面;在立體派繪畫中
  • 科學大師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新時代進步的意義
    愛因斯坦相對論的的出現,讓當時人們對世界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儘管世人的疑惑與不解是他非常的痛苦,尤其是誤解。但可以說他的出現確實讓人類向前邁進了一大步。對時間,時空,宇宙等等事物有了更清晰的認知。雖然它的推薦困難重重,但是最後還是被認知。相對論所帶來的衝擊,與公眾對弗洛伊德學說的接受幾乎同時,這使得它的衝擊格外有力。
  • 【名家說第37期】愛因斯坦的生平和他的相對論
    前面我們已經分享麥克斯韋電磁理論在物理學上的貢獻,今天我們將繼續跟大家分享——愛因斯坦和相對論這一節先我們介紹愛因斯坦的生平和他的相對論。在這一年裡,瑞士聯邦專利局的小職員、26歲的愛因斯坦,用業餘時間完成了4篇劃時代的論文,連同他的博士學位論文一共是5篇,涉及分子物理學、狹義相對論和量子論三個方面,每一篇都足以使他在物理學史上佔據不朽的地位,創造了科學史上的奇蹟。這種旺盛的創造力,只有當年在伍爾索普農場躲避瘟疫的24歲的牛頓可以相比。2005年被定為世界物理年,正是為了紀念愛因斯坦奇蹟年100周年和他逝世50周年。
  • 愛因斯坦經歷過這些,所以他認為想像力比知識重要
    愛因斯坦有一句名言:「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愛因斯坦說的這個想像力不是像寫網絡小說那樣天馬行空、胡思亂想,這個想像力是什麼可以從他的另一句名言中窺探出來。他的另一句名言是:「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還要重要。
  • 弗洛伊德的真正貢獻並不是精神分析,而是……
    我想不管是誰,答案一定是:「弗洛伊德」。弗洛伊德為什麼這麼出名?因為他的理論包括性、釋夢這些人們最感興趣的話題。就像魯迅先生說的「一見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立刻想到全luoti,立刻想到……」這就是人類的通性。
  • 夢想:愛因斯坦的密碼
        2005年是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發表相對論 100周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因此還把 2005年稱為「世界物理之年」,以紀念愛因斯坦對現代物理研究所作出的巨大貢獻。可是,一直讓世人不可思議的是,愛因斯坦1905年提出相對論時只不過是瑞士專利局一名 26歲的小專利員。到底當時的愛因斯坦是如何發現相對論的?
  • 愛因斯坦與廣義相對論
    他提出了「光速不變原理」,認識到了「同時的相對性」;他在放棄絕對空間的同時,放棄了以太,最徹底地堅持了相對性原理。也只有他看清了新理論的本質,認識到相對論實際上是一個時空理論。洛倫茲起初反對愛因斯坦的理論,為了區分自己的理論與愛因斯坦的理論,他給愛因斯坦的理論起名為「相對論」。不過,後來洛倫茲還是承認並接受了相對論。
  • 愛因斯坦是如何發現狹義和廣義相對論的?
    有些讀者對這個問題感興趣,他們想知道愛因斯坦是怎麼發現相對論的,是用實驗的方法慢慢驗證推理出來的,還是直接用數學方法和物理思想推出來的。愛因斯坦是怎麼想到要去創立相對論的呢,有哪些時代背景和機緣巧合,為什麼同時代那麼多權威的物理學家都沒有辦到,他一個畢業工作沒幾年的小毛頭是怎麼辦到的?
  • 心理學:弗洛伊德的前半生與癔病研究
    作為心理學史上最偉大的人物,他對心理學的貢獻已無需多言。在他功成名就之前,他的心理學道路也經歷過種種質疑與艱辛。本文重點介紹從弗洛伊德研究心理學開始到初步創立精神分析理論的這段坎坷道路。弗洛伊德年輕時,在維也納一家綜合醫院任外科醫生,後轉入內科做實習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