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費曼,永遠的費曼|展卷

2020-08-02 返樸

「這套書是非專業人士了解費曼這個人和他的思想的最好的書,因為這些內容都是出自費曼本人,原汁原味;這套書也是讓有志於從事物理研究的人了解物理學到底是什麼,自己是不是合適學物理、甚至將來搞物理,因為其中一些內容是費曼在課堂上講的物理,而不僅僅是對大眾的科普,如果你理解起來不是特別困難,還有繼續的興趣,就不妨試一試。」

——姬揚

真實的費曼,永遠的費曼|展卷

《永遠的費曼:走近費曼叢書合集》(湖南科技出版社,2020年5月),點擊「原文連結」可購買此書。

撰文|姬揚(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研究員)

費曼是著名的物理學家、《費曼物理學講義》的授課人、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獲得者、「挑戰者號」太空梭爆炸事故的調查員。他的名聲早就流傳到科學界之外,因為他還是搞怪的行家,講故事的能手,我行我素的科學頑童,很多人都聽說過他的一些故事。

最近,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了一套8本的費曼作品合集《永遠的費曼》,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更深入地了解這位特立獨行的物理學家,了解他對科學和世界的看法。這套書包括了費曼的自傳《別逗了,費曼先生!》,他的書信集《費曼手札:不休止的鼓聲》,一些科普與高級科普的報告《物理定律的本性》和《費曼講演錄:一個平民科學家的思想》,一些真正的物理教學課《費曼講物理:入門》、《費曼講物理:相對論》和《QED:光和物質的奇妙理論》,還有一本《費曼語錄》匯總了他的各種金句。

湖南科技出版社的李蓓老師知道我是費曼的粉絲,希望我談談對這套書的看法。我是搞物理研究的,說話比較直白,所以先把結論放在這裡:這套書是非專業人士了解費曼這個人和他的思想的最好的書,因為這些內容都是出自費曼本人,原汁原味;這套書也是讓有志於從事物理研究的人了解物理學到底是什麼,自己是不是合適學物理、甚至將來搞物理,因為其中一些內容是費曼在課堂上講的物理,而不僅僅是對大眾的科普,如果你理解起來不是特別困難,還有繼續的興趣,就不妨試一試。

我第一次聽說費曼的名字是在高中,具體是因為他得過諾貝爾獎,還是因為挑戰者號事故的調查,現在記不清楚了。第一次讀費曼的書是在大學,物理系的學生嘛,總要讀讀《費曼物理學講義》的。能不能讀懂,是個能力問題;去不去讀,是個態度問題。那是三十年前吧,大學的普通物理課程應該已經上完了,這套講義讓我對物理學有了一種更深入的理解,雖然還有很多不懂的地方,但確實讓我認識到物理不僅僅是做題,還真的很有意思呢。工作以後也會時不時地重新翻出這套書來讀一讀,每次都有新的體會。《永遠的費曼》就是從這套講義裡挑選出來了六節最簡單的、完全不用數學的物理課,講述物理學的基本問題(《費曼講物理:入門》)以及六節不那麼簡單的、但是以獨特的視角、系統地講解了相對論這個人人關心的話題(《費曼講物理:相對論》)。《QED:光和物質的奇妙理論》不屬於這套講義,而是費曼在量子電動力學課程上講授的內容,但經過相當大的修改,以便於「把物理學的核心內容介紹給範圍更廣的讀者」,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費曼對自己獲得諾貝爾獎的工作做的解讀。在網上經常看到有人問「我是不是適合學物理啊?」「我將來是不是要搞物理啊?」這些問題其實是有標準答案的:不要問,問了就說明不合適,問了就說明不想搞。這些問題都是別人無法回答的,你只能自己找到答案——上面這三本書可能會幫你尋找答案,但是最終的答案還是要靠你自己。

