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有人在提問說:「物理學家特斯拉,他與特斯拉汽車有什麼關係?」我在這裡要稍加糾正,那個對交流電工業化標準制定做出貢獻的塞爾維亞裔美籍的尼古拉.特斯拉(NikolaTesla,1856年7月10日~1943年1月7日),他並非是物理學家。嚴格來說,他本質上是一位工程師和發明家。這是美國工程師協會手冊裡面直接點出來的,指出他並不是物理學家。這個觀點是得到了學界公認的。我們稱之為「科學狂人」亦無不可,因為特斯拉喜歡在理論上大膽突破(但基本上都不成功),稱之為「技術狂人」或者「技術先驅」就最合適了。但習慣上,這裡還是稱之為「科學狂人」。
至於特斯拉汽車,是業界一個比較聞名的電動汽車公司。這家公司的創始人叫做伊隆·馬斯克,他是和尼古拉.特斯拉一樣的技術狂人,也一直崇拜這位前輩。馬斯克同時還是商業火箭公司SpaceX和國外支付工具Paypal的創始人。在性格特徵上,他們都有共同點,都比較敢於嘗試開拓新領域,但也有一點異想天開的氣質。馬斯克為了向自己的偶像致敬,所以就把自己創建的電動汽車公司命名為「特斯拉」。尼古拉.特斯拉在當年的主要貢獻是改造了高頻交流電機,還有就是制定了交流電工業化的標準,可謂一輩子與電打交道,而電動汽車的動力來源是電,加上尼古拉.特斯拉身上有「超前」「新技術」的標籤,所以用他的名字來命名汽車品牌,也算是實至名歸,非常的貼切。
科學狂人
特斯拉這個就是科學狂人特斯拉與那個電動車公司特斯拉之間的關係。可以看見,這只是間接的關係,是公司創始人對偶像的一種致敬和情懷,而非直接有關係。
值得說明的是,尼古拉.特斯拉他在物理史上的地位並不很高,其成就絕對沒有自媒體上吹噓的那麼大。雖然已經用特斯拉來命名一種物理單位,可以作為磁通量密度或磁感應強度的導出單位,但這個並不代表他在物理學上有開拓性的成就。特斯拉之所以被命名為一種物理單位,是因為他在電磁學領域的研究進入比較早,屬於老前輩一樣的人物。就好比中國明朝的萬戶嘗試過把火箭綁在椅子上飛天,所以為了紀念他的勇氣,後來月球上的一座環形山就用他的名字來命名。但現代火箭技術與萬戶是沒有關係的,萬戶那個只是有簡單的構想,並沒有真正的技術含量。
月球上的萬戶環形山
特斯拉也是類似萬戶這種情況,他在電磁學領域的研究對後世並沒有產生很大的影響,而且其提出的構思被證明都是錯誤的。特斯拉本人由於過早的脫離了系統的高等教育,居然對微積分等數學一竅不通,所以制約了他在理論探索上獲得成就。數學是物理學家的必備工具,僅僅依靠中學數學做不了物理學家。特斯拉一生也因為不精通數學而困擾。但由於他進入這個研究領域的時間比較早,其雖然犯下錯誤,其實也算是為後人減少走彎路做出了貢獻,所以為了紀念這位前驅,所以用特斯拉來命名了電磁學上的一種物理單位。
至於某些人,也包括一些媒體,他們沒有做過調查,就隨隨便便地將尼古拉.特斯拉稱之為什麼「交流電之父」,這些說法是極其不嚴謹的。我曾經在科協的一個公眾號裡面看見過一篇科普文章,提及尼古拉.特斯拉「發明了交流電」,於是我對之提出了修改意見。對方的編輯表示他們會進行調查。調查結果是後面他們修改了這篇文章,把「發明了交流電」的段落刪去。
我可以負責任地告訴大家,尼古拉.特斯拉先生他從來沒有「發明」過所謂的交流電。交流電是自然界原本存在的現象,怎麼可以說是「發明」呢?即使說他是「發現」也不正確。交流電效應是英國科學家法拉第先生第一個發現的。法拉第才是物理學界當之無愧的「交流電之父」。那麼,特斯拉發明了交流電機嗎?這也不是特拉斯的發明,發明交流電機的還是法拉第。當世界上最早的交流電機被製造出來的時候,特斯拉還沒有出生呢。即使是最早的高頻交流電機,那也不是特斯拉的發明。特斯拉在電學上的主要貢獻,是在當時改進了高頻交流電機中的一種,然後在工業標準上做了一些貢獻。
物理學家和發明家法拉第
