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楊青今年的暑假有點特別,雖然跨省遊部分開放,但因為疫情不穩定,好多家庭還是選擇了深圳遊。遊深圳,有一本獨特的風光導遊書,完全由深圳的小朋友創作,以每年冬天來深圳過冬的網紅鳥黑臉琵鷺為導覽,由它揮動翅膀,帶領小朋友從空中遊深圳,小朋友眼中的深圳地標一一揭曉,猜猜看,你平時最喜歡的深圳景點有沒有上榜?
一:大鵬所城,有600年歷史的古城,深圳簡稱「鵬城」即由此而來。
二、深圳圖書館和深圳音樂廳:深圳市中心的兩座著名景點,深圳圖書館周末常常一位難求,高峰時期經常大排長龍,深圳人經常舉家到訪。深圳音樂廳是深圳人休閒賞樂的好去處。
三、深圳灣 是黑臉琵鷺來深圳過冬的落腳地,是它們在深圳的家。
《這是我的家》是由深圳五顆星美育的創始人楊政策劃,圖片出自五顆星小學員之手,稚嫩可愛。楊政最早做攝影記者時,在2004年10月拍到黑臉琵鷺飛臨深圳的鏡頭,深圳觀鳥協會的專家稱讚道,這是黑琵到深圳越冬的首次記錄。他覺得黑臉琵鷺在氣質上很像深圳人:體態優雅、性格和平、意志堅定……他被這種鳥兒迷住了,每年都會搜尋關於它的信息,凌晨去紅樹林看它。等到辭職成立了深圳五顆星美育後,就有了做黑琵藝術課的想法。他們收集了150多種關於鳥兒的繪本給孩子們看,又請來觀鳥專家們給孩子介紹這種優雅的鳥兒的生態,引導孩子化身黑臉琵鷺,在深圳上空飛翔時的所聞所見……孩子們創作了大量的畫面,鮮活而有力,順便把他們心目中的深圳熱門景點藉助黑臉琵鷺的眼睛,畫在了圖上。老師們把這些畫面像串起來,就有了一個深圳孩子手繪的深圳風景。大師們說,繪本是孩子進入藝術世界的最佳途徑。而這本《這是我們的家》的繪三則是外地人和深圳人透過孩子的眼睛重新打量深圳的一個角度。這是五顆星美育美術課的結果,但它裡面+地理課、+生態課、+社會課、+閱讀課、+藝術課,是一個內容豐富、層次多元的跨界結晶。深圳的孩子,通過這樣的課,與黑臉琵鷺交上了朋友,打心底愛上自己生活的這座城市。當人們說起深圳的時候,他會自豪地說——這是我的家。深圳著名的作家、自然寫作者、出版人南兆旭看了《這是我的家》後,開心地評價:這是第一本由深圳小朋友創作的、以深圳人最喜歡的鳥兒黑臉琵鷺為主角的繪本。這個視角,新鮮而獨特,遼闊而澄高。《這是我的家》從黑臉琵鷺飛臨深圳開始,東起大鵬半島,經過大小梅沙、越過梧桐山、順著深南大道、鳥瞰蓮花山、中心區,最終經過華僑城,來到紅樹林……在這樣的想像中,這本書就像一條珍珠項鍊,把深圳人最引以為自豪的城市亮點,串了起來。所以,這本書,也是一本深圳風光的導遊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