真實的費曼,永遠的費曼|展卷

​當然,不是每個人都喜歡學物理,都適合搞物理,但是可以有更多的人喜歡研究物理的人,喜歡像費曼這樣的著名物理學家。就像那句俗話說的,「我喜歡蘇東坡,但是我更喜歡東坡肉。」《別逗了,費曼先生!》就是這樣的一本書,可以讓你喜歡上費曼這個人。我大概是在25年前讀的這本書,後來還讀過好幾遍,也讀過不同的中譯本,還讀過原著,每次都讀得放不下手。我也經常向別人推薦這本書,只要他有一點點可能對物理感興趣,或者對費曼感興趣,我就會推薦這本書,前一段時間我還專門寫過一篇書評《什麼是天才》推薦它。這本書也是這套書裡最有趣的一本,雖然是物理學家費曼回顧自己的一生,卻完全不像一本物理學家的傳記,更像是記錄了一個充滿好奇心的頑童闖入世界、認識世界,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世界,以及他在此過程中的感悟。不僅有溜門撬鎖、把妹抬槓的各種惡作劇,還有揭露政府不懂教育、書商瞎編教材的勇敢行動,以及參與研製原子彈、在大學講課(比學生還年輕的教授)、在日本講學以及調查航天事故中的種種遭遇。每個人都應該讀讀這本書,有助於破除自己頭腦中關於科學家的刻板印象——雖然費曼本人是一個「非典型的」科學家。

真實的費曼,永遠的費曼|展卷

費曼講演錄:一個平民科學家的思想》和《物理定律的本性》是費曼針對大眾的科普報告。前者是1963年他在華盛頓大學做的丹茨講座系列講演(共3場),題材更寬泛一些,講的是對科學和社會的看法(從題目上就能看出來:《科學的不確定性》、《價值的不確定性》和《這個不科學的年代》);後者是1964年他在康奈爾大學做的梅森哲講座系列講演(共7場),題材更專門一些,正如書名所示。這兩本書的絕大部分內容我應該是在15年前看過,那會兒好像也有一陣子的費曼熱,出版了好些本費曼的書,什麼《費曼的彩虹》啦、《發現的樂趣》啦、《你幹嘛在乎別人怎麼想》,等等。這些書可以讓你了解一位卓有成就的物理學家對科學、對社會和對人類的看法,更會促使你思考,而且也都很有趣。

真實的費曼,永遠的費曼|展卷

真實的費曼,永遠的費曼|展卷

如果《永遠的費曼》只是這六本書的話,我可能也不會答應李老師的要求,畢竟這都是我十幾年、幾十年前讀過的書了。好在還有兩本我沒有讀過的書,費曼的女兒米歇爾編輯的《費曼語錄》和《費曼手札》。

費曼語錄》分門別類地記錄了費曼的話,有趣的,有愛的,有想像力的,有不確定的,形形色色26個門類,很符合我個人喜歡掉書袋的惡趣味。比如說,我想抱怨手機成癮了,就可以請出費曼來撐腰,「有一種計算機病,用計算機工作的人都知道這病。那是一種嚴重的病,它完全妨礙工作。計算機的麻煩,是你用計算機『玩兒』。」當然,一般的讀者沒有這種愛好,但是你可以從這本書裡快速地了解費曼的科學觀、人生觀和世界觀。

