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為中國人設計的仿生骨結構!臺灣工研院將於2018年推出3D列印仿生植入物

2021-02-15 三迪時空聚焦3D列印


專為中國人設計的仿生骨結構!臺灣工研院將於2018年推出3D列印仿生植入物

臺灣工業技術研究院(ITRI)開發了一系列專為中國人設計的、由金屬和複合材料製成的3D列印仿生骨結構。預計將在2018年下半年在中國商業市場推出。
 

隨著世界人口老齡化,對骨科植入物和器械的需求不斷增加。例如,2017年骨科骨骼市場價值約為384億美元,而工研院產業經濟與知識部門的數據顯示,到2020年,骨科骨質增長將達到433.1億美元,複合增長率為3.8%。
 
考慮到這種對於增長以及骨科設備的需求,臺灣工業技術研究院已經開發出使用3D列印技術的仿生骨結構,這是專門為中國人設計的。
 
通過結合3D列印、材料研究和醫療專業知識,ITRI的研究人員能夠設計出一個程序,讓仿生骨在十二小時內定製生產。生物醫學技術和設備研究實驗室副總裁兼總經理Chii-Wann Linn表示,效率提高了,整形外科植入物治療會變得更快、更加舒適。
 
工研院的3D列印仿生骨結合了許多3D列印整形外科植入物中的普遍特徵,例如,可與人體骨骼融合的多孔內部結構。3D列印骨材料、金屬和陶瓷複合材料的組合具有親水性,也對骨融合有所幫助。
 