當然,這些也算是非常大的貢獻了。但無論如何,特斯拉由於在科學理論上沒有絲毫創新,所以僅僅算是一位傑出的技術專家,再厲害一些稱之為發明家也無不可,但實在不能稱之為物理學家。物理學家必須在物理學領域提出某種創新級別的理論學說,特斯拉雖然生前有一些大膽的主張,但後面都被否認了。他的那些主張其實不符合科學原理,失敗是註定的。可以說,特斯拉對科學上的貢獻,主要還集中在工程技術的發明上面。
僅憑其在工程技術上的貢獻,也算是一位傑出的人物,所以後世他的崇拜者伊隆·馬斯克把他旗下的純電動汽車品牌命名為TeslaInc.,也算實至名歸。伊隆·馬斯克在擔任這家新能源汽車公司的CEO之前,原本就是一個骨灰級技術控,對於發明很感興趣。他原本不了解特斯拉這個人,最崇拜的是愛迪生,後來他偶然間收看了一部關於特斯拉的偽紀錄片,立即對特斯拉崇拜到五體投地。
伊隆·馬斯克
在這部偽紀錄片中,特斯拉被吹捧到了蓋世無雙、上天入地、穿越時空、無所不能的地步,據說還可以輕易碾壓愛因斯坦的成就。特斯拉被說成身兼至少700多項(甚至被疊寶塔一樣一路吹噓到幾千項)發明專利。實際上,依據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調查,特斯拉生前拿到了20多項技術專利,距離700多項相差甚遠。就這20多項,其中還包括沒有公開發布的。還有什麼特斯拉製造出1億伏特高壓電,還有什麼製造出球形閃電,這些傳說都被證明是後人偽造的假新聞,有些直接就是張冠李戴、移花接木。比如,特斯拉製造球形閃電的信息源頭,是當年作家馬克吐溫手裡拿了一個燈泡的一張照片,馬克吐溫和愛迪生關係不錯,而據說特斯拉被愛迪生在商業上打壓過,所以某些人就看馬克吐溫不順眼,把馬克吐溫拿在手上的燈泡,PS成特斯拉拿手上的球形閃電當「玩具」。
歐美是一個輿論相對寬鬆的地方,所以電視媒體上幾乎什麼樣的內容都可以播放,當然也能播放一些宣傳偽科、偽知識、神秘主義、不嚴謹的東西,反正不用被追究責任。所以關於特斯拉的偽紀錄片就在美國被公開播放,後來還被引進了國內。我之前說了,埃隆·馬斯克這個人天生就有點異想天開的「民科」氣質,他年輕時還論證過矮人小精靈部落是否存在云云,可見他有時候也不太靠譜。他這樣的一個「思想奔放」的人,很容易被偽知識、偽科學所蠱惑,選擇去盲信某些人云亦云、沒有依據、不切實際的東西。所以,馬斯克在看到了那部亂說特斯拉的偽紀錄片之後,不假思索地就對內容信以為真,而且把自己代入角色,以為自己就是和特斯拉那樣的天降奇才,是那種千年一遇的可以把天馬行空的幻想直接轉化為科技生產力的怪傑。
當然,埃隆·馬斯克在航天技術民用化上的貢獻還是傑出的,這主要源於他有商業領導能力,加上一些勇氣、運氣。特斯拉在當年並沒有達到馬斯克今天的成就。這是因為時代的局限性。在特斯拉所生活的舊時代,量子力學屬於新興學科,電磁領域的技術化應用才剛剛起步,整個世界的整體科學水平還很低。而埃隆·馬斯克生活的時代,是好幾代科學家和工程師用無數汗水建立起來的嶄新時代,是很多科學理論和科學技術已經比較成熟的時代,這個時代優勢讓埃隆·馬斯克可以比當年的特斯拉等人少走很多的彎路。這也是馬斯克可以獲得成功的一個關鍵要素。
Model3
特斯拉公司的純電動汽車,是非常受到輿論關注的,每次發布新產品都會受到追捧。他們的第一款產品Roadster發布於2008年,為一款兩門運動型跑車。2012年,發布了其第二款產品ModelS,一款四門純電動豪華轎跑車。2015年9月發布了第三款產品為ModelX,是豪華純電動SUV。第四款產品為Model3,首次公開於2016年3月,並將於2017年末開始交付。
雖然一直被神話,不過也有國外媒體記者在暗訪過其生產車間後,指出特斯拉公司存在著之前很多沒有被公開的真相。比如,他們的製造技術含量並不如外界想像的那麼高,很多流程其實是人工操作完成而非自動化,自動化率僅為10%不到。生產效率也極低,一些工人在消極怠工。一些技術實際上是被炒作,並沒有宣傳的那麼厲害。
作者:懷疑探索者
易車號作者提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