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9成上海人因慢性病死亡 控制超重等六大因素可預防

2021-01-18 華龍網

原標題:超9成上海人因慢性病死亡 控制超重等六大因素可預防

圖說:上海市慢性病及其微信因素監測報告中明確,上海居民與常見慢性病有關的危險因素。

九成以上上海人因慢性病死亡,如能控制鍛鍊不足、吸菸、血壓、膽固醇、肥胖、空腹血糖等六大因素指標,將會減少100萬人死亡,使因慢性病早死的概率降低三成以上。日前舉行的以「讓慢性病發病慢下來」為主題的「上海市健康大講堂暨第33屆解放健康講壇」上相關醫學專家透露了上述信息。

「目前86%的國民死亡原因正是慢性病。」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院長劉遠立說,經濟發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慢性病也在增加。

劉遠立表示,影響人們的健康和發病有四大因素,包括遺傳、環境、行為和健康服務,這其中最重要的是人類的行為。由於人們的行為可以改變,也就意味著大部分的慢性病可控可防。比如我國由於吸菸造成的疾病死亡人數每年達100萬人以上,吸菸人群比不吸菸人群死亡率高2.5倍,過度飲酒造成的傷亡、疾病、脂肪肝也非常多,這些都需要在生活方式上進行改變。「健康不僅是不生病,更是心理和精神的完好狀態。」劉遠立同時提醒市民。

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上海市預防醫學研究院院長吳凡介紹,截止去年年底,全上海男女的平均期望壽命是83.16歲,達到了歐美發達國家的水平,但是在2030年的指標中,健康期望壽命目標卻只有72歲。期望壽命和健康期望壽命的不同,主要是因為慢性病打了折扣。

比如1980年,全國35歲以上患糖尿病僅0.8%人群,如今已達12.3%;在上海,這一數字則高達17.6%。吳凡透露,2016年,上海居民因慢性病死亡佔全死因的比例已高達91%。

根據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調研,上海居民中,與常見慢性病有關的危險因素主要包括吸菸、過量飲酒、食用蔬菜水果不足、食用乳製品不足、食用紅肉類過量、食用食鹽過量、食用油脂過量、身體活動不足、超重、肥胖等。吳凡透露,中國疾控中心慢病中心的「2030慢性病早死概率預測研究」顯示,至2030年,如能控制六類危險因素,將可大幅度降低我國居民因慢性病導致的死亡率,包括心腦血管疾病、腫瘤、糖尿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病這四類最常見的慢性病。

這六類因素包括:如鍛鍊不足率降低10%,可望減少死亡人口0.8萬;吸菸率降低30%,可望減少死亡人口32.6萬;血壓降低25%,可望減少死亡人口56.4萬;膽固醇降低20% ,可望減少死亡人口5.3萬;BMI(肥胖)停止上升,可望減少死亡人口9.6萬;空腹血糖停止上升,可望減少死亡人口5.7萬。如能控制上述所有指標,預計將會減少100萬人死亡,使因慢性病早死的概率降低三成以上。