真實的費曼,永遠的費曼|展卷

費曼手札》更有意思一些,可以讓你了解一個更加真實的費曼。費曼自傳可能會給人留下太鬧騰的感覺,覺得會不會是費曼故意編了些故事逗大家玩兒(我有時候就冒出過這樣的想法),至少是誇張了許多?那裡的主人公太有些表演型人格了吧。《費曼手札》是費曼的書信集,包括一些珍藏的手稿和私人的照片,可以讓你知道費曼的行事因為他就是這樣的本性,而不是因為他有表演型人格,雖然他確實有吸引人注意力的才能。厚厚的一大本,我先翻了翻最感興趣的幾章。費曼有一封寫給亡妻阿琳的信,情深意切,非常令人感動,我還曾經翻譯過這封《費曼情書》。《費曼手札》第一章是他給母親的幾封信,講述他為什麼要和阿琳結婚(費曼和阿琳可以算是青梅竹馬,兩個人郎才女貌,情投意合,但是費曼的家庭特別是他的媽媽卻強烈反對,要棒打鴛鴦,因為阿琳得了不治之症,後來也確實因此而早逝)。第二章是他和阿琳的通信,這些往來信件讓我們了解到他們短暫婚姻裡的幸福和悲傷,更加深切地體會到《費曼情書》裡的思戀和悼亡之情。第四章是他和美國國家科學院的信件往來,說他想辭去院士的事情(對方當然是極力挽留)。以前我朦朧地聽說過這件事,當時還覺得是不是因為費曼有些矯情,現在看了他在10年間的通訊(只不過往來一共十幾封簡訊而已),就知道他想辭去院士的理由是「純個人因素,和科學院本身沒有任何瓜葛」。如果真的是想搞事情,那當然是要在短時間裡大幹特幹,出盡風頭,而不是在十年裡(在他得諾獎之前五年就開始了)有一搭沒一搭地做了。

真實的費曼,永遠的費曼|展卷

《費曼手札》裡讓我感觸最深的是他給以前的學生真野光一寫的信。真野光一在祝賀費曼獲得諾貝爾獎的信裡表現出一些頹唐之意,費曼在回信中談到自己對科學研究的看法:「在科學界,只要是出現在我們面前而還沒有解決的問題,我們卻有辦法向答案推進一點,這就是偉大的問題。……不要因為『什麼問題沒意思、什麼問題才有價值』這種錯誤想法,而一直悶悶不樂,剝奪了自己對成功的喜悅。」最後他鼓勵真一:「不要妄自菲薄,……不要用自己年輕時的幼稚想法來論斷自己,也不要用別人的眼光和想法來評論自己。」

如果只在《永遠的費曼》裡看到了剛才這幾封信,就已經很有收穫了,何況還不止這些。他對世界的看法,他對人生的回顧,他對奇妙的物理世界的介紹,都有可能吸引你。不僅僅是費曼的粉絲,每個人都有可能從這套書裡獲益,也不僅僅讓你是成為他的粉絲,還有可能激勵你成為像費曼那樣的物理學家,像他那樣的人。

