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求職、擇偶…它們背後原來都有算法可循? | 同讀一本書

2021-01-11 和訊網

  9月同讀:周末,同讀一本書,讓大腦在閱讀中享受自由。本期同讀好書《算法之美》,告訴你那些藏在生活中的神奇公式。

  文/巴九靈(微信公眾號:吳曉波頻道)

  「你相信人生有公式嗎?」

  生活中,我們每天都會面臨許多選擇題:中午吃什麼,和誰談戀愛,是否該買房……受困於空間和時間的有限,大部分人總會做出與最終預期相反的決策,而當愛情受到欺騙、股票面臨割肉的時候,人們方才悔不當初。

  今天小巴為大家推薦的同讀好書叫《算法之美》,作者布萊恩和湯姆都是有著跨學科背景的大拿,他們發現:

  雖然人生沒有後悔藥,但其實那些讓我們糟心的選擇題,大多數都有可以搞定它們的算法。

  在寫書過程中,兩位作者進行了大量的調研,研究算法對人類生活中的林林總總會產生怎樣的影響,他們在書裡記錄了11個算法,那些看似深奧的數學規律,在兩位作者有趣的文筆下,將變成指導人生的選擇秘笈。

  用37%法則買房和選對象

  假如你正準備買房,並計劃走訪100套房子進行考察,那麼怎樣才能高效地找到最心儀的房子呢?

  作者提供了一個觀點,使用最優停止理論的37%法則:當你在考察前37套房屋時,千萬不要出手,而是從這37套房子中,找到一個最優選擇。接下來,當你從第38套開始考察時,只要看到比最優選擇好的房子,就入手吧!

  聽上去是不是有點無釐頭?事實上,37%理論在數學界享有盛名,它並不一定百發百中,但卻能最大限度地幫你避開概率的坑。生活中許多問題都可以用這個算法來解決,比如買房、買車、找對象、招聘、找車位等等。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往往在更好的選擇出現前就已經停止了,這種急性子表明最優停止問題中,我們還需要考慮一個因素——時間成本。

  時間的流逝,會把所有的決策問題都變成最優停止問題,而所有的決策都有連續性,沒有完全相同的二次決策的機會,所以在概率均等的情況下,最優停止問題中時機選擇的重要性以及37%法則,便彌足珍貴。

  基廷斯指數:年輕與試錯

  小巴有兩個好友,A25歲,B35歲,最近他們都動了換工作的心思,在聽完他們對工作的抱怨後,小巴建議A跳槽,建議B三思。

  在我們的一生中,活在當下和敢於嘗試,一直是一對無解的矛盾。事實上,什麼時候該思變,是有一個數學公式的。舉個例子,比如你在一家公司工作,成功的、開心的工作經歷共6次,失敗的、難過的工作經歷共4次。

  這個時候,你是否應該選擇跳槽呢?在這裡,小巴給大家介紹一個叫「基廷斯指數」的決策方法。

  上圖是基廷斯指數表,繼續剛才的例子,選擇留下的話,二者結合起來對應的合理值是0.7249,而對於新工作而言,輸和贏都是0,對應的合理值是0.8699。

  如果聯繫到時間成本,在這個時候,便可以加入37%原則作為額外的權重。假設20-60歲為你的工作年限,那麼A的權重為0.84,B的權重為0.52,用權重乘以兩個合理值後,結果便顯而易見了。

  在書中基廷斯指數表對應的法則,叫探索與利用。而採用一邊更新、一邊錄製的一季季上映的美劇正是利用這條法則的高手:一旦收視效果達不到預期,馬上停止錄製,從而將成本風險降到了最低。

  緩存問題與衣櫃哲學

  又是一年換季,當我們打開衣櫃,發現裡面塞滿了衣服,這下你面前就出現了兩個問題:哪些東西需要保留?留下的東西應該如何擺放?

  櫥櫃整理與計算機存儲器管理所面臨的問題非常相似:

  空間有限,而目標是節省金錢和時間。我們和計算機其實都是在進行組織工作,正是由於問題高度的相似性,使緩存作為計算機科學的解決方案,同樣適用於人類的家庭生活。

  當你決定物品該扔還是該留時,緩存算法中的最近最少使用原則,將幫你搞這一切:回顧你的衣櫃吧,我們最不需要的衣服,就是棄用時間最長的那一件。除非它有特殊紀念意義,不然該扔扔,該賣賣。

  下一步,當我們決定把物品留下來的時候,我們就應該合理利用地理位置,儘可能把物品的「緩存」建立在它們通常使用的位置附近。你的衣櫃是一級緩存,衛生間是另一級,而玄關處的衣架是第三個。

  如果你活用緩存的思路,那麼你大可不必因為衣櫥裡的雜亂無序而感到壓力或自責。因為這不是雜亂無序的標誌,而是最精心設計和最小的組織形式之一,最起碼,你沒有讓你的襪子出現在餐桌或者電視機上。

