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美國阿利伯克級驅逐艦服役,該型驅逐艦和之前驅逐艦最大區別,多了四面類似盾牌的相控陣雷達。從此人類海軍正式進入「盾艦」時代,阿利伯克之後,各國紛紛開啟盾艦製造。日本的金剛級、韓國的世宗大王、中國的052及055系列驅逐艦,還有印度的加爾各答級飛彈驅逐艦。
和前面幾款盾艦不同,印度加爾各答級飛彈驅逐艦非常傳奇,研發和製造之路也比較坎坷。早在21世紀初葉,印度就提出國產新一代驅逐艦建造計劃。新型驅逐艦將取代德裡級驅逐艦,成為印度海軍主力。
由於但是阿利伯克級已經服役十多年,因此印度認為,自家的新式驅逐艦也要走阿利伯克風。而這款印度阿利伯克,就是加爾各答級飛彈驅逐艦。
2003年3月12日,印度加爾各答級首艦加爾各答號開工建造。同年4月,中華神盾052C級驅逐艦首艦也開工建造,從時間上來看,印度和中國此時是一條起跑線上的。然而2年後中國052C驅逐艦下水入役,而印度神盾加爾各答號卻仍然處於建造中。11年後,加爾各答號終於下水交付印度海軍,而此時中國第三代盾艦—055型驅逐艦,已經完成定型開始建造。
和中國055型驅逐艦相比,加爾各答號完全不夠看,因此有軍迷戲稱加爾各答號為:「二十年前的一條好漢」為什麼印度的加爾各答號建造時間長達11年?這中間又發生了什麼事情呢?
原來,加爾各答號雖然號稱「印度國產」,但印度孱弱的軍工實力,根本無法自主完成該型驅逐艦的建造。當時印度方面只是畫了一張驅逐艦概念草圖,然後滿世界去購買相關裝置安裝。
為了突出印度特色,也為了提升相控陣雷達的探測範圍。印度軍事專家提出將四面相控陣雷達,放置到艦橋頂端!四面相控陣雷達以及配套設備一股腦堆到加爾各答號頭燈,仿佛給這艘驅逐艦做了個包頭。瞬間咖喱味滿滿,但這個球狀包頭,卻讓加爾各答號的抗風浪性大大折扣。只要印度洋風浪稍微大點,加爾各答號就只能閉門不出。因為出門就可能翻船。
除了設計奇葩外,加爾各答號上幾乎所有裝置設備,都和印度一點關係沒有。它的相控陣雷達是以色列生產的、燃氣輪機和柴油機是烏克蘭製造、布拉莫斯反艦飛彈是俄羅斯產品、近防炮和防空飛彈乾脆是以色列和俄羅斯混血!就連加爾各答號上的船支管理系統,都是加拿大提供。印度除了組裝了一下,這艘軍艦上的螺絲釘都不姓印度。
萬國製造的加爾各答號,在服役之初就暴露出各種問題,說到底就是因為萬國製造,導致各系統裝置之間沒有調試測試,實際戰力大打折扣。如今印度的加爾各答號已經非常陳舊,面對亞洲其他國家軍艦,明顯力不從心。但對於印度來說,研發加爾各答號的繼任者還遙遙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