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臺灣工研院研發出大氣電漿鍍膜技術

2020-12-06 中國觸控螢幕網

傳臺灣工研院研發出大氣電漿鍍膜技術

作者: touchpanel     時間:2015-03-16     源於:網際網路    總點擊:

【導讀】:臺灣工研院機械與系統所的團隊研發「大氣電漿鍍膜技術」,能在大氣常壓下鍍制透明導電膜,為目前已知唯一能常壓進行製程並達到商用品質的技術,此技術也曾獲得「R&D百大科技獎」與「華爾街日報科技創新獎(TIA)」。

    北京時間03月16日消息,中國觸控螢幕網訊, 手指滑過手機或平板電腦時,因為屏幕下面那層透明導電薄膜,機器才得以「感知」碰觸、執行功能。現在觸控面板常用ITO(Indium Tin Oxide,銦錫氧化物)作為透明導電材料,透明導電膜兩項主要的性能指標為電阻和透光率,ITO符合低電阻與高可見光穿透率,此外還具有良好的化學穩定性和熱穩定性、基材黏著性佳、利於圖形加工等優點。因此,在眾多可作為透明電極的材料中,ITO成為主流,應用也相當廣泛,觸控面板、太陽電池、液晶、電漿顯示器等光電產品皆可見ITO。

    本文來自:http://www.51touch.com/touchscreen/news/dynamic/201503/16-34718.html

       臺灣工研院機械與系統所的團隊研發「大氣電漿鍍膜技術」,能在大氣常壓下鍍制透明導電膜,為目前已知唯一能常壓進行製程並達到商用品質的技術,此技術也曾獲得「R&D百大科技獎」與「華爾街日報科技創新獎(TIA)」。

       業務組長周大鑫博士說,研發初衷是為了節能,希望開發低耗能的光電產業鍍膜技術。現在鍍膜的製程為達到高品質,須在真空環境下進行,為了維持真空度,即便不鍍膜,真空設備也要持續運行,相當耗能;另一方面,銦是稀有金屬,主要出產自中國,來源不穩定,常有價格波動問題。隨著近年導入非銦材料取代ITO薄膜的議題亦趨熱門,團隊也研究導入非貴重金屬材料鍍制透明導電膜,降低製造成本與風險。

       相較於傳統真空環境製程,團隊的「大氣電漿鍍膜技術」省了一半以上的電力,也節省了60%的設備空間。大氣電漿製程最大缺點是材料出了噴嘴、碰到大氣便容易碰撞產生結晶,團隊技術的巧思在於「電漿噴嘴」(又稱電漿頭或電漿產生器)裡電極與氣流場特殊設計,在局部區域裡產生高密度的電弧。
團隊設計電漿噴嘴,使其電漿密度夠高,得以完整解離材料,透過氣流帶下來,讓材料順利覆在基板上形成一層薄膜。「有點像大自然現象的閃電,我們可以讓電弧產生的數量最多,產生的能量高,範圍也大。」周大鑫說,模組也整合電源供應器設計,控制電極的放電頻率,達到足夠溫度。

       機械所團隊開發的大氣鍍膜機器。電漿噴嘴的電漿密度夠高,完整解離氧化鋅,透過氣流帶下來,讓材料順利覆在基板上形成一層薄膜。

       「傳統也有大氣電漿技術,但能量沒像我們這麼高,所以只能做些表面清潔的工作。」周大鑫說,團隊的電漿密度高,得以完整解離材料,所以可在大氣條件下作鍍膜製程,甚至鍍制透明導電膜。高能量密度的電漿讓不同材料組合變得可行,團隊改以氧化鋅為鍍制材料,鍍出來的透明導電薄膜片電阻小於100 ohm/square,透明度90%以上,相當於市售的ITO薄膜水準。團隊計算過,觸控面板大約有三四成的成本都花在那透明導電膜,而用氧化鋅搭配大氣電漿技術,成本可降低為一成。(此為三年前的數據,現在透明導電膜成本較低了。)

       團隊成員將玻璃基板放至鍍膜機並示範操作,此機器為線型鍍膜,鍍制疏水的功能性薄膜。

       大氣電漿鍍膜還可局部鍍制,讓製程環保許多。傳統上,若要局部鍍膜,得先全面鍍上一層,再用「黃光微影製程」去除不要的地方,過程中會產生許多化學廢液,新技術省下了這過程,避免了化學材料汙染。

       談及研發過程,周大鑫說,一開始大家聽到開發在非真空環境鍍膜技術的點子都覺得挑戰太大,難以達成。2008年計畫最初執行的那半年,團隊也果真鍍不出來,因為解離不完全,材料從噴嘴出來後接觸空氣立即結晶,在基板上覆上一層顆粒狀粉末,變成「一盤散沙」而不是融合成一層薄膜。後來調整電極模組設計、調整材料配方,隔年才成功鍍膜,再經兩三年改良製程,才鍍出透明導電膜。

