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車新四化」中,網聯化是最早落地應用的領域,通過Telematics技術與TSP服務的形式發展起來。2009年,通用汽車的安吉星成為中國市場上首個引入的車聯網產品。從2016年開始,新的一批智能網聯專業服務商也湧現出來,上海翌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翌擎科技」)是其中一個。
翌擎科技主要通過平臺構建、生態運營和數據變現服務幫助車企進行數位化轉型,現有團隊成員近200人。近日,該公司宣布獲得騰訊產業生態的A輪融資,並與騰訊生態合作研發汽車行業的數位化轉型解決方案。
翌擎科技創始人兼CEO陸維琦,曾擔任IBM汽車行業解決方案總監。在他看來,從2016年開始,很多國內外車企都意識到,車聯網技術已經不僅僅是外圍附加服務,更是車企的基礎能力與核心競爭力。車企希望利用車聯網進行數位化改革,直達C端用戶,採集汽車與車主的互動數據。同時,在過去三年裡,BAT和華為等大公司紛紛入局汽車行業,加速了車聯網市場的變革。
看到這樣的市場需求和潛力之後,陸維琦在2016年11月創立了翌擎科技,主要給車企客戶提供三類服務:第一是為車企搭建數字中臺體系和業務中臺解決方案,第二是幫助車企對接生態增值資源服務,快速集成與組合對車主有價值的生態資源內容和服務,第三是幫助車企利用數據進行價值創造和變現。
翌擎科技三個產品線(圖源:翌擎科技)
陸維琦表示,在第二塊業務中,他們幫車企對接的合作夥伴往往是BAT等大型網際網路公司或小型創業公司。以往,如果這些公司想和車企合作,需要專門成立團隊,把標準化方案進行定製化改裝,還要撰寫競標標書、參與採購流程,以滿足車企嚴苛需求。這個過程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精力,投入產出比並不高。而翌擎科技可以利用自身資源、技術與服務,幫助合作雙方以更少的人力物力完成對接流程。
而在第三塊業務中,車企的數據主要有兩個方向的應用價值,一是應用於車企內部的研發、銷售和售後環節,二是應用於保險公司、二手車交易、智慧交通等外部平臺。這些數據不僅是汽車的生產和交易數據,還包括智能汽車傳感器檢測到的車主駕駛行為數據、車輛故障數據等。車企可以通過數據分析,主動給車主提供維修預警和車輛保養等服務,把車後市場諸多業務拉回到4S體系中來,增加營收方式。
談及數據的隱私和歸屬權問題,陸維琦告訴36氪,隨著法律法規逐步明晰,有些數據是屬於車企的,但有些數據屬於車主本人,今後車主甚至可以用這些數據去變現,或者,當車主換車時,可以把在A品牌車上的使用數據,遷移到B品牌車上,從而獲得更流暢的駕駛體驗。這些新興模式未來都將對汽車產業帶來巨大改變。
陸維琦表示,目前,他們已經服務了上汽大眾、上汽大通、一汽大眾、東風風行、一汽奔騰、華人運通、江西五十鈴、東風乘龍、賽麟汽車等15家主機廠,協助車企對接了車載硬體、通訊運營商、雲服務、BAT車聯網、保險創新、位置服務、大數據應用等產業鏈生態資源。未來,他們計劃服務更多的頭部外資品牌。
目前,翌擎科技的營收主要來源於服務費和項目分成,前者佔比最大。在三塊業務中,「為車企搭建中臺」佔了收入來源的70%左右,但其他兩塊業務的佔比會逐年提高。
陸維琦告訴36氪,他們從2017年開始盈利,2019年全年營收將近6000萬,相較2017年增長了10倍左右。2020年營收目標為1億,未來每年營收預計會以80%的速度增長。
(封面圖片來自pexels.com)
————
我是36氪記者王藝瑾,業務交流可添加微信catherineyijin,請備註姓名+公司+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