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策略!人工神經網絡終於可以清晰地解讀人類基因調節

2020-12-05 zhoupeng198315

在這個「大數據」時代,人工智慧(AI)已經成為科學家的左臂右膀,例如,機器學習算法正在幫助生物學家理解成千上萬個控制著基因功能的分子信號。但隨著分析更多數據的新算法被開發出來,這些算法也變得更加複雜和難以解釋。對此,定量生物學家Justin B. Kinney和Ammar Tareen提出了一種設計高級機器學習算法的策略,這種算法可以更容易被生物學家理解。

這種算法是一種人工神經網絡(ANN)。受大腦中神經元連接和分支方式的啟發,神經網絡是高級機器學習的計算基礎,不過雖然名字叫人工神經網絡,但人工神經網絡並不是專門用來研究大腦。

像Tareen和Kinney這樣的生物學家會使用ANN來分析一種叫做「大規模平行報告分析」(MPRA)的實驗方法的數據(MPRA是一種研究DNA的方法)。利用這些數據,定量生物學家可以製造出能夠預測哪些分子在基因調控過程中控制特定基因的人工神經網絡。

細胞並不總是會需要所有的蛋白質。相反,它們會根據需要,依賴複雜的分子機制來開啟或關閉產生蛋白質的基因。而當這些機制不能正常工作的時候,疾病和不適通常就會隨之而來。

Kinney說:「這種機制上的知識——就像理解基因調控的原理——常常是開發出治療疾病的分子療法的關鍵。」

但不幸的是,從MPRA數據中形成的標準人工神經網絡方式,和科學家們在生命科學中提出問題的方式非常不同,這種差異意味著生物學家很難解釋基因調控的原理。

而現在,Kinney和Tareen開發了一種新的方法,在計算工具和生物學家的思維方式之間架起了溝通的橋梁。他們創造出了定製的神經網絡,這種神經網絡可以從數學上反映生物學中關於基因和控制基因的分子的概念。通過這種方式,這兩位科學家實際上是在迫使他們的機器學習算法以生物學家能夠理解的方式處理數據。

Kinney解釋說,這些研究突出了對現代工業人工智慧技術進行優化,使其能夠應用於生命科學的潛力。在驗證了這種定製化人工神經網絡的新策略之後,Kinney的實驗室正在將其應用於多種生物系統的研究之中,包括與人類疾病有關的關鍵基因迴路的研究。