       不同的功能性薄膜的製程有差異,但概念與設備大致相同,只是更換材料組成。因此,此技術除了用於製作觸控面板的透明導電薄膜,作為ITO的替代品,也可以跨產業,用於其他功能性鍍膜製程,如表面抗汙、疏水、親水等,除了硬材質的玻璃或塑膠產品表面鍍膜,周大鑫也期望未來延伸至軟性材基材元件,應用於穿戴式設備。

    觸控螢幕與OLED網推出微信公共平臺,每日一條微信新聞,涵蓋觸控螢幕材料、觸控螢幕設備、觸控面板行業主要資訊,第一時間了解觸控螢幕行業發展動態。關注辦法:微信公眾號「i51touch」 或微信中掃描下面二維碼關注,或這裡查看詳細步驟

相關焦點

  • ITO鍍膜技術 大突破
    發表於:2010-07-07 08:57:45     作者:索比太陽能來源:Solarbe.com  工研院跨領域研發「低溫大氣壓電漿透明導電鍍膜製程與設備」,這項研究獲選工研院今年的「傑出研究金牌獎」,昨天在工研院37周年院慶中獲得表揚。
  • 臺灣工研院發表了多項軟性顯示及觸控新技術
    打開APP 臺灣工研院發表了多項軟性顯示及觸控新技術 OFweek顯示網 發表於 2019-10-14 15:52:20 (文章來源
  • 臺灣工研院"紙喇叭" 打敗歐美大廠!
    臺灣「工研院」研發新產品紙喇叭,不但耗電量低,而且音質還非常好,打敗國際大廠,獲得美國年度科技創新獎。MP3一接上接頭,音樂就從喇叭流洩而出,不過這個喇叭很不一樣,扁扁的形狀,從側面看幾乎跟厚紙板一樣薄,這是工研院最新研發的產品,神奇的喇叭上面有許多小孔,其實就是超微小喇叭,整張紙喇叭,比50元硬幣厚度還要薄,而且非常軟,不管怎麼折、怎麼卷都可以,聲音完全不失真,還獲得了華爾街日報的年度科技創新獎!
  • 工研院日本小森觸控面板製程大突破
    輕薄的窄邊框設計已成智能手持裝置的發展主流,工研院和日本大廠小森(Komori)共同發表「非黃光之卷對卷超細線印刷技術」,是全球首次以低於20μm(微米)的精密導線印刷技術開發出窄邊框薄型觸控
  • 臺灣工研院將於2018年推出3D列印仿生植入物
    臺灣工業技術研究院(ITRI)開發了一系列專為中國人設計的、由金屬和複合材料製成的3D列印仿生骨結構。例如,2017年骨科骨骼市場價值約為384億美元,而工研院產業經濟與知識部門的數據顯示,到2020年,骨科骨質增長將達到433.1億美元,複合增長率為3.8%。 考慮到這種對於增長以及骨科設備的需求,臺灣工業技術研究院已經開發出使用3D列印技術的仿生骨結構,這是專門為中國人設計的。
  • 不僅是光刻機,中科院入局帶來的,看看工研院和臺積電就知道了
    而在應用技術研究領域,中科院的布局不多,過去這部分研究大都由企業完成,或者說有一些研究成果,但是缺少引入市場的管道和培育初創企業的能力。那麼這次白院長明確提出了四類機構以及應用研究的定位,並對一些具體的卡脖子項目進行布局,無疑將會對產業帶來深遠影響,這一方面,臺灣省工研院和臺積電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 Touch Taiwan 2016登場,臺工研院發表36項最新軟性顯示及觸控科技
    在臺經濟部技術處支持下,臺工研院此次發表從材料、基板、模組、設備到應用等36項軟性顯示及觸控科技成果,建構顯示器從「硬」到「軟」所需的關鍵技術,提供給業者完整的技術解決方案。臺工研院24日在Touch Taiwan 2016發表多項軟性顯示創新研發成果,以及榮獲大會「Gold Panel Awards 2016」卓越技術獎。
  • 上海微技術工研院和光迅科技共同開發MEMS及矽光子產品
    12/23/2015,上海微技術工業研究院(SITRI)是致力於「超越摩爾」產業、促進物聯網技術研發和產業化的協同創新中心,武漢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Accelink,股票代碼002281)是全球領先的光電子器件廠商。雙方正式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在光電子通信領域的達成戰略合作。
  • 工研院翻轉半導體製程 推面板級扇出晶片封裝
    工研院在這次SEMICON Taiwan 2018展出「超低翹曲面板級扇出封裝結構」等軟性混合電子材料與零組件技術成果和解決方案,顯現臺灣重為全球周知的晶圓、封測重鎮。軟性混合電子的輕薄、大面積且可彎曲的特性,被視為是未來電子產業發展的方向與機會。
  • 光電工研院總經理韓道榮獲全國技術市場最高獎金橋獎一等獎
    10月5日,第十屆中國技術市場協會金橋獎評審結果結束公示期,我院總經理韓道榮獲一等獎,該獎項也是目前全國技術市場領域的最高獎項。韓道是華中科技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博士,現任光電工研院總經理、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科技成果轉化辦公室主任。他是服務區域科技成果轉化的優秀代表,長期致力於光電子領域科技成果轉化和高新技術產業化服務工作。
  • 臺工研院用「光」讓農藥現形