據工研院介紹,傳統的骨植入物通常由笨重的固體材料製成,並且在植入時會引起不適,而這種仿生植入物將改善這一情況。
 
首先,3D列印的植入物通過為病人定製,將能夠為患者提供更好的骨骼和再生組織。換句話說,組織可以通過3D列印骨植入物的多孔結構,在體內生長。
 
其次,3D列印的植入物可以節省時間和成本,且植入骨骼的手術只是微創,可以幫助改善患者的恢復時間。
 
目前,工研院正在準備將其創新的3D列印仿生植入物帶到中國市場,預計在2018年底推出,整個開發的過程將在臺灣進行。

相關焦點

  • 【第1986期】西工大研究團隊活性生物陶瓷仿生骨3D列印技術取得...
    西工大研究團隊活性生物陶瓷仿生骨3D列印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近日,西北工業大學汪焰恩教授團隊活性生物陶瓷仿生骨3D列印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團隊研製的3D列印活性仿生骨可以做到與自然骨成份、結構、力學性能高度一致。
  • 工研院翻轉半導體製程 推面板級扇出晶片封裝
    工研院在這次SEMICON Taiwan 2018展出「超低翹曲面板級扇出封裝結構」等軟性混合電子材料與零組件技術成果和解決方案,顯現臺灣重為全球周知的晶圓、封測重鎮。軟性混合電子的輕薄、大面積且可彎曲的特性,被視為是未來電子產業發展的方向與機會。
  • 打破技術壟斷 湘雅醫院創新3D列印仿生鉭棒
    點擊查看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15日表示,該院骨科胡懿郃教授團隊近日為一位股骨頭壞死患者,實施了由中國自主研發的3D列印個性化定製仿生骨小梁多孔鉭金屬支架植入手術,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壟斷。股骨頭壞死患者的治療手段目前最常用的是鈦金屬。
  • 傳臺灣工研院研發出大氣電漿鍍膜技術
    傳臺灣工研院研發出大氣電漿鍍膜技術 作者: touchpanel     時間:2015-03-16     源於:網際網路    總點擊:
  • 絲素蛋白|再生修復醫學-仿生骨
    1960年,美國召開全球第一屆仿生討論會。空軍少校J.E斯蒂爾在會上提出,將這門學科正式定名為「仿生學(Bionics)」——複製自然和從自然獲得想法。迄今為止,自然界生物具有的功能比任何人造機械都優越得多,仿生學就是要在工程學上實現並有效地應用生物功能的一門學科。
  • 工研院日本小森觸控面板製程大突破
    輕薄的窄邊框設計已成智能手持裝置的發展主流,工研院和日本大廠小森(Komori)共同發表「非黃光之卷對卷超細線印刷技術」,是全球首次以低於20μm(微米)的精密導線印刷技術開發出窄邊框薄型觸控
  • 臺灣工研院"紙喇叭" 打敗歐美大廠!
    臺灣「工研院」研發新產品紙喇叭,不但耗電量低,而且音質還非常好,打敗國際大廠,獲得美國年度科技創新獎。MP3一接上接頭,音樂就從喇叭流洩而出,不過這個喇叭很不一樣,扁扁的形狀,從側面看幾乎跟厚紙板一樣薄,這是工研院最新研發的產品,神奇的喇叭上面有許多小孔,其實就是超微小喇叭,整張紙喇叭,比50元硬幣厚度還要薄,而且非常軟,不管怎麼折、怎麼卷都可以,聲音完全不失真,還獲得了華爾街日報的年度科技創新獎!
  • 3D列印通過結構設計層面實現輕量化
    打開APP 3D列印通過結構設計層面實現輕量化 工程師周亮 發表於 2018-06-12 09:45:00 具體來說,航空航天領域,3D列印通過結構設計層面實現輕量化的主要途徑有四種:中空夾層/薄壁加筋結構、鏤空點陣結構、一體化結構實現、異形拓撲優化結構。   但是當涉及到汽車行業時,由於當前3D列印用於製造的高成本,很容易讓人懷疑它為消費者實施輕型汽車的潛力。
  • Biomaterials|生物3D列印骨轉移瘤模型
    為此,首先3D列印了一個骨骼支架,該支架可重現小梁結構,並可用成骨細胞樣細胞,膠原蛋白基質和礦化鈣進行調節。因此,證明了該裝置提供了足夠的土壤來接種原發性乳腺癌骨轉移細胞。特別是,考慮到患者來源的異種移植是比細胞系更好的方法,以獲得臨床相關的結果,證明了這種仿生骨生態位模型能夠容納患者來源的異種移植的轉移性乳腺癌細胞。
  • 生物植入物的2D/3D/4D增材製造材料,Engineering綜述
    根據植入物中細胞成分數量的差異,生物植入物分為以下三類:biological implants, biologized implants, and biofunctional implants。 Biological implants以生物列印技術為代表,將活細胞包埋在水凝膠中,通過生物印表機製備成預製結構。
  • 臺灣工研院發表了多項軟性顯示及觸控新技術