12月13日,研究的結果在加拿大溫哥華舉行的第一屆計算生物學機器學習會議上正式公布,在CSHL的bioRxiv伺服器上可以看到研究結果的預印本。

相關焦點

  • 科技:人工神經網絡的進步
    這些重大新故事中的一些與人工神經網絡有關,人工智慧研究中的一個相對較新的現象正在推動從娛樂到醫學等許多領域的各種進步。人工神經網絡依賴於這樣的思想:技術可以使用對應於個體人類神經元和神經元組的小單元來模擬人類大腦的生物學工作,以基於輸入產生輸出。
  • Nature子刊批人工神經網絡:先天結構比後天訓練更重要
    而連接主義認為,在人工神經網絡方法中,系統可以從數據中學習。符號主義可以視為心理學家的方法,它從人類認知處理中獲取靈感,而不是像連接主義那樣試圖打開黑匣子,使用神經元組成的人工神經網絡,從神經科學中獲取靈感。符號主義是是20世紀60~80年代人工智慧的主導方法,但從之後被連接主義的的人工神經網絡方法所取代。
  • 什麼是人工神經網絡(ANN)?
    人工神經元的結構,人工神經網絡的基本組成部分(來源:維基百科)從本質上講,這聽起來像是一個非常瑣碎的數學運算。但是,當您將成千上萬的神經元多層放置並堆疊在一起時,您將獲得一個人工神經網絡,可以執行非常複雜的任務,例如對圖像進行分類或識別語音。
  • 人工神經網絡或升級 因為人類發現神經元更複雜
    人工神經網絡是人們模仿神經元設計出來的,其模仿單個神經元,將這些神經元串起來,從而可以處理較為複雜的數據。人工神經網絡如此設計,其實是將單個神經元視為一個簡單的開關,僅支持「是」與「否」的判斷。但研究發現,神經元要更加複雜。
  • 人工神經網絡的五大主要應用場景
    人工神經網絡(ANN)是一種被設計用來模擬人腦分析和處理信息的計算系統。它是人工智慧(AI)的基礎,解決了以人類或統計標準將被證明是不可能或很難解決的問題。人工神經網絡具有自我學習能力,能夠在獲得更多數據的前提下產生更好的結果。人腦對現實世界情境的解讀方式是計算機無法做到的。神經網絡最初是在20世紀50年代發展起來的,目的就是解決這個問題。
  • 人工神經網絡的定義
    人工神經網絡以對大腦的生理研究成果為基礎的,其目的在於模擬大腦的某些機理與機制,實現某個方面的功能。國際著名的神經網絡研究專家,第一家神經計算機公司的創立者與領導人Hecht Nielsen給人工神經網絡下的定義就是:「人工神經網絡是由人工建立的以有向圖為拓撲結構的動態系統,它通過對連續或斷續的輸入作狀態相應而進行信息處理」 這一定義是恰當的。
  • 解讀| 如何用進化方法優化大規模圖像分類神經網絡?
    論文:圖像分類器的大規模進化(Large-Scale Evolution of Image Classifiers)https://arxiv.org/pdf/1703.01041.pdf摘要:神經網絡已被證明可以有效地解決難題,但它們的架構設計起來頗具挑戰性,即便只是圖像分類問題也如此。
  • 腦科學日報:人工神經自愈泡沫用於合成壓阻傳感器皮膚
    2,海馬和內側前額葉在腦網絡運作中的角色來源:韓布新研究組以往腦網絡研究識別出腦內存在深度連接的樞紐區域,其中海馬和內側前額葉是存在廣泛連接並與多種認知功能存在密切聯繫的關鍵節點。5,Nature Communications:人工神經自愈泡沫用於合成壓阻傳感器皮膚來源:奇物論人體皮膚是一種自我修復的機械感覺系統,其通過三維神經有效地檢測各種機械接觸力。近日,新加坡國立大學Benjamin C. K.
  • 人工神經網絡發展歷程及特點
    人工神經網絡ANN簡稱為神經網絡或類神經網絡。深度學習實際上是深度神經網絡DNN,即深度學習從人工神經網絡ANN模型發展起來的,因此有必要對人工神經網絡ANN作進一步探討。^_^ 最近十幾年來,人工神經網絡ANN的研究工作不斷深入,已經取得了很大進展,其在模式識別、智慧機器人、自動控制、預測估計、生物、醫學、經濟等領域已成功地解決了許多現代計算機難以解決的實際問題,表現出了良好的智能特性。 那麼究竟什麼是人工神經網絡ANN呢?
  • 腦科學日報:人工神經自愈泡沫用於合成壓阻傳感器皮膚
    閱讀連結:2,海馬和內側前額葉在腦網絡運作中的角色來源:韓布新研究組以往腦網絡研究識別出腦內存在深度連接的樞紐區域,其中海馬和內側前額葉是存在廣泛連接並與多種認知功能存在密切聯繫的關鍵節點Tee報導了一種使用三維(3D)金屬絲電極作為「神經」的新結構,該電極嵌入了低模量但具有彈性的自愈泡沫中,該泡沫被稱為仿生人工神經泡沫(AiFoam
  • 人工神經網絡及其應用