    近來食安問題頻傳,消費者意識也抬頭,現在只要有臺工研院的「隨手型智慧蔬果農藥檢測器」,就可以立刻得知蔬果裡的農藥殘量,再也不怕蔬果洗不乾淨。由於此開發深具創新、原創與跨界理念,今年更獲得COMPUTEX最佳產品獎(Best Choice Award),並將於下周的「臺北國際計算機展」中正式展出。
  • 開放8英寸「超越摩爾」中試線,上海工研院攜手上海大學打造特色高...
    集微網消息(文/圖圖)在集成電路人才培養方面,上海微技術工研院(簡稱「上海工研院」)攜手上海大學共建上海大學微電子學院並計劃於2020年開始首屆招生工作。上海工研院消息顯示,雙方於2020年1月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旨在進一步助力集成電路技術源頭創新,促進集成電路領域人才的高質量培養,為破解我國集成電路「卡脖子」問題貢獻力量。
  • 河南省醫療器械檢驗所與中科院蘇州醫工所鄭州工研院籤署戰略合作...
    記者 楊璐9月22日上午,河南省醫療器械檢驗所與中科院蘇州醫工所鄭州工程技術研究院籤署戰略合作協議。河南省藥品監督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蘇其超,省藥監局綜合處調研員常存濤,省藥監局宣傳教育中心副主任羅宏君。鄭州市高新區管委會開放創新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首席經濟增長官鄭彥松。
  • 「中研院」下調2020年臺灣GDP增速預測值
    中新社臺北7月15日電 臺「中研院」經濟研究所15日將臺灣2020年GDP增速預測值由去年年底提出的2.58%下調至1.15%,低於臺當局「主計總處」5月28日公布的預測值(1.67%)。綜合中央社、聯合新聞網等臺灣媒體報導,「中研院」經濟所當天舉行「2020年臺灣經濟情勢總展望之修正」記者會,指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上半年臺灣境外需求急速降溫,民間消費疲軟,經濟受到巨大衝擊;但在臺當局紓困措施及科技產業支撐的帶動下,下半年經濟有望回溫,預估今年GDP增速為1.15%。
  • 河南省醫療器械檢驗所與中科院蘇州醫工所鄭州工研院籤署合作協議
    市場監管網-市場監管專刊訊(馬磊 通訊員 常存濤)9月22日,河南省醫療器械檢驗所與中科院蘇州醫工所鄭州工程技術研究院籤署戰略合作協議。河南省藥品監督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蘇其超,鄭州市高新區管委會開放創新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首席經濟增長官鄭彥松,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黨委副書記袁豔明,河南省醫療器械檢驗所所長範漢傑等人出席籤約儀式。蘇其超指出,中科院蘇州醫工所鄭州工程研究院落戶在鄭州市高新技術開發區,是中科院蘇州醫工所基於醫療器械產業發展,放眼未來,謀劃全局的一次重要戰略布局。
  • 臺灣生醫科技領域研發碩果豐存
    打開APP 臺灣生醫科技領域研發碩果豐存 秩名 發表於 2012-10-11 08:44:24   臺灣消息:經濟部技術處歷年來支持生醫領域科技研發
  • 這家讓臺灣「中研院」院長落馬的企業,與蔡英文家族也有關係
    臺灣「中研院」院長翁啟惠創下了個不光彩的記錄,成為「中研院」歷史上首位被調查的掌門人。4月21日凌晨,由於牽涉「浩鼎案」,翁啟惠被移送士林地檢署。檢察官認為,翁啟惠涉嫌觸犯貪汙、背信等罪,雖然沒有羈押必要,但被告知「限制出境」。
  • 【交流】臺灣清華大學杜正恭教授和臺灣「科技部」貴重儀器中心蔡淑月女士訪問蘭州化物所
    7月19日,應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先進潤滑與防護材料研發中心邀請,臺灣清華大學杜正恭教授和臺灣「科技部」貴重儀器中心蔡淑月女士到蘭州化物所進行學術交流
  • 臺灣「中研院」前所長8篇論文造假遭撤稿
    臺灣學者最嚴重國際處分:「中研院」前所長8篇論文造假。(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中國臺灣網3月31日訊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灣「中研院」生化所前所長陳慶士驚爆8篇學術論文造假,並遭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建議「立即撤稿」。
  • 著名人類學家、臺灣中研院院士李亦園逝世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李亦園昨天在臺北去世,他是臺灣本土培育出的人類學者,對比較宗教學、本土人類學發展有卓越貢獻,堅強的性格為學生輩所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