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光的氰化物》無疑又是阿婆最擅長寫的那一類——投毒謀殺案。有人統計,在阿加莎克裡斯蒂筆下,至少曾有十幾個角色是因氰化物中毒而死亡的。在她寫過的謀殺案中,氰化物投毒所佔的比重可是不小了。兇手對氰化物的偏愛,或許是因為它那獨特的藥效——一碰就死。而死亡的突然發生,在為劇情平添緊張氣氛的同時,也增大了兇手從現場逃脫的難度——大概,高智商罪犯都喜歡這樣的挑戰吧。至少,寫故事的人喜歡讓氰化物做主角。
幾位上流社會的朋友,圍著高檔餐廳裡的一張桌子就坐,跳舞,舉杯,談笑風生,然後,死亡就突然發生了。前一年,被毒死的是巴頓太太羅斯瑪麗。她生前是妥妥白富美一枚,豔光四射,人走到哪兒,撩漢就撩到哪兒,總之是相當熱愛生活,怎麼看也不像因為得了場流感就要自殺的那種玻璃美人兒。她的死,令人難以忘懷。
痛失嬌妻後,一些蛛絲馬跡更加深了悲傷中的巴頓先生對妻子死因的懷疑。於是,在一年後,他精心準備了一場還原當時場景的聚會,名義上是為了亡妻的妹妹舉辦成人慶典,實際上則期望從中找出害死亡妻的真兇。然而……就在席間,巴頓先生也像妻子一年前那樣,突然死了!還是氰化物中毒。
根據前文介紹,圍坐一圈的每一個受邀者,其實都有殺死羅斯瑪麗的動機——包括她的遺產繼承人、妹妹愛麗絲,包括她的情人及其妻子,包括她的另一個情人,包括她丈夫的女秘書,還包括……不在場的什麼人?最後出來解密的是瑞斯上校。看過《尼羅河慘案》的朋友應該對他不會陌生。兇手不只一名,詭計多端,配合默契,差一點就給ta們逃脫了。
由於主角不是波羅和馬普爾小姐,這部小說失去了本該被更多人記住的機會。還好,氰化物憑著自身獨特的「魅力」,讓小說有了不俗的吸引力。那麼,氰化物到底是什麼?怎樣導致人的死亡?有沒有解藥?生活中應該怎樣預防?這些問題,恕本篇不能一一道來,但氰化物這個話題我們以後還會繼續討論。也希望大家留言,說說令您印象深刻的氰化物中毒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