  結尾的話

除了上述三個法則之外,在這本《算法之美》中,還有

排序、時間調度、貝葉斯法則、過度擬合、約束鬆弛、隨機性、網絡、博弈論八個有趣的法則,儘管現實問題異常複雜,還有許多算法不為人所知,但是計算機科學家一直在與這些難題死磕著。

  這些來之不易的真知灼見與我們對理性的直覺認知存在偏差,但當我們一點點把計算機科學的智慧轉化為人類生活的策略,那麼在面對人生選擇的時候,我們必將更加明智。

  正如兩位作者研究計算機與人生規律後,告訴我們的那樣:

  不要總是考慮所有的可選方案;

  不必每次都追求最佳結果;

  偶爾犯點兒錯誤;

  放下包袱,輕裝前進;

  有的事情可以暫時放一放;

  相信自己的本能,不要過多思考;

  採用拋硬幣的方式;

  要體諒,但是不能忘記;

  放鬆自己,忠於自我。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吳曉波頻道。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季麗亞 HN003)

相關焦點

  • 了解人工智慧,這15本書你一定要讀
    《人工智慧:一種現代方法》(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 Modern Approach),作者Stuart Russell,Peter Norvig這本書可以說是人工智慧領域的《聖 經》,這是一本全面介紹人工智慧知識和內容的書籍,任何從事人工智慧相關領域的人都應該讀一讀這本書。
  • 矽谷大佬必讀的4本書,你有必要讀一讀
    科技巨頭們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喜歡讀書。現在,有很多人都喜歡去了解這些科技巨頭的成功經歷,希望從中了解他們的思想,進而獲得成功,卻不去了解他們愛讀什麼書,其實那才是真正反映他們靈魂和思想的結晶。如果一本書被兩個以上的科技大佬推薦過的話,那麼它一定有著不凡之處。
  • 如何讀好一本書?「樊登讀書」創始人的秘訣是……丨21讀書
    21讀書來源丨本文內容綜合選自《讀懂一本書:樊登讀書法 》編輯丨阿巷;實習生 思純圖片來源丨《讀懂一本書:樊登讀書法 》,網絡每本書都有自己的使命,而讀書的過程就是人為地弄清楚一本書解決了什麼問題,抓住一本書的脈絡和重點
  • 我曾經1年讀100本書,卻越讀越困惑,直到掌握了這個秘密武器
    第一個訓練營期間,我按照要求,讀了50本書。這和前年一整年,自己只讀了7本書比起來,算是一個非常大的突破啦!這個訓練營結束之後,大家還相約,繼續再去簡書上日更100天,每三天讀一本書,每天輸出一篇文章,所以後面陸續又讀了30來本書。
  • 文言文表達方式與現代語法存在差異,高考想拿高分,仍有規律可循
    考題定位讀懂淺顯的文言文,難度平均,掌握方法是關鍵學好文言文的根本方法,多讀多積累,重在堅持長期看效果我們都知道文言文是古代的人說話的一種表達方式,我們無論學習哪一種語言,都會有突破點,那麼對於文言文來說,要能夠多去閱讀,多去積累,在長期的積累之下,才能夠看到效果,我們要適應說話的方式,培養出語感來,所以重在堅持。
  • 有一本書,只有它能讀
    「毫不誇張的說,人類每一次進步都由計算驅動在精準醫療的範疇裡,每個人都是一本由遺傳密碼寫成的書,字數有3乘10的9次方之多,裝訂成書,有四十層樓那麼高——儘管這本書目前只有3%被讀懂,然而由計算所驅動的「一小步」,已經令某些特定癌症的患者「絕處逢生」;飛速發展的高性能計算,將輔助醫學專家們加速破譯人體遺傳密碼,直到有一天,醫療將不再等同於治療,而真正成為維護健康的天使之翼!
  • 涵蓋邏輯回歸、貝葉斯等算法,一本關於ML在線免費書籍,值得一讀
    提到機器學習領域的書籍資源,大家比較熟悉的有周志華老師的《機器學習》(西瓜書)、李宏毅老師的「寶可夢課程」等等。此外不同學習階段的學生也能夠找到適合自身的機器學習基礎和進階書籍資源。周志華西瓜書。書籍地址:https://dafriedman97.github.io/mlbook/content/introduction.html該書是為讀者學習新的機器學習算法或了解更深層次的算法。具體地說,它是為那些有興趣學習機器學習算法的讀者準備的。
  • 上周讀了7本書,每本書都能幫你推開一扇新世界的門
    2019 年,我下了一個決心,希望自己每天至少讀一本書,每本書讀完,至少寫出兩三百字,來和大家分享一下讀完的感受。上周讀的7本書雖然主題不固定,可是都非常有趣,每本書都能幫你推開一扇新世界的門,每一本都強烈推薦給大家。
  • 《高分讀書法》:讓你從閱讀小白到寫作達人必須要讀的一本書