相關焦點

  • 真實的費曼,永遠的費曼|展卷
    ——姬揚《永遠的費曼:走近費曼叢書合集》(湖南科技出版社,2020年5月),點擊「原文連結」可購買此書。撰文|姬揚(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研究員)費曼是著名的物理學家、《費曼物理學講義》的授課人、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獲得者、「挑戰者號」太空梭爆炸事故的調查員。
  • 永遠的費曼:走近費曼叢書合集(套裝共8冊)
    戰後費曼曾先後在康奈爾大學和加州理工學院教書。1965年,他因量子電動力學方面的研究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除了作為一個科學家外,費曼在不同時期還曾是故事大王、藝術家、邦戈鼓手和密碼破譯專家。內容介紹:《永遠的費曼》是《走近費曼叢書》合集,共8本。
  • 別喝了,費曼先生!
    費曼物理學家的全套講義或教程出版成書的並不多,其中讀者面最廣、可讀性最強的當屬《費曼物理學講義》。我最早讀《講義》是念高中那會兒,當時在自學電磁學,找到的資料以《講義》的第二卷最為精彩,迥異於乾巴巴的「國產」教材。我對《講義》的最深刻記憶也是那時留下的。之後在念大學時又接觸了講義的第三卷,遲遲未讀的反倒是第一卷。
  • 費曼:物理學史上最偉大的魔術師
    費曼,就是一位魔術師。——漢斯·貝特(196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理察·費曼(Richard Feynman,1918年5月11日-1988年2月15日)曾經在一次採訪中講到這麼一個故事:我有一個朋友,他是個藝術家,他有些觀點我真實不敢苟同。他會拿起一朵花說:「看,這花多美啊。」 是啊,花很美,我也會這麼想。
  • 《別鬧了,費曼先生》 理察·費曼 著
    小頑童的成長、誤闖普林斯頓、從軍記、堂堂大教授、笑鬧中的真智慧01、費曼從小好奇心就特別旺盛,喜歡鼓搗很多小玩意兒,對於不知道的事情,就要打破砂鍋問到底。為什麼費曼喜歡研究物理?因為他覺得那不是在學習知識,而是在玩。有些在我們看來很常見的現象,他都會思考出很多原理。03、把複雜的事情具象化。費曼擅長用簡單的話語或案例把一個抽象的原理給解釋清楚。費曼除了物理學專家還有一個身份,就是物理教師。在教學中,他特別注重培養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他認為如何應用原理,比記住這個原理更重要。
  • 費曼技巧追根尋底
    在量子力學排名上,費曼目前第五:在量子電動力學排名上,費曼排名第一:而經過Wiki搜索發現,費曼與1988年去世,換言之這個數據是在費曼去世32年還擁有的成果,可見相當不易,側面證明了費曼屬於大牛級別。
  • 費曼受傷原因 揭秘吳鎮宇兒子費曼眼受傷原因竟是這樣
    費曼受傷原因 揭秘吳鎮宇兒子費曼眼受傷原因竟是這樣時間:2016-06-08 22:53   來源:股城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費曼受傷原因 揭秘吳鎮宇兒子費曼眼受傷原因竟是這樣 《爸爸去哪兒》導演謝滌葵披露了費曼受傷原因,稱費曼在小孩子們玩耍時不慎撞到樓梯導致。
  • 原子彈計劃中的費曼
    在費曼要求下,他的本科同學韋爾頓也被招進到洛斯阿拉莫斯,成了他的小組成員, 韋爾頓發現費曼對拉格朗日方法的態度改變了。這時的費曼已經發明了基於拉格朗日的路徑積分方法。 費曼的組員中還有後來探測到中微子並獲得諾貝爾獎的萊因斯(Frederick Reines)。
  • 「別鬧了,費曼先生!」
    1945年6月16日,她永遠的閉上了眼睛,那時他們結婚才三年,離第一次核爆炸只有一個月了。彌留之際,她用微弱的聲音對費曼說:「親愛的,可以告訴我那個秘密了嗎?」費曼咬了咬牙:「對不起,我不能。」理察陪她度過了生命的最後一刻,可是他很麻木,仿佛失去了知覺。
  • 窺視費曼的內心
    費曼著,[美]米雪·費曼編輯,葉偉文譯,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年9月出版,定價:45.00元 上海交通大學江曉原教授和清華大學劉兵教授都曾在大學求學的時候讀過《費曼物理學講義》。在《費曼手札——不休止的鼓聲》出版後,本報記者採訪了他們,在與兩位科學文化學者的對談中,除了讚賞費曼這位偉大物理學家的人文情懷,更多的是關於科學與人文的思考以及對公眾理解科學的期待。
  • 「大神」費曼的神奇與可愛