    1 人工神經網絡的發展歷史及其意義1.1 人工神經網絡的發展歷史神經網絡的發展可以追溯到19世紀末,其發展可以分為四個階段。第四個階段為新時期,開始於1987年6月,在美國加州聖地牙哥召開的首屆國際神經網絡學術會議,這標誌了在全世界範圍內掀起了研究神經網絡的熱潮。從1987年以來,神經網絡的理論、應用、實際開發工具均以令人興奮的速度發展。
  • 對人工神經網絡「開刀」,利用神經科學消融法檢測人工神經網絡
    「許多關於大腦功能的見解看法都是通過消融研究獲得的,本質上來說,消融即選擇性地切除或破壞大腦特定區域的組織,以可控的方式進行消融,檢測大腦該部分對諸如言語生成、運動等日常工作的影響。」在此之前,消融已經被應用在一些人工神經網絡的研究中,但這些研究主要關注於調整神經網絡層和改變其結構,因此更像是參數搜索而不是生物學的消融法。
  • 科學家在試管中創建由DNA構成的人工神經網絡
    目前,科學家在實驗室裡研製一種完全由DNA製成的人工神經網絡,能夠模仿大腦工作形成自己的「記憶」。這種位於試管中的人工智慧系統通過識別手寫數字,可以解決典型的機器學習問題。科學家表示,這項工作是證實人工智慧植入人造有機電路的一個重要步驟。
  • 人工神經網絡為夢想新理論鋪平道路
    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人工神經網絡上。網絡學習相關的細節,但也不相關。超擬合是機器學習專家們的苦惱,他們設計了各種各樣的技術來解決這個問題。 所有這些都迴避了一個問題:人類大腦是如何處理過擬合的。我們的日常經驗可以大量重複,那麼大腦是如何從這些單一的經驗總結到其他情況的呢?
  • 初識人工神經網絡
    例如大腦可以很容易就能準確地識別出圖片中的物體,即使是圖片中包含以前不曾見過的物體。 這類對於計算機而言非常複雜的問題,對大腦而言卻非常的容易。這也就是神經網絡的魅力所在。人工神經網絡(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是一種模仿生物神經網絡行為特徵,進行信息處理的算法數學模型。
  • 你的大腦與人工神經網絡有本質區別嗎?答案令人驚訝!
    人類的腦活動是可解釋的。然而,人工神經網絡常常被認為是無法解釋的黑盒子。因為人工神經網絡無法解釋他們的決策過程,尤其是那些幾千萬甚至過億參數的複雜深層神經網絡。 許多認知科學家認為,人類大腦可以依賴於內隱的生成規則,而無需接觸到來自環境的豐富數據,而人們普遍認為人工神經網絡沒這種能力。 基於問題域的豐富採樣或超越直接擬合的神經網絡 研究人員指出: 「問題空間的密集抽樣可以顛覆預測問題,將基於外推的問題轉化為基於插值的問題。」
  • 研究不同神經元在人工神經網絡中的作用
    在過去十年左右的時間裡,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一直在開發越來越先進的人工神經網絡(ANNs),這種計算方法旨在複製人類大腦的生物機制和功能。雖然其中一些網絡在各種任務中取得了顯著的成果,但預測背後的決策過程並不總是很清楚。
  • 人工智慧神經網絡和生物大腦有什麼區別 神經網絡將如何發展
    Zador的論文標題為「對純學習以及人工神經網絡可以從動物大腦學到的知識的批判」,解釋了為何擴大AI算法的當前數據處理能力將無法幫助提高狗的智能,更不用說人類了。Zador解釋說,我們需要的不是從頭開始學習一切的AI,而是像有機物一樣具有內在能力的算法可以與學習經驗相輔相成。
  • 無處不在的人工神經網絡:機器人擁有意識的關鍵
    說到「意識」的問題,人類之所以有意識,關鍵還是在於「生物大腦」存在。以此作比,機器人要想有意識,就得先有一個「大腦」,也就是所謂的「人工神經網絡」。人工神經網絡,常常簡稱為神經網絡,是以計算機網絡系統模擬生物神經系統的智能計算系統,是對人腦或自然神經網絡的若干基本特性的抽象和模擬。簡單地講,人工神經網絡就是基於模仿大腦神經網絡結構和功能而建立的一種信息處理系統。人工神經網絡依靠系統的複雜程度,通過調整內部大量節點之間相互連接的關係,從而達到處理信息的目的,其中,這些節點就相當於生物大腦中的「神經元」。
  • 人工神經網絡初學:是什麼以及為什麼?
    【IT168 技術】談及人工智慧,就會涉及到人工神經網絡。人工神經網絡是現代人工智慧的重要分支,它是一個為人工智慧提供動力,可以模仿動物神經網絡行為特徵,進行分布式並行信息處理的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