    打開APP 臺灣工研院發表了多項軟性顯示及觸控新技術 OFweek顯示網 發表於 2019-10-14 15:52:20 (文章來源
  • 3D列印血管植入物 用於治療先天性心臟病
    這中間最大的問題是由於每個人的解剖結構上的差異,其表現出來的心臟缺陷也不相同。以通過在心臟植入移植物來治療,但是該植入物需要完美匹配病人的條件——而且並不是總是可行的。此外,當前的植入物移植往往容易產生漸進梗阻、感染、缺乏生長潛力等負面影響。事實上,如果從病人10—15年後的情況看,移植失敗率都在70~100%範圍內。
  • 軟機器人和生物醫學植入物的變形結構的4D列印
    軟機器人和生物醫學植入物的變形結構的4D列印一種新方法可以製造用於軟機器人和生物醫學植入物的複雜形變器。可根據需要重新配置的軟機器人和生物醫學植入物通過一種印刷變形材料的新方法更接近於現實。萊斯大學,德克薩斯州休斯敦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一種列印對象的方法,該對象可以在暴露於溫度,電流或應力變化的情況下進行操作以採用其他形式。
  • 4WEB醫學的3D列印脊椎側桁架系統獲得FDA市場準入許可
    ,先前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骨科和北京愛康宜誠醫療器材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開發研製的金屬3D列印椎體植入物於2016年5月6日正式獲得CFDA註冊證。金屬3D列印的特殊優勢是人工椎體被製成微孔結構,形狀像海綿一樣,類似我們骨頭中的骨小梁。有了這種『骨小梁』,相鄰正常椎體的骨細胞可以長入其中,最終二者融為一體,從而實現骨整合。2016年7月27日,3D列印骨科植入物的行業領導者4WEB 醫學公司宣布,該公司的3D列印脊椎側桁架系統已經獲得FDA的510K市場準入許可。
  • 全國首個3D列印人體仿生骨骼模型面世 應用術前診斷
    研發人員李欣培說,目前這是全國首個3D列印的仿生骨骼模型,主要應用於術前診斷。    西安女孩患骨結核 全仿生術前診斷模型救了她的命    2013年,西安一個23歲的女孩,脊椎患了骨結核,已被病菌侵蝕得像80歲老人般疏鬆。看了CT掃描的圖像,醫生們從來沒有遇到過這麼複雜的情況。
  • 不僅是光刻機,中科院入局帶來的,看看工研院和臺積電就知道了
    那麼這次白院長明確提出了四類機構以及應用研究的定位,並對一些具體的卡脖子項目進行布局,無疑將會對產業帶來深遠影響,這一方面,臺灣省工研院和臺積電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而這樣一家企業,實際上早年竟出自於臺灣的應用研究機構-工業技術研究院。而培育臺積電的初衷是早年工研院在半導體技術上的布局。
  • 臺工研院用「光」讓農藥現形
    近來食安問題頻傳,消費者意識也抬頭,現在只要有臺工研院的「隨手型智慧蔬果農藥檢測器」,就可以立刻得知蔬果裡的農藥殘量,再也不怕蔬果洗不乾淨。由於此開發深具創新、原創與跨界理念,今年更獲得COMPUTEX最佳產品獎(Best Choice Award),並將於下周的「臺北國際計算機展」中正式展出。
  • 從墨水出發,顛覆生物3D列印
    18歲時,Erik Gatenholm開始了他的第一個醫療器械公司,製造半月板植入物和其他植入物,而現在,Gatenholm正在攻讀瑞典哥森堡大學創新與產業管理碩士學位。  通用型的3D生物列印墨水該墨水是以納米纖維素為基礎的水凝膠,這種材料提供了與細胞外基質相似的結構性質,細胞與墨水混合列印,這樣印表機只要一個噴嘴,列印完的結構再進行交聯,就變得易處理且耐衝擊。因此,這種通用型的墨水具有很強的實用性。這種墨水的售價目前為3mL裝售價99美元、10 mL裝售價199美元。
  • 現實版的3D列印仿生手臂
    該公司使用3D列印技術為手臂截肢者製造出價格更便宜的仿生假肢,而Melville佩戴它的多手柄Hero Arms至今已有大約三年時間。但是現在,視頻遊戲迷的運動方式更加酷炫:官方的《合金裝備》「毒蛇」 3D列印封面可以夾在他現有的英雄手臂上。「這是令人難以置信。這是仿生手臂所需要的一切,」梅爾維爾談到他的全新金屬齒輪固體毒蛇仿生手臂時說。
  • 為狗狗定製3D列印假眼,助力動物保護
    從假牙、人工骨骼到塑料槍械,3D列印技術的神奇功用令人驚嘆。然而實際上,它的「功力」遠不止如此。日前,韓國忠北國立大學的研究人員為那些失去眼睛的狗狗開發了低成本的3D列印眼球。同時,3D列印技術不僅經常被用於製造人類解剖結構的複製品,而且還用於生產個性化的面部移植手術植入。使用同樣的方法,研究團隊理論上可以為狗製造眼睛植入物,根據它們的品種、大小和形狀量身定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