相關焦點

  • 中國人體重控制研究課題成果發布:對超重或肥胖群體應早期幹預
    中國經濟網北京6月14日訊(記者 吳佳佳)中國人體重控制研究課題成果13日在京發布。中國人體重控制研究課題組負責人、中國社科院食品藥品產業發展與監管研究中心主任張永建表示,肥胖和超重既是關乎個人健康的重大問題,也是關乎社會經濟負擔的社會問題和經濟問題。
  • 國辦:到2025年,慢性病危險因素得到有效控制
    中新網2月14日電 國務院辦公廳今日印發《中國防治慢性病中長期規劃(2017—2025年)》。規劃提出,到2020年,慢性病防控環境顯著改善,到2025年,慢性病危險因素得到有效控制。規劃提出,完善城鄉居民醫保門診統籌等相關政策,探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對慢性病患者按人頭打包付費。
  • 從《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看健康挑戰
    三是重大慢性病過早死亡率逐年下降,因慢性病導致的勞動力損失明顯減少。 吸菸、過量飲酒、身體活動不足和高鹽、高脂等不健康飲食是慢性病發生、發展的主要行為危險因素。 二是居民超重肥胖問題不斷凸顯,慢性病患病/發病仍呈上升趨勢。 超重肥胖情況
  • 《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出爐
    發布會現場居民平均身高持續增長2015年~2019年,國家衛生健康委組織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國家癌症中心、國家心血管病中心開展了新一輪的中國居民慢性病與營養監測,覆蓋全國31個省(區、市)近6億人口,現場調查人數超過60萬,具有國家和省級代表性,根據監測結果編寫形成《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
  • 「2019年南通市居民慢性病與死因報告」出爐
    與往年監測結果相比,2019年,超重、肥胖、吸菸率等慢性病相關危險因素均有所下降。健康生活方式行動是進行慢病幹預的重要手段。2019年,全市共死亡6.91萬人口,人口老齡化係數為22.08%(65歲及以上人口數佔比,聯合國頒布的標準為7%)。去除人口結構的影響,標化後死亡率處於全省平均水平。
  • 上海市民膳食結構欠合理,鈉攝入過多,超重肥胖問題突出
    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有這樣一支隊伍,從空氣品質、環境水質到工作環境、食品安全和營養,從聽起來高端神秘的健康危害因素監測評估到尋常百姓的三餐營養搭配,都是他們的職責本事。這支隊伍指的就是上海市疾控中心健康危害因素監測與控制所團隊。職業衛生、食品衛生、環境衛生、職業衛生、放射衛生,這「五大衛生」是這支隊伍的監測領域。
  • 26%上海成年女性體重超重 女性肥胖致癌機率為男性3倍
    「三八」前夕,上海市疾控中心發布的監測數據顯示,上海成人女性總超重率已達26%,總肥胖率為9%,8種類型的癌症與超重和肥胖高度相關,其中女性受超重或肥胖致癌影響的程度是男性的3倍。  在昨天舉行的主題為「體重控制、身體活動、癌症預防」的2015年女性健康論壇活動上,疾控專家建議,45歲以後是女性癌症的多發期,也是控制體重的關鍵時期,建議提前10歲,也就是說35歲以後就要重視預防。  專家曬數據,水桶腰風險更大  肥胖也是一種疾病?2013年美國醫學會決議正式認定肥胖是一種疾病。
  • 未來20年 這些重大疾病和健康問題將可預防
    中國工程院「全民健康與醫藥衛生事業發展戰略研究」重大諮詢項目《新型國家預防醫學體系建立研究》課題組發布了「未來20年我國可預防的重大疾病和健康問題研究」報告,糖尿病、高血壓、愛滋病等入選未來20年我國前20項可預防重大疾病和健康問題。
  • NMN對於預防慢性病真的能起到作用嗎?
    目前,國內慢性病人數達到兩三億,慢性病已成為威脅我國居民健康的「頭號殺手」。而且隨著老年人口的增加,由慢性病帶來的疾病負擔還將進一步加重。相關報導顯示,我國慢病導致的死亡已經佔到總死亡的85%,導致的疾病負擔已佔總疾病負擔的70%。
  • 近九成死亡人數源於慢性病,健康中國行動將對慢性病發起總攻
    為此,國家將全方位進行幹預健康影響因素。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於學軍在國新辦吹風會上表示,由於居民健康知識知曉率偏低,吸菸、酗酒、缺乏鍛鍊、不合理膳食等不健康生活方式比較普遍,由此引起的疾病問題日益突出。
