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李亦園昨天在臺北去世,他是臺灣本土培育出的人類學者,對比較宗教學、本土人類學發展有卓越貢獻,堅強的性格為學生輩所稱道。
中研院歷史語言所研究員臧振華表示,今年86歲的李亦園,出生於大陸福建省,來臺後一路念到臺灣大學,畢業後到美國哈佛大學深造。學成回國後,李亦園帶動了臺灣比較宗教學、本土人類學的發展,如今臺灣活躍的人類學者,幾乎都曾受教於他。
臧振華表示,李亦園個性堅強,做學問非常嚴格。上過他的課就知道,他每節課準備的資料都非常豐富,而且講解有條不紊、條理清楚,幾乎沒有一句多餘、重複的話,言詞精確無比。
李亦園曾擔任蔣經國基金會執行長,在他的領導下,堅持以學術為本位,不涉政治議題,因此在國際上發揮很大的影響力。近來行政院修改「財團法人法」,屢次提到蔣經國基金會董監事的官方席次不符比例,讓人不勝唏噓。
李亦園晚年提出重要的「致中和」理論,認為儒家的中庸思想,影響中華傳統文化和宇宙觀。這項理論為往後許多學者引用與評述。
臧振華表示,李亦園為學堅強,但晚年受到心臟病痛折磨,在家臥床多年,身心脆弱許多,學生們前往探視都感到難過,如今病逝更讓人不舍。
李亦園簡介:
李亦園(Li, Yih-yuan)福建泉州人,1931年生。就讀於臺灣大學及美國哈佛大學。1948年赴臺,從事人類學研究至今。曾任臺灣大學教授、臺灣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所長、臺灣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現任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臺灣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教授。李亦園先生研究範圍極廣,涉及人類學、文化學、比較宗教學、家庭宗族研究、神話研究,並以臺灣高山族、華僑社會以及華南、臺灣漢族民間文化為田野研究對象。著有《人類的視野》、《文化的圖像》、《文化與行為》、《信仰與文化》等專著16種,專業論文一百三十餘篇,為臺灣最具代表性的人類學者。