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球多地天文學家同步公布人類首張黑洞照片。這是200多名科研人員歷時10餘年,從四大洲八個觀測點獲得的「視覺實錘」,證實了百餘年來人類對宇宙的一大猜想。追根溯源,人們紛紛喊出:「愛因斯坦,你又對了!」
1916年,愛因斯坦正式發表了他的「廣義相對論」。根據廣義相對論,在宇宙中,某些大質量恆星會終結為一種天體,光無法從這種天體中逸出。這個天體就是我們後來所說的「黑洞」。
事實再一次證明了愛因斯坦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但真正偉大的科學家從不會「把自己關在科學裡」。愛因斯坦是一位「博學家」,他對道德、宗教、藝術、社會、人類存在的目標等話題,都有著極大的熱情,甚至在他離開世界的幾十年後,我們仍能在一本「驚人美麗」的書中感受到這種熱情。
《愛因斯坦的宇宙》
《愛因斯坦的宇宙》
[美]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著
壯觀深邃的宇宙圖片+深刻卓越的語錄思想
生命的意義
人的生命的意義是什麼,所有有機生命的意義又是什麼?要從根本上回答這個問題,就意味著堅持一種信仰。你要是問糾結這個有什麼意思?我的回答是,一個不懂尊重自己生命和其他生命的人就是個悲劇,不配擁有生命。
我所看到的世界
我們凡人是多麼奇怪!我們每個人在世間只做短暫的停留;儘管有時會覺得自己能領會其中奧秘,但仍並不知道人生為何……每天我都要提醒自己上百次: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都是建立在其他生者或者死者勞動成果的基礎上,我必須盡力以同樣的分量來回報我所領受了的和至今還在領受著的一切……我的政治理想是民主。讓每個人都作為獨立個體被人尊敬,不再有偶像化的人……我們所能擁有的最美好的體驗是神秘的體驗。它是立足於真正的藝術和科學搖籃裡的基本情感。
《愛因斯坦的宇宙》內頁
宗教與科學
人類所做所想的所有事都是與滿足基本需求和緩解疼痛相關的。要想理解宗教運動和它們的發展,就必須把這一點銘記於心……人類的宗教演化越進步,在我看來就越能肯定正統的宗教之路並不在於對生與死的恐懼以及盲目的信仰,而在於對理性知識的追求……沒有信仰的科學是淺薄的,不講科學的宗教是盲目的。
道德與價值觀
就一個世代、一段歷史時期而言,其中代表人物的道德品質可能要比純粹的智力成果具有更重要的意義。即便這些成果對於這些人物的地位而言,普遍具有更高的評價。
大規模毀滅性威脅
考慮到人類自身的安危,必須保證人類始終是技術進步的受益者,這樣我們的科學思想對人類才是祝福而不是詛咒。當你扎進圖表公式裡工作時,請牢記這一點。
藝術與創造力
個人而言,通過欣賞藝術作品我體驗到了極大程度的愉悅感。它們帶給我的幸福感是無法通過其他來源獲得的……最偉大的科學家同時也是藝術家……當我們用邏輯性語言來重建我們的所見所感時,是在從事科學;當我們使用以直覺去感知而非以意識去理解其意義的方式去溝通時,就是在從事藝術。
值得一提的是,愛因斯坦雖然是第一個提出黑洞預言的人,但他當時只是將黑洞稱為一種天體。首次使用「黑洞」一詞的人是美國物理學家約翰·阿奇博爾德·惠勒,而霍金則在此基礎之上又提出「黑洞是時空的扭曲者」。人類的科學之光薪火相傳。
《愛因斯坦草坪上的不速之客》,一個與惠勒、霍金、黑洞、宇宙奧秘有關的故事,也將由「互文」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