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明朝開國皇帝。這個和化學沒有半毛錢關係的皇帝,竟然意外成了化學元素周期表的創始人。當大家打開元素周期表的時候,相信不少人還能背誦前二十位的化學元素,氫氦鋰鈹硼,碳氮氧佛氖,鈉鎂鋁矽磷,硫氯氬鉀鈣。
這其中帶金字旁的有鋰,鈹,鈉,鎂,鋁,鉀,鈣。後面跟著的金屬元素更多,就不一一介紹了。但是代表這些金屬元素的字,很多在明朝以前是沒有的,明朝時期,朱元璋以及他的子孫大量造字。硬是排出了大半個元素周期表。
故事要從陰陽五行說起,中國人自古以來,都相信相生相剋的道理。陰陽五行學說也因此誕生,話說金木水火土這五種元素,在古代被認為可以代表萬事萬物,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這是五行相剋。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這是五行相生。歷來的王朝更替,都有躲不過五行學說。每一個王朝都代表一個德行,比如黃帝是土德,夏朝就是木德。到了秦朝變成水德,漢朝是土德。
朱元璋非常迷信這一套,他認為既然五行能相剋,那就也能相生,如果朱明王朝能一直存續下去,就要生生不息。所以朱元璋給後代取名的時候,立下了一個標準。就是在名字當中,必須含有金木水火土的偏旁或部首。
看看以下這些明朝王爺的名字就知道了。朱在鐵、朱在鈉、朱公錫、朱慎鐳、朱帥鋅、朱寘鑭、朱同鉻、朱同鈮、朱均鈽、朱奉鋂、朱成鈷、朱成鈀、朱效鋰、朱詮鈹、朱徵釙、朱效鈦、朱彌鎘、朱諟釩、朱恩銅、朱恩鉀。這活脫脫把子孫後代的名字,做成了一個元素周期表,沒想到朱元璋竟然是化學達人!
明朝皇帝的名字也都很魔性,從朱元璋開始,依次是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熾、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鎮、景泰帝朱祁鈺,明憲宗朱見深、明孝宗朱祐樘、明武宗朱厚照、明世宗朱厚璁、明穆宗朱載垢、明穆宗朱載垢、明光宗朱常洛、明熹宗朱由校、明思宗朱由檢。可以說,明朝帝王堅決把金木水火土進行到底,真實見證了什麼叫一個都不能少。不過元素周期表的最終形成,還是在清朝末年實現的。門捷列夫發現了元素周期表以後,中國人徐壽翻譯元素周期表的時候,遇到了大麻煩,很多元素中國都沒有相對應的漢字。
正在徐壽頭疼的時候,直到有一天他翻閱了《明史》,看到了朱元璋子孫後代的名字,頓時讓他茅塞頓開。有了,這一切都有了。化學元素中的金屬元素,朱元璋的子孫已經給配齊了。而剩下的化學元素,按照狀態可以分為液體,固體和氣體。於是徐壽在這個創意下,給氣體元素加上氣字旁,給固體元素加上石字旁,給液體元素加上水字旁。於是一張淺顯易懂,極具閱讀價值和實用價值的元素周期表,就這樣誕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