  • 愛滋病正變成慢性病 堅持治療可活到平均壽命
    吳尊友,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性病愛滋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  原標題:為什麼說愛滋病正在變成一種慢性病  日前,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性病愛滋病防控中心進一步解讀了《2011年中國愛滋病疫情估計》的新特點。
  • 全球疾病負擔報告2019出爐:血壓升高是全球人口死亡首要因素,吸菸...
    報告顯示,2019年,歸因於全球死亡的首要危險因素是收縮壓升高,導致1080萬人死亡,菸草則導致871萬人死亡。吸菸也是導致男性死亡的首要危險因素。報告還顯示,不同年齡和地區人群危險因素所致疾病負擔有所差異,比如0~9歲均與營養不良相關,10~24歲為缺鐵,25~49歲為飲酒,50~74歲及≥75歲以上為收縮壓升高。
  • 全球疾病負擔報告2019出爐:血壓升高是全球人口死亡首要因素
    報告顯示,2019年,歸因於全球死亡的首要危險因素是收縮壓升高,導致1080萬人死亡,菸草則導致871萬人死亡。吸菸也是導致男性死亡的首要危險因素。報告還顯示,不同年齡和地區人群危險因素所致疾病負擔有所差異,比如0~9歲均與營養不良相關,10~24歲為缺鐵,25~49歲為飲酒,50~74歲及≥75歲以上為收縮壓升高。
  • 愛滋病成可防可控慢性病 專家建議:預防是「頭等大事」
    國家衛生健康委疾病預防控制專家委員會委員、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愛滋病專業學組副組長、上海市(復旦大學附屬)公共衛生臨床中心黨委書記盧洪洲教授指出,目前社會公眾對愛滋病患者甚至專科醫生的恐懼和歧視還沒有消除,知艾、防艾工作還要繼續加大宣傳,對於確診感染的患者而言,只要儘快接受規範治療,預期壽命和生活質量可與常人無異。
  • 中國菸民超3億!每年因吸菸死亡逾100萬人
    原標題:中國菸民超3億!每年因吸菸死亡逾100萬人...幾十年前的香菸廣告有多瘋狂?吸菸的危害超乎想像...導讀:菸草煙霧中含有7000多種化學成分,其中數百種是有害物質,至少70種能夠致癌。全世界前8位死因中,有6種與吸菸有關。作為菸草生產和消費大國,中國正面臨哪些控煙挑戰?取得了哪些成績?
  • 2020新數據:身高體重、油鹽糖、三高、癌症比,與每個人相關
    18歲及以上超重率34.3%,肥胖率16.4%;也就是說成人有50%的人超重,2個人就有1個超重!6-17歲超重率11.1%,肥胖率7.9%;也就是接近20%,5個人少年就1個超重!四、心腦血管、癌症、慢性肺病的死亡比例為80.7%《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顯示,2019年我國因慢性病導致的死亡佔總死亡88.5%,其中心腦血管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死亡比例為80.7%。也就是說10個去世的人中有8個是心腦血管疾病、癌症、慢性肺病。
  • 中國人常見的23種致癌因素,避開了每年可減少100萬人死亡!
    ①防控好23種致癌因素每年100萬成人可避免癌症這份研究使用了中國大陸31個省2014年成人癌症死亡率數據,共納入了23種被國際癌症研究署或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確定的常見致癌因素。研究結果顯示:在20歲及以上成人中,每年有103.6萬人死於上述23種致癌因素引起的各種癌症,佔全部20歲及以上癌症死亡人數(約為229萬人)的45.2%。換句話說,只要防控好這23種致癌因素,中國每年超過100萬人可避免死於癌症。①具男性和女性的主要致癌因素排序不同。
  • 心血管疾病高發 五個方法幫你預防
    此前,由國家心血管病中心組織編撰的《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5》顯示,我國心血管病仍呈上升態勢,年輕群體的冠心病治療形勢不容樂觀,過早死亡情況嚴重。2014年,中國心血管病死亡率仍居疾病死亡構成的首位,高於腫瘤及其他疾病。心血管病佔居民疾病死亡構成在農村為44.60%,在城市為42.51%。  數百萬的新增病例、佔死亡人數的四成……這些描述,有點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