    費曼在演講中對納米技術的許多預言都成為了事實,納米技術應用材料如今已如他所預測的那樣,變得超強、超輕,具有超乎想像的奇異電磁性能。類似事跡在費曼的科學生涯裡隨手可拾,費曼對世界充滿好奇心,他有一句廣為人知的名言:「發現的樂趣就是獎賞。」  費曼大約是愛因斯坦之外最被人樂道的20世紀科學家了。
  • 費曼創造的「費曼圖」,成為當代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之一
    他所創造的「費曼圖」,被人們拿來和電子元件中的矽片相提並論,二者都大大提高了計算工作的速度,在效果上千百倍地延長了科技人員的壽命。諾貝爾獎獲得者漢斯·貝特曾轉述一位數學家的話:「天才有兩種:普通的天才完成偉大的工作,但是人們卻覺得那工作別人也能完成,只要下功夫就行;特殊的天才入於神化,他做的工作別人誰也不能做,而且完全無法設想。」貝特認為費曼就是這種特殊的天才。
  • 費曼的永恆遺產——讓自然以本來的面目出現!
    費曼是一個有趣和好奇的人,他的幽默與他獨特的智慧和對世界的理解緊密相連。他臨終前對世人說的最後一句話是:「我不想死兩次——太無聊了。」智人的大腦進化來理解如何獵食動物,如何尋找漿果、水果和可食用的植物,根本不是設計來理解電子概率雲如何在原子中佔據各自的能級。這要了解真實的本質,我們必須去除人類的情感和塵世的聯繫,才能看到真實的面目。
  • 費曼瘦了是什麼意思?吳鎮宇的兒子費曼瘦了的原因是始末
    費曼瘦了是什麼意思?吳鎮宇的兒子費曼為什麼瘦了?吳鎮宇的兒子費曼。長大之後由於長身體吃的太多長胖了,很有網友就無情說費曼長胖了長醜了長殘了,引得爸爸吳鎮宇在微博和網友怒撕,此後也很少在微博分享兒子的點滴了。最近,吳鎮宇又帶著費曼一起參加節目。
  • 好奇心和誠實:理查.費曼
    他媽媽和朋友們在客廳中,聽到費曼做實驗傳來的聲音(可能是爆炸?小朋友不要學……),就問費曼媽媽這樣給費曼做實驗好嗎?不怕他破壞了屋嗎?費曼媽媽的回答大概就是說,她認為這樣是值得的。費曼回憶,在那個時候的美國,很多家庭都會在暑假期間一起去某個地點度假,而男人們就會在周間往城裡去繼續工作,只會在周末時到度假地點陪伴家人。所以,在周間的時候,很多時就只有小朋友們自己出去玩。
  • 費曼學習法
    費曼同時也是加州理工學院最受歡迎的教師之一。《費曼物理學講義》至今還在被大學生們使用。費曼非常熱愛自己的教師角色,他認為:要是不能把一個科學概念講得讓一個大學新生也能聽懂,那就說明你自己這個概念也是一知半解的。( I couldn’t reduce it to the freshman level.
  • 父親節特輯|物理學家費曼:父親的教育激勵了我的一生
    在費曼出生之前,老費曼就對妻子說:「他要成為科學家。」於是,當小費曼還坐在嬰孩椅上的時候,老費曼就開始教他序列了。有一次,老費曼帶回家一堆小瓷片,讓小費曼把它們疊壘起來,弄成像多米諾骨牌那樣,並且讓小費曼將它們推倒。接著,又叫小費曼將小瓷片重新堆起來,並且要按照「兩白一藍,兩白一藍……」這樣的要求。這時,小費曼的媽媽終於看不下去了,說:「唉,你讓小傢伙隨便玩不就是了?
  • 《別逗了,費曼先生》-科學老頑童的故事
    他就是參與原子彈研發的著名物理學家理察·費曼。費曼是196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被認為是愛因斯坦之後最睿智的理論物理學家,也是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谷歌創始人謝爾蓋·布林、商業大亨埃隆·馬斯克共同的偶像。作為知名的物理學家,費曼在科研和教學方面成果頗豐,像量子引力理論、超流理論、費曼圖等等,都是他的傑作。
  • 費曼長大了,現在的他高了、也胖了、壯了
    自參加了《爸爸去哪兒》,費曼就因為在節目中可愛有趣的形象被觀眾深深喜愛著,而如今,許久未見的他跟同爸爸吳鎮宇一同參加活動,照片中那個小費曼已經長大了,身高快趕上吳鎮宇的身高,長開之後的他同時也更加壯了、胖了。
  • 另一個費曼
    物理學界還有另一位費曼博士,她就是天體物理學家喬安·費曼(Joan Feynman)。喬安有一個比她大9歲的哥哥,就是理察·費曼。對於一個對科學充滿好奇的小女孩來說,聽到自己的夢想永遠無法實現,無疑是一個毀滅性的打擊。這句話甚至對她日後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她回憶說,從那之後,她總是不由自主地懷疑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