    如果作者的思想本身就晦澀難解,你沒有準備好就去讀,其結果因為對書籍理解不清楚,所以寫出來的文章表達也是混亂的。那麼在拿到一本書,開始讀之前應該怎樣做?方法之一找到關鍵細節處。(裝幀讀書法) 請認真看腰封 。每本書都會有一個腰封,腰封上的內容雖然簡短,卻傳遞了一個重要的信息。其實每一本書的腰封上寫的都是這本書,作者所要表達的主題精髓。
  • 短線技術分析究竟有沒有規律可循?
    短線技術分析究竟有沒有規律可循?趨勢是否真的能夠跟蹤並獲利?每一天,你可能都在問自己這些問題。 網上關於技術分析的內容鋪天蓋地,各種交易講座樂此不疲,偽大師們在兜售他們的神準策略,而實幹家在市場中用真金白銀驗證自己的想法。
  • 資料|MATLAB優化算法案例分析與應用(進階篇)
    from=leiphonecolumn_res0817內容簡介 · · · · · ·《MATLAB優化算法案例分析與應用(進階篇)》是深受廣大讀者歡迎的《MATLAB優化算法案例分析與應用》一書的姊妹篇,即進階篇。本書全面、系統、深入地介紹了MATLAB算法及案例應用。
  • 軟體工程師必讀的10本書,你讀了嗎?
    儘管如此,仍然有許多人會選擇捧讀一本好書。筆者作為一名資深「書蟲」,也已經涉獵過許多技術類書籍,例如軟體工程。至今,筆者仍然在試圖通過閱讀以求新知。軟體工程領域的發展日新月異,今天的熱門可能不久後就淪為明日黃花,因此要在該領域尋得一本好書,實為不易。尤其是如果要找一本與某一特定程式語言相關的書目,則更為艱難。
  • 00後男生7天賺2萬,爆紅網絡:你讀的每一本書,都不會被辜負
    原來,因為平時喜歡讀歷史,又是播音主持專業,他便自己跑到景區,給遊客講故事,一塊錢一段。有網友感慨道:這也太優秀了,我還在考慮怎麼賺錢的時候,人家就已經賺到錢了!不得不說,在「讀書無用論」大行其道的今天,這位00後男生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你讀過的每一本書,都不會被辜負。
  • 史學「循證」的啟示
    現如今,醫學有「循證(循證醫學: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藥學有「真研(真實世界研究:Real World Study,RWS)」。
  • 日本推理小說天王,沒讀過這十本書,不算讀過東野圭吾
    日本推理小說天王,沒讀過這十本書,不算讀過東野圭吾!(一Hello,大家好!小編我又來啦,上一期為大家推薦了幾本能夠豐富人的精神的書,今天小編想跟大家推薦幾本推理小說,相信東野圭吾大家都知道吧,日本最著名的推理小說家,下面就一起來看看他寫過的書吧。
  • 英國作家珍妮特·溫特森:各種意義上的家園已然失去 讀一本書卻...
    英國貨幣上的娜恩·謝潑德形象同為女作家,珍妮特·溫特森(Jeanette Winterson)比謝潑德晚出生了半個多世紀。當她躺在床上讀這本寫於上世紀40年代的《活山》時,溫特森意外地發現了自己與謝潑德的關聯,以及讀書與登山的相似之處。
  • 巴菲特背後的男人查理.芒格:97歲,一周讀20本書,自稱錢多成災
    這個公司輝煌的背後,是兩個傳奇人物:一個家喻戶曉的「股神」巴菲特,另一個是沉默低調的查理.芒格。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查理.芒格。左為查理.芒格,右為巴菲特說到金融界的天才,人人都知道巴菲特很厲害。然而,很多人都不知道查理.芒格有多牛。
  • 一本書,兩部紀錄片,都是騙局。這個世界上哪有什麼天才?
    觀看前並沒有特別高的期待,看完影片直到回家,我一句話都沒有說。當你親眼見到真的有人過上了你想要的生活。紀錄片對內心的衝擊,自我反思,輾轉難眠,到深夜都無法入睡。原來:哪有什麼天才?都是把事情做到極致,刻意練習而已。為了能更加了解亞歷克斯·霍諾德,我又讀了《孤身絕壁》觀看了紀錄片《孤身絕壁 Alone On The Wall》。
  • 什麼使生命的複雜成為可能 -讀《生命的躍升》文末福利贈書
    每一次我們眼中突變,都是有跡可循的一步步演化的結果,而這本書講述的就是這些故事。下面是該之前的一篇讀書筆記,本文更偏向與評論,建議沒讀過書的先讀這篇推送。就如同一首歌可以分為旋律和演唱者,每一個發明也可以分為機制,影響,物質基礎。
  • 「小趨勢」之後,這次講「演化算法」
    每一年,他會用一本書,記錄他實地調研的所見所感,記錄中國從2019年到2049年這30年的變化。「2018年的時候我給自己發了一個宏願:從2018年開始每年我會寫一本書和一份報告,記錄中國2019到2049年30年的變化,到現在想想我也很吃驚,既然幹了這麼件事,就要一直幹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